1710 藝術完美

登峰造極,堪稱完美。

這是此時此刻伊桑-科恩腦海裡唯一的想法。

從戛納到威尼斯再到奧斯卡,過去整整一年時間裡,人人都說,藍禮在“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之中奉獻了不相伯仲的完美演出,真正地呈現出了當今演技的最高水準,不僅僅是Y世代的年輕演員第一人,即使是放在整個好萊塢之中,也堪比梅麗爾-斯特里普、丹尼爾-戴-劉易斯的巔峰實力。

正是因爲如此讚譽,對於一名二十四歲的演員來說,帽子着實有些太大了,再加上EGOT的歷史時刻,這才導致了過猶不及,整個頒獎季之中,人人都在排斥着藍禮,鄙夷和貶低藍禮漸漸成爲了產業主流,似乎每個人都在“善良地”爲藍禮降溫,期待着他能夠擁有一個更加長壽的職業生涯。

對此,伊桑不置可否。

作爲導演,伊桑親身經歷了“醉鄉民謠”每一場戲的每一次表演,儘管他不是擅長調教演技的那一類導演,但他依舊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藍禮在表演之中賦予角色的細膩質感和立體深度,確實是遙遙領先同輩演員一大截,即使是現在功成名就的娜塔莉-波特曼和詹妮弗-勞倫斯,和藍禮橫向比較的時候,也是差距明顯。

對於那些降溫言論,伊桑不屑一顧;而對於那些讚揚話語,伊桑則全面認同。

老實說,今年奧斯卡的影帝爭奪戰,藍禮是伊桑心目中的唯一人選,論實力論天賦論靈氣,其他一衆競爭者都難以與藍禮正面抗衡,但……奧斯卡爭奪戰從來都不是實力的比拼,即使伊桑希望見證藍禮二封影帝,他也是有心無力。

換而言之,伊桑也認爲“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的確是藍禮的巔峰狀態。他不認爲,短期之內有人能夠挑戰藍禮的這兩場表演——

是的,即使挑戰資格都沒有,更不要說突破或者反超了,哪怕是藍禮自己也不見得能夠複製如此壯舉。畢竟,如此艱難又如此精彩的表演,對於精力和體力的消耗都是難以置信的,演員也是凡胎/肉/體,表演狀態就如同競技狀態一般,勢必有所起伏。短時間之內想要再次複製,難度是成倍成倍上漲的,甚至有些演員短暫釋放出所有能量之後,隨即就恢復平庸,泯然衆人。

傑米-福克斯就是如此典型,2004年的“靈魂歌王”和“借刀殺人”瞬間綻放出萬丈光芒;但那一年就似乎消耗了所有能量,隨後就再也沒有能夠奉獻值得一提的演出了。

但今天,伊桑卻不得不推翻自己的想法——

“爆裂鼓手”纔是真正的巔峰!

前提是,電影本身就探討了尋找藝術巔峰狀態的過程——弗萊徹與安德魯之間的博弈推擋,從起步到上坡再到挫折,而後東山再起卻遭遇嚴重打擊,跌落谷底又摧毀希望,最後破而後立,以弒/父的舉動完成靈魂洗禮昇華,成就完美。

整部電影清晰地呈現出了藝術蛻變與昇華的整個過程,甚至比“黑天鵝”還要更加完整。

儘管達米恩-查澤雷的技藝控制方面,包括鏡頭調度、畫面剪輯以及光線運用,還是稍稍略遜於達倫-阿羅諾夫斯基一籌,與大衛-芬奇比較起來更是略顯青澀,但表演的完整性卻對導演工作進行了補充,讓電影的整體性得以圓滿。

這也意味着,“爆裂鼓手”在先天方面就與“醉鄉民謠”、“地心引力”有所不同,演員得到了一個可以光明正大地探索演技天花板和藝術壁壘的角色平臺,如果能夠表現出彩的話,那麼就勢必將光芒萬丈、無法阻擋!

