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宰相計較

在朝中的官員,要麼是劉派,要麼就是韓派,或是徐夏商一派。

沒有黨派的也就是邊緣人,沒有拉攏的必要。

御史是最獨特的一派,他們是朝廷的風憲官,可以風聞奏事,也可以對朝政提出建言,並且不受任何限制。

哪怕強如天子,鐵腕如韓鍾,對御史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壓制。

只要身爲御史,就不受國法限制,除了拿好處收買之外,任何御史在祖制和朝廷律例的保護下都是安全的。

他們可以風聞彈劾官員,外放也不會調到別的職位上去,只會爲觀風使,觀軍容使,或是到一路巡查使。

除非做到巡查使以上,御史纔會脫離監察體系,到時候自有上司和律例來約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制約住御史。

由於朝廷鼓勵開通言路,不管是天子和權相都無法禁止御史說話,御史又是自有傳承格局,連御史中丞只能施加影響,對每個御史的彈劾奏章不能過多幹涉,不然的話首先就是御史中丞本人被彈劾了。

這種格局的形成還是太祖年間,不可否認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物,在大魏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多少權臣名將,酷吏或是鉅貪都折戟在御史的奏聞之下。

但政務與朝風有關,和整個天下的大局也是有關。時至今日,已經很難找到完全出自公心彈劾或就政務發表意見的御史了,或是私意,或是黨派之爭,或是金錢收買,真正秉持公義,不阿附權貴,不以黨派私利,不以金錢收買,千萬人而吾往矣的御史風骨,已經是鳳毛麟角,幾乎無跡可尋。

現在是韓鍾與劉知遠的爭鬥高鋒,兩邊俱是隻差赤搏上陣,京師看似平靜,其實已經打成了一團亂麻。

韓派力主持重,並且以賦稅不足爲最要緊的理由,韓派的御史紛紛上疏,極言各路災情言重,特別是荊湖路的御史,更是將該路慘況誇大了十倍。

在某個荊湖路御史筆下,該路已經幾乎十室九空,百姓紛紛逃亡爲羣盜,只要稍微一個火星丟下去,整個荊湖路都能被炸成粉碎。

秦鳳路,永興軍路,河北山東各路,情形也是都好不到哪去。

而劉派則攻訐韓派御史誇大失實,各種災害不一,情形不同,怎麼可能一般相同?至於財賦,國用財賦不足,導致民間困苦的最大原因當然就是東胡的數次入侵,朝廷不得不多次重整軍備,每重新招募裝備一個軍的禁軍,所用的賦稅就是整個州府全年的收入。

這是沉重的負擔,如果不徹底擊跨,或是打疼東胡,隔幾年就來一次,大魏永遠都不能解決和擺脫困境。

大魏只能在一次次被動防禦,軍力受損,民間被毀壞的循環中,最終國力不支,被蠻族放血不停,最終耗盡國力,轟然倒下。

從某個角度來說,劉派的說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東胡人的戰略確實是如此,隔三年左右就會入境一次,北方會越打越殘破,大魏禁軍的損失也越來越大,東胡人卻是放手搶掠大魏的財富,從丁口到牛羊馬匹和一切能搶的物資,他們是以戰養戰,越打越強,將士以南侵爲樂事,而大魏被動防守,只會越來越虛弱。

這就是大魏這樣億萬人口的龐大帝國,最終卻被東胡攻克戰勝的最關鍵的地方。

沒有精銳騎兵反擊,只能被動防禦,幾千裡的防線防守起來根本就處處是漏洞,而東胡人雖然只有百萬左右的丁口,卻是能越打越強,最終攻克燕京,混元一宇,使華夏蒙於胡塵之下,其因就是遊牧漁獵民族對農耕民族戰事的天然優勢。

