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賣草鞋的死了!(下)

“大王,羣臣皆在門外守候,是否召見?”

“先召子龍進來吧!”

“諾!”

午夜時分,劉備再次甦醒過來了,臉上陰霾之氣消失不見,反而變得容光煥發,身上也有了力氣,竟然掙扎着半坐了起來。

吳王后與周圍的侍從們,卻是一點歡喜也沒有,反而露出了驚駭之色,她們全都看出來了,漢中王不是病體痊癒,而是大限將至、迴光返照!

劉備也意識到這一點了,神態卻相當坦然,自己年近六旬,死也不算夭壽了,可是自己身故之後,辛苦開創的基業怎麼辦,兒子們又託付何人呢?

長子劉禪十一歲了,頭腦糊糊的時候多,明白的時候少,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全,次子劉永兩歲,正在學習說話,三子劉理五個月,還沒有斷奶呢!

三個黃口孺子,如何治國理政,如何統帥兵馬,又如何與蕭逸、曹丕、孫權這般人物爭鋒,只怕會被吃的渣都不剩了。

“末將參拜大王,請大王保重身體啊!”

“子龍快到孤身邊來,你我相識二十餘年了,歷經磨難,患難與共,不想今日就要分別了,還望看在多年情分上,好好的照顧三個幼子,莫讓他們被人欺負了!”

“請大王放心,只要末將三寸氣在,一定保護世子、兩位王子平安無事,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趙雲跟隨劉備多年了,默契度非常之高,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如今劉備大限將至,不召喚文武羣臣,卻第一個召趙雲進來,這其中大有深意的,趙雲心領神會,起身站在了軟榻邊上,一隻手牽着世子劉禪,將他護在自己的身側,另一隻手握緊了腰間寶劍,今天或許要劍鋒染血了!

“再召丞相大人進來吧!”

“諾!”

“臣-孔明參拜大王,請大王保重貴體!”

“呵呵,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孤的大限將至了,請丞相大人坐到榻上來,孤有心腹之事相托付!”

“諾!”

諸葛亮走進寢室,恭敬的跪拜行禮,而後目光略略轉動,看到了大限將至的劉備,哭哭啼啼的吳王后,一臉天然呆的劉禪……還有按劍而立的子龍將軍!

滿朝文武之中,能夠輔佐幼主、治國安邦,抗衡曹魏、孫吳兩大集團者,只有諸葛孔明一人,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劉備自然更清楚了!

問題是,有能力不代表有忠心,自古託孤大臣掌權之後,欺君、廢君、弒君者不在少數,取而代之也是平常事!

故而劉備在託孤之前,要試一試諸葛亮的忠心,免的自己前腳剛踏上黃泉路,後腳三個兒子就跟上來了,辛苦打下的江山給別人做了嫁衣裳!

“漢室傾頹,天下大亂,孤身爲漢室宗親,不忍祖宗基業毀於一旦,故起兵與羣雄逐鹿,奈何智術淺短,數十載勞而無功,後幸得遇丞相出山輔佐,這才成就了一方霸業!

曹丕篡漢,霸佔中原,孤本欲親率六師,北上與之決一死戰,收復舊都,興復漢室,奈何天命已盡,再無馳騁之日矣!

稚子年幼,難當重任,孤欲效仿燕王噲之事,把基業託付給丞相大人,以丞相經天緯地之才,一定可以安邦定國,終成大事!

還望飛龍在天之日,念在往日情分上,多少照顧三位稚子,不求榮華富貴,惟願衣食無憂,如此孤在九泉之下,也深感丞相之恩德了--嗚嗚!”

說話間,劉備把漢中王金印摸了出來,做勢要遞給諸葛亮,‘誠懇’的眼淚都流出來了,可在眸子最深處卻有一點寒芒閃爍!

與此同時,趙雲緊握劍柄,利刃出鞘兩寸有餘,冰冷目光盯着諸侯亮的雙手,只要它們碰觸到了金印,自己就……

“臣本南陽布衣,躬耕于山野之中,承蒙大王不棄,三顧草廬,委以重任,知遇之恩天高地厚!

臣縱然粉身碎骨,也難報答大王恩德於萬一,又安敢有非分之想,大王若是不信,臣願當場自刎,以死明志,求大王不要再說誅心之語了--咚!咚!”

……

諸葛亮驚的癱坐在了地上,叩頭不止,額破出血,說什麼也不敢碰金印一下,這不是漢中王大位,而是閻王爺的請柬啊!

燕王噲,又名姬噲,是戰國時期燕國第三十八任國君,爲人頭腦簡單,不通權謀之術,而他做過一件大名鼎鼎的蠢事,就是聽信小人讒言,把王位讓給了丞相子之!

結果使得燕國大亂,百姓恫恐,外敵入侵,燕王噲、子之也先後死在亂軍之中,燕國實力一落千丈,淪爲了戰國七雄的墊底角色!

