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楚齊泗水戰役 二 二合一

“這是……這是屬於我的了!”

在打掃戰場時,一名目測年僅二十歲的楚國的糧募兵,於哄搶的同伴手中,幸運地從一名齊國士卒的屍體上搶下甲冑,欣喜若狂般捧在懷中。

儘管那只是一套皮甲、只有在胸膛處是少許的鐵甲,但仍舊使這名糧募兵欣喜若狂,甚至於,那些沒有搶到齊軍甲冑的其餘糧募兵們,皆用羨慕乃至嫉妒的眼神看着他。

“喂,小子,把你手中的甲冑交出來!”

此時,有三名五大三粗、長相兇惡的的糧募兵走了過來,其中兩人皆已穿上了齊軍的甲冑,唯獨一人還未擁有甲冑,且此時不懷好意地對那年輕的同澤說道。

聽聞此言,那名年輕的糧募兵警惕地退後了兩步,將手中的甲冑死死抱在懷中。

誰不知道,對於他們這些堪稱戰場炮灰的糧募兵而言,在打掃戰場時從敵軍的屍體上收穫一套甲冑,這纔是在戰場上唯一能保證他們生存的方式。

“嘿!”

見這名年輕的糧募兵同澤似乎並不是很順從,那三名糧募兵壯漢對視一眼,隱隱將那名年輕的糧募兵圍了起來,不懷好意地要挾道:“小子,不想吃苦頭的話,還是老老實實地交出來比較好。”

看着那三名凶神惡煞的糧募兵,那名年輕的糧募兵嚥了嚥唾沫,眼中閃過幾絲畏懼,本想就此服軟,但一想到家中的老父老母與兄弟姐妹們,這名年輕的糧募兵,反而鎮定了下來。

『我要活下來!我必須要活下來!』

在這份信念的促使下,他徐徐從腰間的劍鞘中拔出了一柄利劍,睜大眼睛瞪着那三人。

然而看到他手中那柄利劍,那三名糧募兵壯漢卻是眼睛一亮,其中一人笑着說道:“喲,沒想到還有其他的好東西。……小子,你是想跟我們三個比劃比劃麼?”

那名年輕的糧募兵強忍着心中的驚懼,壓低聲音,隱隱有些氣喘地說道:“你們要搶我的東西,除非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但,我一定會拉一個人墊背!”

“……”

彷彿是從這名年輕的糧募兵眼中看出了什麼不尋常的東西,那三名糧募兵壯漢對視一眼,暫時沒有行動。

而就在這時,楚軍將領「鬥廉」帶着帶着一隊士卒經過這裡,瞧見這一幕,皺皺眉,忍不住開口喝道:“你等做什麼?”

聽聞此言,那三名糧募兵壯漢嚇了一跳,回頭一瞧,見來人竟是將軍級別的鬥廉,連忙堆起笑容,紛紛說道:“沒什麼、沒什麼,將軍,就是跟這個小兄弟說幾句話,沒事沒事。”

楚將鬥廉冷冷掃了一眼那三名糧募兵壯漢,面無表情地說道:“景雲公子此刻就在戰場上視察,別給我惹事!……否則,鬥某定然饒不了你們!”

“明白明白。”

那三名糧募兵壯漢連連稱是,點頭哈腰、滿臉諂笑地離開了。

見此,鬥廉繼續帶着隨行的士卒往前走,卻聽到那麼年輕的糧募兵由衷地感謝道:“感謝您,鬥廉將軍。”

鬥廉這才停下腳步,回頭看了一眼那名年輕的糧募兵,尤其是對方的眼神,他微微點了點頭,繼續朝前視察。

這一個小插曲,只不過是此刻戰場清理工作期間所發生的種種的一個縮影而已,只是這名年輕的糧募兵運氣好碰到楚將鬥廉,而其餘有些被搶奪了甲冑的糧募兵,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而與此同時在戰場的邊緣,「壽陵君景雲」與「邸陽君熊瀝」正並肩行走着,一邊視察着戰場的清理工作,一邊閒聊着。