當年娜塔莉-波特曼出演“黑天鵝”時就是如此。

在“爆裂鼓手”之中,藍禮就真正地呈現出了藝術探索道路之上的心理蛻變,從生理層面的折磨到心理層面的崩潰,再到心理和生理層面的雙重洗禮,一步一步地在藝術海洋之中尋找到真實而璀璨的自我,並且在最後一場表演之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將藝術的靈魂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觀衆面前,帶來了一種純粹的至高享受。

精彩!精彩至極!讓人忍不住想要起立鼓掌的精彩!

尤其是安德魯與弗萊徹的氣勢對比與扭轉,生動而真切地詮釋出了藝術升級道路之上的“弒/父”情節,與“黑天鵝”裡妮娜扼殺超我、釋放本我、突破自我的蛻變交相輝映,呈現出了藝術蛻變過程中精神層面的裂變與昇華。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爆裂鼓手”的表演與“黑天鵝”的演出也只能算是不相上下罷了,某種程度來說,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妮娜還要略勝一籌,主要還是因爲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的鏡頭畫面賦予了角色與電影一種驚悚的氣質,這與超我、本我、自我的糾結掙扎形成互補,讓表演綻放出了難以置信的強大魅力。

但藍禮之所以是藍禮,就是因爲他總是能夠持續不斷地帶來驚喜!

在表演過程中,張力與魄力全面噴薄的情況下,藍禮卻巧妙地收斂了情緒,把外放的情感變化全部都往內壓,更多還是以眼神來揣摩那種錯綜複雜的心理變化質感——

所謂的藝術靈感蛻變,不管用哪一種方式說明都太過生澀也太過拗口,即使是用架子鼓的鼓點來說明也顯得蒼白無力,遠遠無法表現出藝術家靈感的微妙變化;而藍禮則通過眼神講述了所有的起承轉合,結合架子鼓演奏的本質蛻變,呈現出這種藝術升級的感覺,最終把思考和回想空間留給了觀衆。

眼神,最爲簡單卻也最爲困難的一個表演部分,藍禮卻賦予了無限可能:安德魯與妮可二次通話的眼神、安德魯與弗萊徹酒吧交談的眼神、安德魯與父親後臺擁抱的眼神、安德魯最後演奏時刻的眼神……

在特寫鏡頭之中,每一個關鍵轉折點的心理變化全部都盛滿在了眼神之中,與架子鼓表演的張揚釋放相比較起來,藝術領悟與思想蛻變的表演則全部內斂低調,收斂了再收斂,這也使得整部作品的表演真正地做到了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最驚人的地方就在於,那些細膩表演所呈現出來的錯雜情緒變化,在緊隨其後的情節之中都能夠體現出來,兩相結合地幫助觀衆完成理解和代入,同時也跟着循序漸進地一起完成昇華,震撼就從心底深處噴薄而出。

這一份控制力,這一份詮釋力,這一份表現力,最最重要的是這一份靈性,舉手投足、一顰一笑之間就輕鬆甩開了娜塔莉在“黑天鵝”之中的表演,渾然天成、行雲流水的情緒詮釋,着實太過精彩也太過駭人,甚至讓娜塔莉都變得笨拙起來——明顯發力過猛,並且缺少層次,更多是單線條地一路走到底。

當然,娜塔莉在“黑天鵝”的表演已經堪稱一流,現在整個業內的Y世代演員之中,這也依舊能夠稱得上頂尖水準,她的實力毋庸置疑。

只不過是藍禮太過逆天罷了。

在今天之前,伊桑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做“完美表演”,即使是那些老戲骨們也沒有能夠讓他真切地感受到這一點——不是他們不夠出色,而是伊桑缺少了表演悟性和理解,就好像有些人永遠都無法體會烈酒或者美食的優劣一般。

