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偶遇

聽到楊帆把自己的打算一一說了出來,李二陛下是又喜又愁。

喜的是,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爲了帝國的強盛而努力。

憂的是,不知道楊帆的計劃能不能成功。

江南士族縱多,作爲皇帝也不敢說能夠摻和進去。

一旦建立統一的港口,那必將與整個江南士族爲敵。

不過楊帆既然有這樣的底氣,李二陛下當然想放手讓他去搏一博。

壓下內心的激動,李二揮揮手說道:“此事朕已記下了,在合適的時機,朕先讓政事堂探討一番,朕有些累了,你先退下吧。”

雖然李二陛下聽得熱血沸騰,但並沒有頭腦發熱,他認爲還是謹慎一點好。

“諾!”楊帆鞠躬行禮,準備退出大殿。

對於李二陛下模棱兩可的話,楊帆並沒有着急。

更何況,江南之行得要成親之後,還有好幾個月時間呢!

之所以現在提出來,一方面是李二陛下正好問起。

另一個則是想在李二陛下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也好讓他有些準備。

看着楊帆準備轉身出去,李二陛下吁了一口氣,沒好氣地道:“出去以後,你小子在承天門稍等片刻,把人一起帶回去。”

當初,答應把徐慧送給楊帆,本來李二陛下還有些捨不得。

可如今楊帆提供線索抓住李承功,作爲皇帝不可能不賞,只能忍痛割愛了。

而楊帆滿頭霧水,根本不知道李二陛下在說什麼。

把人帶回去!

什麼人?

當初討要徐惠之事,李二陛下一直沒有動靜,楊帆還以爲黃了,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帶着滿腦子問號,楊帆來到了承天門前。

這裡除了守城的士兵,

並沒有見到什麼人。

楊帆擡頭看了看天色,晚霞已經開始落幕,天邊紅焰焰一片。

可能是天氣太燥熱,一行行飛鳥朝着謂水河畔飛去。

看着如畫的美景,楊帆不由詩興大發:“落霞與孤鶩齊飛,春水共長天一色……”

“萬年縣公果然詩才無雙,隨口便是應景的大作,小的三生有幸,能夠聆聽公爺的新作……”

一道突兀的聲音響起,將楊帆嚇了一大跳。

轉頭一看,眼前站着一位儒服高冠的青年,此時正對着自己行晚輩之禮。

呃,此年青人楊帆覺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

認真回想了一會兒,楊帆閃過一絲訝然。

這傢伙不正是當初處理自己與韋嗣業衝突的捕快麼?

怎麼現在一身學子打扮?

“原來是裴兄弟呀,你這一身打扮差點讓我認不出來,你怎麼在這裡,不當值麼?”楊帆微微一笑,打起了招呼。

見楊帆居然還能夠認出他,年輕人激動不已,連忙答道:“還得感謝公爺呢,上次處理你與韋大公子的衝突後,得上鋒推薦,如今在國子監學習。”

楊帆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小子對自己執弟子之禮。

作爲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這個職務並沒有被撤掉,年輕人如此行禮並沒有什麼毛病。

於是楊帆不可置否地道:“這是你的際遇,與我何干?不過我們在這碰面還真有緣。”

“對了,上次的事情沒感謝你呢,由於當時急着有事,沒記住裴兄的名字,請勿見怪,不知兄臺如何稱呼?”

年青人看起來比楊帆大幾歲,稱兄臺倒沒有什麼不妥。

更何況,這位年青人當初很有眼力勁,楊帆很看好他!

青年人略顯惶恐:“晚生姓裴名行儉,字守約,乃河東人士,公爺稱晚輩守約便可。”

“公爺乃是朝廷三品大員,又是科舉考試主考官,晚輩如今是國子監的一名學生,以後還要參加考試,何敢擔這一句兄臺?”

“再者,公爺不僅是着書立傳的大儒,又是士林中有名的詩詞聖手,真是折煞晚輩了。”

“剛剛的詩意境深遠,不知公爺可否賜教?”

楊帆苦笑一聲,謙虛道:“哪有作什麼詩呀,剛剛無非是感慨兩句罷了,就只有那兩句!”

裴行儉有些遺憾地說道:“只有兩句麼?那真可惜了,雖然這兩句詩言辭淺顯,但其中蘊含的意境卻讓人回味無窮,把傍晚的景色淋漓盡致的描寫了出來,公爺天縱奇才,吾輩不如多矣。”

楊帆摸了摸鼻子,尷尬的笑了笑。

不過,這位年輕人可真會夸人。

雖然這兩句詩是自己剽竊來的,但是心裡多少還是有些雀悅的。

誰又不想被別人崇拜呢!

