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夜談 二

『這……還能這麼算?』

司馬安皺眉望着趙弘潤,頗有些不能接受趙弘潤這種“新穎”的言論。

畢竟他感覺這位肅王殿下的言論,彷彿有種足以顛覆他以往所奉行的觀念的力量。

“大將軍似乎並不心服?”

有可能是注意到了司馬安的表情,趙弘潤輕笑着說道:“那就用事實說話。……咱們來算一筆賬吧。”

“算一筆賬?”司馬安滿臉疑惑。

“對。”趙弘潤點了點頭,思忖道:“就拿去年本王從楚國吸納的那四十餘萬楚民來做例子。……按照大將軍的性子,多半會將這些人全部殺掉吧?”

“……唔。”司馬安應了一聲,並無反駁的意思。

見此,趙弘潤問道:“那麼請大將軍算算,殺掉那四十萬楚民,碭山軍的犧牲將如何?”

“與四十餘萬楚民打仗?”司馬安皺了皺眉,他的意思彷彿是在說:『我豈會怎麼傻,率領一萬兩千五百名碭山軍士卒,跟四十萬楚民正面衝突?』

也難怪,畢竟雙方的人數相差地實在太大了,一旦那四十萬楚民豁出性命,那絕對是片刻工夫就能將僅一萬餘人的碭山軍淹沒。

在絕對的人數優勢面前,無論碭山軍的士卒如何訓練有素,其裝備又如何精良,也很難取得勝利。

畢竟換算下來,就相當於一名碭山軍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殺掉相近四十人。

別以爲四十人這個數字並不多,事實上,哪怕是碭山軍的士卒,在一場戰爭中的人均殺敵數也不過是三到五人而已。

因爲在戰場上,交戰的兩軍士卒處在你死我活的局面,誰都想着殺死對方,使自己活命。

因此,絕沒有人會考慮保留體力,是故每一次揮舞武器,都會使出渾身的力氣,這就使得士卒們在戰場上的體力消耗情況尤其嚴重。

然而,一旦在戰場上過於消耗了體力,就意味着士卒無力再抵擋後一波敵軍使出渾身力氣的一擊。

而這個時候,就要看指揮戰事的將領看待麾下軍隊的態度了。

拿楚國的將軍們來說,楚國有很多將領就拿士卒的性命當消耗品使用,前隊的士卒戰死,後隊的士卒繼續往前衝,純粹用人命來堆砌勝利,而魏國這邊,似百里跋、司馬安這些大將軍,就會選擇用變換士卒陣型的方式,用後隊的士卒代替前隊的士卒,讓前隊的士卒獲得珍貴的、喘口氣的機會。

正因爲如此,仔細算下來,哪怕碭山軍處在第一線的步兵們,其實也沒有多少殺敵的機會,

因爲他們在殺死幾名敵軍後,就會因爲陣型的改變而被調到後隊。

從頭到尾,說死了也只會遇到三到七名左右的敵軍士卒而已。

而且這還不能保證,碭山軍的士卒每次都能成功地將敵軍殺死。

因此,在一場戰爭中,每名士卒平均砍殺四十人,這絕對是難如登天的事,要知道有很多剛入伍的士卒,哪怕是訓練過的士卒,由於缺少相關經驗的關係,他們在上了戰場後,幾乎都會被肅殺的戰場氛圍嚇傻,握着兵器不知所措,結果就是連一名敵軍都殺不掉,反而自己丟了性命。

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只有那些見識過殘酷的戰場,哪怕他並未在戰場上成功殺死敵軍,這樣的士卒,纔可稱之爲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士卒。

這也正是前一陣子南樑王趙元佐在組建『西征軍』時,希望從召陵軍、商水軍、鄢陵軍抽調一部分上過戰場的老卒的原因。

畢竟對於一名士卒而言,無論訓練地如何,是否上過戰場,這是決定他們日後在戰場上存活機率的最根本原因。

因爲在自古以來的戰事後,新兵的存活機率最高也僅僅只有三成。

打個比方說,一百名新兵,第一場戰事過後,頂多只能剩下三十人,而第二場戰事後,或許還能剩下十五人,待等第三場戰事後,會剩下十人左右,而這十人,便可稱之爲是『老卒』。

