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夢魘

“皇上,您怎麼了?”那人見李密臉色驟變,神色慌張的模樣,驚訝地大喊道。

李密膛目結舌地喃喃自語道:“居然是他,這下瓦崗在劫難逃了!唉!……”他又唉聲嘆氣一聲,“李淵有此兩人爲何當初對我搖尾乞憐,低聲下氣的?難道這一切就是一個陰謀。當初聽聞李玄霸重傷在身,不得下牀,至於他不知所蹤,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消息,怎麼他們兩人全部都安然無恙的出現在這裡?”

那名副將的話語,李密一句都沒有聽見,他的腦海中一直都是那個李逍遙的身影。當初玄感之亂憑藉李玄霸一人之力扭轉乾坤,衆人都不能制止於他,唯有一位年紀尚幼的少年直接將李玄霸打得重傷,然後才留住了參與玄感之亂的兵士性命,聽聞副將所言,李密可以斷定那人便是不久之前被賜封的逍遙王,也是李密的幼子。

李淵在太原起兵,率領晉陽軍只有兩萬餘人,經過大肆地徵兵才使得太原兵力遞增到十萬餘人,不過與當時的瓦崗兵力相比實在是沒有可比性。瓦崗兵力那時候擁有三十餘萬人,而李淵手中握有十萬餘人,兩軍交戰,瓦崗必定大獲全勝,縱然瓦崗軍被隋煬帝的兵力所阻擋,不過仍然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與之抗衡,侵擾李淵的後方,攻佔太原城,霸佔李淵的老巢。

爲此,李淵不得不向李密低聲下氣,恭維李密的功績,貶低自己,降低李密的防備心。李密思前想後終於明白李淵當初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心裡暗暗恨自己疏忽大意,被李密的花言巧語欺騙,以及李淵很巧妙的利用舊相識,使得李密的防備心降到最低,麻痹大意之下被李淵攻佔了長安城,並且擁立新君隋恭帝楊侑,實則是暗度陳倉,挾天子以令諸侯。

若非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將隋煬帝楊廣逼死。李密絕對相信李淵不會如此的明目張膽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會公然在楊廣死後就新立新君,而且隋恭帝在他的控制下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利,名不副實。由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無人遵循他的命令,不得已之下廢黜隋恭帝楊侑,自立爲帝,開創新的王朝。

大唐王朝開國君王唐高祖李淵,一面對突厥俯首稱臣,得到突厥戰馬以及騎兵的幫助征戰天下,收復了河東勢力,再將現有的兵力分成三路大軍,由自己的兒子統帥。當初,李逍遙閉門謝客,不與任何朝堂之中人來往,李玄霸則消聲覓跡,衆人都以爲他們兩人只是暫時輔助於李淵登基爲帝,然後就不管不問了。現在,李密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他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回想了一遍後,不禁仰天大笑一聲:“哈哈!……高,實在是高!哈哈!……”

“李淵,朕與你相比,你纔是真正的陰謀家,每一步都計算到了,只等着朕入甕,到時候給朕來個甕中捉鱉!”李密唉聲嘆氣一聲,喃喃自語道:“你算得上是當世梟雄人物,隱忍不發,能容別人所不能忍之事,看樣子你對突厥的態度,應該也是緩兵之計!朕實在是佩服不已,李淵你是名至實歸的當代梟雄,朕不如你,宇文化及、王世充更是不能與之相比!”

李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根本就沒有聽到那名副將所言,仍然神情恍惚的目瞪口呆地模樣。那名副將喊了好幾聲,李密都沒有回答,他壯大着膽子碰了一下李密,此時李密雖然登基爲帝,不過還沒有將龍袍等製作好,穿着仍然是平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幾分上位者的姿態與氣質。

“趙將軍,還有何事?”李密猛然之間清醒過來,他瞥了一眼身邊的那名副將,急忙緩了緩神,淡然地問道。

趙副將皺了皺眉頭,欲言又止的模樣使得李密又繼續追問於他,道:“有話就說,朕恕你無罪!”趙副將沉思了片刻,終於下定決心將李逍遙讓樑師泰傳達的事情說給李密聽,李逍遙也沒有想到樑師泰會在進入瓦崗城內直接暈死過去,口不擇言,只能由他代爲傳達了,於是趙副將將李逍遙的話一字不差的說給了李密聽。

“欺人太甚!”李密聽聞趙副將傳達之言,憤怒地大喝一聲:“縱然有李玄霸、李逍遙兩人又如何,朕也有驍勇善戰之人,誰勝誰負難以預料,乳臭未乾的小子居然敢在朕的面前耀武揚威,朕寧死也不會投降,傳朕的命令,召集諸位將領速速前來,共商退敵之策!”

