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太特麼陰了

ps:持續更新中,請各位大大有票投票票支持一下,沒票的點點收藏!!!

韋巨源心中念頭百轉,但還是對着韋安嗣孜孜不倦的教導,耐心講解。

“陛下此舉,看似無奈之下的鼓勵政策,實則暗藏玄機,卻是讓世家不得不心甘情願的入其轂中。”

見到韋安嗣仍是一臉茫然,渾然不知其中深意,只好繼續說道:

“我且問你,此次朝廷募捐,世家一共募捐了多少?韋府捐了幾何?”

韋安嗣沉思了一會兒,撓撓頭,有些不確定的說道:“世家一共具體捐了多少不清楚……”

聽說朝廷募捐以後,總共也只是募捐到錢糧計3萬貫左右。

依我估計,世家捐了差不多一萬貫左右,這個數據應該相差不大。

至於我們府上捐了多少,這個倒清楚,府上捐了300貫,還是世家當中捐得最大的一筆。

說完,韋安嗣看向中年男子。

韋府,平日裡都是中年男子收集信息,自是很清楚,於是說道:“大少爺說的不錯,正是如此!”

“呃,世家一共才捐了一萬貫?那也太少了!”

聽到這數據,韋巨源都不由一楞。

雖然當初長安世家暗通曲款,大家都一致抵抗朝廷的募捐,但也是朝廷推行的義舉。

畢竟是陛下帶的頭,士紳才捐贈這麼點錢,確實有些不地道!

自己府上捐了300貫,就已經是世家的榜首。

所以世家的捐贈,對於陛下,對於朝廷來說,還不如不捐呢,這是赤裸裸的打臉!

對於眼前的長子,韋巨源感到深深的擔憂,整日裡只知道與一羣狐朋狗友鬼混,要麼尋花問柳,要麼吟詩作賦。

對於時局的發展以及形勢的判斷根本沒有敏銳的觀察力。

這怎麼放心把家業交到他手上,頓時氣由心生,語氣嚴厲的訓斥道:

“以後不準再出去與朋友鬼混,整日不務正業,不思進取,等我死了,你憑什麼撐起府門?”

韋安嗣好似根本不懼怕韋巨源,反而一臉笑嘻嘻的回道:

“您老身體好着呢!再說了,妹妹在宮中可是僅次於皇后的韋貴妃,即使以後等您百年,不還是有妹妹護着,如果妹妹以後更進一步,子子孫孫榮華富貴,享受不盡,有什麼好擔心的?”

韋巨源頓時大怒:

“混賬的東西,你以爲我們韋氏一族能繁衍至今,長盛不衰,哪怕是改朝換代仍能屹立不倒,是靠着所謂的皇家寵信?靠着女人的袒護?”

韋安嗣不由一楞,又反問道:“難道我的說法有錯麼?”

韋巨源冷哼了一聲,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瞪了韋安嗣一眼。

“咱們韋家憑持的,是詩書,是名聲,是韋家子弟在邊關的熱血……”

讀書才能明理,名聲可以傳家!

歷代君王從不敢大動世家,你知道是爲何?

是因爲只要動了世家,便會引起動盪,無數百姓生出異心!

爲何關中百姓會心向我韋家?

是因爲我們韋氏一門名聲好,豐年不增賦,災年施粥鋪!

所以只要在關中,只要我們韋氏一族一聲令下,跟隨的百姓何止上萬。

這也是我們立足之本,也是皇家不敢動我們的原因!

這番話說得又急又快,喘了口大氣,猛的喝了一口茶水,又繼續道:

“陛下有句話說得好,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君王,更適用於一個千年傳承的家族。

我們韋家歷朝歷代從未對身邊的百姓做喪盡天良的事!

所以,即使無數昌盛一時的世家倒了,可我們韋家依然昌盛不衰!

現在,你可明白了陛下立功德碑的用意?

韋安嗣沉思了一會兒,從頭到尾捋了捋自己老爹說的話,很快便想明白了。

他不是笨蛋,相反還極爲聰明,只是有父親韋巨源撐着,所以從沒下功夫去想這些事。

畢竟,有這閒工夫,還不如與朋友去青樓喝喝小酒,聽聽曲。

前前後後這麼一想,頓時驚詫道:

“陛下這也太陰了!”

見到兒子想明白,韋巨源也很是欣然。

這個長子雖然性子漂浮了一些,好歹腦子不笨,還有雕琢的餘地。

“這要是把我們韋家捐贈三百貫往石碑上那麼一寫,滿城百姓該如何看待我們?關中百姓如何看待我們……”

此次天花瘟疫,死者不計其數,甚至很多百姓失去了家中主要勞動力。

現在春耕剛剛結束不久,如若需要撐到秋收糧,這可是還有幾個月時間,需要大量的錢糧!

當初朝廷號召世家富戶捐獻錢糧用於賑災。

因衆多世家暗中作祟,我們韋家就捐了三百貫,雖然是衆多世家中捐最多的,但這也是爲富不仁!

