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

“如今大哥的地位更加的穩固,必須想辦法使得父皇對他討厭,我們才能精力去對付逍遙。只不過這件事實在是有些難辦,畢竟大哥也不是省油燈,他應該能猜到是我在幕後操作一切,若是被父皇發現是我在背後使計的話,後果難料了!”

秦王李世民憂心忡忡地嘆息道,他已經將太子李建成視爲自己的對手,真正的對手。看着朝中勢力與自己設想的相去甚遠,秦王李世民有些心急了。李世民一直不把李建成放在眼裡,總認爲唐高祖李淵起兵,建立不世之功,他的功勞遠甚於自己的大哥,至於李逍遙則遠遠超越他們兩人的功勞,但是李逍遙是最下的,按照禮制,太子李建成廢除,就是他李世民取而代之,沒想到到頭來居然是功虧一簣。

衆人見秦王李世民憂心忡忡地模樣,也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只不過他們根本就沒有更好的應對之策。衆人見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加穩固,急在心裡,嘴上卻不曾說出來。如果李逍遙的勢力再增加的話,那麼秦王李世民的勢力必定受到嚴重的打壓,對於李世民取而代之非常的不利。

“二哥,我倒是有一個計策,但是不知道能不能起到作用!”柴紹沉思片刻,猛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說道。

李世民見柴紹有意見,心急如焚地接道:“但說無妨!”

柴紹是大唐帝國的駙馬,娶平陽公主爲妻,爲大唐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爲霍國公,賜食邑一千二百戶,官拜右驍衛大將軍。只不過,平陽公主在大破突厥時,因病去世。如今,駙馬府只有他以及妾侍居住。但是,平陽公主去世了,柴紹頂替李秀寧繼續支持秦王李世民,輔佐他登上帝位。

“二哥,我們雖然不能繼續光明正大或者使手段拉攏逍遙的人。畢竟,今時不同往日,逍遙已經正式入朝爲官,率領他麾下大將在朝中看似低調行事,實際上卻不知逍遙心中所想何事。當初,我們拉攏逍遙的人,他沒有說什麼,一來是顧忌衆人的面子,二來他沒有任何的權力之心,願意放任麾下大將離去。”

“此時,我們再繼續拉攏的話,必定引起逍遙的反撲。如今,太子的勢力已經穩固下來,成爲我們最棘手的目標。若是我們再與逍遙結怨,到時候太子及逍遙兩人聯合起來,我們必定在朝中備受打壓。再說,逍遙的能力,我最清楚不過,跟隨在他的身邊攻打突厥時,我就知道逍遙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實在是深不可測,任何劣勢在他的手中都能扭轉局面。”

“既然逍遙的人,我們不能去拉攏,但是太子的人我們可以去拉攏,利用他麾下的人刺探太子的情況,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他麾下的人制造一起事故,使得皇上對他猜忌。到時候,太子必勢必會失寵,那個時候也就是我們趁勢而起之時,就算逍遙重振雄風,我們都不會有任何的擔心。”

秦王李世民聽聞柴紹所言,他拍手稱讚道:“駙馬所言極是,若是太子身邊有我們的人,他的一舉一動我們就可以一清二楚,也不至於被動挨打。只要太子那邊有任何的風吹草動,我們也可以提早做好部署,以防萬一。”

於是,秦王李世民決定採取收買人心,將太子李建成的人變成自己的人,新一輪的爭鬥由此展開。但是,收買人心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必須要花費很多時間纔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朝中仍然爭鬥不止,最激烈的莫過於太子與秦王府,兩股勢力已經到了水火難容的地步,反而逍遙王的勢力在不斷地增加,一點點的滲透進大唐王朝的各個地方。

冬去春來,夏日炎炎,長安城酷暑難耐,唐高祖李淵想要去往長安以北宜君縣仁智宮避暑。他直接命令李逍遙、李玄霸兩人隨行,至於朝政全部都由太子李建成處理,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等人留守在京師中,太子監國。

由於太子李建成日漸成熟穩重,唐高祖李淵也放心的將朝中的大權交予李建成處理,置身事外,遠離酷暑難耐的長安城。並且,竇皇后也在隨行的隊伍中,使得京師之中只有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兩股勢力,縱然是李淵他也沒有想到自己一離開長安城,朝中就出現了大事。

“將軍,如今太子已經執掌朝政,您是太子的人,爲何他一直都不願意將您調往京師,依然留守在慶州,這個窮鄉僻壤之地,是不是太子已經將您忘記了?”

一位副將愁眉苦臉地低聲說道:“當初,您可是爲了太子,想盡一切辦法輔佐與他,甚至爲了太子您招募的壯士全部送往東宮之中,還遠離京師,任職慶州都督,爲的不就是這一天嗎?皇上已經前往仁智宮避暑,縱然秦王留在京師,但是太子執掌朝政,爲何不願意將您調離慶州,前往京師。”

“當初逍遙王也是留守在京師,閒賦在家,甘心做一個自在逍遙的逍遙王爺。如今,逍遙王跟隨皇上前往仁智宮,已然崛起。逍遙王想要捲土重來,他都沒有忘記與他一起奮戰的將士,紛紛將他們從邊關調回京師,爲何將軍您身爲太子的護衛,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的消息!”

