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東胡湮滅

『ps:咳,朋友的新書是《伏雲紀》,昨天怎麼會寫成浮雲呢?』

————以下正文————

時間回溯到兩個月之前,就當魏國出動四十萬大軍挺進「河套地區」,準備與生活在那裡的林胡開戰時,在韓國東北方的「漁陽郡」,在郡治所在的「薊(jì)縣」,青鴉衆的頭目「鴉七」,正與五名手底下的青鴉衆弟兄,躲在城內的一間民居內。

由於漁陽郡一帶天氣寒冷,他們索性圍在屋內的炭火旁,一邊喝酒,一邊烤着獵獲的野味。

這些青鴉衆,在韓國已非一日兩日,其實早在前兩年,即「五方伐魏戰役」之後,在韓國向魏國求和之後,就被趙弘潤派到了韓國。

那時,韓國與魏國取得了默契,兩者心照不宣地決定,待等魏國佔據河套、驅逐林胡,或等韓國擊敗了東胡,雙方再動兵戈,免得他們兩個中原國家交戰時,被那些異民族有機可乘。

而從那之後,鴉七等幾十名青鴉衆,就被趙弘潤派到了韓國,專門負責收集韓國針對東胡的戰爭戰況,以密信的形式送到大梁的「青鴉衆大梁分部」——事實上,同期韓國也派遣了許多細作,喬裝打扮混入魏國,探查魏國針對林胡戰爭的進展。

潛伏到敵國收集情報,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韓國與東胡的戰爭,還發生了遙遠的漁陽郡。

因此,鴉七等人被挑選出來後,他們先被趙弘潤安排到燕王趙弘疆治下的「淇縣」,在這個魏韓兩國的邊市中,先學會韓國各地的方言,摸透韓國各地的人文情況,然後纔在魏商的掩護下,進入韓國境內。

魏國的商賈,只要是規模稍微大一點的商隊,或多或少都擁有貴族背景,就比如說當年肅王趙潤身邊的王用商人文少伯,此人身邊就有大量的青鴉衆跟隨,跟隨文少伯走南闖北踏足他國境內,並暗中繪下他國郡縣的大致地圖,待回程時送到大梁。

說實話,這個時代的各國商人,其實有不少等同於是「合法的探子」,在行商的同時,爲自己的國家收集他國的情報,對此,其他各國若是抓不到這些人的把柄,對他們也是毫無辦法,畢竟總不能因噎廢食,對了杜絕這類探子就將他國的商賈全部趕出去吧?

而鴉七等人,當年就是在「安平侯趙郯」等幾位肅王黨貴族手底下的商隊的幫助下,以一名商人的身份,混入了韓國的邯鄲郡。

而在那些商隊返程的時候,鴉七等人則悄然脫離了商隊,用賄賂韓國官員等手段,取得了韓國的路引(相當於身份證),隨即一站一站地接近漁陽郡,直到去年,終於抵達了漁陽郡的「薊縣」,在城內購置了幾間民居,紮根下來。

由於鴉七等人早在淇縣邊市時,就已經掌握了韓國的各地方言,因此,當他們冒充遷戶搬到薊縣時,倒也沒引起左鄰右舍韓人的警惕。

畢竟薊縣是漁陽郡的治所,即是「北原十豪」之一、「漁陽守秦開」駐軍的地方,亦是韓國東北的重城,鴉七等人冒充韓國國內的走商,確實不至於引起懷疑。

唯一的問題,就是漁陽郡這邊天寒地凍,讓這些曾經生活在商水郡的青鴉衆們感到非常不適,畢竟兩地的氣溫相差太多。

這一日,鴉七正與五名兄弟在屋內烤肉喝酒,忽然屋外傳來了篤篤篤的叩門聲。

那有節奏的叩門聲,一聽就知道是青鴉衆們的暗號。

因此,鴉七起身開了門,在瞥了眼院子的土牆一側後,壓低聲音問道:“沒人跟梢吧?”

