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循循誘導

以下正文

大概巳時前後,在城內聽到「肅王參與爭位」謠言的介子鴟,在幾名肅王衛的護送下,風風火火地趕回了肅王府,邦邦邦地叩響了府門。

片刻後,肅王府的府門開了半扇,一名肅王衛老卒探出頭來,原以爲又是前來投遞拜帖的,沒想到卻瞧見了介子鴟與幾名肅王衛。

“介子先生。”開門的肅王衛老卒連忙將府門敞開,他當然認得介子鴟。

要知道,寇準、介子鴟、溫崎,這三位可是被肅王趙弘潤稱爲「王府三賢」的飽學之士,因此府裡的肅王衛們對這三位先生格外尊敬。

“介子先生何時返回大梁的?”一邊將介子鴟迎入府內,那名肅王衛老卒親近地問候道:“可曾用過早飯,如若不曾,我叫庖廚爲先生準備一份……”

“有勞,不過這個先不急。”介子鴟謙遜地擺了擺手,隨即問道:“老李頭,殿下是否還在府上?”

那位老卒想了想,說道:“今日還未曾看到殿下出府,多半還在府裡歇息吧。”

介子鴟暗自點了點頭,隨即回頭對身後護送他回肅王府的肅王衛們說道:“諸位大哥且先歸府裡歇息吧,一路上辛苦幾位了。”

“不敢不敢。”幾名肅王衛恭敬回道。

幾句話之後,雙方便就此分別,那幾名肅王衛們回前院的住房安歇,而介子鴟,則揹着僅僅只有幾件衣衫的包袱,徑直走向東院廂房自己的房間。

回到自己的廂房將包袱放下,介子鴟也顧不得梳洗沐浴,徑直前往北院。

在路徑北院的一片花園時,介子鴟瞧見高括、穆青、周樸三位宗衛正坐在石桌旁歇息閒聊,似乎穆青與周樸在出言打趣高括。

“三位。”介子鴟率先行禮問候。

高括、穆青、周樸三位宗衛聞言轉頭過來,瞧見介子鴟,紛紛起身回禮。

“三位在聊什麼呢?”介子鴟好奇地問道。

穆青與周樸都知道介子鴟並非外人,也不隱瞞,聽聞此言,穆青笑着說道:“咱們正在笑話高括這廝自作主張,對殿下隱瞞不報,被殿下罰了三個月的俸祿……”

“對殿下隱瞞不報?”介子鴟有些意外地瞧了眼高括,要知道據他所知,這些位宗衛對肅王趙弘潤那可是極爲忠誠的,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可能是注意到了介子鴟怪異的眼神,高括遂面色訕訕地將昨日之事解釋了一遍,聽得介子鴟恍然之餘,心中微動。

“你還說衛驕死腦筋,你自己也是蠢到家了。”周樸調侃般說道:“那個謠言既然在城內傳得沸沸湯湯,殿下怎麼可能會被矇在鼓裡?你看你確實是鬼迷心竅。”

高括無言以對、一臉鬱悶。

見此,介子鴟心中微動,好奇問道:“今日在下回大梁時,曾在途中聽城內百姓談論『殿下欲爭大位』,莫非謠言指的就是這個?”

“先生也聽說了?”穆青有些吃驚地問道。

介子鴟點了點頭,隨即問道:“三位若不介意的話,能否與在下具體說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於是,穆青便將當日發生在集英殿內的狀況告訴了介子鴟,讓後者這才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前日傍晚發生在皇宮集英殿內的事,昨日上午就在城內傳得沸沸揚揚,這則謠言的傳播速度,着實有些蹊蹺……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麼?』

介子鴟沉思了片刻,隨即問道:“對此,殿下有何反應?”

瞥了一眼有些鬱悶的高括,穆青搖搖頭笑道:“喏,因爲高括這廝故意隱瞞,昨晚殿下才察覺情況不對……”

“哦?”介子鴟聞言,意味深長地問道:“也就是說,殿下還未對外有任何表態,是麼?”

“是這樣。”穆青點點頭說道。

介子鴟低頭思忖了片刻,忽而問道:“殿下此刻身在何處?”

穆青擡頭看了一眼天色說道:“應該還在起身吧。……先生有事?”

介子鴟微笑着說道:“也沒什麼,就是這謠言之事,可大可小……不可輕怠啊。”說着,他在深深看了一眼高括後,朝這三位宗衛拱手說道:“既然如此,在下且到前廳等候。”

“先生慢走。”

告別了三位宗衛,介子鴟徑直來到北院主屋的前廳,在廳內的席位上坐下,自有府上的下人奉上茶水。

估摸等了有將近一個時辰,在臨近午時二刻時,趙弘潤這纔打着哈欠,與貼身侍女雀兒一同從後殿來到前廳。

待瞧見坐在前廳等候的介子鴟時,趙弘潤先是一愣,隨即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介子。”

介子鴟當即起身行禮:“殿下。”

“坐坐。”揮揮手示意介子鴟就坐,趙弘潤隨便找了個坐席坐下,笑着問介子鴟道:“何時返回的大梁?”

