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格局變幻

————以下正文————

“……發生了那樣的事嗎?”

在事發的大概一炷香工夫後,魏天子在甘露殿內,便已從大太監童憲口中得知了「施貴妃帶人前往鳳儀殿挑釁王皇后」的事。

對此,魏天子表現的頗爲淡定,只是說:“皇后會處理好這件事的。”

一直到半個時辰後,錦繡宮那邊傳來了「施貴妃服藥自盡」的噩耗後,魏天子這才驚坐起來,面色陰晴不定。

半響後,他這才沉聲問道:“襄王呢?”

大太監童憲低着頭回覆道:“片刻之前,襄王殿下離宮後,便徑直出了城,多半是直奔陽翟去了……”

魏天子凝着眉頭,目光一陣變幻,良久後,他放鬆了繃緊的身體,緩緩靠在牀榻的邊沿,閉上了雙眸。

『弘璟……當真是誰都小瞧了你呢。』

他暗暗說道。

而在旁,大太監童憲心中亦是暗暗震驚。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宮內就流傳過一則謠言,說是「長皇子趙弘禮與雍王弘譽其實在出生時被人爲調換過」,但是這則謠言並未引起重視,並且因爲牽扯到王皇后與兩位皇子,因此,內侍監在查清楚謠言的源頭後,便杖斃了那幾名嚼舌根的太監與宮女。

直到今日發生了那樣的事,就連大太監心中也吃驚萬分。

可能是等了許久不見魏天子說話,大太監童憲小心翼翼地補充道:“據說,雍王殿下也徑直就離了宮,回王府去了,目前在錦繡宮,長皇子殿下照看着……”

彷彿是看穿了他的心思,魏天子在沉默良久後說道:“令宮中不得妄言此事,至於其他……就交給皇后吧。”

“……遵命。”大太監童憲低頭應道。

因爲魏天子的勒令,「施貴妃之死」在宮內並未引起轟動,就彷彿施貴妃只是病故,而非服毒自盡一樣。

此後兩三日,雍王弘譽自閉於王府,既不拋頭露面,也不到垂拱殿處理政務。

據內侍監打探所知,這位雍王殿下終日只在自己的書房酗酒度日,就連平日裡最信任的幕僚張啓功,想要奉勸卻幾次被擋在屋外,急得直跺腳。

而另外一邊,長皇子趙弘禮卻因爲種種原因,一臉茫然地操持了施貴妃的喪辦之事。

大概是當日施貴妃倒在他懷中,一邊咳血一邊直說「對不住、我的兒」,這讓長皇子趙弘禮感到了莫名的震撼與心痛——即便他此時尚不能接受施貴妃便是他親生母親的事實。

期間,長皇子趙弘禮委託桓王趙弘宣代爲照看喪辦之事,而他自己,則再次來到了鳳儀殿,向王皇后詢問整件事的真相。

他主要還是想問個清楚:施貴妃究竟是不是他的親生母親。

當日談話的結果,無人得知,但桓王趙弘宣卻知道,長皇子趙弘禮在返回錦繡宮後,就彷彿變了一個人似的,只是默默地吩咐錦繡宮的宮女與太監操辦喪事,沒有言及任何其他的事。

在出殯那日之前,長皇子趙弘禮曾派宗衛長馮述前往雍王府,但很遺憾,馮述終究也沒有見到雍王弘譽,他只是在書房前,聽到了雍王弘譽前所未有的憤怒的咆哮:“叫他滾!……都給我滾!”

見此,馮述便如實回報長皇子趙弘禮。

長皇子趙弘禮在得知此事後,默然點頭,也沒有多說什麼,爲施貴妃披麻戴孝,操辦了出殯之事。

這件事,引起了朝中諸位官員的驚疑:怎麼好端端的,施貴妃就病故了呢?

由於宮內封鎖了消息,朝中官員絕大多數都不知曉施貴妃是服毒自盡,只以爲是病故,心底暗暗爲這位貴妃娘娘感到遺憾:明明兒子(雍王弘譽)距離大位只有一步之遙,卻在這個病故,哎,真是一個命薄的女人。

然而,讓這些官員感到驚異的事,明明是施貴妃的喪辦之事,爲何雍王弘譽躲在王府不曾出面,卻反而是廢太子趙弘禮出面操辦呢?