此時站在屋外的,是兩名做走商打扮的青鴉衆,穿着厚厚的棉襖,頭上還帶着一頂棉帽,這兩人在聽到鴉七的詢問後不禁翻了翻白眼,說道:“這鬼天氣,街上連條狗都沒有,哪有什麼人?”

這話當然是有所誇張,不過漁陽郡這邊的情況確實如此,除非是太陽升起,天氣稍微回暖些,否則街上來往的百姓確實很少。

更何況,韓國東北地區,百姓也大多不靠開墾田地種植糧食爲生,而是靠「慄」的收成生活——比如在漁陽郡,漫山遍野的野慄,當地的韓人根本不需要勞作,只要在每年的秋收時到山裡走一趟,就能揹回一口袋一口袋的栗子,非但足以讓全家人餬口度日,甚至於,韓人還用這些栗子釀酒,也就是所謂的栗子酒(板栗酒)。

尤其是漁陽一帶的栗子酒,在整個韓國都非常有名。『注:歷史上的燕人,就靠栗子生活,幾乎不需要勞作。』

起初,鴉七等人還擔心他們終日藏在屋內,是否會引起左鄰右舍的懷疑,直到在這裡住了一段日子他才釋然,漁陽郡的韓人,每日躲在屋裡烤火、喝酒那是常態,這裡的人幾乎不從事生產。

說句玩笑話,這裡除了天氣寒冷以外,簡直就是性格疲懶之人最佳的落戶之地,畢竟幾乎不需要付出什麼勞作,就能從荒野山林收穫大量的栗子作爲口糧。

“怎麼說?”

看着那兩名外出探查消息回來的青鴉衆弟兄坐在炭火旁烤着火,鴉七緊聲詢問道。

只見那兩名青鴉衆中,其中一人壓低聲音回答道:“七哥,你猜得的沒錯,韓人確實是主動襲擊了東胡,挑起了戰爭……”

說着,他接過同伴遞過來的栗子酒,喝了一大口,隨即繼續說道:“前兩年代郡守劇辛在山陽戰死,讓代郡的情況確實變得非常糟糕,上谷守馬奢麾下的軍隊,不足以同時防守代郡與上谷兩塊地方,目前,上谷守馬奢駐軍在句注山南嶺的飛狐關……”

“句注山南嶺?”鴉七聞言一愣,皺眉問道:“那北嶺呢?”

那名青鴉衆聳了聳肩,說道:“早就被那些代戎攻陷了。”

聽聞此言,鴉七深深地皺起了眉頭,喃喃說道:“不太對勁……上谷守馬奢,那可是韓國前三位的擅戰名將,怎麼會如此輕易就放棄北嶺呢?他不會不知道,北嶺的防塞一丟,代戎可就能直接面對居庸關了,萬一居庸關有個什麼不測,代戎可就要長驅直入了,到時候,搞不好,漁陽、上谷、鉅鹿這幾個郡都要遭殃……”

“不止代戎,還有東胡。”那名青鴉衆補充道。

“不太對勁……不太對勁……”

託着下巴,鴉七望着炭火若有所思。

有幾樁事,他至今都沒有想出頭緒。

就比如說,自代郡守劇辛在「魏韓山陽之戰」敗北遭俘,被他們魏國的肅王殿下趙潤下令處死之後,韓國就沒有增派什麼強有力的將領駐守代郡。

確切地說,邯鄲其實有派過一名將領取代劇辛,但問題是,這名將領實在是太廢材了,若非上谷守馬奢及時出兵支援,搞不好,那傢伙早就把代郡整個給丟了。

正因爲這樣,鴉七連那個廢柴將領的名字都懶得記。

是因爲韓國在「魏韓第三次北疆戰役」之後,再也找不出能夠取代劇辛的將領麼?

當然不是!

