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二章耕作之事,豈是容易!

“隆!--隆!隆!”

“駕!--噠!噠!”

…………………

黎明時分,東方泛白,隨着一陣隆隆的巨響,許昌城門緩緩的打開了,而後涌出無數人影,有坐騎駿馬、威風凜凜的武將,有乘坐牛車、高冠額帶的文官,還有騎着小毛驢、帶着青衣童子的風雅名士……前後相連,絡繹不絕!

衆多的上層人物出行,把守城官兵嚇了一跳,以爲朝廷出現驚天變動,大家都出去逃難呢,後來才探聽明白了,文武百官不是去逃難,而是前往爭鳴學府,觀看一場馬球大賽的!

漢代娛樂項目不少,賽馬、鬥牛、鬥雞、鬥鵪鶉……大家全都玩過了,卻從沒見過打馬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都想去開開眼界呢!

何況這場大賽發起者,正是權傾朝野的蕭逸,文武官員、士族門閥誰敢不給面子,故而接到請柬之後,立刻準備出行事宜,還都起了一個大早兒,生怕遲到惹怒了大司馬!

還有兩個重要原因,讓文武官員非來不可,一則:他們家族中的少年子弟,大都在爭鳴學府裡面,不少人還報名參加了馬球大賽,身爲父兄自然要來觀看,順便給孩子們吶喊助威!

一些頭腦精明的官員,把家族中待嫁的女孩,也都帶來觀看比賽了,學府之中俊傑無數,若能挑幾個乘龍快婿,那就再好不過了!

二則:爭鳴學府就是一隻‘吞金獸’,每年消耗的錢糧、物資,足夠供養幾萬大軍了,朝廷最爲困難的時候,文武官員都發不出俸祿了,也沒敢剋扣學府一分錢糧!

無數的物資投進去,總得見到一些回報吧,文武官員也想看一看,學府取得了什麼成果,如果收不抵支的話,以後再想調撥錢糧,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出行的隊伍雖多,順序卻一點不亂,高貴者在前,卑賤者在後,誰也不敢隨便僭越,而走在最前面的隊伍,正是丞相府的‘虎豹騎’,簇擁着一輛七寶華車,裡面坐的不是曹操,而是兩位公子曹熊、曹衝!

自從進爵魏公之後,曹操的權勢更大了,事務也變得更多了,每天起五更、爬半夜,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摺,身體弄的疲憊不堪,那有精力看馬球比賽呢,又不好駁了蕭逸面子,故而讓五子曹熊代替前往!

相府四位嫡公子中,曹熊的年紀最小、個人勢力也最弱,一直生活在幾位哥哥光環下,屬於被忽略的存在呢,不過嗎,他與蕭逸的關係最好了,小時候坐在蕭逸肩膀上,還放過一泡童子尿呢!

曹衝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能,故而深受父親的寵愛,家庭地位不在幾位嫡公子之下,就連他的個人學習,也是曹操在親自教導呢,因此有人暗暗的猜測,曹操真正屬意的繼承人,就是這位八歲的小神童!

不過嗎,曹衝有聰慧的頭腦,卻沒有強壯的身體,因爲小產-先天不足,他一向的體弱多病,也無法學習武藝,吃了無數補藥都不濟事,恐怕難以長大成人呢!

這次前往爭鳴學府,觀看馬球大賽的同時,也想請神醫-華佗出手,給曹衝調理一下身體,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征戰沙場,都需要一副好的身體,否則只能做旁觀者了!

龐大的隊伍一路向東,在距離學府三裡左右,被一塊大石碑攔住了,石碑高有一丈八尺,是整塊漢白玉雕刻的,上面有一行大字:學府重地、不得喧譁,文官落轎、武將下馬!

按照古制,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都有這種警示石碑,以示對權利、文化的尊重,比如距離皇宮三百步下馬,距離相府二百四十步下馬……而爭鳴學府的規定:三裡之外,一律下馬!

看到石碑之後,文武百官自願自覺的,或是下馬,或是下車,就連曹熊、曹衝也下了馬車,攜手向學府大門走去,在文化傳承面前,縱然是帝王將相,也得乖乖的低下頭顱!

只有幾名白髮老儒,依舊騎在小毛驢上,大搖大擺的向前進發,他們在世俗中沒有官職,可是在學術世界之中,卻都有極高威望,故而享受這種特權!

“刷!刷!-這塊田地收割乾淨了,快點稱一下粟米重量,而後統計平均數字!”

“今年的雨水太多了,莊家生長受到了影響,咱們應該修一條排水溝,以前只重防旱,卻忘記防澇了!”

…………………………

通往學府的道路兩邊,盡是整齊的粟米田地,在秋風的吹拂之下,穗子已經變成金黃色了,不少頭戴斗笠、身穿布衣的農家學子,正在辛勤收割着,並稱重每一塊田地產量!

