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別有用心

,!

蕭瑀能夠想到,在場的人也很清楚。

所以當皇帝再一次問“還有沒有誰彈劾楊帆”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敢出班。

即便是恨不得把楊帆挫骨揚灰的長孫無忌,此時也不得不沉默以待。

與那些害怕被治罪的低等官員不同,長孫無忌並不怕李二把他怎麼樣。

只要不是造反的罪名,長孫無忌相信李二陛下都不會動他長孫無忌一根汗毛。

更主要的是,長孫無忌在權衡利弊。

這場彈劾風波,已經不僅僅是彈劾楊帆是否成功,也不是江南士族是否能夠逼迫皇帝退讓。

而是涉及到世家與皇權的博弈。

在長孫無忌看來,一方面皇帝是爲了力保楊帆,另一方面皇帝是藉機清除身邊反對他的聲音。

只是長孫無忌有些不確定,皇帝會做到哪一步。

是以雷霆的手段掃平身邊的障礙,還是見好就收,就此罷手!

長孫無忌驚疑不定之時,將目光投向了御座之上安然不動的李二陛下

對於這位皇帝的性格,天底下沒有人能比長孫無忌更瞭解。

或許李二本身就不是什麼道德完人,對於大臣的道德水平其實並不嚴苛,只要不觸及底線,皇帝向來是不聞不問。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作爲皇帝,李二深諳此理。

對於朝中的大臣,皇帝對於人品其實並不看重,只看重其能力,看重是否忠心聽話。

侯君集能夠成爲國公,就是典型的代表。

因此,李二陛下雖然一直對大臣很是寬容,卻並不代表他不知道大臣私底下的齷蹉。

不發作,只是大家的齷齪還沒有觸及到李二陛下的底線。

可現在一旦觸及到了底線,李二陛下就徹底攤牌了。

因爲大家的證據都掌握在李二手中,想讓誰名聲敗壞,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如此一想,長孫無忌背後的冷汗涔涔而下。

他沒想到,

皇帝真的會讓百騎收集各個大臣的罪證。

更沒想到,爲了保住楊帆,李二陛下居然冒着讓朝堂動盪的風險把這些證據公之於衆。

一切的一切,讓長孫無忌心中嫉恨難當。

但長孫無忌很清楚,似乎彈劾風潮一開始的時候,皇帝只是保持着沉默,並沒有插手其中的意思。

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李二陛下開始徹底的決定力保楊帆?

難道是因爲那一份江南經濟規劃?

還是一些其他不知道的原因呢?

長孫無忌越想越心驚,越想越膽顫。

此時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和皇帝之間從小培養出來的友情出現了一道看不見的隔閡。

皇帝似乎已經不像以前那般對自己毫無保留的信賴。

對自己居然開始有隱瞞了。

越想越覺得苦悶,長孫無忌滿嘴苦澀,只能燦燦一笑。

在他看來,這一次的彈劾風波,不僅是江南派系的官員,即使是他長孫無忌也只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罷了!

如此一想,長孫無忌不由有些索然。

本來還以爲自己算無遺策,對皇帝也有足夠的瞭解。

可現在看來,皇帝纔是那個下棋之人。

……

一場彈劾風波在李二陛下的強勢鎮壓下變得銷聲匿跡。

隨着王隋、黃巒、崔榕三人被革職查辦,江南王氏和黃氏被抄家滅門,這場彈劾風潮以楊帆安然無恙而告終。

在一段時間內,楊帆這個名字都成了禁忌。

畢竟,帶頭彈劾楊帆的人都被抄家滅族,誰還敢咄咄逼人?

而李二陛下的這一手殺雞儆,也徹底將一干朝臣震得人心惶惶。

這些人只要想想自己做的一些齷齪事都掌握在李二手中,那簡直猶如頭頂着一把鍘刀,不知何時便掉下來要了自己的命!