至少在鴉七的記憶中,就還有新晉的北原十豪「司馬尚」。

這可是一個在「魏韓第三次北疆戰役」中,在短短一兩個月時間內,幾乎攻佔了衛國最起碼六成國土的男人,毫不誇張地說,若非當時韓國遭到林胡的侵略,就憑衛公子瑜手中那點兵力,根本不足以擋住司馬尚這名韓將的進攻下。

而這樣一位擅戰之將,雖然曾一度傳出「取代劇辛成爲代郡守」的謠言,但事實上,就連鴉七也探查不到這個男人究竟跑到哪裡去了,此刻又在做什麼。

百思不得其解的鴉七,唯有靜觀其變,在暗中密切關注着上谷守馬奢與漁陽守秦開二人的舉動。

然而讓他感到不解的是,在句注山北嶺失陷之後,上谷守馬奢駐軍在南嶺的飛狐關,似乎並未急着奪回北嶺的要塞,而是在南嶺的飛狐關增固防禦,而漁陽郡這邊,漁陽守秦開不知爲何也沒有派兵增防居庸關,只是一個勁地在薊縣增固防禦。

這兩位韓國的北疆重鎮,彷彿有點消極應戰的嫌疑。

終於有一日,當鴉七在屋內烤火喝酒的時候,忽然門扉篤篤篤地急促響了起來。

待等他打開們,就見兩名青鴉衆兄弟閃入屋內,在關上了屋門後,一臉急切地壓低聲音說道:“七哥,出事了,居庸關被攻破了!”

“什麼?!”鴉七驚地瞪大了眼珠子。

要知道在前一陣子,他還在嘀咕,覺得上谷守馬奢放鬆了對於句注山北嶺的進攻,這會給予代戎以及東胡可趁之機,導致居庸關壓力劇增,沒想到僅僅只過了十來天,居庸關就真的失陷了。

『馬奢與秦開在搞什麼鬼?』

鴉七驚地面色發白。

兩日後,在晌午前後,城內忽然響起了鐺鐺鐺的預警聲。

鴉七聽到後頗爲心驚,遂穿上厚厚的棉衣,走到院子裡,隔着僅一人高的土牆窺視城內的街道,只見在遠處的街道上,那些駐守在漁陽的韓國軍隊,正迅速朝着城門方向奔跑。

此時,街上左鄰右舍的韓人也都走了出來,站在街上,遠遠看着那些迅速經過的漁陽軍士卒。

見此,鴉七遂用當地的口音詢問一名目測四十幾歲的韓人:“叔,這是怎麼了?”

“聽說是戎狄襲城了。”那名韓人頗爲鎮定地說道:“不過沒事,有秦開將軍在,不礙事的。”說着,他捋了捋鬍鬚,有些意外地說道:“說來也奇怪了,那些戎狄,好些年不見那幫人襲擊我薊縣了,這回這是怎麼了……”

『怎麼了?嘿,那是因爲居庸關被攻破了!』

鴉七心中嘀咕了一番。

直到此刻,他仍然非常不解居庸關爲何會如此輕易被東胡等外族攻破,他感覺,彷彿是上谷守馬奢與漁陽守秦開故意將居庸關拱手相讓,只是……爲何呢?

『難道是誘敵?韓國故意將東胡引誘進來?』

鴉七微微皺了皺眉。

不可否認,漁陽郡以及上谷郡一帶,大多都是平原地形,的確有利於韓國的騎兵作戰,可問題是,東胡那些韓國境外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騎兵亦數量極多。

