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

方少羣笑了笑,說道:“九十萬貫家底,夠用三個多月,差不多正好接上棉田收穫。”

李儀也是笑道:“在此之前,尚有海船已經在賺錢,轉口貿易,一船也能賺過萬貫,修復的船越多,咱們賺的便是越多。”

“尚且工廠,建成了就是反哺回來,另外放鴨,養雞,捕魚,也不無小捕。”

徐子先微微一笑,眼前這兩個,李儀原本是中上的才幹,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在最高層歷練,現在也屬於上才。

至於方少羣,則是上上之才。

兩人屈指算了算,就知道徐子先說話還是略有保守。

東藩這裡,早就開始賺錢,一個月數萬貫的收入還是有的。

錢要投出去,再賺回來,再投入,再賺回來,就是這樣週轉循環。

要是把錢都始終抓在手裡,那是死物,毫無用處的死物罷了。

“好吧,”徐子先笑起來,說道:“鳳岐到底是何意?”

“我實說吧!”方少羣正色道:“君侯雖然重防疫,但重的是防,不是治。這樣可是不行,我一直有感覺,君侯並不信醫,似乎認爲醫者無計可施?”

“是叫鳳岐看出來了。”徐子先坦然承認道:“確實是不太相信有救治之法。”

“總是會有辦法的。”方少羣道:“瘧疾無法,時疫可醫。只是,要施以重金誘惑真正的名醫前來。”

“設重賞?”

“是的……”方少羣道:“拿五萬貫出來吧,在江陵,兩浙,荊湖,福建,鄰近海船可至者,乃至北方,京師,懸賞五萬貫,求救治時疫的藥方。”

瘟疫分爲多種,東藩的瘟疫流傳主要是瘧疾。

瘧疾多半是蚊蟲傳染,隨着隔離,燒荒,瘧疾的威脅已經變的極小。

然後就是時疫傳染,其實就是極難醫治的流感,和天氣,人的密集程度,還有很多細微的條件相關。

方少羣認爲瘧疾難醫,而時疫,也就是流感傷寒可醫,這是與徐子先的認知完全不同之處。

徐子先沉吟片刻,感覺自己對中醫是有一些偏見,潛意識裡就是重防不重醫,大規模的蒐羅醫生,主要出發點只是爲了安定民心,而不是真的要施藥救藥,這個出發點不同,叫方少羣這有心人就看了出來。

“依鳳岐所言吧。”儘管還是不太確信,但徐子先也是希望真的能有名醫,若是能有名醫可救治時疫,從此不復被瘟疫威脅,當移民數抵達一定數字的時候,徐子先也是視瘟疫爲最大的威脅,猶在海盜,土著之上。

如果真的能救治成功,則五萬貫的代價是值得的。

“君侯英明。”方少羣罕有的恭維了一句。

“五萬貫?”李儀有些猶豫,現在不過百多名移民感染時疫,徐子先和方少羣是不是有些反應過度?

但轉念一想,也是知道此事萬分要緊,方少羣是先問徐子先手頭尚有多少餘錢,再提出建議,考慮的相當周到,李儀轉念一想,也就不復再勸說了。

“李公,樞機房立刻傳令張虎臣,騎兵營可停日常訓練,準備率部實戰。”

“是,君侯。”

李儀站起身來,抱拳一禮。

……

傍晚時分,張虎臣在騎兵營裡接到了最新的軍令。

這是由秘書閣發佈的軍令,原本衆人以爲很快會成立一個類似樞密院的機構,由位高權重的文官掌舵,武將成爲副手,用來頒佈軍令,指揮做戰。

大魏就是如此做法,雖不至於頒佈陣圖,但是,軍令是十分繁瑣詳細。

比如從訓練轉爲做戰,將領要到樞密院領公文軍令,再到兵部領兵符,然後給將士授兵,監軍的觀軍容使至營,然後兵部和地方官府開始準備大軍行糧,要確定人數,將士正常攜帶三到五天的軍糧,然後確定沿途補給的路線,地點,當地的官府提前接到公文命令,做好準備。

