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

張思齊來自於馬尼拉的一個漢商家族,漳州人,百年之前他們家族在這裡建立商行,開始時只是派人在這裡看守貨物和做買賣,後來幾年一來回太麻煩,有一些人就直接在這裡一住十幾二十年。

後來逐漸有人徹底留了下來,在這裡娶了同是漳州或福州人的後裔女子,開枝散葉,成立祠堂,逐漸成了寓居下來的海外移民。

很多福建人或是廣東人都是這樣留在海外的,赤貧的移民不一樣,他們在走的時候就抱定了再也不回去的主意。

這些島嶼,溫潤悶熱,但很適合作物生長,那些土著比猴子還懶和笨,他們寧願在香蕉樹下等着果實脫落,也不願餓肚子的時候爬到樹上去摘下果實。

漢人到這裡,不管是經商還是耕作都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商人家族很快會積累出龐大到驚人程度的財富,普通的赤貧百姓,在廣州和福建的無地破產農民,到了這些地方之後,很快也能積累出財富,最少也能達到小康程度的生活水準。

大魏那裡,人太多,竟爭也太激烈,不管是商人還是破產農民,在這裡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張思齊的家族是在漳州經營茶葉生意,到了呂宋後就涉獵到棉布,生絲,瓷器,文房用具,茶葉等俱都在內。

百年之間,這個小家族在呂宋開枝散葉,因爲生意買賣做的相當成功,這個家族也發展成了呂宋的漢商大家族。

哪怕是在海盜成羣的地方,張思齊身邊隱隱跟着十來個護衛,暗中散開觀察這裡的情形,隱隱間自有貴氣,哪怕是一些酒醉路過的海盜,看了張思齊一眼之後,感覺到這個漢人青年不是凡俗之輩,遠遠的也就繞開去了。

張思齊身邊跟着幾人,也多半是呂宋的大家族的子弟,海盜大舉興兵,當然引發了呂宋漢商家族的注意,那些家族中的老人們不會到這裡來,輕赴險地,這些家族子弟也是自告奮勇,這一次的行動確實相當危險,但只要成功,他們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張兄,聽說蘭芳的羅方伯給了東藩不少援助。”一個漢商青年對張思齊道:“照現在的這個樣子,羅方伯怕是料錯了大局。”

“是的。”張思齊認得羅方伯,漢商大世家彼此會有往來,羅家雖然是蘭芳的掌國家族,其本質上還是一個漢商大世家,彼此間已經互相往來超過百年,有舊日交誼在,這些青年一代都會建立交情,在他們真正掌握大權後,彼此間可以不斷聯絡,以免產生矛盾衝突。

張思齊點了點頭,說道:“我和羅方伯見過一次,羅方伯對我稱讚南安侯是大魏王侯中罕見的俊彥,原本我是打算今年內去一次東藩,和他們商談一下棉布買賣的事。後來才知道他們今年主要往倭國賣,但不妨事,先訂約,給付一部份訂金,這都是小事情。南安侯要是把東藩經營好,並且建立更強大的水師,以他對海盜的強硬態度,對我們也是件好事。”

“張兄說的是。”另一個大世家的青年很快接話,圓臉上都是氣憤之色:“我聽家裡的老人說,幾十年前大魏水師還強盛時,在海上遇着海盜便剿,根本沒有什麼海盜能發展壯大。哪得什麼這個王那個王的?幾十年下來,大魏在東胡人身上花銷太大,沒力量再維持水師,這才使此輩跳樑小醜得意一時。若南安侯真的有意再覆水師來靖海,我家就算出上幾十萬貫也是感覺值得。”