如果傳揚出去,韋家的名聲可就徹底敗壞了!

這石碑乃是朝廷所立,只要大唐不滅,石碑就得一直立在那兒,誰敢動?

到時候我韋家豈不是要遺臭萬年。

這也太狠毒了!

到底是誰想出來這麼陰損缺德的招數?

韋安嗣越說越是激動,越說越是氣憤。

如此一來,韋家豈不是要徹底背上‘爲富不仁,性情冷漠’的罪名?

如果一旦韋氏出事,百姓誰還肯依附在韋家之下。

數代人辛辛苦苦堆積起來的名聲,豈不是要毀於一旦。

聽到韋安嗣的分析,韋巨源欣慰的點了點頭。

此時,中年男子也頓時傻眼了,這立了一塊破石碑,背後居然那麼多的道道!

於是趕緊說道:“這不是還有一天時間麼, 咱們要不要再捐點,只是如果我們帶頭捐了,那其他士紳會不會有意見?”

韋安嗣頓時恍然醒悟:

“對呀,還有一天呢!捐,趕緊捐!那個……”

說道此處,他不由望向父親韋巨源,畢竟,當家做主的可是自家老頭。

況且一旦韋氏出頭,可能會引起其他世家的針對。

怎樣權衡利弊得自家老頭拿主意才行。

這真是捐也不是,不捐也不是,有些難辦。

韋巨源看了兒子一眼,淡然說地道:

“當初大多世家不想給朝廷募捐,並不是不想管受難的百姓,大家只是不想自己出錢,卻讓朝廷得了名聲。”

如今事情放在了明面上,我想大家都會認真考量。

韋仁,你即刻去安排,探一探城中世家的動向,查清楚哪幾家也是要捐的,捐多少。

既然如今非捐不可,那就別小家子氣。

我們既要快又要多,給我捐個頭名出來,咱們韋氏的名字就該刻在石碑的最頂端。

中年男子趕緊領命而去。

看着如此決斷的父親,韋安嗣眼中不時閃出崇拜的光芒。

心中也暗暗佩服陛下這一招的狠辣。

難怪父親一開始就說此策能叫士紳心甘情願的入其轂中。

非但得捐,還得搶着捐,誰不想讓自家的名字刻在石碑的最頂端,供後人敬仰。

這可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榮譽!

這招數——高,真特麼高。

不過,這堂堂正正的陽謀也太特麼陰了!

第七百七十九章威武之師第四百三十一章不覺得臉紅乎第六十一章 一樣的帽子戴年第三十四章 孫思邈拜師第四百四十章小勝第二百三十四章衝動or睿智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爲妙第二百七十章 賭注第三百一十九章奸細是誰第五百六十四章大喜之日第二百二十八章救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女人換和平,無恥!第一百八十四章 小小蠻夷想呲牙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一十二章 有沒有本事?第一百六十章尷尬了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兒暢想第一百九十九章改主意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臉第五十一章 打使臣是爲大唐好?第三百一十八章救死扶傷(下)第五百八十六章逼迫第六百八十四章震懾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懟第六百一十一章除夕諸事第七百三十六章任人宰割第四百二十一章牀頭風第六百零九章無地自容第三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手術第五百四十二章頹敗第五百四十一章落幕第五百九十八章 貓哭耗子第七百三十六章任人宰割第六百二十五章服軟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垢的疑慮第三百六十六章 名聲第七百四十四章曬鹽之法第七百七十一章錢帛動人心第四百八十六章 設套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五百六十七章我也要當新娘第二百五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二十六章付出代價第一百三十七章 噁心人第一百七十章 選夫標準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一百九十八章提點第三百五十一章拒絕第四百六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點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五百零六章偏航第一百八十一章 太無恥了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二百四十三章飛花令第二百一十八章 衆女齊聚第六百六十九章新式海船試航第九十一章 古詩詞的魅力第五百九十五章求助與轉變第三章 入長安第六百九十三章一順順第五百章太不要臉了第六百七十四章錢荒第四百零四章 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第五百零五章所見所聞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議爭鋒(上)第六百四十六章後繼有人第二百二十三章妾室也不錯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饒人第一百一十六章恩威並施第二百四十七章中看不中用第二百六十六章糾纏不休第三百七十三章送給武媚孃的禮物第五百一十七章解惑第五百零四章天賦第六百一十章誤會第五百三十八章怒懟第一百零二 雄心再起第五百六十八章洞房花燭夜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報第五百九十一章簡在帝心第三十七章 不拿皇帝當幹部第三百一十六章縫合術,胡扯?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六百七十三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三十三章吐蕃戰神第五百零三章塵埃落定第四十五章 武士道精神呢?第五百三十三章自取其辱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經濟課第三百六十七章 徹查第一百二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八十九章撕破臉第六百六十七章收割世家第八十六章 對楹聯楊帆被虐?第四百六十七章慫恿第四百六十章 科舉考試中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