在提心吊膽中,這次朝會緩緩落下了帷幕,但其中的影響卻不可估計。

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把柄掌握在別人手中,即使這個人是皇帝也不行。

朝會結束,已是午時過後。

皇帝移駕甘露殿,長孫無忌被李二陛下留了來。

進了甘露殿,李二陛下自顧自的換了一套常服。

回到殿內,李二擺擺手將一衆內侍統統趕走,這才坐到正中央的一把太師椅上,將桉几上的茶壺拿起來,自己斟了一杯熱茶,慢慢品茗。

甚至李二喝完一杯茶以後,並沒有開口說話,只是緊閉雙眼,似乎正在思考着什麼。

要不從呼吸中可以判斷出李二並沒有睡着,長孫無忌還以爲這位皇帝真的睡着了!

站了半個時辰,肥胖的長孫無忌有些腰痠腿疼。

心裡不禁腹誹不已,這位皇帝到底叫自己來幹什麼?

喜歡算計的人,最討厭這種不受掌控的事兒。

雖然心裡不爽,但長孫無忌面上卻一絲都不敢顯露出來。

只是蠕動了幾下有些發麻的腳底板,便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的站着。

似乎只要皇帝不說話,他就可以一直這麼站到死。

良久後,李二陛下方纔睜開雙目,瞅着長孫無忌,沉聲問道:“輔機就沒有什麼想問的?”

長孫無忌悄悄吐了一口,坦然地道:“有。”

李二陛下擡了擡眼皮:“以我們倆的關係,有什麼疑惑就說吧?朕絕對不會生氣。”

稍稍猶豫了一會兒,長孫無忌問道:“陛下,今日早朝你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把王隋等人治罪,同時讓李君羨把情報送上去,可能一時能夠壓制住一些別有用心的文武百官,但後續所以引發的後果絕對是巨大的。”

“微臣雖然不知道陛下掌握了多少朝臣的罪證,也不知道這些罪證有多少,但陛下想想,正因爲未知的恐懼,所以定會有人鋌而走險,到時候我怕這些人會冒犯陛下的龍體,甚至陛下會有性命之憂。”

雖然長孫無忌這些話有些大逆不道,但李二陛下卻並未惱火。

因爲當初決定用這一招震懾百官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到過後果。

可是李二卻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

一旦退後,那他想要再次插手江南,那必然要費好幾倍的力氣才行。

江南作爲李二陛下東征高句麗的重要糧倉和後勤基地,李二陛下當然不想輕易捨去。

在他看來,即使冒些風險鎮壓下此次彈劾風潮,也絕對比陷入長久的朝爭有利。

不過,李二陛下並不打算解釋,反而質問道:“輔機,你太讓朕失望了,明明知道朕想力保楊帆,你爲何要和那些人一起胡鬧!”

對於李二陛下的質問,長孫無忌並不慌張,反而問道:“這不是陛下期望看到的嗎?”

李二陛下微微一愣,皺着眉頭:“這話怎麼說?”

長孫無忌只好無奈解釋:“對於此次彈劾風波,陛下本來就想速戰速決,微臣猜得可否正確?”

“不錯!”李二陛下擡了了眼皮。

見李二陛下一副聆聽的樣子,長孫無忌心神大定,揉了揉有些痠痛的大腿,說道:“微臣年老體衰,朝堂上又站了一早上,陛下可否賜一個座位,微臣也好解釋這麼做的原因。”

李二陛下剛想發火,忽地看到長孫無忌揉腿的動作,心中不由生出一絲側隱之心,指了指桉w旁邊的座榻,不爽地道:“坐那吧,如果你不給朕一個合理的解釋,你就自己辭官回府吧?”

“謝陛下!”長孫無忌並沒有被李二的話嚇到,感謝後直接坐了下去。

長孫無忌對李二的脾氣很瞭解,雖然皇帝的口氣看似不悅,實則是因爲在朝堂上自己沒有站在他這一邊,所以生悶氣。

但長孫無忌相信,只要自己把理由說出來,皇帝竟然不會追究。

長孫無忌自顧自的倒了一杯茶水一飲而盡,藉此緩和一下緊張的氣氛,這纔開口說道:“陛下,若微臣所料不差,您之所以沒有在最開始的時候把彈劾楊帆的風潮壓下,其目的也是爲了看看有哪一些人在推波助瀾吧?”