至於『善戰的精兵』,一百名新兵中最後能剩下一到兩人,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然而,不妨去問問那些參加過複數戰爭的老卒甚至是精兵,看看他在那幾場戰事中的殺敵數加起來總共有沒有四十人。

答案是,微乎其微。

這就是戰爭,廝殺的雙方,都會派出最出色的戰士,因此,別以爲殺敵數是那麼好賺取的,事實上,有很多老卒其一輩子的殺敵數都在十人以下,而這,便已經是足以向人炫耀的資本。

所謂的能以一敵百的士卒,不能斷言說沒有,但終歸只是罕見的例子而已。

『注:這隻針對人均殺敵數,若是用計謀,利用大自然的威力,比如火攻、水攻等等,不在包含範圍內。』

因此,哪怕是司馬安,都不敢妄言能率領萬餘碭山軍殺死四十餘萬楚民。

而趙弘潤彷彿是看穿了司馬安心底的想法,笑着說道:“大將軍儘管做最有利的估計。”

“……”司馬安有些不快於趙弘潤那彷彿勝券在握的語氣,沉聲說道:“所餘……五成吧。”

這句話的含義是,司馬安覺得殺光那四十餘萬人,他碭山軍大概還能剩下五成左右。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最有利的估計”,偏袒到就連身爲當事人的司馬安都感覺有些臉紅的地步。

但趙弘潤根本無所謂,畢竟這筆賬,他擺明了是贏的。

“嗯,殺敵四十餘萬,自損六千……呵呵呵。”他意義不明的笑聲,讓司馬安倍感尷尬。

“不過無所謂。……話說回來,本王這邊選擇懷柔之策,戰績是『殺敵四十餘萬、不損一兵一卒』。那麼問題就來了,大將軍真以爲,這兩者的優劣勢,僅僅只在於那六千人的自損麼?”說到這裡,趙弘潤搖了搖頭,正色說道:“不,這兩者優劣勢的差距,撇開那六千人的自損外,還得包括收納入我大魏的四十餘萬楚民。這四十餘萬人,在歸降我大魏後,每年上繳戶稅,便可達千萬大錢。……二十年後,這四十餘萬人,便會變成六十萬,甚至是百萬人,其中,男丁至少有十萬乃至二十萬的數目,這就意味着,我大魏可得至少十萬的兵源……”

在隨後的時間內,趙弘潤詳細地向司馬安計算那一筆筆由那四十餘萬楚民所產得的“好處”,每算一筆,司馬安的眉頭便皺緊一分。

待算到最後得出明確的結論,即那四十萬楚民可供養起三支像碭山軍的這樣的軍隊時,司馬安屏着呼吸,一言不。

畢竟在趙弘潤證據確鑿、條理分明的“證據”面前,他實在無從反駁。

最後的最後,趙弘潤誠懇地對司馬安言道:“大將軍,我大魏國民僅八十萬戶左右,國民數量約在六百萬左右。而南邊的楚國,其國民卻是我大魏的三四倍,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麼?……這意味着,楚國若是真欲對我大魏展開滅國之戰,十名農民中招募一人蔘軍,便可以招募至少兩百萬人的軍隊。兩百萬人,對於我大魏而言,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我大魏三成的國民,相當於我大魏過一半的壯年男丁,約六到七成左右……更關鍵的是,若是我軍得勝而楚軍戰敗,則楚國仍然有充足的兵源,甚至於,只要二十年工夫,他們便可恢復這一仗的損失;而倘若是我國戰敗呢?國內約六到七成的男人戰死疆場,到時候,會有多少戶吃軍餉的軍戶人家會餓死?這個後果,別說二十年,恐怕百年都不見得能恢復元氣。……若是我大魏的國民人口亦如楚國那般,哪怕一時處於劣勢,亦仍有退路,反之,一旦戰敗,便是國破家亡,這就是國民人口多寡所造成的直接影響,亦是本王主張吸納外族人的原因,大將軍,這麼說你能理解麼?”