劉備搬出這段歷史故事,名爲效仿古人以王位相讓,其實是在警告諸葛亮,不要行竊國之舉,否則會使得巴蜀大亂,自己也會跟丞相子之一樣,落個亂刃分屍的下場!

諸葛亮飽讀詩書,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了,這才跪地拼死力辭的,如果自己不推辭的話,只怕就要人頭落地了!

“丞相大人快快請起,爾等把丞相大人攙扶起來!”

“諾!”

眼看諸葛亮涕淚橫流、表決忠心的樣子,劉備微微點了點頭,以目視身邊的趙雲,後者緩緩的收劍回鞘……

這一番鞭策下來,諸葛亮肯定不敢起異心了,不過要想讓他盡心輔佐自己的兒子,光是鞭策還遠遠不夠,還得以恩賞之、以情動之、以權賦之!

“孩子們都過來,牢記爲父的遺言:爲父亡故之後,你們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萬萬不可怠慢了,快點跪拜你們的相父大人!”

“阿斗拜見相父,永兒拜見相父--哇哇!”

“臣萬萬不敢,三位殿下請起!”

在劉備的命令下,劉禪、劉永跪在諸葛亮面前,叩頭行禮,口稱‘相父’,劉理的年紀太小了,還不能自己下跪行禮,由吳王后抱在懷裡,微微的萬福行禮以代之!

諸葛亮自然不敢託大,急忙把兩位殿下攙扶起來,又向着吳王后拱手還禮,心中的恐懼感大減,反而變得暖洋洋的!

周文王臨終之時,以武王託付給姜尚,稱之爲‘尚父’,如今自己同受託孤重任,尊稱爲‘相父’,與古人前後呼應,足矣留大名於青史之上!

如果自己真能輔佐幼主,克復中原,中興大漢王朝,自己就不是留名青史,而是光耀古今了,可是以自己的能力,是那頭貪狼的對手嗎?

“中興漢室,非明主不能爲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丞相大人可以自取之,明白嗎?”

“大王放心,臣明白了!”

相父的榮譽,執政的實權之外,劉備又給了諸葛亮一項特權--自取之權!

自取之權,不是讓諸葛亮取而代之,自己做成都之主,而是擁有廢立之權!

劉備非常清楚,長子-劉禪頭腦糊塗,不是治世明君之才,這才讓諸葛亮輔佐之,如果能夠扶起來,自然是最好不過了,如果阿斗實在扶不起來,諸葛亮可以廢黜他的王位,在劉永、劉理兄弟裡面,挑一個合適的繼承王位!

授予丞相廢立君主之權,這是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諸葛亮不禁感激涕零,再次跪拜軟榻之旁,發誓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答這份託付之情!

“快、快召文武重臣們進來!”

“諾!”

“大王,臣等拜見大王,大王萬萬保重身體啊!”

安排託孤之事,耗盡了劉備最後的精力,臉上的光彩逐漸消失,目光也變得無神了……

法正,李恢,鄧靈,吳懿、吳班、聶鵬……一羣大臣涌了進來,跪倒在軟榻左右,聆聽大王最後遺言!

“孤已託付於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要齊心合力,善治國事,以不負孤之厚望,再派人到荊州去,告之二弟雲長,好好的活着,一切以國事爲重,不可意氣用事了!

曹丕雖然奸詐,可是胸襟魄力不足,並沒有開拓進取之能力,孤真正擔心的是蕭逸,此人文武雙全,雄才大略,乃是我蜀漢的大敵啊,爾等一定要記住了……

蕭逸一日不死,禪兒一日不可稱帝!

蕭逸一日不死,爾等一日不可……不可……噗噗!”

“大王,大王啊--嗚嗚!”

………

大魏黃初元年-春,三月初十日,一代梟雄劉備病逝於成都城,享年五十六歲,其義弟張飛於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歲,倒是應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三月十一日,長子劉禪在靈柩前繼位,把漢中王之名,改稱爲‘漢王’,以延續大漢王朝的國祚,並改元:建興,以示與曹魏誓不同日月也!

三月十二日,加封文武百官,以諸葛亮爲漢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享開府建衙之權,總領軍國大小事務!

又加封法正爲尚書令,李嚴爲尚書僕射,許靖爲大司徒,共同輔助蜀漢朝政!

趙雲爲驃騎將軍,魏延爲車騎將軍,吳懿爲衛將軍,吳班爲徵西將軍……又派人前往江陵城,加封關羽爲大將軍,漢壽亭侯,領荊州牧!

消息傳到江陵城,關羽嚎啕大哭,淚中染血,當場就要拔劍自刎,與大哥、三弟同赴黃泉,不願一人獨活於世上,幸好使者出示劉備遺命,加上左右之人勸說,關羽這才放棄了自盡的打算!

乃拔劍斬下左手小指,又割下發髻一綹,派人送到成都城,與大哥、三弟相鄰而葬,以示不忘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之情!