“沒錯!”李二陛下點了點頭。

聽到李二的回答,長孫無忌自信一笑:“今日陛下不是全看到了麼,陛下想一想,如果沒有微臣摻和這一腳,讓那些人認爲勝券在握,他們豈會全都跳出來?”

聽到這話,李二不由微微一愣。

確實,如果沒有長孫無忌的幫襯,彈劾楊帆的風潮也不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

如此一來,那些藏在後面的幕後指使之人根本就不會跳出來。

如今長孫無忌這一攪和,反而讓那些人紛紛跳了出來,讓皇帝看清楚了這些人的面目。

同時順勢打壓了跳的特別歡的幾個領頭人,可謂是收穫頗豐。

當然,李二陛下也很清楚。

長孫無忌未嘗沒有想置楊帆於死地的心思。

如果見自己沒有力保楊帆,李二絕對相信長孫無忌會不擇手段的對付楊帆。

但這樣的猜測李二卻不能說出來。

有些事兒心知肚明即可,如果說出來,反而會讓人顯得很尷尬。

不管怎麼說,長孫無忌這一攪和,確實讓李二省了不少時間。

想到這兒,李二陛下緩緩的嘆了口氣,有些責備質問道:“正因爲你領着百官一起彈劾楊帆,差點讓整個局勢失控,你可知道?”

“唉,若不是朕對朝堂有些掌控力,可能今天的局勢就要失控了,那豈不是讓那些人得嘗所願了?至此以後,朕還要被一個昏君的名聲……”

長孫無忌馬上做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微臣有罪,微臣當時只是想解陛下之憂,讓那些幕後之人早一點跳出來,只是沒想到楊帆在朝堂上這人緣這麼差,所以才導致局勢鬧到了有些不可控制的局面,幸好陛下英明神武,要不然微臣萬死難辭其咎。”

長孫無忌雖然有裝的成分,心裡卻是真的佩服不已。

確實,今天在朝堂上的一切,若是換上一個平庸的皇帝,可能早就承受不住壓力治罪楊帆了。

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證據不證據。

畢竟,整個朝堂一大半的官員都站起來彈劾一個人,這種威勢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的。

而李二陛下在那種情況下卻榮辱不驚,連情緒都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得是如何的自信?

這確實不得不讓長孫無忌心生敬佩之情。

更主要的是,“百騎”越來越壯大,能力越來越強,也讓長孫無忌感覺到了壓力。

原本,百騎只是保護陛下的禁軍而已,如今卻隨時掌握文武百官的動態,這怎能不讓人慌張。

顯然,這也是李二陛下的自信所在。

想通了這一點,長孫無忌沉吟了一下,沉聲提醒道:“陛下,劍有雙刃,不僅能傷敵,也可能傷己,還請陛下慎用啊。”

李二陛下拿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沒有訊問,他知道長孫無忌會說。

李二陛下相信,只要自己在世的一天,長孫無忌都會忠心無比,這是他的自信。

長孫無忌倒沒有藏着掖着,直接說道:“陛下,正如陛下用雷霆手段鎮壓那些人一樣,有利也有弊,而楊帆在江南,也是一樣的道理。”

“雖然楊帆是以陛下的名義去打開江南的局面,但現在江南的阻力越來越小,如今楊帆已經大權在握,如果陛下再讓楊帆獨攬大權,恐怕以後的局面有些難以控制。”

“所以微臣建議,陛下應該把水師和大都督府各級官員的任命權收回,這些東西陛下必須牢牢的掌握在手裡,即使楊帆也不能插手其中。”

“楊帆在經濟規劃中不是說過嗎?絕對的權利,容易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也是歷經千古錘鍊的天地至理!”

“既然楊帆自己都有這樣的論述,那更不應該把江南所有的權利都掌握在楊帆的手中。”

“再說,各地的大都督府,所有的長史和重要崗位都是朝廷派人擔任,如今只有江南之地全由楊帆一手任命,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長孫無忌的話讓李二陛下豁然動容。

確實,皇帝最怕的是什麼?