“不止咱們呂宋的漢商這麼想。”張思齊做了一個小聲的手式,然後引衆人到海灘另一處隱秘地方,這才接着道:“三佛齊,蘭芳,暹羅,占城,真臘,錫蘭,滿刺加的漢商大家族,彼此聲氣相連,大家都是有一致的想法,海盜壯大,或是天方人過來,對咱們都不是件好事。天方教法什麼的,那無所謂,但天方人會擠壓咱們的利潤,會引入他們本國的商人,天方商人和咱們一樣的精明,資本比咱們還雄厚,和他們鬥,比起諸國的土著來要難對付的多。而且天方人必定會大加屠戮,咱們各家都會遇着風險。海盜,太嗜殺,無序,難以控制。這些年來,蘭芳和三佛齊和蒲行風打,咱們各家都出人出力,要不然憑這兩國如何抗的住蒲行風和滿刺加人?若是東藩能在幾年後加進來,不說南安侯有多大的力量,光是大魏近支宗室,大魏國侯的號召力,也不是咱們這些人能比的……”

衆多的商人子弟都是紛紛點頭,頗表贊同。

誠然如此,現在十來個國家的漢人加起來有好幾百萬人,分別掌握着各國的經濟命脈,但除了蘭芳和幾個小國之外,漢人都沒有立國的打算和實力。

相當多人,甚至蘭芳國的大家族的人們在內,都還是認可自己是大魏人,最少是中國人。

這一點來說,漢人和猶太人相當的類似。

關鍵之處在於,華夏的文明內核是敬天法祖,追宗溯源。哪怕移民海外的人,仍然是以中國之人自居,不忘祖宗,祭祀先祖的同時,就意味着斷不了根,哪怕移居幾百年,母國仍然是華夏,家族的內核仍然是遵循華夏的傳統,仍然是心向中國。

在另一個時空的抗戰時期,很多已經移居南洋幾百年的華人家族,子弟回國當兵的大有人在,替母國籌款,乃至不惜一切代價的家族,亦是大有人在。

這種凝聚力和向心力,真的是普通的民族所沒有的,這一點來說,只有流浪了幾千年而始終凝聚不散的猶太人能和華夏人相比,這也是兩個民族最爲相似的地方,這就是兩個文明的內核所在。

不管是呂宋,還是暹羅,占城,三佛齊,或是立國的蘭芳等國,其遠在海外百年以上,內心深處卻始終認爲自己是中國之人,他們當然也是關注着大魏的變化,希望大魏能變得更加強盛。

有很多人確實是在大魏活不下去纔出海謀生,但不管是成功的商人還是赤貧出海的魏人,並無人抱怨和仇視自己的母國。

大魏始終是文明的國度,哪怕現在苛捐雜稅沉重,以致盜賊遍地,但人們的潛意識裡絕不會認爲應該提防和仇視大魏。

如果大魏被東胡滅國,或是被天方人佔據南方,這都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這些外國地方如果被天方所滅,成功的家族最少能返回大魏,這是他們的退路和心靈的家園,如果大魏也完了,那就真的一切均完了。

張思齊面上有明顯的憂慮之色,他對衆人道:“據羅方伯說,南安侯是一個有抱負,有手腕,有能力的國侯。這樣的人,是人中龍鳳,將來必有一飛沖天的一天。然而現在他還是實力太弱,東藩島上只有數千兵馬,兩三萬人的海盜侵凌上岸,就算能夠躲避一時,但基業毀了,一時半會的怕是無法恢復元氣了。”

一位青年在一旁道:“這一次家中的族老們就是叫在下來看看,是不是海盜傾巢而出。他們也是要看看,東藩到底會打的怎樣。”

另一人道:“只要南安侯能抗的住,甚至稍有反制,在下的族中就會支持南安侯,最少生絲,茶葉,瓷器,這些易銷的貨物,可以叫南安侯那裡過一下手。”

南洋各國的這些大家族,基本上都會掌握相當多的一手貨物渠道,甚至有些家族就是因爲要在異國設立商行,才讓族中子弟在異域紮下根來。

他們在國內也有本族的商行和進貨渠道,根本不需要轉手。

讓南安侯轉一下手,南安侯府當然要賺取一部份利潤,但這比直接給錢要好的多。一則是這些家族可以獲得更多的貨物渠道來源,二來南安侯府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利潤,可以進一步的發展,比直接給一筆錢要好的多。