“邸陽君此番率軍來援,景雲萬分感謝,若非邑君的援兵,我軍恐怕還要在東萊軍手中吃一場敗仗。”壽陵君景雲感謝道。

就在四五天,當齊國的援軍「東萊軍」抵達「郯城」時,壽陵君景雲正在攻打郯城,由於無法及時抽身,故而被齊國的東萊軍偷襲了側翼,吃了一場敗仗。

自那日之後,齊國的東萊軍就開始全方面對景雲率領的楚軍施壓。

齊國的東萊軍,乃是專門負責鎮壓東萊郡境內夷族的軍隊,是齊國爲數不多的、常年處於交戰狀態的軍隊,實力比一般齊國軍隊當然要強得多,別看壽陵君景雲麾下有十幾萬的兵馬,但考慮到其中有七成都是不堪一擊的糧募兵,事實上,壽陵君景雲這支楚軍,良莠不齊,還真不是那三萬餘東萊軍的對手。

而就在壽陵君景雲這支楚軍局勢堪憂的情況下,邸陽君熊瀝率領五萬正軍、五萬糧募兵趕來支援,挽回了壽陵君景雲的劣勢,且在今日,成功地擊敗了齊國東海軍、東萊軍這兩支軍隊,創造了自打壽陵君景雲踏足東海郡以來的第一場大捷。

別看面對齊軍,每次往往都是楚軍佔據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事實上,楚軍想要打贏齊軍,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對壽陵君景雲的感謝,邸陽君熊瀝朗笑着說道:“景雲公子言重了,事實上我就是把軍隊帶到了這裡,除此以外,對這場仗毫無貢獻。”說到最後,他自己都忍不住略帶尷尬地笑了起來。

他說這話,當然不是謙虛。

與他的兄長、前邸陽君熊商不同,現任的邸陽君熊瀝,此前純粹也就是仗着父兄庇佑在封邑安享富貴的紈絝而已,無論是勇武還是謀略,皆不如兄長熊商,只不過是因爲熊商的兒子目前尚未成人,是故,邸陽熊氏一族纔將熊瀝推出來暫代邸陽君而已,待等侄子長大成人之後,這個爵位還要要交還回去的。

當然,具體之後如何,或者乾脆點說到時候熊瀝是否願意將邸陽君的頭銜與權利交還給侄兒,此事與這場戰役無關,就不多做贅敘了。

與暴戾、霸道、草菅人命的兄長熊商相比,熊瀝堪稱是楚國舊貴族的典範,平庸、無謀、貪婪、怕死,唯一的優點,可能就在於熊瀝尚有自知之明——事實上楚國的舊貴族們,很多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還真沒幾個明明是蠢材卻瞧不起別人的狂妄之徒。

在旁,壽陵君景雲麾下鞏固心腹大將羊祐在聽到邸陽君熊瀝的話後,笑着說道:“邸陽君及時率領十萬大軍抵達此間戰場,就是對於此戰的最大貢獻。”

聽聞此言,邸陽君熊瀝眉開眼笑地笑了起來,羊祐這話等同於是在向他暗示,這場仗肯定有他的一半功勞。

在說說笑笑了一番後,不懂兵事的邸陽君熊瀝詢問壽陵君景雲道:“景雲公子,依你之見,郯城打得下來麼?”說着,他嚥了嚥唾沫,意味深長地說道:“我率軍來時,那熊拓許下了承諾,在這場仗中功勳卓著之人,皆能獲得一座齊國城池作爲封邑……”