雖然說韓國騎兵的實力足以與東胡騎兵抗衡,但鴉七還是無法理解,韓國放棄崇山峻嶺的要塞,定要選擇平原作戰的原因。

『……』

皺皺眉,鴉七頗有些緊張地跑到街上,遠遠地仔細觀察那些漁陽軍士卒的神色。

讓他稍微鬆了口氣的是,那些漁陽軍士卒並無太多的慌亂,正有條不紊地迅速向城牆方向前進。

期間,鴉七還看到了秦開那位被韓人稱之爲北原十豪的名將,只見後者跨坐在戰馬上,在街道兩旁的城內韓人的歡呼聲中,面帶微笑地招招手,緩緩朝着城門方向而去。

『居然絲毫都不慌亂……難道城外的東胡只是小股人馬?』

看到秦開那自若的神色,鴉七心中暗暗猜測道。

然而他猜錯了,事實上,這次東胡侵入韓國的東胡,數量極多,最起碼有十五萬人馬,只不過,目前抵達薊縣的東胡等異族,卻只有三四萬人罷了。

一邊安撫着城內的民衆,韓將漁陽守秦開騎着坐騎來到了西城門,登上了西城門的城牆,眺望着城外遠方。

隱隱可見,城外遠方到處都是胡騎,似乎正在襲掠附近的村莊。

對此,秦開心中暗暗冷笑一聲。

鴉七猜得沒錯,無論是上谷守馬奢退守句注山南嶺的飛狐關,在把守住通往上谷郡腹地要道的同時,卻又將居庸關暴露在東胡的眼皮底下,亦或是漁陽守秦開故意鬆懈居庸關的守備,都是爲了將東胡的騎兵引入到薊縣附近的平原地帶。

薊縣一帶,這是韓國早在一年前就已在部署的、準備與東胡騎兵決戰的地點。

爲此,秦開在結束「魏韓第三次北疆戰役」返回漁陽郡之後,便下令將城外村莊內的民衆全部遷到薊縣等大城,雖然難以保證此刻城外已沒有一名居住在城外的韓人,但相信那些東胡騎兵註定搶掠不到什麼東西。

“東胡的兵力,看樣子還未全部到齊啊……呵,既然如此,那就先放他們兩日。”

站在城頭上,漁陽守秦開在觀察了一陣城外遠處的東胡騎兵後,淡淡笑道。

他並不擔心這些東胡騎兵流竄作亂,畢竟爲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事實上早在居庸關失守之前,韓將暴鳶、蕩陰侯韓陽等人,就已經率領邯鄲軍北上,駐紮在上谷郡的「下都」,堵死了東胡騎兵南下的可能性。

至於這些東胡騎兵襲城,秦開就更加不會畏懼了。

在他眼裡,這些東胡騎兵,其實已經等同於是死人了。

估摸約幾日後,薊縣一帶的東胡騎兵已越來越多。

此時,這些東胡騎兵已隱隱感覺到了幾分不對勁,因爲迄今爲止,他們幾乎沒有找到什麼有韓人居住的山村、村莊,自然也別提搶掠到什麼東西。

他們並沒有猜到這支韓國故意佈局誘使他們進入漁陽郡腹地,只以爲是韓人這次比較機警,一聽說居庸關被攻破就倉皇逃到了大城(薊縣等)。

六月中旬前後,韓將暴鳶、靳黈以及蕩陰侯韓陽等人,分別率領邯鄲軍向北推進,而得知此事後,漁陽守秦開便開始有條不紊地與城外的東胡騎兵作戰,力求將這些東胡騎兵拴在薊縣一點,同時創造大規模軍團戰爭的條件。

面對着漁陽守秦開的咄咄逼迫,東胡騎兵們果然被打出了怒氣。

韓國騎兵名氣很大,但事實上這限於在中原,畢竟中原各國甚少有大規模的騎兵,然而在東胡、林胡等擁有大量騎兵的遊牧民族眼中,所謂韓國騎兵,其實也就是那麼一回事而已。

倘若雁門守李睦麾下的雁門騎兵、或者上谷守馬奢的上谷騎兵此刻也在這裡,那倒是能讓這些東胡騎兵報以警惕,可單單是漁陽軍與邯鄲軍,說實話,東胡騎兵們並不放在眼裡。

尤其是邯鄲軍,雖然是韓國駐守王都的軍隊,但事實上已是出了名的弱,據東胡人的瞭解,前兩年韓國的邯鄲軍,可是被中原魏國的步兵按在地上暴揍,簡直是丟盡了騎兵的臉面。

正因爲如此,哪怕看到韓將暴鳶等人率領邯鄲軍趕到支援,那些東胡騎兵亦毫不畏懼,他們此刻正幻想着,擊潰這些韓國的騎兵,盡情地在韓國搶掠。

由於雙方都渴望戰爭,於是乎到了六月末,待等東胡騎兵的大部隊陸續經居庸關抵達薊縣後,雙方在薊縣外的平原地形上,爆發了一場韓國與東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