原本後勤之事是樞密院的職掌,後來轉到兵部,也是有意削弱樞密院的權力,否則樞密院掌握做戰機宜,管理將領,再掌軍令,後勤,自成體系,那對皇權來說就太危險了。

南安侯府,並沒有成立樞密院,而是將樞密院的職掌歸入秘書閣,閣下有樞機房,負責軍令下達,兵房負責兵籍檔案和徵募新軍,退伍傷殘軍人的安置,還有戰死將士的撫卹。

軍謀司纔是擬定戰事計劃的部門,職掌是和樞密院有些類似。

這是徐子先的考慮,用秘書閣管軍令,象是後世文官管理的國防部門,軍謀司類似總參謀部,負責具體的戰事計劃,兵房是負責後勤的部門,這樣三位一體,將領則親領部隊,只是軍令,參謀,後勤,這些部門非將領所能掌握,將領只負責領兵做戰,餘事皆不理,這樣既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又能使很多職能分離,不必擔心有將領擁兵自重,甚至漸成藩鎮。

如明朝那樣,將領貪污軍餉,將正經的邊軍弄成叫花子,只管自己家丁的行爲,徐子先是絕對不會令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現。

就算是大魏,禁軍還是保有相當的戰鬥力,軍械餉銀俱是充足,禁軍將士的士氣不弱,將領也大體稱職。

論起王朝武功,大魏甩宋明十條街是有的。

孱弱的是廂軍,餉械俱不足,這也是廂軍的職能出現了偏差有關。

樞機房的軍令下達,然後是兵房的吏員過來,下達準備行糧的軍令。

這一次騎兵營出動,要在野外最少呆十來天,確定肅清土著威脅後回營,軍令一達,一個時辰之後,行糧就幾乎都準備好了。

每個士兵的椰瓢,飯盒,裝鹽的紙包,還有小刀,裝火石的荷包,被褥,油布,俱是捆縛在馬背之上,騎兵只是有這一條好處,省得自己背雜物。

每個騎兵的長矟,腰刀,短弩,俱是插在馬腹左右兩側,隨時可以取用。

騎兵的服飾尚紅,每個人俱是穿着打底的紅色箭襖,並且穿上綿甲或鎖甲。

與別的營伍還沒有備齊鎧甲不同,南安侯府這麼久時間積攢的鎧甲,多半是落在了騎兵營的頭上,幾乎已經是人人束甲了。

這相當難得可貴,要知道鎧甲缺口相當嚴重,也是近期南安侯府最爲頭疼的事情。

就算是在準備期間,有一些新兵,仍然是繼續在騎兵營的校場訓練着。

校場範圍極大,足有數百畝方圓,營區建築粗陋,就是一排排的磚房排列着,夠將士們居住就行。

房舍簡單,但陣設還是相當整潔劃一,和在南安時的規矩一般相同。

外部衛生也是極爲講究,規劃整齊,垃圾填埋,泔水回收,明溝排水,一應俱全。

在將士們準備好行裝後,張虎臣卻並不曾下令出發,而是令所有將士繼續訓練着。

傍晚時分,營門外有煙塵起,張虎臣呵呵一笑,對孫如蘭等將領道:“果不出我所料,君侯過來了。”

騎兵營中,張虎臣的副手是副統制高時來,其下有營虞侯孫子壯,營統制管制營中所有事務,副統制負責承接軍令和管理參謀軍官,虞侯負責軍法與文書檔案,後勤諸事。

另外尚有五個都頭,十幾個副都頭,每都百人,每都分爲三陣,每陣有三隊,從都頭到節頭,都頭,俱是從各部中選出來的最優秀的軍官,最少還得有一定的騎術基礎。

但以徐子先的騎戰之法來訓練,騎術只是要入門就可以了。

“拜見君侯。”

張虎臣一行人俱至營門處迎接,徐子先身邊是半個都的護衛,都頭林正志也是老牙將中的一員,一都護衛,多半是從牙將和少年牙將中選取,在徐子先身邊呆上幾個月或是年餘時間就放出去,這算是最高層級的培訓班,所有人都知道,在君侯身邊的人,最受信任,獲得的機會也多,文事上頭,有李儀,孔和講授律法文章,有傅謙講雜學,徐子先和秦東陽講授兵學,鍛鍊武藝。