羅方伯也是提供造船技術,人員,船員,現錢只給少量,固然是蘭芳國力有限,深陷於對蒲行風的戰事之中而不能脫身,也是基於這方面的考量,如果純粹給錢,這些南洋的世家大族會擔心只是一時的虛幻繁榮,而非南安侯府真有實力。

“我們且看吧。”張思齊頗爲擔心的看着海上,一艘艘戰艦已經升起白帆,轉向向南,在風力和洋流的帶動下,劈開蔚藍的海水,海盜們還扎堆在甲板上,那裡折射出耀眼的武器光芒,他們成羣結隊,囂張彪悍,兇殘而勇武,面對即將到來的戰事,海盜們沒有絲毫畏懼。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一次往東藩的打獵行動,三萬人去討伐一個荒島,對很多海盜來說要擔心的不是失敗,而是徒勞無功,搶不到東西。

當然在出發之前,兩個大海盜已經宣佈這一次保底也有幾十萬貫可分,這個消息逐漸傳達到各艘船上,引起海盜們的歡呼。

他們是相對鬆散的聯盟,當然他們要對首領的意旨貫徹執行,但如果沒有好處,士氣低落就是必然之事。

幾十萬貫的好處,雖然大小頭目要拿走不少,但平均下來,每人都會有十貫以上的好處,加上在東藩好歹能搶一些,這使得海盜們心裡還是充滿着渴望。

另外有很多嗜血的海盜,他們對搶掠的興趣反而不是很大,相比於財富,他們更喜歡殺戮。

他們喜歡看到人臉上絕望的神情,喜歡當着男子的面強姦對方的親人,母親,妻子,女兒,姐妹,能叫被侮辱的人痛苦,他們就感覺無比的快樂。

他們以殺戮爲樂,殺掉男子,老人,婦人,孩童,能使別人痛苦他們就感覺到無比的開心,面對東藩之行,他們更渴望的還是能在島上殺戮,這些人多半是南洋一帶的土著,能殺戮魏人,看着那些精明,勤勞,擁有更高文明的魏人死在自己的刀劍之下,在死前被他們虐待,侮辱,然後被殺戮,享受那些魏人的無助和絕望,這令得這些海盜更加的開心了。

他們還能回憶起漳州一役時的情形,五大盜擊破漳州,前後殺戮了十餘萬人,在漳州境內肆虐了半個月時間,他們還打算攻克福州和泉州,那裡更加富裕繁榮,人口更多,不僅能搶到更多的財富,也能使他們殺戮更多的人。

但後來大魏的禁軍主力趕至,雖然只有不到兩萬人,但甲冑厚實,兵器精良,行伍部勒有力,這給海盜們相當大的壓力和衝擊,幾次小規模戰事後,海盜一直是在吃虧,在海上他們不畏懼任何人,但後來他們逐漸明白,他們還不是正規軍隊的對手。

這一次的東藩之行,他們知道島上沒有大魏禁軍,這令得他們膽氣更壯,至於南安侯徐子先善戰,殲滅多股海盜的事,在這些海盜眼裡根本不值一提。

陳於泰,不過是盤踞小島的小角色而已,他怎麼能和縱橫大海之上的真正海盜相比?

一羣漢商家族的子弟們,默默矗立於海岸高處,眼看着殺氣騰騰的戰船紛紛離港,海盜們叫囂着,吵鬧着,說着一些提振士氣的殺氣騰騰的話,他們的黑臉上滿是殺氣和殺戮的渴望,最終這些人逐漸遠離,向着遠方駛去。

“會有奇蹟嗎?”張思齊環顧左右,知道所有人和他一樣心思沉重。

巨盜越來越囂張狂妄,一旦蒲行風和滿刺加人滅三佛齊,蘭芳,南洋各國的情形,又將會是怎樣?

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十四章 報館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甘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十九章 齊王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三十七章 倭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銷之法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招攬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四百三十八章 擡箱進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三百六十九章 文告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五百三十二章 南海第三十六章 更好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五十五章 再進一步第五百一十二章 北方客人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零七章 異國風俗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六章 司書帳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政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垂淚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三百章 白紙第九十八 密談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七十九章 簡報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九十章 獻祭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