可很快楊帆卻愣住了,顯然腦子有些後知後覺!

剛剛這傢伙說什麼?

他叫裴行儉,河東人士?

我的個乖乖!

以前真是有眼不識金鑲玉,這傢伙可是一個大神級的人物。

唐初的文臣武將很多,但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卻少之又少。

而眼前的裴行儉就是這樣一個牛人,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此人非但身兼禮部尚書、大將軍、大都督這些文武官職,更數次威震西域、大破吐蕃突厥。

原歷史中,突厥十個部族的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引誘各附屬部落來騷擾安西,和吐蕃結爲聯盟,朝廷準備征討。

裴行儉就建議:“吐蕃跋扈蠻橫,正處強盛時期,李敬玄征討失利,劉審禮已被斬首,怎能又爲西部邊境釀成事故呢?”

“現在波斯王死了,他的兒子泥涅師在長安做人質,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師回波斯繼承王位,就從突厥、吐蕃兩國經過,要是運用計謀解決問題,是可以不用勞神費力就能成功的。”

高宗皇帝於是命令裴行儉帶上詔書護送波斯王,並任安撫大使。

裴行儉一行穿越莫賀延磧沙漠時,飛沙走石,白天如同夜晚。

嚮導迷了路,將士們飢餓疲勞。

裴行儉於是命令宿營舉行祭祀,傳令說:“水泉不遠。”

將士們這才稍微安心,很快就雲散風靜。

唐軍向前走了幾百步,水泉豐沛草木繁茂,後邊來的人不知到了什麼地方。

大家都感到驚異,最後大家都平安到了西州,各屬國官員出城迎接。

於是裴行儉從當地招集了一千多名才智出衆的人跟着自己向西走。

同時製造輿論說:“天氣太熱,不能前進,應該住下來等待秋天。”

阿史那都支偵探到這個情報,便沒有設防。

裴行儉從容地召見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的酋長,假裝邀約打獵,對他們說:

“我愛好打獵的興趣從來都沒有忘掉,誰願意跟我去打獵?”

由於裴行儉的鼓動,願意跟隨他的當地年輕人有上萬名之多。

於是裴行儉暗地帶着隊伍出發。

由於加速行軍,只用幾天便只離阿史那都支的營帳十多裡。

裴行儉先派阿史那都支親近的人去向他問安,表示不是來襲擊的。

而後又派人急速召見阿史那都支。

阿史那都支本來和李遮匐商量好,到了秋天再迎戰護送波斯王的隊伍。

後來聽說唐軍到了,倉促之間想不出對策,只得率領五百多個下屬人員到裴行儉的軍營拜見,於是被其擒獲。

當天,裴行儉傳遞阿史那都支做符契用的弓箭,召集各部族酋長都來爲他求情,一同將他們押送到了碎葉城。

裴行儉挑選精銳的騎兵輕裝簡從,襲擊李遮匐。

行軍途中,裴行儉抓獲了李遮匐的使者,他將使者釋放,讓使者告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捉拿的訊息。

李遮匐得訊後便投降,與阿史那都支等一同押送至長安。

軍官們在碎葉城爲裴行儉鐫刻石碑,來記述其功勞。

回國後,高宗皇帝親自設宴慰勞裴行儉,說:“裴行儉率領孤軍深入到萬里之外,不用作戰就捉拿了叛黨,平息叛亂,可以說是文韜武略集於一身了,可同時授予文臣、武將兩種官職。”

當即任命他爲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所以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裴行儉是高宗時期的一個傳奇人物。

當然,這只是他行軍打仗方面的才能。

而裴行儉最厲害的當屬識人用人的眼光。

在後世,人們對他評價很高:行儉知人善用,凡所賞識者皆爲名將。

意思是隻要是這傢伙看中的人才,沒有打過眼。

高宗時期,宰相李敬玄大力讚揚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才學推薦給裴行儉。

可裴行儉看不上這幾位。

要知道這幾人都是士林之中有名的才子,於是裴行儉解釋道:“做官的人要有遠大的志向,要想取得成就,就要把度量見識放在首位,把文學技藝放在其次。”

“像王勃等人雖然富有文才,但輕浮急躁,愛賣弄誇耀,哪裡是做大事人呢?”