“來人,傳朕的口諭速速召集一支兩千人軍隊守備城門,日夜輪值,決不允許出現類似的情況發生,若是再次發生,提頭來見!”

李密風風火火的發出一道道命令,魏國境內百姓望着來來往往,穿梭於大街小巷的軍隊,每個人的臉上都是一副凝重地神色,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使得他們紛紛猜測到底發生了何事。自從李密登基以來從未有過如此嚴密地防衛,尤其是過往的人員全部都要接受檢查,只允許進不允許出,使得百姓明白了敵軍來犯,掀起一番新的戰鬥。

之前因李密的自負行爲使得李逍遙率領一支小型的隊伍就將城門攻佔,而且守衛軍無一倖免,全部都李逍遙殺死,輪換的軍隊只剩下通風報信之人,其他人也被李逍遙全殲。李逍遙神出鬼沒,以及深不可測地實力使得李密心生懼意,他擔心不知何時李逍遙再次進入城內,直接將自己的項上人頭割了下來,李密不僅僅增強了城門的守衛,也增加了寢宮的巡邏士兵,一是確保城門萬無一失,二是確保自身的安全。

李密深深地知道李玄霸、李逍遙兩兄弟的厲害,一旦他們真正的使出全力就憑藉這些人還真的不能抵擋住他們的步伐,就算自己的身邊也有一些能征善戰的大將,仍然無人能夠一對一的與李玄霸單挑,更不用說還有一個比李玄霸還要恐怖的李逍遙了,他可是親眼目睹了李逍遙的恐怖之處。

魏國上下一片譁然,魏徵、王伯當、王君可、秦瓊、程咬金等人紛紛聚集一堂。自從翟讓勢力被李密消滅之後,他們基本上少有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關鍵是秦瓊、徐懋功等人都是中立派,基本上不參與策劃,因爲李密對他們有了戒備之心,想將他們的兵權從手中奪回,至於之前跟隨李密之人聚集一堂猶如家常便飯了。

衆人聚集一堂,全部都是驍勇善戰之人,以及智謀無雙的能臣,文武全部聚集在一起。他們也知道此次有敵軍前來攻打魏國,李密身爲魏國皇上親赴前線,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然後立即召集衆人,使得他們都知道此次的敵人非同尋常,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濃重之色,就連程咬金都沉默了。

之前魏國尚未建立起來,仍然是翟讓、李密分管瓦崗,曾經也遭受過敵軍的侵襲,從未像今天這樣將所有人全部都召集起來的,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的人員就可以安然度過危機。此次將衆人全部彙集在一起,衆人心中已經明白此次的敵軍非同一般,而且李密非常的重視。

在衆人期盼許久的目光之下,李密昂首闊步地走了進來,坐上了龍椅之上,一臉的濃重之色望着衆人,開門見山地低聲道:“朕已查明,此次的敵軍是唐軍,也就是之前對我們魏國低聲下氣,貶低自己的李淵派遣而來的大軍,兵力暫且不詳,不過主帥是李淵的兩個兒子,逍遙王李逍遙以及衛王李玄霸!”

衆人一聽是李玄霸,紛紛瞪大着眼睛,目瞪口呆地望着李密,又見李密鄭重其事地點點頭,他們才相信自己得耳朵聽到的是真的。對於李逍遙他們之中除了秦瓊、徐懋功等人以爲,其他人聽聞最多的是李玄霸之名,實在是如雷貫耳,由於李玄霸的實力深不可測,簡直就是無解,任何人聽聞他的名號都膛目結舌,何況是跟隨在李密身邊許久的王伯當等人,他們早就聽聞李玄霸的威名了。

衆人膛目結舌地瞪大着眼睛,李密唉聲嘆息一聲,繼續說道:“魏國城門被李逍遙率領兵士攻佔了,朕得知這個消息急忙派遣樑將軍前去救援,不曾想到樑將軍被李玄霸一錘擊敗,重傷昏死過去,並且李逍遙讓其傳話,讓朕獻城投降,朕寧死不從!不知衆位臣工有何退敵良策?”

“列位臣工應該聽聞李玄霸的名號,此人擁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無人能夠阻擋於他的腳步,若是平常兵士前去只能送死,他是來者不拒。朕親眼目睹他的恐怖之處,李玄霸之名真正名揚天下就是參與玄感之亂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朕深深知道他的厲害!”

衆人聽聞李密所言,贊同的點點頭,又見李密苦笑地瞥了一眼衆人,突然發聲問道:“你們可知逍遙王是何人?”