司馬安聞言默然不語。

趙弘潤都將這個道理分析到這種程度了,他又豈還會不明白。

可問題就在於,若是他認可了趙弘潤的這個觀念,這就意味着,他原先的觀念將被顛覆,以往他所堅定不移的信念,將會徹底坍塌。

當然了,這並不表示司馬安以往的信念有何錯誤,畢竟他身爲一位大將軍,殺死外敵、排除一切可能會威脅到魏國的勢力,這並沒有錯。

只不過,他司馬安是站在『將軍』的立場看待這件事,而趙弘潤,則站在更高的位置,從『君王』的角度看待問題罷了。

對於一位君王而言,先採取的永遠是懷柔之策,情非得已動用武力,那永遠是最後的選擇,畢竟自古戰爭『殺敵一千、自損位賢明的君王,絕不會動不動就興起戰爭,除非是別有所圖。

比如,將國內百姓的階級矛盾轉嫁到對外戰爭的矛盾上去,緩和國民情緒;亦或是通過外交途徑卻無法解決問題,唯有動用武力等等。

因此,趙弘潤與司馬安的觀點其實都沒有錯,區別僅在於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罷了。

“我大魏,遲早會收復三川的,這一點,本王可以向大將軍保證。但是,本王會選擇更加柔和的方式,將三川之民接納到我魏人當中,逐步使其心悅誠服地成爲我魏人中的一員,就如數百年前的樑國人與鄭國人……”

『……』

司馬安聞言望了一眼趙弘潤。

倘若說換做其他人,他並不會相信,可換做是這位去年擊敗了楚國,併成功將四十餘萬楚民拉到魏國的肅王,司馬安彷彿隱隱有種『這位肅王殿下的確能辦到』的錯覺。

但與此同時,一股悵然若失的感覺亦浮起於司馬安的心頭。

“即是說,某……無用武之地了麼?”(未完待續。)8

第二百八十三章:意外的收穫第七十五章:回宮第1281章:入宮第181章:遷都雒陽 二合一第1353章:後續第一百一十四章:策反第49章:年末第907章:第二次北疆戰役前夕第229章:韓君亡故 二合一第716章:戰況膠着 二第1180章:誰偷襲了誰?第二百八十三章:意外的收穫第959章:千里馳援第253章:決戰?! 二合一第791章:聞之驚駭『加更4/29』第1144章:動亂升級 二 二合一第815章:畫像第422章:改變戰術第902章:格局第284章:聯軍的掙扎第1220章:筵席第30章:東胡湮滅第1208章:壞消息 二第945章:決斷第759章:新時代 二第774章:恰遇奇案第203章:設局 二合一第二章:怪詩異詞第一百八十二章:遇襲第19章:君臣鬥智 二第248章:永不陷落之城! 二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1119章:暗查第696章:戰況升級第兩百零九章:緣由第二百七十二章:魏遊子手札第414章:隱藏的不安第三百一十七章:榴蓮第一百五十章:心跡與信任第39章:圍獵行動 二合一第98章:詭異的戰事 二第1301章:五月末 二第473章:回府見聞第1270章:詭異的氛圍 二第865章:不期而遇 三第1101章:肅王與溫崎的賭約第三百二十章:提點 二第一百一十三章:艱難的信任第476章:霸道的和事老第一百三十章:兩塊拼圖第1157章:鴆虎出閘 二第867章:寒冬將至第七十八章:棘手的處境第963章:年末 二第760章:新時代 三第684章:黃雀第588章:再次搞砸151章:五月 二 二合一第944章:丹水之戰 二第400章:逼降 三第一百七十五章:言和 三第二百二十七章:祀天 三第1390章:黯然與平定 二合一第兩百零八章:以惡治惡第543章:二桃殺三士 二第1008章:陷城第119章:局勢與算計 二合一第949章:戰術二第10章:頤王的不安 二合一第二百六十六章:虞部入夥第兩百二十四章:家常第一百六十一章:揮軍正陽第427章:內賊第339章:楚國的潰勢第664章:鄢陵軍整改第308章:秦魏休戰 二合一第1136章:亂局 二合一第1089章:二月第六十三章:赴會第345章:魏秦之戰 二第272章:偷襲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八章:羞憤第400章:逼降 三第141章:興安二年 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三章:兄與弟第1276章:肅王府的家宴第77章:韓之重器第671章:靜觀齊軍 二第733章:新年正月第922章:攻克皮牢第977章:燕王弘疆第788章:線索 三第348章:昭武十三年第887章:兄弟夜談『加更26/33』第460章:驅虎吞狼第728章:初交鋒第953章:夜半強襲第1321章:大梁的反應第1052章:河東相聚第二百七十章: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