在他的話中,他是直呼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的名諱的,原因很簡單,因爲熊拓摘掉了原本屬於「邸陽熊氏」的三天柱頭銜,而將其給了楚西「平輿熊氏」的平輿君熊琥——別看彼此都是「羋姓熊氏」宗族的族人,但事實上,自從當年「汝南君熊灝」被楚東貴族逼死之後,楚西熊氏與楚東熊氏就徹底成爲了陌路人,因此,暘城君熊拓偏袒楚西熊氏的行爲,讓邸陽熊氏感到非常不滿,只是奈何如今熊拓在楚東執掌大權,因此他們也只能委屈求全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這次暘城君熊拓在戰前的許諾,戰功卓著者可以獲得一座齊國的城池作爲采邑、不管此前是否已擁有采邑,這個承諾,讓楚東貴族們對這次出兵攻打齊國的行動大力支持。

同時,也讓一些本來立場還在搖擺的貴族,清楚認識到了暘城君熊拓的氣魄——若非是從一開始就打算着吞併齊國,暘城君熊拓又豈會許下這等優厚到讓人難以置信的承諾?

不管楚東貴族們曾經是否對暘城君熊拓抱持敵意,但他們必須承認,熊拓的氣魄,遠遠超過他們當今的大王熊胥,確實是一位可以引領他們楚國的雄主。

因此,就算是對熊拓抱持幾分敵意的邸陽君熊瀝,此番在接到前者的命令後,亦屁顛屁顛立刻率軍前來支援壽陵君景雲,希望能在戰場上獲得一些功勳,使他擁有一片屬於他自己的封邑——畢竟邸陽邑可不是屬於他一個人的。

遺憾的是,邸陽君熊瀝問錯了人,因爲壽陵君景雲也不是一位懂得兵事的統帥,他在聽了熊瀝的話後,便轉頭看向了羊祐。

見此,羊祐心中會意,篤定地說道:“公子放心、邸陽君也請放心,我軍攻陷郯城,只不過是時日問題。”說到這裡,他本着教導公子景雲的心思,解析道:“公子,齊國犯了一個重大失誤,您知道是什麼麼?”

景雲想了想,虛懷若谷地說道:“還請將軍教導。”

見此,羊祐擡手指了指遠處正在清理戰場的糧募兵們,正色說道:“在中原各國的認知中,我楚軍實力最弱。這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魏公子潤麾下「鄢陵」、「商水」兩支軍隊,橫掃中原、十年未嘗一敗,然而那兩支軍隊的士卒,十中八九卻皆是我楚人,誰敢說我楚人羸弱?”

壽陵君景雲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不可否認,魏國的鄢陵軍與商水軍,也曾一度讓他楚國感到頭疼,但從民族榮譽來說,魏公子潤帶領着兩支大多由楚人組成的軍隊橫掃中原,這也使得許多楚人有些飄飄然。

“這份認知,實則是因爲那些糧募兵的原因……但是,糧募兵當真那樣羸弱麼?”羊祐搖了搖頭,說道:“糧募兵弱,只是因爲他們缺少精良的武器裝備,且未經過嚴格的訓練,反過來說,倘若他們擁有足夠的甲冑與兵刃,縱使缺乏經驗,單憑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也未見得不能在戰場上有所作爲。……往年,我國與魏國打、與齊國打,魏國的兵卒就不必多說了,自魏公子潤出現之後,我大楚的軍隊,縱使憑藉人數上的優勢,也逐漸不再是魏卒的對手,魏卒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我大楚的軍隊面前,甚至能以一敵十,故而我楚軍一敗再敗;面對齊國的軍隊亦是如此,我大楚往年敗於齊國,與其說是敗在齊國的士卒手中,倒不如說是敗在齊國士卒的武器裝備與戰爭兵器手中。”