課堂只教理論,實踐纔出真知,凡是爭鳴學府的學子,必須做到知行合一,儒家、法家要遊歷天下,瞭解百姓疾苦,道家、佛家要勸慰百姓,讓他們棄惡從善,墨家發明各種工具,兵家上陣殺敵報國……農家則是種好田地,讓百姓們吃飽肚子,看似最爲簡單、其實最是艱難!

華夏雖是農耕民族,可是千百年以來,百姓們幾乎沒吃飽過,一直處於半飢餓狀態,如果碰上災荒之年,不是活活餓死,就是揭竿而起,多少偉大的王朝,都是被饑民們推翻的,而百姓們捱餓的原因,不是懶惰、也不是蠢笨,而是糧食產量太低了!

古代生產技術落後,基本是刀耕火種、靠天吃飯,就是把荒草燒成灰做肥料,挖坑埋下糧食種子,而後就盼着老天爺下雨吧,如果風調雨順,就能多收穫一些糧食,如果碰到了災害,糧食就會欠收、或者絕收!

《史記》記載:西門豹引漳水灌鄴,以富魏河東之地,畝產糧食兩石半,天下謂之膏腴之地,諸侯無不陳兵於側,而欲奪爲己有之!

兩石半也就三百斤,等脫去外殼之後,剩下二百斤就不錯了,這麼可憐的糧食產量,還讓諸侯們眼紅不已,不惜發動大規模戰爭,用屍山血河換取呢,其他貧瘠之地的糧產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漢代耕種技術進步,出現了隴作發、翻耕法、耒耜、牛耕、鐵犁……糧食產量有所上升,平均畝產三石糧食,大約三百六十斤左右!

農民辛苦打出的糧食,給國家交了賦稅,給地主交了租子,又能剩下多少呢,好年景半飢半飽,壞年景餓殍遍地,自從桓、靈二帝以來,漢家人口急劇減少,餓死的遠比戰死的多呢!

“敢問幾位小兄弟,田地可是你們耕種的,看着沉甸甸的穗子,想來收成一定奇佳,不知用了什麼辦法?”

隊伍中走出一名中年人,生的方面大耳、膚色黝黑,還穿着破舊的官服,正是相府令史-樑習,專門負責屯田事務,對於糧食最爲關心了!

周圍的官員也豎起耳朵,聽說學府的農家學子,遊歷四方尋求良種,播撒腐物改良土壤……還發明瞭不少新型農具,揚言要‘官私倉廩皆滿,再無飢謹之苦’,不知是不是吹牛?

“回稟這位大人,學府周圍的上萬畝田地,都是農家學子耕種的,可惜我們學藝不精,致使莊稼今天欠收了,每畝只有四石收成!

大司馬說過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莊稼之所以欠收,想來是我們懶惰所至,以後一定努力種好實驗田,再把技術、良種傳播天下,讓百姓們都吃上飽飯!”

農家子弟不善言辭,見到生人還有些臉紅,結結巴巴的回答着問題,而他們的手上都生着老繭,衣服也四處是補丁,想來經常下地幹活的!

另外嗎,他們的農具也很奇特,收割的、脫粒的、清選的、晾曬的……品種齊全,使用方便,比起尋常百姓使用的,可是先進的太多了,上面還都刻一個‘墨’字,想來是墨家子弟的發明吧?

“平均畝產四石,竟然還算是欠收了,是老夫的耳朵發聾,還是學子們在說謊呢,縱然是最好的農夫、最好的田地,畝產也難超過三石呀?

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咱們親手割一塊地,不就一清二楚了嗎,別說畝產四石糧食,能有三石半的產量,老夫一定叩首行禮!”

對於農家學子說的,百官們一百個不相信,種地看似簡單,其實難度極高,不是說發明幾件新農具,引進一些新的種子,糧食產量就突飛猛進了!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也帶回了大量植物種子,經過漢家百姓挑選、改良、培育……最後存活下來的,也不過就核桃、葡萄、石榴、芝麻、黃瓜、大蒜幾種,剩下的因爲水土不服,全被大自然淘汰掉了!

一顆種子傳播到新地方,要經過十幾代、甚至幾十代的種植,完全適應了土壤、環境、溫度……確定萬無一失了,才能大範圍的推廣,最後成爲一門糧食!

因此上,一個人穿越到古代,拿出玉米、紅薯種子,一下讓糧食產量翻十幾倍,達到畝產幾十石而後開創了太平盛世,只是某些人的意淫罷了!

(明朝萬曆年間,紅薯傳入中國,先是在福建、廣東種植,而後傳向長江、黃河流域,一直到了清乾隆年間,才成爲一門主要糧食,中間經歷多少成功、失敗,不是隻言片語說清的,別忘了,明朝亡於饑民之手!)