“楊炯比較穩重謹慎,可以當到縣令,其餘的人恐怕難有善終。”

事實正如他所料。

這些人在文壇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官場上確實碌碌無爲。

而他所親自舉薦引進的一些人,大都成爲當世名將,例如……程務挺、王方翼、劉敬同……

加上被他上奏任用做到刺史的人才,足足有幾十人之多。

所以說,裴行儉的眼光簡直就是像開掛了一般。

即使作爲穿越者,楊帆也不敢說自己看人的眼光比他強。

裴行儉之所以如此厲害,據說是因爲他精通陰陽曆法五行面相之術。

不僅能識人,且每次打仗都能預知有利的時日,往往都能旗開得勝,無往而不利。

高宗一朝,裴行儉可謂是名將中的名將。

建中三年,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裴行儉”。

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裴行儉。

從這些成就可知,裴行儉確實是個厲害的人物。

只是沒想到這傢伙居然是捕快出身。

轉念一想,楊帆又不覺得意外。

裴行儉牛逼哄哄的人生,是從科舉高中以後開始的。

這傢伙纔剛剛轉行進入國子監學習,想要一飛沖天,還需要一些時日。

據史料記載,裴行儉明經科考試中選以後,並得名將蘇定方教授用兵奇術,纔開啓了他傳奇的一生。

可是,如今蘇定方算是在爲自己效力,不知道兩人還有沒有師徒的緣分。

一時間,楊帆看向裴行儉的眼神有些莫名。

若是沒有蘇定方的教導,裴行儉還能不能如原歷史取得這麼高的成就?

楊帆不禁有些懷疑,難道李二陛下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知道這傢伙有蘇定方的教導,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李二陛下讓自己在這裡等人,莫非等的就是這傢伙?

在楊帆打量裴行儉的時候,裴行儉看着楊帆的眼神卻充滿了崇拜與傾慕。

此時的裴行儉年方二十,正值一個人英姿勃發、重建英雄夢的時候。

楊帆統率幾千督運營士兵征服吐蕃,將十萬吐蕃鐵騎殺得血流成河。

甚至把吐蕃在國土全部納入大唐的版圖,如此大功,足以讓楊帆名留青史!

即使裴行儉出身高貴,自詡文武雙全之英才,但在楊帆面前,他也變得小心翼翼、忐忑不安……

雖然作爲捕快只是歷練,但相比起楊帆的能力和功績。

若把楊帆比作金龍魚,那他裴行儉只不過是小魚小蝦罷了!

兩人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正因爲差距巨大,裴行儉一點嫉妒之心也沒有,反而充滿了崇拜和仰慕。

對於裴行儉這個傢伙,楊帆當然也很有好感,於是笑呵呵的說道:“守約,上次因爲事情比較急,未能一聚,如今相遇即是有緣,若守約無它事,不如去我府上喝一杯如何?”

聞言,裴行儉當然求之不得。

楊帆現在已經是大唐年輕一輩的偶像。

不僅文韜武略,而且憑着自己的功勞被陛下敕封爲縣公,在整個大唐算是獨此一份。

況且,楊帆即將要迎娶高陽公主進門,那就是皇親國戚。

能與這樣的人親近,可不是誰都有機會的!

就算裴行儉出身河東裴氏,心裡極其驕傲,但也覺得受寵若驚。

於是裴行儉馬上感激涕零的說道:“公爺盛情相邀,行儉不敢辭爾!晚輩對公爺仰慕已久,能有幸與公爺煮酒酌情,某何其幸運也?”

楊帆欣慰的點了點頭,微微頜首。

做大事不拘小節,楊帆很看好裴行儉這一點。

可隨即,楊帆勐地想起一事,面露尷尬,問道:“守約,你可是黃帝讓你來這裡等我的?”

裴行儉一臉懵,奇道:“公爺是在這裡等人嗎?某剛剛纔從國子間的藏書閣出來,並沒有接到陛下的旨意。”

楊帆也是一臉問號。

李二陛下讓自己在承天門等人,那到底是誰?

正在此時,楊帆眼角餘光發現,老太監王煥貴正領着一人從宮內走出來。

因爲後面一人身材嬌小,又低着頭,楊帆看得並不是很真切。

當兩人走近,楊帆這看清楚跟着的人正是大唐才女徐慧。

楊帆真想來一句國罵——我Ⅹ。

本來還以爲沒希望了,哪知道李二陛下居然肯兌現諾言。

如此一來,這位未來的貴妃豈不成了自己的女人。

秉着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道理,楊帆抱拳說道:“有勞公公了!”