“今日清晨。”

“雒城那邊的事安頓好了?”

“回稟殿下,在下回大梁前,已將雒城之事大致安頓妥當,剩下的,已交給祿巴隆族長。”

“嗯,好。”趙弘潤點點頭,接過雀兒遞給的茶水。

對於綸氏部落族長祿巴隆,他還是頗爲放心的。

就在趙弘潤低頭喝茶的工夫,介子鴟在心中斟酌了一下用詞,小心翼翼地說道:“殿下,方纔在下進城,或聽說城內百姓正在傳論一則……嗯,有關殿下的謠言,說是殿下欲爭大位,這個……”

聽聞此言,趙弘潤的表情頓時垮了下來,嘀笑皆非地說道:“連剛回大梁的你也聽說了,看來這件事在城內果真是傳得沸沸揚揚……哎,一樁賠本買賣,好處全給四哥得了,我卻惹得一身騷。”

此時的趙弘潤,早已忘卻了當日在集英殿內打壓慶王弘信與南樑王趙元佐時的痛快,心中無比鬱悶。

忽然,趙弘潤好似想到了什麼,對介子鴟說道:“正好你回來了,你與本王合計合計,現如今的情況,本王該如何處置?本王是否應該對朝野表個態度,否認爭位之事?”

“不可!”介子鴟下意識地打斷道。

“啊?”趙弘潤微微一愣,困惑地瞧着介子鴟。

介子鴟這才意識到自己過於着急了,連忙補救道:“殿下,您覺得,就算您此刻對外表態,澄清爭位之謠言,難道就能得到朝野上下的信賴麼?或許在某些人眼裡,此時殿下越是着急澄清,反而越值得懷疑。……清者自清,何必刻意澄清?”

趙弘潤聞言皺了皺眉,思忖道:“你的意思是……”

“任它去!”介子鴟正色說道:“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只要殿下視其如無物,坦坦蕩蕩,如往常那般行事,過不了多久,謠言自潰。”

“任它去?”趙弘潤驚愕地說道:“那豈不是代表默認?”

介子鴟聞言笑道:“默認不默認,這不重要,關鍵在於殿下您的態度。……若是您堅定意志,不爭大位,難道誰還能逼您不成?在下以爲,只要殿下堅守本心,朝野上下終歸是會明白殿下的態度的,若是貿然澄清,反而會惹來非議。”

“唔……”趙弘潤思忖了片刻,隨即皺着眉頭說道:“可這樣的話……”

彷彿是猜到了眼前這位殿下的心思,介子鴟微笑着說道:“殿下是在顧忌雍王、慶王、襄王幾人的態度吧?……在下以爲,其實大可不必。”

“此話怎講?”

“先說慶王,據在下所知,殿下前日於集英殿,推薦燕王殿下擔任河內守,生生將河內郡東部幾座城池從南樑王手中奪了過來,這已然得罪了慶王與南樑王。……另外,在下聽說當日在集英殿的東席,與殿下親近的有功之士超過半數之多,相信此事必定已引起慶王的警惕。殿下您想,慶王既已與殿下交惡,又見殿下麾下勢力龐大,豈會無動於衷?在下以爲,無論殿下是否有意爭奪大位,慶王註定不會再忽視殿下。因此,殿下是否澄清爭位一事,於慶王意義不大。”

“……”趙弘潤微微點了點頭。

的確,對於慶王弘信,確實沒什麼好澄清的,正如介子鴟所言,那日在集英殿內,趙弘潤已重重得罪了慶王弘信,解不解釋,相信日後慶王弘信對他的態度都一樣。

反正註定跟趙五尿不到一個壺裡,趙弘潤也不在乎慶王弘信對他是什麼態度雖然當日他當日主要針對的是南樑王趙元佐,但若是慶王弘信不識好歹的話,趙弘潤並不介意連帶着這個趙五一起收拾反正趙弘潤從來不認爲那趙五能成爲一位合格的君主。

想到這裡,趙弘潤又問道:“那雍王那邊呢?本王是否應該去打個招呼?”

聽聞此言,介子鴟眼中微不可查地閃過一絲異色,輕笑着說道:“殿下,據在下了解,雍王往日與殿下頗爲親近,視殿下如同胞手足,既然他萬般信任殿下,就不會因爲這些事而改變態度……若是殿下着急派人解釋,反而不美。”

“你的意思是,本王什麼都不做?”趙弘潤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

“殿下您想怎麼做?”介子鴟輕笑着說道:“出面澄清事實?前往商水暫避風頭?……殿下如何保證,是否有人故意藉此事,欲逼走殿下呢?……據在下所知,前幾日就曾發生過類似的狀況。”

這話說得趙弘潤心中一凜,的確,在當初他與宗府發生矛盾時,也出現過類似的一幕,雖然當時那件事是蕭氏餘孽在背後挑唆,並非是他那幾位兄長所言,但誰能保證這次呢?

