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初夏 二合一

待等魯國的戰況以密信的形式傳到鉅鹿、傳到趙弘潤手中時,已經是六月中旬前後。

當在這份密信中看到桓虎竟然改頭換面、以「拯救魯國的英雄」揚名於魯郡後,趙弘潤足足愣了十幾息,都沒能回過神來。

而在旁瞧見這份密信內容的宗衛長呂牧,亦是一副活見鬼的表情。

主僕二人面面相覷。

“這個桓虎……居然被魯人稱作「英雄」?”

趙弘潤張着嘴,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平心而論,儘管韓國一度曾被韓、魏兩國通緝,甚至於趙弘潤本人也曾一度恨不得弄死他,可歸根到底,這桓虎終究只是個小人物,因此,後來當趙弘潤陸陸續續忙着應付楚國、韓國、秦國的威脅時,一度將桓虎給忽略了——因爲他覺得,這種小人物根本掀不起多大風浪來,因此完全沒有必要興師動衆去圍剿。

當初南樑王趙元佐率軍攻打睢陽,主要目的也只是爲了收復「睢陽」,鉗制楚國,不過是順帶着將桓虎驅趕到魏國暫時無法顧及的宋郡東部。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曾經被趙弘潤忽略的草寇,如今居然搖身一變成爲了魯國的英雄,深受魯國,我用割讓城池、甚至是割讓王都來乞和?

倘若他敢這麼說,那麼,韓王然瞬間就會失去絕大多數的支持。

因此,韓王然只能在背地裡‘幫助’魏國,比如,以糧草不繼爲藉口,命令前線作戰軍隊徐徐後撤,變相將邯鄲以南的城池拱手相讓。

也正是這個原因,目前魏、韓兩國的軍隊還在打仗,不過戰場,已從魏國的河內郡,慢慢轉移到了韓國的邯鄲郡,而在此期間,魏國也逐漸收復汲縣、淇縣、共地、臨慮等失土,甚至於,還打了蕩陰侯韓陽的封邑蕩陰。

不過在這段日子裡,趙弘潤爲了隨時可以向齊國出兵,因此並未分兵攻打韓國腹地,始終保持着按兵不動的局面。

不得不說,這讓韓魏兩國的很多官員士卿、統帥將軍都有點看不懂,畢竟,魏公子潤懈怠戰爭,而且還是在這種關鍵戰爭中攜帶,這是難以想象的。

只有極少數人才明白,趙弘潤之所以按兵不動,這是爲了能隨時出兵齊國,截楚國的胡。

似這種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沒必要弄得人人皆知。

而這極少數人中,就包括南樑王趙元佐。

不能否認,南樑王趙元佐確實是一位頗具戰略眼光的統帥之才,他見趙弘潤率領十萬魏軍駐紮在鉅鹿,近三個月按兵不動,就猜到這位太子殿下多半是想襲擊齊國,順帶着,也猜到了他們這場「魏韓之戰」的結果——那位太子殿下都準備轉戰齊國了,這是否代表着韓國已在暗地裡表示了求和之意呢?

而韓軍這邊,韓軍主將暴鳶,則是得到了韓王然隱晦的暗示。

雖然心中不甘,但暴鳶也明白,這場仗他們多半是無法全身而退了,於是也就暗中徐徐放水,以至於邯鄲郡境內魏韓兩軍的征戰,雙方變得越來越默契:上午韓軍從某城池撤離,下午魏軍便進駐該城,爲了掩人耳目在城外打一場,雙方也是草草收場。

打到這種地步,其實已經可以說,魏韓之戰已然結束,剩下的,只不過是收尾善後而已。

對於這些事,有不少韓人看在眼裡,就比如韓國的丞相申不駭。

當這位老丞相得知韓王然曾與魏公子潤會面過,再結合隨後暴鳶的種種消極作戰行爲,老丞相當即就猜到了幾分真相。

因此,他在韓王然於四月初返回邯鄲後,曾單獨面見韓王然,求證心中的猜測。

韓王然並沒有隱瞞,將他與魏公子潤的私下協議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申不駭,聽得申不駭久久默然不語。