慶州都督楊文幹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宿衛,一直對李建成忠心耿耿。當初,太子李建成在朝中勢單力薄,他主動請纓前往慶州,目的就是爲了得到兵權,用來支持太子李建成執掌朝政;楊文幹擔任慶州都督,又是太子的人,身邊聚集着許多的將領,他們都願意效忠於太子。

太子李建成前期在朝中沒有任何的話語權,雖有太子之名,卻無太子之權。然而,慶州都督楊文幹一直堅信着太子李建成必將崛起,他期盼着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太子李建成被唐高祖李淵任命監國,執掌朝政,卻不想他自己遲遲未曾被太子調離慶州,前往京師。

楊文幹見副將憂心忡忡地神情,他無奈地嘆息一聲:“此事也怨不得太子,若非我擅作主張私募壯士,送往東宮。太子也不會對我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我原本打算是用這些私募的壯士,壯大太子的勢力,卻不想被太子全部遣返回來,如今我依然是慶州都督值得慶幸了,不然真的追究起來,必定是大罪。”

慶州都督楊文乾的確私募壯士送往東宮,只不過太子李建成不願意如此做,反而對楊文幹是一頓責罵,直接將私募的壯士又送了回來。楊文幹被太子李建成一陣責罵,才知道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沒有想過用武力解決問題,他對自己非常的自信,並且囑咐楊文幹恪盡職守。

楊文幹聽從李建成的命令,不再私募壯士,不過他身爲慶州最高的將領,也不想回到京師,重頭再來。即使太子李建成一紙調令,讓他回京師,楊文幹都不一定願意。但是,副將所提及的事情使得楊文幹心中一緊,他也在擔心太子李建成是否忘記了還有他這個人,也是緊鎖眉頭。

副將沉思片刻,沉聲道:“將軍,末將有一計策可以試探太子對您的態度!”

“哦!”楊文幹大吃一驚,急忙問道:“有何計策,但說無妨!”

副將瞥了一眼四周,見四下無人,他輕聲道:“將軍,您是慶州都督,麾下有萬人大軍。雖然大唐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但是我們身在邊關,每天必須要操練。如今,我軍之中的鎧甲都是一些陳舊的,根本就沒有新制鎧甲,大大的影響了我軍的戰鬥力;再說之前將軍私募的壯士也成爲慶州軍的一員,不如將軍親自奏請太子,讓他派人送來鎧甲,這樣不僅僅可以提高我軍的戰鬥力,還能知道太子對將軍的心意,不知將軍以爲如何?”

“上奏太子讓他送鎧甲與我?”楊文幹低頭喃喃道,他知道慶州軍的裝備的確需要更換了,沉聲道:“若是更換裝備的話,必須經過兵部才行。如果擅自上疏奏請太子派使者送鎧甲前來,違背了軍制,一旦發現的話,後果不是太子能夠承擔的。”

副將見楊文幹猶豫不決,他又低聲道:“將軍此言差矣,如今朝政由太子把持,我軍的裝備更換是由兵部統一調配,但是兵部尚書是逍遙王的人,他不會將精良的裝備交予我們。如果我軍有了好的裝備的話,到時候戰鬥力必然增加,對於太子、將軍是一舉雙得之事,末將有很大的把握太子必定會派人送來鎧甲等裝備。”

楊文幹沉思片刻,鏗鏘有力地回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親筆修書一封,送往東宮交予太子批閱。”

於是,楊文干連忙回到房間內修書一封,又派人將書信親自交予太子李建成;然而,楊文乾沒有看見低頭微笑地副將,他的心思全部都放在李建成會不會送鎧甲前來,根本就沒有留意到副將一副陰謀得逞的笑意。

太子李建成居住在東宮之中,他很快就接到楊文乾的親筆信,拆開一看才知道楊文幹所求何事;李建成詢問了一下齊王李元吉,李元吉也覺得楊文幹所奏請的事情,於情於理。在書信中楊文干將需要鎧甲的事情分析的一清二楚,使得李建成、李元吉兩人覺得楊文幹所言甚是。只要慶州軍裝備精良,對於太子府更加的有利,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就會更加的穩固。

“三弟,你覺得何人能夠擔當這次的護送任務?”太子李建成緊鎖眉頭,沉聲道。

齊王李元吉直接了當地回道:“大哥,我認爲此次的護送任務應該交予爾朱煥、橋公山兩人較爲妥當。畢竟,他們兩人都是跟隨在大哥身邊時間最久,而且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算得上是老人了,做事穩重、小心謹慎,理當由他們兩人督辦纔是。”

爾朱煥、橋公山兩人一直跟隨在太子李建成身邊,爲他出謀劃策,而且橋公山是校尉,也是東宮之人。他們兩人算得上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之人,李建成就將此事交予他們兩人督辦。於是,他們兩人匆匆忙忙的來到東宮之中,他們躬身見禮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齊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太子李建成見爾朱煥、橋公山兩人前來,他微微頷首道:“兩位大人平身,孤有事要兩位大人督辦,此事事關機密,除了你們兩人知道外,不允許向外泄露半分,汝等聽清楚了嗎?”