在戰鬥打響的最初,韓方軍隊僅有漁陽守秦開的三萬漁陽軍,以及韓將暴鳶所率領的五萬邯鄲軍,總共八萬人馬。

其中,由於邯鄲軍在三次「魏韓北疆戰役」期間損失了大量的騎兵,因此,這次作戰,韓國方面僅僅就只有兩萬不到的騎兵,更多的都是步卒,以至於在打鬥打響後沒過多久,韓軍一方便陷入了劣勢。

這再次助漲了東胡騎兵的氣焰。

然而,就在東胡騎兵即將取得優勢、且戰況最爲膠着的時候,忽然,整片平原地帶彷彿地動山搖一般。

東胡騎兵很清楚,只有大量騎兵經過,纔會造成如此程度的響動。

『韓國的援軍麼?』

東胡騎兵們下意識地看向戰場的南側,只見在南面遠處,彷彿洪水宣泄,數不盡的韓國騎兵正朝着戰場這邊疾奔而來。

只見這些韓國騎兵,馬背上的騎士全身穿戴着甲冑,渾身上下,幾乎就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就連這些騎士胯下的戰馬,亦披着馬甲。

那些甲冑,在陽光上反射着耀目的銀輝,一看都知道是精鐵鑄造。

『這支騎軍……』

東胡騎兵們呆懵了,他們無法理解,這支韓國的騎兵,爲何要穿戴那樣沉重的鐵質甲冑,這樣不是會影響戰馬的衝刺速度與耐力麼?

就在這些東胡騎兵驚奇於這支怪模怪樣的韓國騎兵時,這支全身穿戴重甲的韓國重騎兵,彷彿鋼鐵洪流般,衝到了東胡騎兵面前。

沒有退讓,也沒有絲毫陣型可言,這些效仿魏國遊馬重騎的韓國重騎兵,只不過就是操持着兵刃,一往無前地朝前衝刺,朝着東胡騎兵最密集的地方衝刺。

“叮叮噹噹——”

東胡騎兵們挽弓而射,然而射出的箭矢,卻根本無法射穿這些韓國重騎堅固的甲冑,甚至於,連減緩後者速度都辦不到。

彷彿洪水宣泄、勢不可擋,這數萬騎韓國重騎,在短短半柱香內,便衝過了整個戰場。

期間,無論東胡騎兵們用挽弓激射,亦或是舉起手中的彎刀看向對方,皆無法對擁有重甲保護的韓國重騎造成有效的傷害。

只不過是眨眼工夫,待等這數萬騎韓國重騎衝過戰場之後,十幾萬東胡騎兵,全部成爲了屍體,永遠地躺在了薊縣城外這片平原上。

“太壯觀了……”