平心而論,申不駭並不是反對韓王然的決定,甚至於,他還有些佩服這位年輕的君王那毅然壯士斷腕的果斷,畢竟,割讓王都在內的邯鄲郡南部所有城池,這種大手筆,可並非隨隨便便就敢說出口的。

老丞相只是覺得有些悲哀:他韓國曾經是多麼的強大,如今卻淪落到要以割讓王都的方式來向魏國乞和,該死的,要知道魏國那可是他們曾經的手下敗將,在長達五十年的歲月裡都不敢主動挑釁。

“大王有何打算?”申不駭詢問道,略顯渾濁的雙目目不轉睛的看着面前這位年輕的君王。

事實證明,韓王然並沒有讓他失望,在聽到他的詢問後,這位年輕君王擲地有聲地說道:“孤打算遷都薊縣,暫避魏國鋒芒,而後勵精圖治,以待日後。”

看着雙目神采奕奕的韓王然,申不駭微微點了點頭。

在他看來,儘管這場仗他們韓國打了敗仗,但鑑於韓王然及時說服魏公子潤,暗中終止了這場戰爭,使得韓國保全了不少有生軍力,因此,損失倒也不是很大,至少比國家被魏國覆滅要好得多。

他唯一擔心的,是這位年輕的君王在遭受這個挫折後,是否會變得心灰意冷,亦或者,這位年輕的君王是否有帶領韓國東山再起的野望。

Wωω ¤TTκan ¤c ○

而試探的結果,讓申不駭頗感欣慰:眼前這位年輕的君王,絲毫未曾氣餒,甚至於,早已想好了後續。

接下來的談論,其實也沒什麼可談論的了,畢竟「割讓邯鄲」說來簡單,但箇中意義,相信每一名韓人皆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像老丞相申不駭那樣理智,就比如蕩陰侯韓陽,他在隱隱察覺到韓王然與趙弘潤私底下的協議後,就堅決反對向魏國乞和,甚至於,他還搬出了釐侯韓武在被魏將伍忌擄走時所下達的嚴令:在這場事關韓國興亡的戰爭中,誰敢輕言降和,就是整個國家的罪人。

爲此,蕩陰侯韓陽頻繁奔走,遊說秦開、樂弈、司馬尚等將軍,希望這些將軍能配合他對邯鄲甚至是韓王然施加壓力,遵從釐侯韓武的命令,不惜一切代價與魏國繼續開戰,至少得逼得魏國主動提議以平局收場——絕不是以「割讓王都邯鄲」作爲代價。

起初韓王然對蕩陰侯韓陽還有所容忍,畢竟蕩陰侯韓陽的這些行爲,足以證明這位君侯對國家確實是赤膽忠心,只不過雙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以至於出現了分歧罷了。

因此,韓王然暗地裡叫心腹「顏聚」去拜訪蕩陰侯韓陽,試圖讓後者接受這個局面。

沒想到,蕩陰侯韓陽非但將顏聚趕出了他在邯鄲的府邸,甚至於試圖將這件事公佈於衆,指證韓王然「構陷康公韓虎」、「對義兄釐侯韓武見死不救」、「企圖割讓王都向魏國乞和」等種種罪名,逼得韓王然只能叫顏聚派人將其收監,關入監牢。

在得知這件事後,上谷守馬奢的心情變得更加憂鬱,遂臨時從軍中回到邯鄲,於監牢中探望蕩陰侯韓陽。

探望那位,在監牢中口口聲聲大罵韓王然爲昏君的蕩陰侯韓陽。

事實上,無論是上谷守馬奢也好,蕩陰侯韓陽也罷,皆是對國家赤膽忠心的忠臣,但奈何立場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使得這兩位反目成仇——確切地說,是韓陽視馬奢爲仇寇。

