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

隋煬帝楊廣,一名英,小字阿,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網首發】公元569年,生於京師大興,開皇元年立爲晉王,開皇二十年十一月立爲太子,仁壽四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因爲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驍果軍以宇文化及爲主帥發動兵變,隋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內。大隋王朝的一代君主,雄心勃勃地帝王煬帝楊廣,卒於四月十一日,時年五十歲。隋煬帝造成的大亂,使得華夏人口銳減到兩百餘萬戶。

縱觀楊廣的一生,在位十四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一是初登大寶時期,獨攬朝綱,雄心勃勃地想要將大隋王朝帶入盛世,四海稱雄,讓大隋的威名響徹大陸的各個角落,爲了完成這個願望,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遷都洛陽等一切舉措,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爲了瞭解大隋王朝國土內的人民以及讓大隋的經濟繁榮,隋煬帝翻山越嶺,足跡踏遍整個華夏。

二是,大隋國君煬帝楊廣,不顧國內的形勢妄動戰事,又大肆徵調平民入伍,而且賦稅徭役增加,使得天下百姓對楊廣怨聲載道。此時的大隋王朝根基仍然穩健,奈何隋軍遠征皆以失敗告終,又不斷地剝削百姓,使得階級鬥爭加劇,社會分工不明確導致農民起義爆發,仍然無法阻止隋煬帝的雄心壯志。

三是,隋煬帝在位最後幾年,他也步入晚年時期。隨着玄感之亂開始,整個大隋境內硝煙瀰漫,農民起義接二連三的發生,此時的大隋的百姓對楊廣恨之入骨。衆多叛軍勢力不斷地擴大,漸漸將隋軍擊敗,而且逼得楊廣不得不遊幸各個郡縣自暴自棄,引鏡自照,不問朝政,終日飲酒作樂,使得大隋王朝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

無論是隋唐時期,還是後世,歷朝歷代對楊廣的評價褒貶不一,謾罵詆譭者甚多。他們衆說一詞,隋煬帝楊廣殘暴不仁、荒淫無度、弒父殺兄等等,在封建君主制下,歷史皆是勝利者的宣言。‘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一些史官爲了顧忌皇帝的薄面以及自己的小命,全都小心翼翼的,整天都提心吊膽的活着,真正做到敢據實記載史詩者又有幾個?

縱然歷史有誤,又有何足道哉!後世當權者應當以史爲鏡,避免走入相同的路,白白斷送大好河山,然而人沒有權利時可以很明朗的看清楚事物的本質,身居高位時卻進入迷茫時期。隋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內,練習的也是西楚霸王項羽創造的舉世無雙的槍法,或許楊廣早就想好了自己的結局會是這樣,泰然處之,微笑地離開了。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天空中飄落下來鵝毛大雪,在這個反季節的時候落下雪花彷彿爲隋煬帝送行,宣告着大隋王朝的終結,新的時代來臨了。宇文化及遙望着白白的大雪,輕輕地伸出手來讓漂落的雪花落在手心上,頃刻間融化了,又望着死去的楊廣躺在冰冷地地面上,血液將大理石的地面染成紅色,嘆息一聲:“或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

蕭皇后見隋煬帝微笑地望着自己,然後她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隋煬帝舉劍自刎,面不改色的她在這一刻失去了理智,痛心疾首的樣子讓人心碎不已,她大喊一聲道:“不要!……”

蕭皇后掙脫了宇文化及的控制,痛徹心扉地傷痛在她的心裡不斷地蔓延,淚流滿面的失聲痛哭。蕭皇后緊緊地抱住隋煬帝冰涼的屍身,心裡的疼痛使得無法說話,只能放聲大哭。如今她的腦中浮現出來的畫面是隋煬帝與自己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驍果禁衛軍的兵卒全部都沉默了,就連宇文承趾都不願意去打攪傷心欲絕的蕭皇后,他們都知道隋煬帝最疼惜、在乎的人是蕭皇后。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換來蕭皇后的性命。只愛美人不愛江山,這種大氣魄,他們是無法做到。

衆多士兵目不轉睛地望着梨花帶雨、早已哭紅眼睛的蕭皇后,彷彿她不再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也不是後宮之主,忘記所處的危險只想將心中的傷痛發泄出來,更像是民間的婦女,看着自己的丈夫死去,心裡的傷痛實在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只能將自己所有的痛苦與悲傷化作相思淚,望着蕭皇后痛哭的模樣,他們的心也都碎了,他們想到遠在關中的妻兒老小,心中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一下子被蕭皇后牽動,思鄉之情更加迫切。

宇文化及滿懷感慨地嘆息道:“老夫答應的事情絕對會做到,絕不會出爾反爾!”