文武百官也不往前走了,一股腦的衝進了地中,找不肥不瘦的田地、測量出一畝大小,而後把官服往腰間一掖,搶過農家子弟的工具,就開始收割上了……

人多好辦事,只是片刻功夫,百官就割了一畝地粟米,而後脫粒、裝袋、稱重,最後得出一個數字--四石半!

“我的神農氏祖宗呀,竟然是畝產四石半,比平常多了五成呢,學子們沒說大話!”

“得暖飽而天下安,只要讓百姓們吃飽肚子,中原可見太平盛世,四夷誰敢不服王化?”

……………………

看到準確數字之後,百官們震撼不已,有人跪倒磕頭,有人默默流淚,要知道,天下農夫千萬、田畝大概上億之數,如果每畝增長五成,該是多少糧食,又能養活多少人呢?

“敢問諸位小兄弟,究竟用了什麼辦法,才讓糧食增產五成,可否推廣到天下呢?”

“回各位長者的問話,無非是深耕細作、澆水除草、以蟲制蟲……再施一些五穀輪迴之物!”

第100章 蕭郎沉睡第一百八十八章移星換斗,遇佛殺佛(五)第一百一十六章強杆弱枝,兵將俱驕!第三十二章相府神童(下)第九十七章二次北伐第一百九十三章斗轉星移,遇佛殺佛(十)第852章 金戈鐵馬,又是一年!第四十三章箭指河北第22章 三碗不過河第438章 須彌世界第七十七章生子當如孫仲謀(下)第435章 太平錢、富貴眼,龍鳳鈴!第二十章百家爭鳴(五)第563章 奸雄的家教第七十七章生子當如孫仲謀(下)第一百六十九章跨越絕地,兵進柳城!第四十九章攻克上黨城第344章 兵臨函谷關第一百一十章一名優秀的使者!第六十五章鬼面惡魔的傳說!第719章 許昌政變(下)第一百二十九章買貴不買賤!第六十三章神兵天降--壺口關!第561章 真假玉璽!第二百九十七章遠離流言蜚語第十八章百家爭鳴(三)第一百七十六章此消彼長,蕭氏崛起(十)第四十七章蜀中有大將(二)第六十四章蕭玄,字伯商!第181章 我要小易第二百零四章天地所授,魏公之寶!第二十八章子午谷、生死地!(一)第一百三十四章劉備稱王,鴻福不足!(下)第524章 鬼面蕭郎……丟了!第250章 山林求賢7黑男爵第十章爭鳴學府(上)第一百八十四章豬圈裡的臨淄侯!第一百三十六章千年鐵樹開了花,子龍將軍要成家!第180章 草原上的小辣椒第98章 替罪羔羊第845章 《未央宮-斬韓信!》第651章 招財貓第841章 大軍渡黃河,幾人還故鄉?第413章 失心瘋第二百九十五章無愁紙、印刷術!第二百二十章三十三級臺階,三十三座大山!第七十五章千里眼,順風耳!第10章 妙手神醫第395章 兄弟在旁,我既天下無敵!第五十二章樂城奪糧草(三)第313章 殺父之仇,不同戴天!第一百九十三章曹子建--長春侯!第六十二章決戰定軍山!(九)第二百一十章利滾利,賬翻賬(中)第二百零二章佛門重寶,琉璃世界(八)第43章 羣狼南下第二百六十七章荀攸的臨終遺言!第318章 諸侯們不同的反應第24章 胡服騎射(一)第176章 他的背後有高人第二十二章欲取巴蜀,先克漢中(五)第608章 輕而無備第八十五章猛虎之子,其名爲彪!(上)第247章 大家都在謀劃第七章又一個小黑臉!第457章 三箭皆不中第二百六十八章潛龍之爭,兇險無比(十)第622章 小雕-‘元寶’第75章 司徒王允第682章 射鬼箭第885章 桃花渡口,冤家路窄(上)第七十六章東吳儒將之風采!第二百九十六章蕭逸心中的壁壘!第514章 奸雄的心結第408章 三峰山大戰(三)第210章 戰後餘韻第352章 蔡文姬第一章做個假皇帝?第109章 治病藥引第674章 畫龍點睛第293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第447章 也許沒那麼值錢了!第734章 戰爭紅利第三百零一章日出東方,紫氣如龍!第三百章神鹿報恩第409章 三峰山大戰(四)第466章 酒量如海,國運自長!第199章 左賢王第872章 地下世界的較量第398章 老夫不虧,不虧!第二百章潛龍勿用,蟄伏府邸!第361章 梨花蓋雪第四十八章初戰告捷第一百九十章八大顧命,去其二矣!第九十章子龍將軍的姻緣(上)第八十五章遺詔一式兩份!第二十三章賣草鞋的死了!(下)第二百零八章西方有寶物--搶!搶!搶!(六)第六十二章漢水決勝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