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高句麗的造作

許敬宗來到中書省對褚遂良說道,“這次派往會盟的官員已經定下來了,門下省選出了這麼幾個傢伙。”

褚遂良看着名單上的名字,“這些人的年紀太大了,都是前朝留下來的老臣了。”

“我也這麼覺得。”許敬宗說道,“門下省還都是一幫老傢伙再做事他們選出人的來也是這些老傢伙其中的。”

“讓裴行儉去如何,再讓薛仁貴護送。”褚遂良說道,“當初討伐大食的時候裴行儉和薛仁貴也在吐蕃,不如讓他們去,他們也對西方的局勢清楚,辦事也會容易很多。”

“裴行儉?”許敬宗疑惑說道,“裴行儉如今掌管着兵部,他要是去了波斯,那兵部的事情誰來管。”

“兵部的事情我會安排的。”褚遂良淡定說話。

“那也好,也實在找不出比裴行儉更合適的人了。”許敬宗點頭,也聽明白了褚遂良這麼安排的意思,促成這次會盟是一個大功勞,至少可以免去了兵災,而且如今朝中更是新老交替每天都有人在晉升或者有人被派遣下去,這一次如果裴行儉立功說不定可以從兵部的六部中進入三省,褚遂良的一句兵部的事情他來安排,看起來他是打算把裴行儉當作下一代三卿來培養了。

如今的年輕人最翹楚的兩位就是狄仁傑和裴行儉,裴行儉小小年紀成爲兵部尚書,也是第一次科舉榜首成爲長安令的人,

“除了裴行儉其他人員就你來定吧,別指望門下省的那幫老傢伙,多給年輕人一些事情做。”褚遂良囑咐道。

“好,我這就去辦。”許敬宗說完就離開。

褚遂良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奏報上,中原的糧草再次送入高句麗之後立刻又和倭國開戰了,高句麗在戰爭中嚐到了甜頭,收集了不少資源尤其是不少的礦產,看完之後褚遂良對高句麗王的做法嗤之以鼻,現在高句麗已經恢復了元氣,如今要的不是開戰而是治理。

一個國君要是不懂攘外必先安內,高句麗遲早還要出事,高句麗也是大唐的屬國,大唐給了高句麗這麼多東西,如果高句麗不能安定下來好好發展以後拿什麼來還給大唐,如今大唐給予高句麗的都是要收回來的,而且要連本帶利的收回來,高句麗拿着大唐給的資源這麼胡搞可不好,讓人太不安心了,給高句麗王寫了一封信蓋上中書省的印信之後交給一旁的小吏。

褚遂良囑咐道:“立刻快馬加鞭送往倭國交給倭國的國君。”

“是!”小吏急匆匆離開。

顧家

顧青雖然坐在家中不過海貿的進行他一直讓人盯着,今日是民夫派往東海的日子,一萬多個民夫在海貿司前準備前,李治派出了薛仁貴的同鄉,薛稽帶人前往倭國。

李治站在臺前對一萬多民夫說道,“非常感謝你們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開展這次海貿,你們是這次出海的先頭兵,爲期一共六個月要在倭國幹活,在這六個月的前三個月會還會有三批人馬進入倭國,此次進入倭國往返一共二萬人,諸位一路保重,六個月後你們還是來這個地方拿工錢,每人最低三百貫,功勞越大拿的就越多!上不封頂!”

聽到最低三千貫這個數額,一羣民夫也激動起來,

李治講完,薛稽帶着人出發,趙瑞看着龐大的隊伍離開心中想法特別多,這一次李治沒有安排自己而是安排的薛稽。

李治的目光看向趙瑞,這個趙瑞進入海貿司一定是有目的,該方便還是要防備。

海貿司各有心思,顧青在家裡聽着範建的稟報。

“李治這小子,一口一個三百貫,還真是不把錢當他的錢。”顧青很惆悵,海貿的進行簡直就是吞自己的銀餅,這一次一定要把倭國狠很的壓榨,不過如果能夠把工廠開到倭國去,對於生意來說是長遠的,之所以這次招收這麼多的民夫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倭國開設一個很大的工廠,這一次大出血,以後做出來的商品就可以財源廣進。

“家主不舒服嗎?”範健見顧青的臉色不太好。

“沒事,我就是心疼我的錢。”顧青喝下一口茶,“今晚我要吃肉,你去吩咐一下。”

“是。”範健點頭又說道,“還有一件事,朝中給高句麗送信了,和尚哪兒的暗線來報,褚遂良寫了一份信已經送去高句麗了。”

“什麼信?”