說到這裡,羊祐看了一眼邸陽君熊瀝,正色說道:“方纔羊某所言,邸陽君及時帶領援軍抵達此間戰場,便是對於這場戰事最大的貢獻,這並非是客套話,在羊某看來,若是今日這場仗我軍戰敗了,那麼,公子這邊的戰事會變得很難打,而眼下,我軍取得了勝利,刨除掉邸陽君帶來的援軍外,我軍還擁有了一支……擁有齊軍甲冑的糧募兵,縱使糧募兵再弱,在穿戴了齊軍士卒甲冑的情況下,傷亡想來也能大大減少,並且,帶給對面的齊軍更多的壓力,若反覆如此,齊軍愈弱、而我軍愈強……這就是末將所說的,齊國在戰略上的失誤,他們並沒有像魏公子潤幾次迎戰我楚國軍隊那樣,聚集精銳兵力,在戰爭打響的第一時刻就給予我軍迎頭痛擊……”

聽了羊祐的話,壽陵君景雲與邸陽君熊瀝大受啓發,不約而同地轉頭看向正在清理戰場,且剝下齊軍士卒的甲冑穿戴在身上的那些糧募兵。

他們終於明白,爲何羊祐叫這些糧募兵清理戰場,而不是派遣麾下的正軍。

而與此同時,在距離戰場約十五里外的「郯城」,東萊軍大將「鄒忌」,正親自巡視傷兵營,安撫着那些傷勢沉重、命不久矣的士卒。

看到傷兵營內那低沉的氣氛,不止鄒忌眉頭緊皺,就連東海軍的將軍「紀宓」亦是長吁短嘆不止。

“功虧一簣啊。”

在踏出傷兵營,東海軍主將紀宓長長嘆了口氣,帶着幾分不甘心的口吻說道:“就差那麼一點,就能將楚壽陵君景雲的軍隊逼上絕路……”

聽聞此言,東萊軍主將鄒忌默然不語。

因爲沒什麼好說的,在近幾日的針對楚壽陵君景雲麾下楚軍的作戰中,無論是東海軍還是東萊軍,在士卒們心懷保家衛國這個崇尚信念的情況下,皆發揮出了遠超平日的水準,縱使楚壽陵君景雲麾下的軍隊是他們兩支齊軍的兩倍,亦幾次被他們擊敗。

要恨,就恨楚國的援軍來地太及時了,楚邸陽君熊瀝帶來的十萬兵卒,恰巧解救了楚壽陵君景雲於危難之中,反令此前佔據上風的東海軍與東萊軍,遭遇了挫敗——在對方兵力乃是己方四倍的情況下被擊敗,這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只是這兩位齊國將領感到很不甘心。

因爲只要邸陽君熊瀝的援軍晚到幾日,或者說,他們齊國的王都臨淄再派一支精銳前來,他們本來完全可以擊潰壽陵君景雲這支楚軍攻打東海郡的先鋒部隊,重挫楚軍的氣焰。

“今日戰敗,接下來的仗,就更不好打了。”

東海軍主將紀宓嘆息着說道。

聽聞此言,東萊軍主將鄒忌默默地點了點頭。

近幾日的戰爭,他們整整折損了萬餘兵卒,這對於在兵力上劣勢的齊軍而言,本來就是一樁極其不利的事,然而更關鍵的問題是,在損失了這麼多兵力的情況下,他們還戰敗了。

戰敗意味着什麼?

戰敗意味着他們無法清理戰場,無法回收遺落在戰場的箭矢、弩矢,以及那些戰死的齊軍士卒的兵器與甲冑——這些東西,如今怕是已落入楚軍手中。

人命這種東西,在楚國是不值一提的,縱使今日戰死十萬人,明日楚國照樣還能拉起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根本不痛不癢,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武器與裝備——只要楚軍取得了勝利,卻奪走清理戰場的權利,縱使齊軍殺再多的楚軍士卒,也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不利的局面。

在回到城守府的書房裡後,鄒忌、紀宓兩位齊國將領,一同寫了一封戰報,將近幾日的戰況詳細書寫下來,派人送往王都臨淄。

此後數日,正如齊將鄒忌、紀宓二人所預料的那樣,前幾日的勝仗,助漲了楚軍的士氣,以至於壽陵君景雲與邸陽君熊瀝二人,合力對郯城施壓,以至於此前明明還能取得一些優勢的齊軍,眼下只能被迫縮在城內,眼睜睜看着楚軍襲掠附近一帶其他的城縣。