但今天開始,伊桑卻真正地感受到了“完美”這個詞彙的重量,不僅僅是鮮血迸裂的擊鼓,不僅僅是精神折磨的突破,不僅僅是親手/弒/父的推翻,不僅僅是斬斷羈絆的冰冷,同時還是由內到外散發出來的偏執和癲狂,就連眼神就連靈魂都已經徹底完成轉變。

當安德魯突破了弗萊徹的壓制,真正地實現擊鼓的完美;同時,藍禮也突破了表演的桎梏,真正地達到了演技的完美。戲裡戲外的雙重突破,打破了大屏幕的壁壘,帶來了酣暢淋漓的震撼觀影感受。

超越了“地心引力”,超越了“醉鄉民謠”,最重要的是,超越了藍禮自己,觸摸到了表演的全新世界。

莫名地,伊桑就回想起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藍禮的一次簡短採訪,他當時提到,“我現在希望嘗試更多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角色,探討表演的更多可能”。

話語本身顯得官方而客套,幾乎每一位演員在每一部電影宣傳期都是如此回答的,“我希望挑戰一些全新角色,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但人人都知道,這只是宣傳用語,整個好萊塢的大部分演員窮其整個職業生涯都在重複着自己,沒有人嘗試新東西,因爲他們知道,即使嘗試了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但現在,伊桑卻明白了過來,藍禮希望挑戰喜劇、動作、恐怖等不同的角色類型,乃至於商業電影的表演——這不僅僅是讓自己放鬆下來,更重要的是因爲,在劇情類的角色層面,他已經一覽衆山小了,即使是“夜行者”那樣劍走偏鋒的作品也無法帶給藍禮更多的挑戰感。

雖然如此說來有些不可思議,藍禮才僅僅二十四歲而已;但觀看了“爆裂鼓手”之後,這卻是伊桑真正的感受!

藝術完美!

是的,藍禮觸碰到了藝術的完美。

1386 所謂專業520 薄冰勝負568 得寸進尺621 再創熱潮1371 滄海桑田1489 微不足道289 命懸一線287 不容有失880 揹負夢想035 節日氣氛1443 共賞夕陽620 話題不斷300 明目張膽329 小丑驚嚇1530 番外對決292 秋後算賬1524 專業探究853 特別感言1035 無奈擱淺1339 心無旁騖1221 守候良機306 金球提名831 盛大落幕1643 茫然若失440 舌戰羣雄760 絕非私仇1348 又見緋聞1200 日落大道095 密閉體驗368 閉幕儀式1222 無名小卒166 鴉雀無聲042 雜誌採訪422 全情投入1276 激情澎湃579 戰術根源910 視同戰帖1422 喪家之犬1786 知錯能改926 全線迸發419 旁觀看戲1669 利益交織1283 小城戛納641 反目成仇1173 相親大會1311 滿分登場223 鄰居危機797 立場鮮明1249 空降嘉賓1724 請君入甕1547 大快朵頤196 特柳賴德560 深厚功底1219 大腦當機213 一見如故241 打破僵局219 從零開始520 薄冰勝負397 花樣年華769 缺席金球1462 隻言片語776 衆星捧月1692 彩蛋登場1286 娛樂至死880 揹負夢想1551 一輪狂潮1120 心有靈犀1173 相親大會707 民謠崛起350 泣不成聲464 坦然面對276 平地驚雷215 印象深刻1153 浪潮重現1370 離經叛道1457 穿針引線791 無底深淵021 第一場戲876 福禍相依1302 落魄生活394 暗度成倉1374 迴歸平靜1009 家世秘密575 身爲朋友1705 藝術人生475 獨立作坊158 緋聞疑雲731 獨自狂歡684 須臾之間475 獨立作坊1004 安可不散1528 一飛沖天1296 首映之日440 舌戰羣雄909 正式迴歸1338 腳踏實地673 核心線索1714 花式讚揚639 對頭聯手096 遁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