範健笑着說道,“其實說來也是和尚手底下的人會辦事,那個送信的人一出承天門就派人邀宴,灌醉之後把信裡內容抄錄下來了,現在人已經被叫醒送行去倭國。”

顧青接過範健手裡的信,褚遂良在信裡說了一大堆的大道理,引經據典闡述了治理的重要性,原來是高句麗又和倭國開戰了。

“倭國和高句麗的形勢如何了?”顧青問道。

範健又拿出一份卷宗,“這是這些日子和尚的人從高句麗收來的情報。”

顧青打開看着,高句麗的動態必須要時刻關注,大唐可是高句麗最大的債主,給了高句麗這麼多好處,高句麗要是亂折騰以後怎麼還大唐的債,真以爲大唐有多麼的仁義白白幫助他高句麗了?

自從接觸了顧青的組織,範健才知道自己家主的勢力有多大,不說長安的風吹草動,遠在西域,江南,北出幽州到突厥,東下南海,沒有打聽不到的事情,勢力盤根錯節,據說還出現過一次內亂,直到如今組織的勢力已經不再擴大,但做事已經很效率,即使顧青不去上朝,朝中的任何事情都逃不過顧青的眼睛。

顧青看完卷宗,這些日子夏種秋收這段時間高句麗還算是穩定,秋收過後高句麗就又開始了徵兵打算再次攻打倭國,褚遂良信裡的意思其實沒錯,以前打倭國的時候不過是用勝利還鞏固他自己這個高句麗王的名聲,那時候已經把倭國打的如喪家之犬,現在已經沒必要了,給百姓徒增壓力而已。

第九百三十七章 狄仁傑舉動第九百六十五章 波斯使者到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智鬥長孫無忌(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筆齋?筆齋?第七百三十一章 李承乾憤怒了(中二)第九百二十三章 小顧曉的知識第二百四十九章 程咬金:長安不大,啥鳥都有第七百四十七章 李然的生意第五百三十四章 絲路戰爭(五)第九百零二章 顧青上朝第五百六十九章 簡直匪夷所思第二百八十一章 又一奇女子第一百九十章 房家飯局第一千六十一章 楊勝囑咐第一千四十七章 挖了個坑第一千四十一章 青幫傳說第一千二十章 煞風景的句子第三百七十章 朝堂風浪(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會盟結束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海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承乾憤怒了(中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講故事第三百四十五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字第五章 風光大好第六百零五章 整個長安要瘋了(三)第七百六十章 午夜相談第三百一十四章 入寺悔過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南詔王的猜疑第十七章 面相第四百七十一章 關隴劇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長安動靜第六百四十九章 李承乾學政(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八十二章 智鬥長孫無忌(四)第四百五十章 作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再戰言官(一)第三百十三章 風雨山海關(一)第三章 進學第一百四十章 人命第三百四十一章 鐵三角第八百九十四章 天下讀書人的中心第六百三十九章 動心第三百零四章 二賢莊動靜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要挾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詭異的急行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九十九章 心中石頭落地第四百五十章 東海議論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仁慈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小心思第三百章 程咬金要銀礦第七百零八章 第二次海貿準備第五百四十三章 再看祁連山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讀書人(二)第八百九十章 得罪許敬宗的人第九百八十四章 公車第二百八十二章 狄仁傑的紈絝法(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支援祁連山第一百七十五章 風靡長安(一)第九百二十六章 顧曉出主意第九百零九章 問題顯現第十章 路遇碰瓷第一千四十七章 挖了個坑第四百九十六章 狄仁傑大婚(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魔王賴賬第三百四十八章 房府話事第一千七十六章 甘露殿上試探第二百六十四章 各方動第四百六十六章 遊中秋(二)第十二章第八百九十章 得罪許敬宗的人第五百七十四章 神異東西第九百八十五章 顧青的帝王術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農夫與蛇之間的故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等你歸來(三)第一千一十章 知識的重要第七百四十四章 無奈第四百五十五章 揚帆起航第七百五十八章 會盟(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李二的招子第九十七章 怪老頭的話第一千八十二章 生菜第一千三十四章 家中溫情第九百二十三章 小顧曉的知識第七百八十五章 朕請求你第七百一十二章 當初故人第一千七十九章 半道禍事第二百三十章 太極宮質問第四百七十五章 陣前對峙第五十章 鬥法李淳風第六百二十七章 可喜可賀第一百零二章 十三封國書第三百二十六章 顧青的一劃拉第四百九十一章 朝中兩派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江山幾重第四百八十章 關隴動亂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坐飛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泰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