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

陳篤竹等人當然是不知道,曬鹽法被證明有效之後,李儀和孔和還有傅謙等人當然不會在有所保留,這一個多月連續開闢了二十多個鹽場,用鹽工三千多人。

不停的引滷水,推攪結晶,每天一個人平均產鹽是在百斤左右,日產量達到三十萬斤以上,去掉建設鹽場和初始鹽池的時間,眼前的這一千多萬斤的食鹽,便是近期所有鹽場的總產量。

眼下的儲鹽,全部順利發售,可得二十多萬貫,而全部投入還不到一萬貫,到下個月算上工人的工錢,月開銷也不到兩萬貫,成本相當的低,而收入可穩定在十幾二十萬貫。

這是一注橫財,在棉布銷售前的這段時間內,青黃不接,只有支出沒有大宗收入的尷尬都面被破解了。

從此之後,南安侯府不再吃坐吃山空。

團練捐雖然一個月幾萬貫,還有南安碼頭的收入也相對穩定,但那是已經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搶飯食吃,雖然當初有默契,林鬥耀會幫着南安侯府保住這一塊基業,這是齊王臨終時的布都。

然而飯食仰他人供給,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南安基業一年收益近百萬,其實不少,但侯府衆人卻已經不將南安鎮的收入納入長久的規劃了。

這也是人之常情,抓在手心裡的東西才感覺真實,南安侯府猛將如雲,精兵如雨,但總不能因爲南安一鎮就與朝廷刀兵相向,人心向背,輿論可以當成工具,卻不可以真的拿來成爲依靠,若如此行事,怕是將來要死無全屍。

此時人們看到鹽丁們踩踏上山,才發覺這鹽山堅實,而且綿延甚廣。

有人有些擔心,跟着鹽丁在鹽山四周行走,甚至取了些鹽嘗一嘗,兩刻鐘後,所有人都真的歎服,知道眼前鹽山屬實,並不是南安侯府放的假消息。

再看沿海鹽池,一望無際,大大小小的引水池化晶池此起彼伏,綿延不盡。

“如此我等就放心了。”林養先對陳佐才笑着道:“這裡尚有兩浙,兩湖的君侯,掌櫃,俱是心存疑慮而來,而此時此刻,疑心盡去矣。”

“侯府已經安排一批客人來過了。”陳佐才也是笑道:“若非等諸位,這些鹽的麻包已經準備好了,我們也是故意爲之,尚乞勿怪。”

衆人俱是大笑,這是很明顯的事情,若是裝包堆碼,雖然也肯定壯觀,但哪及眼前這白色的鹽山來的直白壯觀?

……

第二天天明,很多人等不及又來看鹽山,看畢之後,李儀與孔和兩人也是趕了過來,衆人相談甚歡。

但徐子先還是不見,這一下連陳篤竹也略有不滿,因爲此次前來就不是務虛,而是務實,基本上陳篤竹會代表昌文侯府,還有魏九真,徐演達等人代表各自的家族,那些來自各地的大商人君侯的代表,也會與南安侯正式見上一面,大家商議約定,包銷分段,這個買賣就可以直接做起來了。

南安侯府來的人地位也不低,並且商談細節,價格,裝包,裝船,運輸到口岸等諸多細節當然是要和李儀,孔和二人談。

這些南安侯府的官員都相當健談,縝密,精細,務實,談起商業之事來絲毫沒有什麼架子,更不曾有那些大魏文官的臭毛病,錢想要,但始終言不及意,就是又想要錢,又要假清高,那副樣子令人見了生厭。

而南安侯府這邊明顯不同,很顯然侯府官員以賺錢爲樂事,並不以爲是什麼丟臉的事,甚至他們是斤斤計較,談起價格來分毫不讓,談話時令得陳篤竹等人相當頭疼。

這很殺風景,也相當令人有些尷尬,這樣的談判,陳篤敬和徐子先當然不能參加,但衆人希望的是能見徐子先一面,很多人不曾見過,南安侯雄姿英發,少年豪傑,名聲在外,其軍政經濟之道已經被衆人認可,現在衆人想見南安侯,就是想當面領略風采。

