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勸誡

作爲女兒奴,李世民只好隱忍不發,等女兒不在場的時候,再警告這棒槌一番。

忍是忍住了,卻讓李二陛下鬱悶得不行。

這小子的嘴巴也太甜了,還沒幾句便把自己的女兒哄得找不着北。

更讓女兒對這棒槌做出如此出格的舉動,讓李世民心塞不已。

就像自己一直呵護備至的珍寶突然被人給搶走了!

作爲女兒奴,李世民對於高陽既不能打又捨不得罵,只能眼不見爲淨。

對其揮了揮手,說道:“漱兒,你先退去,父皇還有正事要與忠義侯談……”

一聽這話,正手足無措的高陽公主如蒙大赦,捂着臉,逃也似的離開了華清宮正殿。

本來是打算爲楊帆求情的,如今見到父皇似乎並未再繼續責罰,留在這裡也沒有用。

更何況剛剛做出瞭如此面紅耳熱的舉動,也實在太丟人了。

高陽公主走後,李世民與楊帆兩人君臣對坐,百騎軍卒也全部退了下去。

一時間,整個華清宮大殿變得安靜了起來。

牛油蠟燭燃燒的火焰聲都能聽的一清二楚。

兩人大眼瞪小眼,誰都沒有先開口說話。

李世民捧起茶盞喝了一口茶,將心頭的煩燥稍稍剋制,這才瞅着楊帆說道:

“等籌集到糧草,汝便去駿揚坊休息休息,也正好放鬆放鬆,這段時間你也有些累了。”

楊帆頓時有些傻眼了!

難道這個李二陛下不講武德,好處撈到手,就把自己一腳踢開。

可惜又不能拒絕,要知道現在可是在唐朝。

君權至上,帝王至尊,皇帝一言便可決千萬人生死,即使是楊帆也不敢質疑。

作爲皇帝,李世民不可能是因爲剛纔高陽公主的無意之舉而責怪自己。

總得有原因吧?

這事兒得問清楚。

難道今天鬧的事真的已經到連李世民都罩不住了?

不至於吧!

楊帆皺着眉頭,疑惑地道:“今天之事,不過是微臣不得已而爲之,誤會而已,爲何……”

李世民虎目一瞪,沒好氣地道:“事到如今,你還覺得是小事?即使朕不追究你辱了麗質之罪,但你以爲褒國公、趙國公會就此罷休?”

砍了段瓘的手臂,打了長孫衝,褒國公與趙國公府顏面盡失,豈會善罷甘休。

只是沒想到李世民會對長孫無忌他們這麼忌憚。

楊帆有些意外地問道:“難道褒國公他們真敢明目張膽對付我不成?”

李世民悠悠一嘆,說道:“趙國公與褒國公乃朝中重臣,爲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可輕起衝突;況且,糧食乃重中之重,汝莫要心懷齷蹉,與他們勾心鬥角壞了朕的大事,不然休怪朕不留情面!”

楊帆趕緊躬身施禮道:“請陛下放心,微臣忠心爲國,誓死報效朝廷,即便趙國公他們有何針對之舉,微臣亦不會一般見識,一切以大事爲重!”

不過,心底卻有些感嘆。

前前後後爲朝廷做了這麼多事,自己還是比不上長孫無忌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

誰叫人家長孫無忌既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哥,兒子又是李世民的乘龍快婿呢。

聽了楊帆的這番話,李二陛下差點把鬍子給揪下來。

本來是敲打你好不好?

就你這犟驢的脾性,如果楞勁犯了,連天都敢給捅出一個窟窿。

越看楊帆這貨就越來氣,李世民沒好氣的擺擺手,說道:“趕緊將手頭的事情都安排好,全力去籌集糧食,莫要誤了大事,其他再說。”

楊帆趕緊點頭稱是……

半晌後,李世民才繼續說道:“假如真的與吐蕃開戰,依你看,如果朕想派一名皇子前去督戰,朕應該選哪位皇子代朕前往?汝以爲魏王李泰如何?”

此言一出,楊帆倒吸了一口冷氣,李世民醉翁之意不在酒!

顯然,太子李承幹在李世民陛下心中逐漸失勢。

難怪自己剛剛打了李承乾的臉,李世民卻之字未提。

太子失寵,這是不爭的事實。

可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被廢,哪一個皇子會被立爲國之儲君?

毫無疑問!

平素才思敏捷、文采出衆,且殊寵於李二陛下的魏王李泰是最大的可能。

與太子相比,魏王李泰不缺少皇帝的信任、寵愛、不缺朝中大臣的支持、更不缺少能力。

唯獨缺少在軍中的威望。

要知道,誰得到軍隊支持,誰纔有更多可能成爲未來的皇帝!