幾個月下來,這些護衛都得到相當不錯的陶冶和鍛鍊。

最要緊的是,他們會和徐子先朝夕相處,彼此熟悉,確立忠誠,然後放出去之後,就是南安侯對部曲更深層次的掌握。

以當初南安侯府的百餘牙將來說,現在大半放在各部當都頭或節頭,也有少數當了都頭的,都是表現的相當不錯。

最爲傑出的金簡執掌軍情司,高時來也是當了騎兵營的副統制,田恆也是營統制官,往上一步就是軍副統都制。

這都是徐子先的調教之功,也是他將這些人帶在身邊的用意所在。

數十騎士飛馳而至,張虎臣等人行了軍禮,迎上前去,隊伍最前的,當然是意氣風發的南安侯徐子先。

“見過君侯。”

“好了,免禮吧。”徐子先微微一笑,還了一禮,接着躍下馬來。

“我知道君侯必定要來的。”張虎臣道:“是不是要跟騎兵營一起去?”

“虎臣知我。”徐子先笑道:“騎兵營要上戰陣,我豈能不至?”

張虎臣正色道:“君侯的騎戰之法,前人未曾用過,真是開騎戰之法的先河。老說實,如果不是將士經過這麼久的薰陶,事事知道依從軍令而行,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將這鐵騎兵之法訓練完成……”

“虎臣謙遜了。”

“並非職下謙遜。”張虎臣苦笑道:“鐵騎之法,講究的是陣列和戰術,個人武勇和騎術在其之後,此法若成,天下無百人敵的勇將矣。”

徐子先微微點頭,眼中也是有激動之色。

他叫張虎臣訓練的,就是發源於英國變亂時期的鐵騎兵之法,克倫威爾就是憑藉此法訓練出鐵騎兵,此後所向披靡,無有敵手。

徐子先好歹曾經是個學歷史的本科生,對曾經的這一段歷史,瞭解的相當透徹。

以魏軍現在的騎戰之法,就算解決了馬匹的難題,想培養出幾萬乃至十幾萬與北虜和東虜相抗衡的精銳騎兵,得需要多少年?

十年?

二十年?

以普通的辦法行事,那是定然不成了,就算徐子先也不覺得,自己在東藩養馬,能養出幾萬十幾萬匹馬,可是上哪兒栽培出十幾萬騎射之法與東虜相抗衡的騎兵?

北虜和東虜的精銳騎兵,皆是自小就騎馬,長大之後能在馬上左右張弓馳射,不眠不休的騎馬趕路,能與馬混然爲一體,到這種地步,才能用銳陣反覆衝陣,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突擊轉進,不管是重騎兵還是馳射的輕騎,都非一兩年的功夫能趕的上,這些強敵,哪裡還會給大魏和徐子先十年八年的時間?

數年之內,大魏主力盡失,失去對北方強敵抗衡的能力,內部牛鬼神蛇在這一兩年內就會竄出來。

對抗外敵之前,徐子先還要先征伐討平那些內鬼,時間,太緊迫了。

眼前的鐵騎兵之法,也就是牆式騎兵,這纔是徐子先最爲關鍵的殺手鐗,也是新式近代騎兵對抗古典騎兵的最佳的招數。

徐子先曾經在後世研究過,也有一些網上的牛人研討過多次,彼此打過不知多少筆墨官司,很多小說家言,也曾經肯定或否定,但以徐子先看來,歷史上成功的東西必然有其成功的道理,牆式騎兵講究的是速成,是以紀律見長,而非騎士個人的武勇和技藝。

有這一條,就已經足夠。

南安侯府的兵馬,缺乏的是經驗和個人的武勇,而整體的紀律性則正是南安府兵的強項,甚至遠超當世任何一支強兵。

牆式騎戰法,以“鐵騎兵”之法征討四方,這就是徐子先的決斷!

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消息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三十二章 眼中有鬼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三百五十章 入港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三百七十七章 中部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二百三十四章 哨樓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九十七章 同心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一百九十二章 困惑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二百五十章 海灘上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五百零八章 拒絕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十三章 雅集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三十七章 昌文陳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二百五十八章 不復爲患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五百六十九章 敬畏第五百二十八章 大汗第四百零六章 水師戰法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四十章 葛家兄弟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五百一十一章 參觀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百五十章 危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八十章 大葛小葛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七十四章 回府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