很多事情大家都明白,現在的朝堂之爭其實哪一方都並不是拿出真正有效可行的辦法,劉派說好聽點是破釜沉舟,說難聽點就是賭博,將未來國運,付諸一戰。

劉知遠未必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有多大,但和他自己拜相比起來,劉知遠還是選擇了迎合天子的喜好。

韓派的辦法說好聽點是穩妥持重,難聽點就是保守懦弱,永遠的被動挨打。

在國運大政上,兩派都只是出於黨派私鬥的利益,沒有哪一方是拿出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就是一個打和不打,怎麼打,兵馬如何集結,從何路攻擊,東胡的具體兵力是否佔優,如何反應,連象樣的兵棋推演都沒有。

對守的一方來說,如何梳理財賦,重整禁軍,怎麼針對敵騎隔幾年的破邊騷擾,也是拿不出象樣的辦法來。

雙方都是在互相扯皮,爭鬥,爲了權位而攻擊對方,對真正要做的事,束手無策。

御史們也是參與局中爭鬥,以黨派利益出發。

韓鍾要拿十萬貫出來,一則是獎勵自己一方的人馬,另外就是要收買那些目前還算是中立派的官員們。

御史,門下舍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們。

“真定,大名兩州今冬遇雪災。”韓鍾發牢騷道:“其實十萬貫也就夠賑災了,鄭裕民硬扛着就不肯撥款,說是庫中無錢,要說北伐,他一下子能拿幾百萬貫出來……這蠢豬,過了這陣子,三司使一定要換人才是。”

歷任宰相,一定要掌握的就是吏部和三司。

吏部輔助政事堂進行人事上的調整,方便宰相任用自己信的過的官員,展布自己的政治,如果吏部尚書和宰相對着幹,雖然宰相照例兼尚書左丞,就是吏部尚書的上司,但表面遵令,暗地扯皮,也會令得宰相頭疼。

其次就是三司使,也必須要最大程度的配合宰相,提供財政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御史中丞絕不能用與宰相交情好的官員,樞密使更是要用與宰相交情冷淡,甚至有些敵意的人選。

“兵權不得與相公盡掌”,這是太祖當年的話,樞密與政事堂最好是合作中有對立,而不是對立中有合作,這涉及到高明的帝王心術,臣下的位置擺放,相當重要,涉及到朝政格局的大局。

當今天子最稀爛的地方就是權術平衡,樞密使用韓鐘的舊部兼密友張廣恩,導致韓鍾在軍方的影響極深。

雖然韓鍾也是樞密出身,如果用一個不對盤的樞密使,這麼多年下來早就把韓鍾在軍中的舊部清洗乾淨了。

張廣恩顯然不會這麼做,這也是韓鍾現在還掌握相當的禁軍力量的原因所在。

而需要配合宰相施政的三司使,皇帝偏偏用了個和韓鐘不對付的鄭裕民,雖然不至於處處扯皮,但當劉知遠冒起之後,鄭裕民迅速與劉知遠這個大參組成政治同盟,這就使得韓鐘相當狼狽和麻煩了。

“我總覺得近來劉知遠有些異動。”楊師度對三千貫也不是很在意,反而皺緊眉頭,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身爲韓鍾首席幕僚的楊師度是河間府有名的才智之士,四次中舉,四次京試不能中進士,後來無奈委身相府,獲得了普通進士官員沒有的權力和高度,其對韓鍾當然忠心耿耿,韓鍾在,他這個幕僚權位遠超過普通的三四品官員,韓鍾若被攻下臺,楊師度就只能回家養老了。

甚至在政治清算之下,韓鍾或可平安老死家中,楊師度等衆多的幕僚和下屬官員,下場可未必美妙,被隨意栽個罪名關上幾年,抄沒家產,也是大有可能。

當今的官家最愛好的事,就是抄沒官員們的家產,這是天子內藏私庫合理合法的額外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朝中勢力,我們已經分析再三……”韓鍾在心腹幕僚面前並沒有在外人面前那樣強勢,自信,他略顯無奈的道:“五大廂都指揮,我們掌握最深的是東城廂都指揮李恩茂,天子有郎衛,劉知遠是西城的廂都指揮王通,中城,南城,北城,三個廂都指揮則保持相對的中立,各有偏好,可能是某個樞密副使的人,也可能只聽天子的命令,不過我和張廣恩兩人,掌握的禁軍力量總是比劉知遠強的多,這也是他們不敢用強的原因所在……”