蕭皇后毫無表情,根本就不願意搭理宇文化及,仍然目不轉睛呆滯的望着楊廣的屍身,宇文承趾見父親當真想放過蕭皇后,皺着眉頭準備反對,被宇文化及狠狠地瞪了回去,他知道自己的幼子想要說什麼,答應的事情絕對不能做不到。畢竟,宇文化及爲隋煬帝效命十幾年,對他們宇文家不薄,無論如何宇文化及都必須遵守諾言。

宇文化及考慮到自己的以後,才決定與驍果軍同流合污,奪取天下,已經算得上是背信棄義,犯上作亂。若是此刻背棄自己的諾言,那他如何有臉面去面對任何人呢?天下黎明百姓,以及驍果軍又將如何看待他呢。

蕭皇后怒氣衝衝地瞪了一眼宇文化及,憤怒地罵道:“假仁假義!”

宇文化及淡然一笑,不予理會,仍然笑眯眯地回道:“皇后娘娘,怨不得老臣。如果不殺死楊廣,臣以及士兵將如何有機會回到關中,與家人團聚呢!既然楊廣不願意回到京師,那就又老臣代替吧!皇上還是當初那個雄心壯志的他,老臣絕對不會謀反,相信天下也不會如此大亂,大好江山拱手讓人。如今天下大亂,羣雄攻之,臣只不過是順應天命而已。”

蕭皇后怒極反笑,道:“若是按照宇文卿家所言,你們犯上謀逆是天命如此了!”她譏笑地瞥了一眼宇文化及,“當真是荒唐至極,臣妾雖是一介女流,卻也知曉‘天地君親師’。即使你巧言善變,仍然掩蓋不了你犯上作亂的謀逆之罪,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話,就連本宮也一起殺了吧。”

宇文化及撫須大笑道:“皇后娘娘的激將法對臣無效,如果老臣今日真的將你斬殺,遂了你的心願,又讓我背上濫殺無辜的罪名,背信棄義之名,到時候天下哪還有我宇文化及的容身之所呢,皇后娘娘當真是好算計。”

“吩咐下去,除了蕭皇后以及秦王楊浩之外,其餘皇族者殺無赦!”宇文化及大喝一聲,疾言厲色道:“在皇城內不允許有任何的楊氏血脈,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誅殺。若是宮娥太監能夠投降仍然留下,如有反抗者一律殺無赦!”

“諾!”

司馬德戡等驍果軍將領躬身回道,然後轉身離開。宇文化及淡然地望了一眼早已死去,身體僵硬的楊廣,又瞥了一眼憤怒無比的蕭皇后,他哈哈一笑,然後不管不顧的離開了寢殿。蕭皇后以及宮女小翠兩人留下來,她冷漠地望着宇文化及的背影,暗暗地在心裡發誓道:“宇文化及你這個逆賊,你不要高興地太早,本宮定要爲皇上報仇雪恨!”

隨着宇文化及的一聲令下,驍果禁衛軍在江都皇宮內,將隋氏宗室、外戚皆被殺死,一時之間整座皇城內殺聲一片,血流成河。既然決定要謀反,那就來個徹底,絕對不能讓他們死灰復燃。蕭皇后冷眼旁觀地看着,不發一言一語。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隋煬帝楊廣自刎於寢殿之內,皇帝駕崩的大消息頃刻間傳遍整個華夏國,婦女老幼人盡皆知。衆多流離失所的百姓,深受戰爭的殘害的他們一時間歡呼雀躍,衆口一詞地興奮道:“楊廣這個暴君終於死了,終於死了!……”

各地地叛軍首領,自上到下也都是大肆地飲酒作樂,彷彿隋煬帝楊廣一死就是他們解放之時。於是,整個華夏國內人聲鼎沸,全部都是歡呼之聲。在他們的心目中唯有太平盛世纔是王道,他們不願意被壓迫,也不願意跟自己的妻兒分離去南征北戰,那樣的日子太悽慘,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千呼萬喚始出來!