看到這一幕,秦開、暴鳶,靳黈、蕩陰侯韓陽等韓國將領們,忍不住出言感慨。

十幾萬東胡騎兵,這個曾經足以令他們如臨大敵的強勁敵人數量,如今,在他們韓國擁有了這數萬重騎兵後,竟然在短短几個眨眼的工夫內就能殺盡。

而更令人驚駭的是,這支韓國重騎,在摧毀了如此數量的敵方騎兵們,自身的傷亡損失幾乎微乎其微。

此時,暴鳶終於明白,當初魏國的遊馬重騎,爲何能以屠雞宰狗一般,眨眼工夫內,就讓他麾下三萬騎兵覆滅了一半,實在是這個重騎兵,太強大了,強大到幾乎讓人絕望。

只是在這份強大的背後……

一想到他們韓國花費了天文數字般的巨量資金,纔打造了這支約五萬騎左右的重騎兵,暴鳶心中便一陣肉疼。

畢竟,爲了打造這支重騎兵,他們韓國幾乎抽空了全國駐軍所有的軍費,耗盡了國庫的儲蓄,最起碼五年內,韓國是沒有餘力給國內的其他軍隊更換武器裝備了。

不過,在看了一眼遍地橫屍的戰場後,暴鳶等人一致認爲,這是值得的。

而與此同時,鴉七假扮成一名漁陽軍士卒,站在城牆上偷偷觀瞧,親眼目睹了數萬韓國重騎在短短不到半柱香的工夫內,便叫十幾萬東胡騎兵幾乎全軍覆沒的這一幕。

『這……這不是我大魏的遊馬重騎麼?!』

嚥了嚥唾沫,鴉七隻感覺毛骨悚然。

當初他魏國五千騎遊馬重騎,就打得韓國、楚國的步騎軍隊毫無還手之力,更何況是如今韓國偷偷打造了數萬騎重騎兵?

『不好!必須儘快稟報肅王殿下!!』

第94章:反擊的號角 二合一第1216章:咸陽相邀第819章:態度第六十七章:童憲的忠告第1347章:回禮第一百六十八章:齊魏之盟第二百三十七章:思改制度第1257章:熊琥的來意第1385章:捉拿與變故 二合一第三百三十二章:雙贏的合作第1062章:惡客!第1179章:混亂的戰局第481章:肅王的怒!第343章:越國歸降第1326章:慶王跌倒 二第735章:楚王都壽郢戰役第332章:借刀殺人第兩百一十七章:肅王的手段第769章:楚國內亂之熊屈相爭 二第1359章:漸起的風波 三第644章:局勢扭轉第1168章:司馬安vs烏須部落 五第三百三十七章:羱羯羝第228章:噩耗第300章:四月 二 二合一第600章:交涉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762章:日常之垂拱殿第9章:宋郡策略 二合一第六章:交易論第1305章:六月第一百三十九章:楚營之亂第1007章:夜襲第三百一十五章:熔鑄鐵劍第45章:追緝蕭鸞 二第50章:新年第八十九章:初抵鄢陵 二第881章:風雲又起,東雍爭鋒『加更24/33』第822章:楚國內亂之王黨派分裂第403章:綸氏依附第137章:趙昭抵魏 二合一第826章:隴西簡況第兩百零八章:以惡治惡第1090章:二月 二 『加更16/27』第1232章:反擊的號角第951章:聲東擊西第287章:窺視 二合一第927章:將計就計第二百三十五章:赴任第300章:四月 二 二合一第920章:王屋山陣地戰『加更30/33』第一百一十三章:艱難的信任第716章:戰況膠着 二第兩百二十章:肅王的手段 四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429章:內賊 三第1108章:主動投效第492章:交鋒 二第25章:宋雲與趙昭 二合一第769章:楚國內亂之熊屈相爭 二第一百五十八章:曹玠歸來第869章:駐軍函谷第一百七十七章:談判『打賞加更7/19』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一百六十章:楚地風俗第227章:全面攻韓 二合一第85章:楚齊泗水戰役 二合一第36章:圍獵蕭鸞之始第57章:夜襲與反襲 二合一第1370章:禁衛易主第850章:八月初第643章:搶功第1353章:後續第378章:夜談 二第874章:差距 三第1261章:論功行賞第696章:戰況升級第107章:兩王相會 二合一第1039章:魏韓邊市 二第879章:“一日”戰役 四第264章:聚而殲之 二合一第1308章:冶造總署新址第十八章:親疏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664章:鄢陵軍整改第644章:局勢扭轉第二百八十五章:靠山 二第567章:登門問罪第213章:宋郡戰場 二合一第1010章:籠中鳥第二百三十一章:黃雀 二第兩百一十七章:肅王的手段第766章:久違的父子日常第949章:戰術二第1099章:四月第706章:銍縣之戰前夕 二第776章:再見溫崎第一百六十一章:揮軍正陽第1158章:鴆虎出閘 三第597章:妖孽幾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