爾朱煥、橋公山兩人面面相覷,他們見李建成面露凝重之色,急忙說道:“太子有何吩咐,我等必定誓死完成任務!”

李建成見他們兩人肯定的神色,他微微點點頭,沉聲道:“孤今日召見兩位大人,是有一事相托。慶州都督楊文幹派人給孤送來一封信,向孤索要一些鎧甲;孤答允了,想要兩位大人將這批鎧甲送往慶州,務必要親自交予慶州都督的手中。若是你們兩人圓滿的完成孤的交代,孤就在父皇面前美言幾句,將你們擢升。”

爾朱煥、橋公山兩人異口同聲地回道:“臣等必定送到楊將軍的手中!”

於是,爾朱煥、橋公山兩人急忙出了東宮,直接前往置放鎧甲之地,趁着夜色出了宮門前往慶州。然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爾朱煥、橋公山等人都不知道在黑暗中有一道犀利的目光,默默地注視着這一切,他隱藏在黑暗之中,偷偷地觀察着一切,見到爾朱煥、橋公山帶領一支護衛隊出了宮門,他也急忙抽身離開。

不久之後,他來了一處民宅,輕輕地叩擊了三下,門打開了,一溜煙的進入屋內,他快速地來到房間內,只見黑暗的房間中有一人坐在椅子上,他恭聲道:“主人,事情已經按照您的吩咐進行着,屬下也親眼看見他們兩人從東宮中出來,趁着夜色將鎧甲送出城門去。”

那人聽聞,猛地站起身來,喃喃道:“他們已經出城了?看樣子隱藏在楊文幹身邊的棋子,終於起到了作用……”他的眼睛又看向了那名探子,讚揚道:“辛苦了,這些賞錢是你應得的!”

那人接過賞賜,還將錢袋掂量了一下,隨即道謝一聲,興沖沖地出去了。當他打開房門,興高采烈地踏出門檻時,一道冰冷的銀光迎面襲來,直接割破他的喉嚨,鮮血噴灑在殘破不堪的大門上,鮮紅的顏色觸目驚心,他到死也沒有想到自己有錢卻沒有性命去花。

探子被一劍封喉,當場死亡,那人緩緩地走出房門,看着身體僵硬的探子,他喃喃道:“此事事關重大,若是被人發現是我在幕後指使,必定將我也牽連進去,只有死人才能永遠的保守秘密。今日你的死亡能夠爲我帶來天下,死得其所,你的家人我必定會好好地照顧,保證他們一世榮華。”

在昏暗的月光照射下,直接映在那人的臉上,定睛一看,眼前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留守在京師的秦王李世民,身邊站立的將士卻是一身黑衣,根本就看不清楚任何的容貌,只有一雙犀利的目光,恭敬地低着身子,只見秦王李世民吩咐道:“處理乾淨,不留任何的蛛絲馬跡!此次本王定要他身敗名裂,讓他們知道本王的厲害。”

那人鄭重地點點頭,黑暗之中又出現了幾名黑影,他們直接將已死的探子擡了出去,至於埋葬在何處,不是秦王李世民需要知道的,他相信身邊的黑衣人會處理妥當。秦王李世民趁着夜色,悄悄地從民宅的後方消失在衆人的視野裡,彷彿他根本就沒有來過一樣,一切都恢復正常,只有淡淡地血腥味在空氣中瀰漫着,見證着剛纔的一幕。

第119章 虯髯客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63章 袁天罡第45章 雄信惹禍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53章 懋功認主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97章 瓦崗破,李密亡(一)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93章 再次相遇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8章 逆天改命第262章 二師兄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97章 少夫人第265章 甦醒第116章 藥王(一)第8章 逆天改命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60章 約法三章第17章 校場比武(二)第92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5章 雄信惹禍第32章 歷城傳藝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70章 霸王槍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58章 神秘人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25章 平定叛亂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12章 少年白髮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55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88章 李玄霸VS屈突蓋第119章 虯髯客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63章 袁天罡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16章 藥王(一)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92章 暴風雨的前夕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8章 逆天改命第13章 聖旨到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08章 刺殺第105章 少夫人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138章 十大罪狀第22章 三軍會師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70章 宣戰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263章 袁天罡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75章 鴻門宴第109章 恩怨兩清(一)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