許多官員皆不能理解。

其中,有一些施貴妃的孃家人,即「陳留施氏」的族人趕來悼念,在喪事中瞧不見雍王弘譽,卻看到了長皇子趙弘禮爲施貴妃披麻戴孝,亦是錯愕萬分。

母親喪故,而兒子卻躲在王府不出面,豈有此理?!

陳留施氏的人來到雍王府,但是,卻終究沒能見到雍王弘譽,就彷彿後者有意地想要避開某些事,某些人。

唯有一些消息靈通的人,在得知當日發生在宮內的變故後,止不住的驚呼。

數日後,按照魏天子的囑咐,施貴妃得以葬入城外的王陵。

在此期間,肅王趙弘潤與肅王妃羋姜亦出席了施貴妃的喪事,送上了白事之禮。

此時,肅王妃羋姜也問起了這件事:“施貴妃之子,不是雍王麼?何以長皇子在操辦白事?”

趙弘潤無言以對。

對於這件事,哪怕時隔多日,他仍無法消化。

喪事辦完的當日,桓王趙弘宣前往長皇子府探望趙弘禮,就看到這位長皇兄,仍穿戴着喪服,坐在府內的花園裡,與駱璸默默地吃酒。

在吩咐宗衛暫避後,桓王趙弘宣帶着周昪走了上前:“長皇兄?”

“弘宣啊,來,坐下一同吃酒。”

看到趙弘宣,長皇子趙弘禮勉強擠出幾絲笑容,照顧着趙弘宣與周昪一同入座。

四人對坐飲酒,氣氛異常沉悶,就算睿智如駱璸、周昪,這時候也不該如何開口。

良久,趙弘宣小心翼翼地問道:“長皇兄,您當真是……當真是……”

“當真是施……施貴妃所生,你是想問這個麼?”趙弘禮平淡地問道。

趙弘宣輕輕點了點頭。

其實在施貴妃喪辦之事期間,當他得知長皇兄趙弘禮再次前往鳳儀殿向王皇后證實之後,便一直想問這個問題,但因爲當時趙弘禮忙碌於施貴妃的喪辦之事,因此趙弘宣張不開口詢問罷了。

在一連灌了三杯酒後,趙弘禮帶着幾分醉意說道:“當日,我已反覆詢問過母后……唔,皇后,她告訴我,我的確是施貴妃所生……”說道這裡,他搖了搖頭,自嘲道:“太可笑了,原來我纔是「雍王」……”

“長皇兄……”趙弘宣不知該如何勸說。

趙弘禮彷彿沒有聽到趙弘宣的話,自顧自喃喃說道:“一直以來,我始終告訴自己,雖然我才智不如雍王,縱使會讓母……唔,鳳儀殿的那位感到失望,但我終究是她的兒子,她最終還是會站在我這邊……沒想到啊沒想到……我叫了近三十年「母親」、「母后」的人,竟並非是我生母……是啊,她有什麼理由出面幫我呢?”

見趙弘禮滿臉黯然,趙弘宣心中不忍,忍不住勸說道:“或許事情不像長皇兄想的那樣,或許……”

“或許王皇后只是覺得我不適合作爲太子?”趙弘禮看了一眼趙弘宣,讓後者的下半截話堵在喉嚨說不出來。

半響後,趙弘禮自嘲說道:“或許是這樣吧。……當初,我帶着那封密信前往鳳儀殿求見王皇后,她奉勸我打消與雍王爭奪大位的念頭,說我不適合作爲大魏的君王,還說,一直以來,諸兄弟當中就數我的機會最多……直到這件事後,我才明白她那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長皇兄……”

“我並非自怨自艾,在爲施……爲母妃辦理喪事的期間,我一直在回想過往,王皇后說得沒錯,從小我就是太子,並且她也盡到了爲人母的職責,對我予取予求,只是我不爭氣罷了……她本身就並非我生母,能到這般程度,已是仁至義盡……”趙弘禮苦笑着說道。