無論是婦女老幼,亦是衆多叛軍士兵,他們每天都期盼着造成今時今日局面的罪魁禍首地隋煬帝楊廣,早日死去,讓他們享受片刻的寧靜與安穩日子。現在,他們終於盼到了。隋煬帝楊廣終於被宇文化及率領驍果軍,發動兵變逼得隋煬帝自刎而死。

隋煬帝楊廣駕崩的消息流傳進叛軍以及各個勢力的耳中,遠在山西太原,一位銀髮飄飄地俊美男子微笑地看着手中的紙條,然後快速地在紙上書寫幾個字便交給了身邊的家丁,道:“五哥,你將這封書信送往太原守軍的李靖處!”

伍天賜恭敬地將書函揣在懷裡,快速地離開。不久之後,一位長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女子,輕盈地緩緩而來,她的身邊跟着一位身穿紅色長裙,手握拂塵的眉清目秀的女子,兩人微笑地走上前去,前面女子微笑地問道:“逍遙,何事如此高興呢?”

銀色長髮的李逍遙,笑而不語地將手中得到的消息遞給了女子,女子仔細地瀏覽了一遍後,皺着眉頭道:“楊廣死了?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不會錯的,這個消息乃是伍大哥命人傳回來的,絕對不會有任何差錯!”李逍遙含情脈脈地看了一眼長孫秀敏,溫柔地說道:“這些日子實在是苦了你,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李家該走入真正的軌道了,讓他們好好地瞧瞧李家的實力!”

長孫秀敏微笑地搖搖頭,柔情似水地回望着豪情萬丈地李逍遙,喃喃自語道:“這麼久得等待終於等到了,看樣子我們要分開了!”

縱然心中萬分不捨,長孫秀敏知道以李逍遙對自己的愛護,只要她一句話便可以永遠將李逍遙留在身邊。畢竟,這些日子以來,李逍遙每天帶着她遊山玩水,而且逛街遊玩,只要她開心,李逍遙都會全力以赴做到。

長孫秀敏知道李逍遙對自己的愛到底有多深,也知道自己的心意,從初次相遇便知道彼此的心意,誰也不願意離開。因此,作爲李逍遙心中的所愛之人,她不會阻止李逍遙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還要支持着李逍遙,只不過她真的不捨得與李逍遙分別。

可是,李逍遙的計劃不止於此,他想要天下的英雄知道李家入主中原,勢不可擋,誰也無法阻擋他們的步伐。不僅僅身在‘逍遙居’的李逍遙知曉這道消息,衆多反王也都知道,他們心中的目標,也正是入主中原。

楊廣之死所帶來的好處,就是目前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他們趁勢崛起了,也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想落於人後,各個都想稱王稱霸。因此,隋煬帝楊廣駕崩之日,便是天下大亂之始,在衆多角逐中產生新一代華夏國掌權者。

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65章 甦醒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90章 邂逅(一)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5章 平定叛亂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55章 打劫第49章 謀劃天下(一)第10章 歸家救母第42章 惺惺相惜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77章 東征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37章 征戰四方(一)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36章 結拜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3章 巧得金錘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54章 未雨綢繆第19章 半路截殺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90章 邂逅(一)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63章 袁天罡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261章 鏡花水月第169章 瓦崗內亂(一)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36章 結拜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31章 辭別第93章 長孫秀敏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91章 邂詬(二)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53章 懋功認主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88章 逍遙扇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04章 當頭棒喝第87章 霸王現世第35章 瘋魔棍法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02章 瓦崗破,李密亡(六)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28章 亂鬥第44章 囑託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105章 少夫人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30章 收復大涼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