九月下旬,楚國壽陵君景雲與邸陽君熊瀝二人,合兵二十萬,對郯城展開堪稱瘋狂的猛烈攻勢。

由於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優勢,景雲與熊瀝各自負責一日的攻城戰,日日攻城,讓郯城城內的齊軍幾乎沒有歇整的時間,甚至就算是在夜晚,楚將羊祐、鬥廉等人,亦時常採取夜襲手段——縱使不能攻陷城池,也要攪地城內的齊軍無心睡眠。

在這種堪稱狂轟濫炸的攻勢面前,堅守郯城的齊軍,簡直就是精力憔悴,士氣難免一挫再挫。

終於在九月二十八日,東萊軍主將鄒忌咬牙跟東海軍主將紀宓商議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再這樣下去,你我兩支軍隊,怕是要全軍覆沒在此!……必須撤兵,重整士氣!”

可能是爲了堅定自己的主意,他刻意加了一句:“就算是甘茂將軍,此時也必然會選擇暫時後撤!”

“後撤?”

東海軍主將紀宓面色一黯,苦笑說道:“若你我兩支軍隊一撤,無異於將東海郡拱手相讓於楚軍,如此一來,田驁、田武兩位將軍駐守的符離塞,怕是要被楚軍從後包抄,成爲孤城。”說罷,他咬了咬牙,硬着頭皮說道:“再等等,等臨淄那邊的回信。”

待等到十月初四,齊將紀宓、鄒忌二人,仍在郯城艱難地應付楚軍無休止的進攻與騷擾,而臨淄這邊,這兩位將軍的緊急戰報,也已送抵了臨淄宮。

齊將紀宓、鄒忌二人的戰報,其核心非常明確,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八個字:東海瀕危、急求援軍。

但正是這八個字,驚地齊王呂白再次召集了左相趙昭、右相田諱,以及連諶、管重、鮑叔等士大夫。

在宮殿內,右相田諱仔仔細細看罷了齊將紀宓、鄒忌二人的戰報中,喟然長嘆道:“前一陣子,左相大人就說過了,對付楚軍,就必須集中精銳,給予迎頭痛擊,決不能給予楚軍一絲一毫的機會……在邸陽君熊瀝率領援軍抵達東海郡之前,我大齊的軍隊未能擊潰壽陵君景雲,這是重大失誤。某些人,必須對這個失誤負責!”

說到這裡,他用冰冷的眼神掃了一眼坐在殿內默然不語的士大夫連諶。

儘管前一陣子,那些聯袂前來勸阻齊王呂白、最終使後者放棄了出動飛熊軍打算的那些臨淄大貴族們,並未出賣士大夫連諶這個與他們暗通消息的人,但在場的都不是傻子,豈會猜不出來?

其實此時,宮殿內的諸人面色都很難看,其中,唯獨士大夫連諶的面色最爲難看。

他原以爲調派東萊軍以及其餘幾支北海郡境內縣兵,已足以抵擋楚軍對東海郡的進攻,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次楚國對他齊國的進攻,可不是那麼隨意,要知道,暘城君熊拓已經明確表現出想要一口氣吞併齊魯兩國的意圖,並且,得到了楚國貴族們的普遍支持。

在這種情況下,士大夫連諶覺得只要防守就能使楚軍撤退,實在是錯的離譜。

在慌亂之下,連諶連聲說道:“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目前東海郡還未淪陷,此時派出飛熊軍,應該還來得及,對不對?”