這番話,倒確實是他的肺腑之言。

畢竟王皇后對待他如何,這一點,趙弘禮自己最清楚:除了並非是那樣親近外,王皇后對待他可謂是仁至義盡。

因此,哪怕襄王趙弘璟揭穿了王皇后曾在「北一軍營嘯」事件中故意爲親生兒子雍王弘譽隱瞞了罪證後,趙弘禮雖然當時覺得難以置信、覺得氣憤,但事後仔細回想,倒也並未懷疑過王皇后是故意想讓親生兒子雍王弘譽取而代之。

就像王皇后曾經多次提及過的,從小到大,就數他趙弘禮的機會最多,想當年他還是東宮太子時,雍王弘譽在他龐大的聲勢面前艱難掙扎,那時王皇后又可曾暗中幫過雍王弘譽?

或許那個時候,王皇后是真心傾向於他——傾向於他這個施貴妃的親子成爲東宮太子,日後繼承魏國的君王之位。

只不過,是他趙弘禮曾經狂妄無知,錯失了許許多多的機會,也逐漸失去了王皇后對他的期待——或許正如王皇后所言,她不出面幫他,並非是因爲他不是她親骨肉的原因,而是因爲:他,真的不適合。

『……姑且,就算是這樣吧。』

想着想着,趙弘禮眼中泛起幾許落寞,大概這些話,與其說是在安慰趙弘宣、駱璸等人,還不如說是在安慰他自己。

想想也是,自己叫了幾十年母親的女人,其實並非是自己的生母,這種幾乎絕望般的感受,又豈能短短几日就能釋然的?

就在這時,長皇子趙弘禮的宗衛馮述來到了花園,抱拳說道:“殿下,陳留施氏的施奮、施亮求見。”

聽聞此言,駱璸與周昪對視一眼,眼中閃過幾絲驚訝。

施奮、施亮,乃是施貴妃的兄弟。

施貴妃有三位兄弟,即長兄施融、次兄施奮,以及小弟施亮。

當初在「北一軍營嘯」時間前,施融與施奮曾來到大梁,代表陳留陳氏將一部分戰利貢獻給朝廷。那時,雍王弘譽還將這兩位舅舅介紹給趙弘潤。

但是在前兩日,施融、施奮、施亮得知施貴妃‘病故’之後,大驚失色趕來大梁弔喪,卻愕然得知出面給施貴妃辦理喪事的竟然是長皇子趙弘禮,而雍王弘譽卻躲在王府舉不出面時,施家兄弟三人起了爭執。

長兄施融按捺氣憤,私底下找人打聽究竟,而施奮與施亮,則徑直前往雍王弘譽的府上質問這個外甥——其中就數施亮脾氣最暴躁,因爲雍王弘譽躲在書房內拒不相見,他便站在府門外大罵,罵了足足兩個時辰,這纔在施家子弟的拉扯下憤然離開。

後來在出殯當日,施融、施奮、施亮三兄弟看待長皇子趙弘禮的表情也頗爲古怪。

可能他們也沒想到,當年他們施氏處心積慮幫助雍王弘譽上位,卻是將趙弘禮這個自己的親外甥,一手推下了東宮太子的寶座。

“看來,施氏已得知真相。”駱璸在旁幽幽說道。

很顯然,這個時候施奮與施亮前來拜訪長皇子趙弘禮這個曾經的‘敵對方’,那麼很顯然是對方已經得知了宮內的變故。

甚至於,駱璸還敢大膽猜測:陳留施氏,恐怕會因爲這件事而分裂。

然而就在這時,卻見長皇子趙弘禮吩咐宗衛長馮旭道:“馮旭,你轉告那二人,就說我這兩日忙於喪事,甚是疲倦,已經歇下了。”

趙弘宣、駱璸、周昪三人聞言一驚,轉頭看向趙弘禮,因爲趙弘禮這話,明擺着就是拒人於千里之外。

“長皇兄?”趙弘宣驚疑地說道:“他們或許是來投……”

“投奔我麼?”趙弘禮看了一眼趙弘宣,搖搖頭說道:“縱使陳留施氏分裂,亦無法撼動雍王如今的地位,再者……”他看來一眼手中的酒杯,再次搖搖頭,說道:“我已經不成了,弘宣……”