毋庸置疑,倘若這個時候他趙弘潤離開大梁,那麼,慶王弘信勢必趁機對冶造局與兵鑄局下手。

若沒有他趙弘潤撐腰,冶造局與兵鑄局如何招架地住?

見趙弘潤沉思不語,介子鴟趁熱打鐵,正色說道:“殿下,此時當以不變應萬變,只要我等不自亂陣腳,靜觀事態,用不着幾日,就能看出究竟是何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到那時,我等再見機行事。”

趙弘潤思忖了片刻,感覺介子鴟說得很有道理: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確實應該先穩住陣腳,靜觀事態,先搞清楚這則謠言的「性質」,看看究竟是自己人違揹他的遺願在擅自行動,還是有其他勢力在推波助瀾,企圖渾水摸魚。

倘若是前者,問題不大,敲打敲打即可;但若是後者嘛,對於那些帶有敵意的人,趙弘潤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

“罷!暫時就先觀望一陣。”一拍大腿決定下來,趙弘潤起身對介子鴟說道:“介子,本王要入皇宮向老頭子問清楚一些事,你若是沒別的事,就跟我一道去吧。”

對於自己那老奸巨猾的老頭子,趙弘潤如今多少還是有些沒底氣,畢竟前者在廟堂權謀上的手段,說實話他還真有些招架不住,這不,前日在集英殿就又一次掉坑裡了。

“是!”

介子鴟拱手抱拳站起身來。

瞧着走在前面的那位肅王殿下,介子鴟暗自鬆了口氣。

但總得來說還算順利,只要這位肅王殿下不出面澄清,待時日一長,朝野上下自然會潛移默化接受這位殿下參與爭位一事。

至於接下來,只需再找尋機會,設法改變這位肅王殿下對皇位的態度即可。

『飯得一口一口吃,暫時就先這樣吧。』

介子鴟暗暗說道。

首次單章:有感而發的一段話第237章:朝議親征 二合一第138章:對飲 二合一第73章:將計就計 二合一第1280章:次日第37章:高賢侯呂歆 二合一第兩百一十九章:肅王的手段 三第515章:二度行刺第1342章:曲樑侯府之變 二第二百八十五章:靠山 二第130章:喪辦 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五章:遠見第一百五十一章:降軍整頓第三百四十七章:堪稱精騎的馬賊第八十一章:八皇子的禮物 二第947章:謀定而動 二第777章:周焉的發現第1171章:武信侯出招第344章:魏秦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降軍整頓第952章:聲東擊西 二第630章:汾陘軍進擊第746章:原來是計第159章:衛瑜之死 二合一第809章:回憶第741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第721章:次日第一百一十九章:預料之中的不和 二第1382章:榜文 二合一第1367章:母子相見第944章:丹水之戰 二第1029章:姬潤與韓然 三第378章:夜談 二第1346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三第980章:首仗:共地戰場第597章:妖孽幾凡第1109章:主動投效 二 『加更19/27』第1391章:訣別明志第1034章:和議 二第一百六十章:楚地風俗第532章:各懷鬼胎第1243章:韓軍思退第647章:姬昭與田広第四十七章:繼燭第1335章:曲樑侯司馬頌第1381章:夜探皇宮第三百三十九章:起因第1210章:夜襲 二第793章:反常第159章:衛瑜之死 二合一第1008章:陷城第962章:年末第887章:兄弟夜談『加更26/33』第三百五十章:大盜賊桓虎第1314章:刁難第636章:夜攻第1050章:暗爭序幕 二第一百八十二章:遇襲第1070章:思定 二 『加更12/27』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1028章:姬潤與韓然 二第238章:親征 二合一第1059章:中陽劉病已第741章:壽郢西郊,首輪交鋒第1095章:久違的日常 一點五 『加更17/27』第1090章:二月 二 『加更16/27』第439章:一曲 二第1005章:交涉第1371章:雍王的魄力第510章:行刺 二第1190章:此進彼退第三百一十章:被流放的王爺 二第840章:算計?第484章:太叔公的反擊第517章:審訊第54章:戰爭預熱 二合一第395章:另一件兵器第1186章:局勢漸明第732章:待等來年第561章:安陵見聞 二第293章:衛魯倒戈 二合一第367章:祭出屠刀!消失的碭山軍!第218章:進退第224章:違和的感覺 二第1220章:筵席第121章:焦灼的戰場 二合一第371章:巧遇青羊 三第585章:思慮第608章:詭襲 二第242章:冶城攻防 二合一第388章:雙方佈局第240章:大梁戰役 二 二合一第588章:再次搞砸第318章:誤會 二合一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二百七十六章:求助工部第1377章:大梁見聞 二第一百一十五章:釋放俘虜第763章:日常之凝香宮第633章: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