李世民顯然是想要將魏王李泰在天下人眼前刷戰功,爭奪軍中威望!

難道李二陛下這是真決心要易儲了?

雖然太子李承干與自己不對付,但隨便易儲還真不是好事。

國之重器,豈能隨意換之?

想到這兒,楊帆大聲說道:“此舉太過草率,可能會惹得朝中動盪、天下不寧,如若真需皇子出面,太子乃國之儲君,此等家國大事,自應太子出面,若按陛下所說,由魏王前去,豈非故意引起天下非議?”

自古以來,每一次易儲之事牽連都甚廣,無不惹得人心慌亂,這些都是內耗,會損耗國力!

這種內耗是無謂的,作爲一唐人,楊帆當然不希望這種事發生。

如果眼下傳出易儲此等風聲,天下人會怎麼想?

若是被有心人趁機利用,鼓譟民意,那可就真會亂套。

雖然楊帆才與李承幹剛剛發生衝突,但楊帆並不想落井下石。

畢竟公是公私是私,楊帆還是拎得清楚的。

倒不是楊帆非得要支持李承幹, 也不是多麼討厭李泰。

只是楊帆並不想站隊。

即使站也是想天然的站在太子一邊,誰是太子,誰就是儲君,就支持誰。

放着太子在一邊,李世民卻讓李泰滿天下代天子督戰,這不明擺着告訴全天下人,皇帝要易儲嗎?

天下不亂都怪呢!

聽到楊帆的話,李世民面沉似水,一言不發,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什麼。

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還是依然堅持道:“魏王德才兼備,在民間風評甚好,太子腿腳不便,魏王作爲太子的親兄弟,不僅能代表朕的威臨,更能代表太子的仁愛,魏王怎就不能前去?”

“請陛下三思!”楊帆朗聲回道。

該勸的已經勸過了,最後就讓李二陛下自己決定就成。

反正自己只要盡到提醒義務,就已經不錯。

第一百三十九章曲終人散第五百六十一章區別對待第五百五十四章偷襲第四百五十一章 針對第一十四章 掌打國公腳踢惡奴第二百六十五章夠無恥的第三百二十三章火燒連營第三章 入長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夢了無痕第一百九十七章 拜年二十三事第五百五十六章告狀第五百九十九章爲你好第七百六十三章亂象、內鬥第四百三十章 真是欠扁第七百四十四章曬鹽之法第六百三十章螳螂捕蟬第一百一十七章心真夠大第五百六十六章迎親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收穫第三百一十三章 算計第六百九十六章計劃第七百一十九章讓人摸不透的楊帆第三百六十一章 跳樑小醜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一百九十八章提點第三百九十章嚇尿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樂在其中第八十八章 不要臉的許敬宗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在何方?第四百六十章 科舉考試中的好文章第二百零八章 李景桓的糾結第一百四十章 差點着了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議爭鋒(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三十九章曲終人散第六百三十五章投降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醒第五百八十一章 提醒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四十一章 有肉一起吃第三百六十七章 徹查第一百七十章 選夫標準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二十八章尋求合作第二百一十五章 心終於落了下來第九十章 不死不休?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膽第四百五十一章 針對第一百零六章 大唐特種兵第一百零五章 種下一個希望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醒第七百三十九章漁民的困境第四百六十七章慫恿第三百一十六章縫合術,胡扯?第三百一十一章立威第六百四十二章江南士族的末日?第三百三十章質疑第六百一十二章以權謀私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六百五十一章全面潰敗第九十三章 謀劃第九十三章 謀劃第五百六十四章大喜之日第三百二十章 戰雲密佈第三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手術第六百一十一章除夕諸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憧憬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五百九十八章 貓哭耗子第五百一十九章幾女相見第二百一十七章上門討教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點第六百六十七章收割世家第四百九十章 崔家來人第六百九十四章攻訐第五百二十六章降維打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議爭鋒(上)第七百六十五章利誘第八十二章 宿命相遇第一百八十章 打罵表示親厚第二百八十三章古代電商模式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想破滅第六百五十七章規劃第七十四章 爲添丁做準備第二百零二章威勢初成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饒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憧憬第六百四十章好人有好報第一百二十五章 翻身把歌唱第六百五十四章江南變天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噓第九十九章 惡人需要惡人磨第五百一十九章幾女相見第五百七十八章引蛇出洞第三百四十三章除後患第六百八十三章慌亂第七百五十二章絕對有問題第七百六十九章大的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