趙弘宣、駱璸聞言不禁色變,他們當然聽得懂趙弘禮這句「不成」究竟是什麼意思。

此時,只見趙弘禮搖晃着杯中的酒水,喃喃說道:“在失去東宮太子之位後,我一直希望恢復曾經的榮譽,最主要的,還是想讓……想讓鳳儀殿的那位看到我的改變,讓她知曉她兒子並非是個無能之輩。但是,這如今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說到這裡,他放下酒盞,轉身朝着駱璸拱手作揖,愧疚說道:“駱璸,承你一直以來輔佐我,實在是過意不去。”

“殿下……言重了。”駱璸臉上勉強擠出幾絲笑容。

經過多年的相處,他對趙弘禮已十分了解,他知道,趙弘禮這次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殿下日後有何打算?”駱璸暗暗嘆息着問道。

趙弘禮沉默了半響,苦澀說道:“我打算,先到陳留去看看,看看我生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至於過幾年,那就到時候再說吧。”說到這裡,他看看趙弘宣,又看看駱璸,又繼續說道:“駱璸,眼下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弘宣了,你代我照看着他吧,他的封邑、還有北一軍,正是用人之際……這是我最後的懇求了。”

駱璸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趙弘宣,拱手作揖道:“駱璸……謹遵長殿下意願。”

這時,趙弘宣這才反應過來,驚呼道:“長皇兄?”

只可惜,他的話被趙弘禮打斷了。

“我意已決,弘宣你不必再勸。”

第三十章:蘇姑娘 四第112章:技擊之士 二 二合一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380章:說服第四十二章:扒!第五十九章:玉瓏公主 二第910章:皮牢關戰役第二百三十七章:思改制度第369章:巧遇青羊『補更10/14』第595章:誰佔上風?第九十七章:伏擊 二第700章:強渡澮河第568章:威懾掃地第392章:戰爭升級的徵兆第1284章:解決內事第515章:二度行刺第兩百章:戳心戳肺的勝者 二第九十四章:鄢水之戰 三第1122章:首日第1178章:失職第616章:齊王呂僖之遠見 二第三百六十一章:成見第646章:田耽的兇名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811章:溫馨日常『加更10/33』第1192章:雄主 二合一第765章:六月第1223章:歲末的魏國 二第311章:慶功筵 二合一第四十八章:繼燭 二第三百五十章:大盜賊桓虎第1249章:重逢的舊識第945章:決斷第645章:局勢扭轉 二第423章:肅王的兵法第600章:交涉第773章:交涉第三章:放風箏第四十五章:東宮干涉第181章:遷都雒陽 二合一第1098章:三月末第三百一十九章:提點第三百零七章:遠方的變故第174章:萬世之基 三 二合一第242章:冶城攻防 二合一第845章:些許偏差第531章:緩兵之計第192章:你來我往 二 二合一第443章:只欠東風第140章:離去 二合一第300章:四月 二 二合一第276章:趙宣回援 二合一第788章:線索 三第98章:詭異的戰事 二第283章:相見與決戰 二合一第172章:萬世之基 二合一第1022章:廉駁與韶虎第1000章:局勢第585章:思慮第635章:將計就計 二第565章:先手陰招第974章:充斥違和之感的梟雄第1147章:暴躁禹王 二合一第95章:決戰來臨 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五章:兵不血刃第1325章:慶王跌倒第905章:商會模式第1309章:肅王的新玩具,重型弩炮第1184章:扭轉的局勢第719章:十月初第一百七十六章:會面『打賞加更6/19』第548章:收服第889章:東雍之爭 五第七十四章:夜第232章:昌邑之戰第三百四十五章:吹響的警笛第1323章:庭審 二第868章:年初發兵第977章:燕王弘疆第386章:驕兵之計第1122章:首日第939章:露面!第三位北原十豪! 二第一百二十二章:魏國攻防戰 二第90章:桓虎與魯國 二合一第374章:入營第91章:桓虎投魯 二合一第73章:將計就計 二合一第759章:新時代 二第192章:你來我往 二 二合一第61章:決戰提前?! 二合一第1042章:諸事畢第832章:秦勢洶洶第1108章:主動投效第1251章:雍丘的楚歌第二百四十一章:肅尺『加更7/14』第347章:一統!第219章:進退 二 二合一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1245章:雍丘戰役之始第154章:六七月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