三月三十一日,三七祭祀結束,葬劉備於成都城南三十里處,並追諡曰:‘大漢昭烈王!’

葬張飛於陵墓左側,追諡曰:桓侯;右側立一空冢,存關羽之斷指、頭髮,待其百年之後,一併葬於此處,兄弟三人,永不分離!

劉備歸於塵土了,可其臨終遺言,卻在文武百官中引起了爭論!

第一句:蕭逸一日不死,禪兒一日不可稱帝!

這是告誡自己的兒子、以及文武百官,曹魏勢強,劉漢力弱,千萬不要急於稱帝,否則蕭逸必會統大軍征討的,蜀漢政權就有覆滅的危險了。

對此文武百官都很贊成,蜀漢只有巴蜀七郡、荊州五郡的地盤,人口不過一百餘萬,兵馬不過二十萬,物資上也比較貧困,的確沒有稱帝的實力,強行爲之只會招來災禍!

第二句,蕭逸一日不死,爾等一日不可……不可什麼呢?

劉備話沒說完就嚥氣了,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不可掉以輕心,不可安享太平……還是不可出兵北伐?

誰又能想到,因爲這一句沒說完的遺言,蜀漢文武羣臣分裂成了兩大派,也爲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277章 大哥,你以後能稱王嗎?第236章 一個字,挖!第六章女兒紅,任君嘗!第851章 厲害的烏龜戰術!第二十一章金蟬脫殼之計!第683章 冢虎出籠第一百四十五章雙雄不併立,一戰決死生(九)第839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七十八章亂國毒士,最佳謀主!第505章 是對手,也是朋友!第87章 虎符調兵第876章 遇事不亂,穩如泰山!第108章 削肉立誓第六十二章先鋒人選-司馬懿!第七十九章三個問題!第757章 死山絕谷第745章 鬼才之子第九十四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下)第一百七十一章長夜守靈人!第238章 又一聲‘叔父!’第三章正一神道,比拼法術!第659章 又見求親第二百零二章蕭郎教子,左右逢源!第139章 幷州第一勇士!第一百九十三章三顧茅廬,隆中對策!(中)第三十章身陷絕境,戰逃兩難!第二百六十八章菩薩心腸,屠夫手段(上)第374章 俊美周郎第834章 先鋒大將第159章 後會有期第822章 飲酒者的悲哀!第二百章佛門重寶,琉璃世界(六)第203章 戰備進行時第198章 好名聲,壞名聲!第17章 破軍易主第二百九十一章路人甲-叔梁紇第二百一十三章飢爲惡狼,飽做羔羊!第一百一十章火燒烏林,鏖兵赤壁(中)第二百二十三章潛龍之爭,兇險無比(五)第118章 血濺宮廷第494章 糖衣炮彈第七十六章純陽觀,天師道(八)第465章 草原第一美女第506章 樹倒猢猻散第86章 漢宮驚變第815章 降熊伏虎第286章 恐怖的第三關第十一章三人分土,鼎足而立!第391章 認賭服輸第五十七章漢水決勝負(二)第64章 寒冬練兵第一百零六章換位思考!第740章 大司馬!第三百章神鹿報恩第681章 兵進金城第569章 蝗蟲試人心第一百七十五章曹植起兵,手足相殘!(二)第700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817章 獄鎖狂亂第8章 射鵰之手第776章 收服軍心第十九章百家爭鳴(四)第670章 朝爲好友,暮斬人頭!第九十九章急流勇退!第263章 滴水成冰第827章 來日方長,血債血償!第646章 獨門生意第264章 老大,饒命啊!二百一十二章耕作之事,豈是容易!第651章 招財貓第一百二十二章排山倒海的漢軍騎兵!第五十七章決戰定軍山!(四)第835章 兵進白馬第八十四章猛虎之種,是殺是留?(下)第690章 河西走廊第215章 問天卜卦第十三章奸雄的殺手鐗!第二百二十四章宗廟難立,認祖歸宗?第798章 自家的熊孩子-打不得呀!第四十四章援兵趕來,戰局逆轉!第四十五章再組惡鬼營第二百五十二章誰是魚蝦,誰爲漁翁?第699章 聲東擊‘東’第一百八十五章移星換斗,遇佛殺佛(二)第七十二章‘冢虎’出籠!第三十九章子午谷,生死地(十二)第262章 圍城打援第九章風起雲涌,出兵益州(四)第42章 匈奴人的生存法則第二百六十四章黃河岸邊,全軍崩潰!第796章 修復東都(中)第520章 殺人歌第71章 英雄所見第一百六十三章招賢納士,羽翼漸豐(七)第一百四十四章山高路險,羣狼呼嘯!第851章 厲害的烏龜戰術!第498章 兵仙的手筆第400章 有房一族第十四章禪讓天下!(上)第130章 大幸!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