這也難怪,畢竟在當時釐侯韓武被魏將伍忌生擒之後,正是上谷守馬奢暗地裡派兒子馬括日夜趕往邯鄲,協助韓王然設計了康公韓虎與武安守朱滿,從而奪回了大權。

因此,蕩陰侯韓陽的叔父、康公韓虎的死,馬奢至少得負起一半責任。

但這些都不重要,最讓蕩陰侯韓陽無法忍受的是,韓王然在奪回王權後,非但不設法營救陷在魏營中的釐侯韓武,反而要以割讓王都邯鄲爲代價,向魏國乞和,這算什麼?

這在蕩陰侯韓陽看來,簡直就是喪權辱國!

相比較釐侯韓武在被魏將生擒時,猶大聲呼喊繼續攻城,且此前明確表示誰與魏國乞和誰就是國賊,韓王然在奪回大權後的種種行爲,實在是讓蕩陰侯韓陽太過於失望。

在他眼中,韓王然只在乎自己的王位以及權力,爲此可以犧牲其義兄釐侯韓武,甚至是他整個韓國的利益,似這般君王,不是昏君又是什麼?

抱持着滿腔的憤慨情緒,蕩陰侯韓陽在監牢內怒聲罵道:“無道昏君,我韓陽終此生不爲其謀!……上谷守且自去謀富貴吧!”

非但沒有勸服蕩陰侯韓陽,還被後者罵了一通,上谷守馬奢又羞又怒,卻有無法解釋,當晚心氣鬱結,臥病不起。

儘管韓王然在得知此事後,大驚失色,連忙帶着宮廷內的醫師前往探望馬奢。

然而那幾名醫師卻對馬奢的病況無能爲力,連說,心病無法用藥石醫治。

當晚,上谷守馬奢拉着韓王然的手,一番發自肺腑的叮囑與祝願。

本來韓王然覺得,馬奢多少會交代一下身後事,沒想到,馬奢對自己的身後事提都沒有提,只是叮囑韓王然道:“臣知大王偏愛我兒馬括,微臣死後,或會叫我兒執掌上谷軍,但微臣素來知我兒能耐,其雖有謀略之長,卻仍少於經驗;反觀微臣的副將「許歷」,常年跟隨微臣,有勇有謀、老成持重,可令其代微臣之職,望大王明斷。”

此後,馬奢又針對韓國國內的重重弊端作了一番規勸與建議,隨即,這位韓國三朝元老,便帶着遺憾過世了。

繼前代郡守劇辛戰死,前上黨守馮頲與前太原守廉駁相繼投奔魏國之後,舊日的「北原十豪」,又損失了一位干將,而且還是文武兼備、無論軍政皆頗爲傑出的上谷守馬奢。

從始至終,馬奢都沒有提及他的兒子、他的家眷,以及他的身後事。

這讓韓王然莫名的感動。

畢竟從一開始,馬奢便跟李睦、暴鳶等人一同,堅決支持王室,竭盡全力與韓虎、韓武等人周旋,而如今,韓王然大權在握,本想報答一下這位始終支持自己的老臣,卻不想,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卻因爲被蕩陰侯韓陽罵了一通,心氣不順,鬱郁而亡。

這讓韓王然在萬分感動、悲傷之餘,終於對蕩陰侯韓陽起了殺心。

但最終,由於老丞相申不駭、中尉卿張開地等重臣的苦苦相勸,連說國難在前、不宜再殺大將,這才使得韓王然忍下怒氣,對蕩陰侯韓陽面。

不過,他亦下詔將蕩陰侯韓陽削爵爲民,逐出邯鄲,永不錄用。

而此時,韓陽也得知上谷守馬奢在探望他之後就氣結而亡,心中亦有幾分懊悔,無言以對,帶上家眷默默離開了邯鄲,從此再無音訊。

這件事,對韓國的打擊尤爲的大,畢竟韓國一下子就損失了上谷守馬奢與蕩陰侯韓陽兩位干將,要知道,此番魏韓兩國打了那麼久,也不曾損失過似馬奢、韓陽這等將軍——釐侯韓武被擒,那只是因爲他不希望自己的後撤動搖動心,也就是說,是韓武自己給了魏軍抓他的機會。