『這位連諶大人,真是是一點都不懂兵事啊……』

左相趙昭看了一眼連諶,搖搖頭說道:“東海軍、東萊軍,目前皆已被楚軍打地失了銳氣,此時縱然派出飛熊軍,怕是亦無濟於事了……”說到這裡,他轉頭面向齊王呂白,正色說道:“大王,請速速傳令符離塞,命田驁、田武兩位大人燒掉要塞,退守東海郡。……若楚軍的行動更快,則退入魯國,駐軍泰山郡。”

齊王呂白聞言一驚,驚聲問道:“符離塞守不住了?”

左相趙昭默然地搖了搖頭。

“……寡人明白了。”

齊王呂白麪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十月初,在東海郡戰況不利的情況下,齊王呂白傳令符離塞守將田驁、田武二人,命二將焚燒要塞,向北撤退。

而這個舉動,意味着徹底釋放了符離塞前由楚公子暘城君熊拓親自率領的幾十萬楚軍。

因而使得東海郡,局勢更加艱難。

第286章:決戰之日第1007章:夜襲第1169章:戰況簡報第1349章:回絕第1125章:皇狩期間『加更21/27』第537章:開戰的訊號第302章:夏 二合一第180章:引導輿論 二合一第335章:魏楚之戰爆發第十章:天子反擊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297章:聯軍潰敗 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九章:按部就班 二第937章:軍糧告罄!第143章:魏使訪韓 二 二合一第794章:反常 二第187章:魏韓對峙 三 二合一第一百九十二章:對話 二 『12/20』第90章:桓虎與魯國 二合一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第87章:楚齊泗水戰役 三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一章:坦白 二第1203章:肅王的策略 二第二百三十四章:撲朔迷離『加更6/14』第1209章:夜襲第一百二十九章:奇襲之策第215章:睢陽之戰 二合一第498章:影響 三第705章:銍縣之戰前夕第905章:商會模式第712章:姬潤與項末 四第918章:一計不成第825章:奉旨任性第1254章:後續第486章:說服 二第152章:衛國內亂之始 二合一第1015章:北原十豪會晤! 三第191章:你來我往 二合一第1155章:友或敵的選擇 四第703章:墨門鉅子第1200章:兵臨城下 二第986章:攻城第一百三十八章:最後一張拼圖 二第二百八十六章:軟脅第215章:睢陽之戰 二合一第447章:誰偷襲了誰 二第兩百一十四章:欲分羹第908章:第二次北疆戰役第二百五十一章:唯勝者結束戰爭第868章:年初發兵第1048章:戰略構想第754章:詭異的戰況第617章:啓程第383章:戰前定計第二百三十三章:反響 二第968章:韓軍思退第三百零八章:遠方的變故 二第526章:激怒第三百二十七章:南樑王的新軍第1320章:宋郡泥潭 二第918章:一計不成第646章:田耽的兇名第1229章:千里馳援!從天而降的援軍!第1377章:大梁見聞 二第270章:變局 三 二合一第930章:進擊的鄢陵軍第612章:大梁見聞 二第854章:秦使 二第1324章:暗棋第三十九章:抓鬮第135章:穩固發展 二 二合一第二百三十五章:赴任第1005章:交涉第二百三十三章:反響 二第840章:算計?第137章:趙昭抵魏 二合一第668章:符離塞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婆媳相見 二第901章:黃雀死了 二第99章:擒賊擒王 二合一第410章:聯軍之議第757章:時代的終結 二第1085章:年末『加更15/27』第1003章:韓國三權臣第八十四章:皇子守國門第八十二章:浚水營第兩百零三章:羋姜與魏地風俗第1180章:誰偷襲了誰?第152章:衛國內亂之始 二合一第兩百零三章:羋姜與魏地風俗第321章:楚水君與相氏一族第1026章:變故 二第723章:黑鴉衆參戰第555章:沈彧的決定第1205章:日漸艱難的咸陽第181章:遷都雒陽 二合一第1340章:密信 二第1259章:紛聚大梁第975章:坑人的提議第14章:君臣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