而且以大魏的實際情況來說,諸多大事還是要身份最尊貴的主君認可,方算成事。若此行談的再好,始終不得見南安侯,此行就不免有些黯然失色了。

至第二天傍晚,陳佐才匆匆又至,對陳篤竹等人道:“君侯率部拉練,由南安溪那邊聚集,經虎跳溪往牧場,再往東北方向,深入大山,現在即將自山中折返,若各位有興趣,可隨下官至第三百戶附近迎接。”

陳篤竹此時已經知道,島上經過若干次重編,編成了大量的百戶,把自然村落編成百戶,每百戶有數百人,編成諸社,耕作,開荒,俱是以官吏領之,有百戶,總旗,小旗,設有警備官,農官,工官,牧官,獸醫官等諸官。

若干百戶間設刑官,法官,學官,負責審訊,刑罰,學校諸務。

現島上居民共有八千餘戶,俱是南安官戶,雖然從事工作不同,比如有的當兵,有的爲吏,有的是農戶,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匠人,還有水手,商人,夥計,諸多行當卻多是擁有官戶身分。

島上應有數千人是僱工身份,有的人是短暫居住,不是長期的移民,有的人則並不是被組織來的移民,應該是條件不太相符,卻是自行前來,他們只能當僱工,表現良好的可以轉爲官戶。

這也是一種手段,促進竟爭,免得使人們懈怠和看輕官戶的身份。

事實上由於輕賦稅,輕徭役等諸多優惠,島上官戶們的生活會很快就好轉起來,這對很多後來者會有相當程度的激勵。

第三百戶,從名字來看,應該是最早編組的百戶,但陳篤竹不太明白,爲什麼這個百戶好象是在最外圍的地方。

“我等當然願往。”陳篤竹看看左右,對陳佐才道:“不見君侯,我等始終是有些遺憾。”

“那就好。”陳佐才道:“此行有些艱苦,請大家多備食物,清水。”

陳篤竹等人自是答應下來,除了林養先腰有毛病,不能久騎騾馬外,其餘所有人都準備了豆料,清水,食物,隨陳佐才一併出發。

侯府這一次給了一個哨的騎兵隨行,在白天時,衆人看那鹽山看的更加清楚,也感覺更加壯觀,天氣很好,雖然有些炎熱,但還不至叫人無法忍受。

關鍵是並不悶熱,在海邊的道路上行走,水天一色,海風徐徐,令人感覺心曠神怡。

從鹽場走了十餘里路途,經過原本的花溪中寨,人們看到大量的棉田。

棉花已經長的很飽滿,再有一個多月時間就會綻開,到時候就會象平地上長出了大片的雪花一般。

很多人議論紛紛,一個兩浙路的君侯說道:“我只在松江見過這麼大片的棉田,其餘地方,幾百畝棉田就算規模不小了。”

現在在衆人眼前,到處是青瓦白牆的院落,大型的官道縱橫東西南北,雖然是夯土路,造價不高,但勝在寬廣,並且養護的相當好,看起來平滑如鏡,左側大海,右側平原和房舍,規劃的也是相當齊整,阡陌縱橫,一望無際,大小水渠引流入其中,沿途人們還看到大量的水車,高達十餘丈,望之如圖畫中的奇景,卻是相當清晰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村落之間也是相隔有一定距離,不遠不近,村莊內道路縱橫暢通,清潔齊整,每個村莊或前或後有小溪河流經過,婦人們在清流之內涮洗衣袍鍋竈,笑聲不斷傳來。

有的村口的大槐樹開滿了白色的槐花,有人說這是太祖年間種植下來的老樹,附近荒蕪很久,現在終於成了村落中的一景。

人們還看到很多水力帶動擊捶的磨坊,水流不斷,用軸承帶動擊打,將糧食打磨成面,一些婦人在磨坊前排隊等候,在說笑閒聊。

在幾個百戶村落中間,有大片的空地被清理了出來,人們看到一個奇怪的大型院落,五間一排的房舍排開了十幾二十間,還有大片的空地,四周是圍牆拉了起來。

“此是軍營否?”魏九鎮對陳佐才道:“卻是不曾看到府兵?”