說着,看了一眼跟在他身後的徐惠,楊帆臉上泛起了絲絲笑意。

老太監王煥貴笑呵呵說道:“公爺實在太客氣了!人已經帶到,奴婢就退下了,不過,公爺真是豔福不淺嘞!”

雖然此時徐慧垂着頭,但仔細觀察,仍能夠看出其面容秀美,身軀玲瓏有致,滿頭青絲挽成了小髻,一雙秋水似的眼眸不時小心看向楊帆。

有些無助、有些害怕、有些憧憬……一副我見猶憐。

裴行儉也看傻了眼。

他當然不是被徐惠的美貌驚到,而是因爲李二陛下居然把宮裡的女人送給楊帆。

要知道皇宮裡的女人,除了宮女,都屬於皇帝的女人。

眼前這女子,從氣質上來看,根本不是宮女的打扮。

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眼前的女子是以秀女的身份進宮的。

說難聽一點,這些秀女就是給李二陛下準備的老婆。

如今李二陛下把老婆送給楊帆,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怎能不讓裴行儉震驚?

楊帆不理會裴行儉異樣的眼神,上前一步,盯着徐惠問道:“你可願意跟我回府?”

不可否認,楊帆對這位才女垂涎三尺,但他畢竟還有最基本的底線。

若是徐惠不願意跟他回去,楊帆絕不會強求,這就是他緊守的底線。

徐惠擡起眼眸,瞅着面前這位少年才俊, 輕輕點了點頭。

《琵琶行》《明月幾時有》《愛蓮說》……這些足以流芳百世的經典詩詞都是出自於楊帆之手。

作爲才女,當然想跟着這樣的才俊互相探討。

更何況,從李二陛下把她送出的那一刻,就只有兩種選擇。

要麼死,要麼乖乖跟着楊帆回府。

如果現在回頭,只有死路一條!

如蟻尚且偷生,何況是人?

再說,楊帆看起來並沒有外界傳言那般‘窮兇極惡’。

楊帆心情大好,哈哈大笑:“那跟我走吧。”

言罷,對着傻愣愣站着的裴行儉揮了揮手。

:。

第五十六章 事了回長安第四百三十章 真是欠扁第一百零九章 君王不早朝第四百五十五章風起第四百九十三章各方反應第三百零三章 故意習難第二百一十九章帶你飛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六百零八章圍攻第四百九十六章有福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六百四十二章江南士族的末日?第五百四十二章頹敗第五百二十八章 索要礦山第六百五十七章規劃第二百八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二十五章 觸景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臉第六百四十六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徹查第十章 終於圓了武俠夢第一百九十三章 讓你先打一拳第二百四十五章 袒護第二十章 猛將兄入坑第六百三十八章有恃無恐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門找碴第六百六十四章世家暴亂,飛騎顯威第二章 想當地主的爵爺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在何方?第三十九章一十六羅漢第三百三十九章各方算計第七十五章 不要亂來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五百八十三章驚懼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二百八十三章古代電商模式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噓第七百三十四章全都要學第七十八章 命格改變第七百零九章威逼第六百三十五章投降第一百三十四章 哭訴第五百零六章偏航第二百零五章 幕後推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遊樂第一百七十五章 煌煌天朝第一百三十八章按律懲處第五百七十章攻守同盟第一百一十七章心真夠大第五百六十三章小可愛第五十六章 事了回長安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四十四章 扶桑遣唐使第七百四十一章準備再次下套第七百八十二章航海新時代篇章第四十五章 偷東西,有我在沒門第五百九十七章楊帆,國士也第二百九十五章 魯莽犯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一十二章官場纔是無形殺場第五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七十七章刻意爲難第二百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第一十一章 程咬金第二百二十七章自斷一臂第七百零一章連哄帶嚇第六百八十九章部署第二百二十七章自斷一臂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來人第一百九十六章 爭搶人才第五百七十五章 又嗑藥了第六百四十六章後繼有人第六百六十章女人的心思第六百一十六章贈書第七百七十一章錢帛動人心第三百一十章箭術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兒暢想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臉第四百八十七章 吃虧?第一百五十章老狐狸教子第六百零二章打算第三百三十九章各方算計第七百一十七章榮辱不驚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句後果自負就搞定第七百五十二章絕對有問題第二百七十一章詢問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第六百一十二章以權謀私第三百零七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五十一章甕中捉鱉第七百八十三章密謀第七十八章 命格改變第一百零二 雄心再起第一百零四章 打造姓的夢想國度第三百六十九章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