衆人詫異地搖搖頭,李密嘆息一聲道:“你們不知逍遙王朕能理解,實在是此人太過於神秘!白髮勝雪,淡淡地笑容,英俊的臉龐以及深不可測的實力,他比李玄霸還要恐怖!”衆人疑惑不解的望着李密,不明白他爲何知道李逍遙的,就連秦瓊、徐懋功等都非常的吃驚,紛紛側目盯着李密,“當初,朕是楊玄感的謀臣,參與過玄感之亂,反抗隋煬帝的統治。那次平定玄感之亂的就是身爲太原郡守的李淵,他披掛出征,是爲元帥,麾下大將甚多,兩軍交鋒數次不分勝負!”

李密彷彿回到當初那次起義的時候,眼神流露出一絲哀傷之色,嘆息道:“兩軍勝負各個參半,因爲一個人的出現使得楊玄感打敗,死於李淵手上,你們應該已經猜到,那個人就是李玄霸。他揮舞着一對金錘,殺進殺出,猶如無人之境一般,任何大將在他的手中都走不過三個回合,最後無奈之下采取了人海戰術,想要人數將他擊敗!”

“朕當時站在城樓上,遙望陷入瘋狂的李玄霸,他兩眼赤紅色,那對鐵錘成爲大殺器,簡直就像是死神的鐮刀一樣。無論是多少人,一起圍攻李玄霸,都被他一錘子砸成肉泥,腦漿迸裂。數十萬大軍兵士見到李玄霸如此神勇且毫無畏懼,自己的戰友都死在他的錘下,所有人都在害怕自己會死去,因此軍心渙散,衆人也無力抵禦李玄霸的攻擊!”

“整整數十萬大軍被李玄霸一人擊潰軍心,迫使楊玄感棄城而逃,仍然難逃一死!大殺四方的李玄霸不顧我方兵士無力反抗,仍然大開殺戒,那個時候朕感覺自己多麼的渺小,人命就像是家禽一樣,任由他收割,兵士全都驚恐地逃散開來,就連太原軍都不敢阻止瘋狂殺戮的李玄霸,朕記得當時李淵見到李玄霸瘋狂之時,也是一種無力的感覺!”

“就在衆人心灰意冷之時,滿頭銀髮的少年從天而降,出現在了瘋狂的李玄霸面前,他的出現點燃了衆人求生的慾望,紛紛期盼的望着他。朕親眼目睹他身上衣服無風自動,一臉微笑地看着李玄霸,沒有絲毫的畏懼,那滿頭銀髮隨風飛舞,衆人抱着活下去的希望一直目不轉睛地望着他!”

“朕站在城牆上已經被李玄霸嚇得全身哆嗦着,根本就不敢停留,那個時候唯一想的就是逃出去,可是轉身瞥見白髮少年出現,朕站在城牆上好奇地看着他到底如何應對瘋狂的李玄霸,那人居然直接面對瘋狂的李玄霸,而且兩人都是硬碰硬,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招式,上來就是全力一擊。”

“銀髮少年與李玄霸見招拆招,兩人全力以赴的對陣了數十回合後,銀髮少年居然不知道使出什麼招式居然硬生生的將李玄霸直接打暈了,而且李玄霸傷痕累累,全身都在流血,可見那人下手多麼的狠辣。可是,那個人身上沒有一點傷痕,就像是狂虐李玄霸一樣,仍然是氣定神閒,朕一直好奇此人到底是誰。直到趙將軍將他的話傳給我時,朕才知道他居然李淵的幼子,逍遙王是也!”

衆人聽聞李密所言,無不駭然,他們以爲李玄霸有萬夫不當之勇只是傳聞,沒想到居然是真實的,而且這個默默無聞的逍遙王,居然纔是真正可怕的人物,居然比李玄霸還要恐怖三分。衆人心頭上的壓力頓時變大了許多,真正的遇到了比自己更加厲害的人,心裡產生一種無力感與緊迫感。

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93章 再次相遇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05章 少夫人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51章 徐府危機第263章 袁天罡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4章 商議對策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44章 囑託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6章 鬼谷傳人第24章 大殺四方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119章 虯髯客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252章 科舉制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258章 神秘人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9章 半路截殺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16章 藥王(一)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209章 定計,攻洛陽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46章 弒君(二)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76章 北伐結束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70章 霸王槍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98章 邂詬(二)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08章 離別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137章 蓄勢待發第294章 證據確鑿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212章 困獸猶鬥(二)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21章 殺我兄弟,殺無赦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10章 歸家救母第292章 步步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