每個廂都指揮之下是十個軍的禁軍,任何人也沒有辦法完全真正掌握,所謂真正的掌握就是一聲令下,禁軍可以出營按令行事,這種程度一般只有天子頒下虎符,或是天子的白虎旗所出現的地方,禁軍纔是會凜然聽令。

除此之外,只有用任命完全是私人的中下層的軍官來掌握軍隊纔可以辦到。

韓鍾真正掌握的不是一廂都,而是李恩茂和其下的一個軍,就算是一個軍,隨時能拉出來的也不會超過兩千人,會有相當多的軍官臨陣膽怯,或是禁軍拒絕聽令。

這就是不合法理之下,私人能動用的最大的力量。

如果不是韓鍾和樞密使張廣恩的配合,怕是連這個力量也動員不了。

劉知遠能動員的,最多也就是半個軍的兵力,雙方算是旗鼓相當。

這種情形下天子纔是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不管是賜下詔書,兵符,或是派出郎衛,都會是決定性的結果,這也是劉知遠已經忍耐不住,卻還是隻能從官場政爭的角度和韓鐘相鬥,卻是不敢掀桌子的最大原因所在。

桌子一掀,誰知道倒下的是敵人,還是自己?

韓鍾也是不敢冒險,天子支持的是劉知遠,就算劉知遠的力量稍弱,關鍵時刻,天子出手又怎麼辦?

禁軍將士最少在表面上是忠於大魏,忠於天子。

當今天子的聲望不高,但從私德來說還是受人尊敬,而且大魏二百多年的傳承,一直是以親厚愛民爲基準,天子本人的聲望不高,不代表大魏皇室不受人尊敬,不代表大魏已經失去人心。

至於天子雖然不喜歡韓鍾,一心要拿劉知遠替代,可不代表天子會想着用不正常的辦法,雖然官家很多舉措是亂來,但提兵剿滅自己的宰相,或是支持參知政事起兵殺掉宰相,這種瘋狂的想法天子也不可能會有。

一旦亂起來,受損的就是朝廷的聲望,也是天子本人的聲望,這種最基本的利害關係,天子也總是分的清楚。

韓鍾似是要自己安心,而不是安撫楊師度,分析一番之後,還是感覺近來的政爭仍然會有序進行。

至於破局的關鍵之處,韓鍾感覺相當迷茫,也感覺無比疲憊,下有劉知遠咄咄逼人,上有天子的猜忌和冷淡,在現在這個時候,韓鍾已經感覺快支撐不下去了。

“恩相一定要挺住。”楊師度很是熱切也有些焦慮的道:“劉知遠心狠手辣,除非到他有主動求和,談好條件的那天,恩相若被迫離開,其一定會擔心恩相心有不甘會謀圖復起,或是暗中給他搗亂生事,恩師離京之後,纔是剛入險境。”

韓鍾對楊師度的這個判斷,半信半疑,不過他自己當然也不想輕易放棄,當下點頭道:“先生放心,某還不至於叫個小人逼到方寸大亂的地步!”

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三百六十二章 生存之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八十二章 右相至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二百六十二章 追趕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二百五十五章 激動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十七章 揚名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四百八十六章 開府親王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六十章 邀約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四百零七章 成功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五十三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六十八章 開捐第四百三十九章 陰暗之所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五十八章 岐州島第一百八十五章 談妥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安可能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四十四章 擋不住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五百六十二章 上岸第四百五十六章 竭盡所能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