事後,韓王然遵照上谷守馬奢的遺囑,下達詔書,使馬奢的副將「許歷」升任上谷守,執掌上谷軍。

但他也並未忘記他偏愛的馬括,當即便封馬括執掌宮廷衛士。

顧名思義,馬括的地位就相當於魏國的三衛軍總統領李鉦以及繼任者衛驕。

而在這期間,魏國的軍隊陸續攻破「防陵」、「安陽」,渡過鄴水,逼近了韓國的王都邯鄲。

魏韓之戰,或將迎來最後的局面。

第7章:弔喪第633章:進退維谷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二百九十章:坦白第527章:商水軍入駐第718章:多此一舉的離間第二十八章:蘇姑娘 二第899章:黃雀在後『加更29/33』第758章:新時代第76章:鉅鹿攻防 二 二合一第656章:強攻銍縣 三第九十九章:楚先鋒軍覆滅第1069章:思定第1293章:宋地叛軍 二第101章:價值 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五章:羱族青羊部落第184章:伐謀 二 二合一第七十九章:魏臣態度第80章:膠着 二合一第158章:梟雄末路 二 二合一第439章:一曲 二第1353章:後續第一百三十二章:伏兵 二第三百四十二章:肅王與羯角第372章:驚悟第二十六章:鶴問!第500章:臨行前的安排 二第929章:火中取栗 二第918章:一計不成第249章:永不陷落之城! 三第643章:搶功第263章:轉折點 二合一第399章:逼降 二第923章:深入第1377章:大梁見聞 二第697章:備戰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803章:叔侄夜話 二第八十四章:皇子守國門第70章:楚國戰略大概 二合一第一百七十八章:狠宰『打賞加更8/20』第968章:韓軍思退第18章:嫁禍與分歧 二合一第288章:戰前會面第873章:差距 二第479章:輿論第754章:詭異的戰況第1169章:戰況簡報第48章:懷疑 三第251章:最後的大梁禁衛 二第482章:肅王的毒舌第436章:鏖戰!雒城攻防戰! 五第569章:見招拆招第659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第1283章:指點第一百三十四章:重如山、穩如嶽 二第三百一十八章:變故第1065章:打壓與離間 二第404章:綸氏依附 二第717章:西路戰場,魏騎到來第645章:局勢扭轉 二第697章:備戰第五章:勸學第二百八十七章:軟脅 二第886章:太子與桓王 二第486章:說服 二第300章:四月 二 二合一第285章:暗示 二合一第999章:淇關之戰 五第二百七十一章:羋姜的警告第179章:內外並舉 二合一第1095章:久違的日常 一點五 『加更17/27』第1061章:慶王府盛宴『加更11/27』第三百零一章:朝廷的應對第136章:新時代 二合一第285章:暗示 二合一第568章:威懾掃地第87章:楚齊泗水戰役 三 二合一第65章:戰爭的序幕 二合一第1092章:初試第1012章:造勢第734章:新年正月 二第623章:抵達彭城第379章:難達成的功課第697章:備戰第851章:恰逢舊識第389章:開打!開打!鴉嶺峽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回程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 二第238章:親征 二合一第990章:戰前準備第221章:威脅 二合一第803章:叔侄夜話 二第一百四十章:意想不到的伏擊第一百一十三章:艱難的信任第1030章:姬潤與韓然 四 『加更8/23』第1334章:兄與弟第1216章:咸陽相邀第1141章:大梁之亂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