“不是軍營。”陳佐才笑道:“軍營還在前方左側近海地方,在別院一側。這裡是小學堂,附近十來個百戶,幾百個孩子都會在此集中入學。”

“啊,我知道了!”魏九真驚道:“舍侄魏翼曾經寫信告訴過我,說是君侯要在這裡大興學堂,所以廣建學校,學員從六歲到十二可入小學堂,十二到十六可入中等學堂,生員,士子,可以前來入大學堂,接受吳惟修先生的教導?”

“正是。”陳佐才道:“眼前這就是小學堂,前往還有一座,規模和這裡差不多,那裡是中學堂。吳先生的東藩大學堂在別院之北,那裡風景絕美,四周千株以上的梨樹和桃樹,引小溪入其內,現在差不多也是要建成了,待有士子生員之後,相信應該是我東藩的一大勝景。”

“是的,是的。”一個福建士紳相當高興,笑着道:“別處都有書院,特別是東林書院,白鹿書院等俱是聲名顯於天下,而我福建雖然文教昌盛,大魏自立國以爲,進士第一爲江南,第二便是我福建,第三才是江南西道!沒有書院,實在是我福建路之恥,現在有吳先生主持大學堂,廣引名士生員,又有大量學子免費入學,南安侯憑此一事,將顯揚名聲於天下矣。”

陳佐才聞言只是一笑,廣建中小學校,最少有好幾千適齡的孩童少年入學,免費提供飯食,中學生還有一定的補貼,耗費巨資如果光是圖個名聲顯然是不值得。

大學堂是爲了顯名居多,就是給徐子先養望。

儒學其實已經不太適應這個時代,這是一個變革的,開放的,激盪的時代。

“小學校能免膳食?”陳篤竹有些驚奇,甚至是有些敬畏的對陳佐才道:“君侯還真是稟賦仁厚,這是前所未有之事。”

“這就是大同治世麼。”陳佐才道:“君侯說,老有所養,幼有所學,鄰里之聲要相聞而相助,富不驕而凌人,貧不至於無立錐之地,雖不能上下大同,但大體上也就差不多了。”

“善,大善。”陳篤竹也無甚可說,大中小三種學堂,收納士子數千人,每天伙食費用就得好幾十貫錢,還要蓋校書,書墨紙筆俱要,還要僱請教師,一年所費肯定超過萬貫了。不過轉念一想,京師和江陵,包括福州府在內的那些宗室勳貴和文洛商們,一年追歡買笑,花在妓家的錢財怕也有過萬貫,這纔算得上是歡場中的貴人,被妓家另眼相看。

相傳蒲壽高宴客,一餐飯錢最貴的超過百萬錢,相比較而言,一年花一兩萬貫,使聲名直抵大魏任何一個角度,怎麼說來這錢都是花的很值得。

沿途又見了別院,大學堂,軍營,此時衆人俱是心服口服。

東藩的規劃之齊整,各種設施之齊備,真是令人讚歎不已,歎爲觀止。

特別是醫院,學校,養濟院,隔離所,這些地方,在福建的人們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對徐子先延請名醫,成立醫院之事,更是令人感覺十分新奇。

因爲所見非常,又知道醫院收錄了近期與高山土著交戰而受傷的軍人,陳篤竹等人強烈要求去醫院一觀,陳佐纔對此當然不會反對。

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十七章 揚名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五百章 弓弦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五百章 弓弦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國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都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百九十八章 奇聞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十一章 招考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八十章 還鄉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百九十章 置吏律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峙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四十一章 步戰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五百六十一章 追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九十五章 捕盜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五百章 弓弦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同學一百五十一章 迫不得已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三百一十二章 誘敵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信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五百零三章 信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