那就是怕臣子不幹於後,產生造反之心。

當初因爲知道在江南打開局面困難重重,所以才把開府建衙的權利下放給了楊帆。

如今江南士族在與楊帆的一次次對抗中逐漸被削弱。

現在江南士族已經構不成威脅,楊帆卻越來越強,確實該考慮限制一下楊帆的權利了。

帝王之道,其實講究的就是平衡之道。

雖然李二陛下相信楊帆不會造反,但也絕對不會讓這個風險存在。

長孫無忌之言,直指核心!

確實,李二陛下一直擔心如果江南士族全部被打壓,楊帆一手把控整個江南,可能會導致無法控制的局面!

誰都有一顆不甘寂寞的野心。

一旦到了某種位置,它可以仰望更高的地位,難免會生出一些異心。

特別是手底下的一些人,會潛移默化的推動着往前走。

這個李二陛下是深有體會的。

當初作爲秦王的時候,他可從來沒有爭儲的心思。

可是手底下這些與他征戰天下的文成武將卻不甘心啊!

於是乎, 李二陛下點頭同意道:“輔機不愧是帝國之柱石,這個提議朕會考慮,不過,當初朕已經答應楊帆讓他放手去幹,如果朕強加干涉,那小子會不會撂攤子不幹?”

“呃……”

長孫無忌本來只是想打壓一下楊帆,甚至派人去江南分一杯羹。

卻沒料到李二陛下居然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離間李二與楊帆之間的目的已經達到,長孫無忌倒沒有再說什麼。

以長孫無忌對楊帆的瞭解,如果李二真想強加干涉,楊帆那混蛋真有可能撂攤子不幹。

如此一來,也正是長孫無忌所希望看到的。

其他人對付不了楊帆,用李二來對付他是最好的方法。

李二當然不知道長孫無忌的良苦用心。

他此刻正在考慮該如何跟楊帆說纔不會引起這小子的反彈。

頭疼啊!

第三百八十六章情報人才第二百七十章 賭注第一百八十八章懲治第三百八十三章教誨、封賞第五百零五章所見所聞第七百六十七章忐忑第四十一章 有肉一起吃第三百三十六章交易第一十五章 當棒槌又如何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恥下問第三百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第九十五章 待時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見所聞第五百四十九章賭局第三百四十一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百五十六章 自己女人自己疼第二百九十五章 魯莽犯上第一百九十二章讓姐夫打壞蛋第四百四十五章溫水煮蛤蟆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四百四十章小勝第六百九十九章彷徨不安第一十七章 武媚孃的幽怨第六百八十七章立威第七百二十章文武之爭第五十章 西湖龍井第六章 玻璃是奢侈品第五百八十章自負第七百五十七章鉅額財富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見所聞第一百九十六章 爭搶人才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噓第五百八十九章隕落第四百零四章 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第一百四十二章 長生不老的美夢第三百六十六章 名聲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三百九十章嚇尿了第六十三章 拍拍打臉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六章再次拒絕第四百七十章 爭論不休第七百一十八章風雲涌動第八章 君子遠庖廚第五百四十八章送人頭第七百三十九章漁民的困境第七百零七章收民心第七百七十章震撼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一百三十八章按律懲處第二百七十三章 別有心思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報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四百九十七章奇葩翁婿第二百八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四十四章科舉改革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底的夢想第四百六十九章 欺軟怕硬第三百八十八章交鋒第七百一十二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十六 京兆韋氏第五百二十二章無助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二百一十章 氣節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沖天第五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魯莽犯上第一十六章 金丹換美酒,大賺?第二百八十五章會不會練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拜年二十三事第五百二十七章勝負已分第一百三十章 傾城佳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算計第四百三十七章算計第三百三十七章 理想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六百四十七章絕筆血書第七百五十八章賠本買賣?第七百五十九章作爲穿越者的責任第六百五十一章全面潰敗第六百四十一章怒火沖天第六百七十六章衆女南下第五百九十四章兄弟鬥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女人心思你別猜第一百八十五章 逢場作戲第六百二十二章憋屈第七百零五章衝突第七百七十二章坑與被坑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五百五十章嚇尿了第一百八十章 打罵表示親厚第三百二十八章逼供(下)第三百四十章 有我無敵第一百零八章 商業奇才第四百八十六章 設套第六百七十一章強取豪奪第五百三十章心思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