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平息

仁智宮位於長安和慶州之間。眼見李世民帶兵出征,李淵心頭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仁智宮卻是建於深山之中,李淵一直作避暑之用。而此刻,草木茂盛,極易掩護,如果那楊文幹派遣輕騎突襲仁智宮,那自己可是擋不住啊!

想到這裡李淵不由有些慌了。於是,他召集擔任警衛的羽林衛將士,從南面連夜下山。

下山沒走,忽然見到前方一處燈火通明的營地。李淵一看,原來北魏時留下的一個堡柵。

這堡柵裡面是什麼人?李淵不由有些疑惑。當即向駐守山下的羽林衛士卒問道。

“回陛下,這些人乃是東宮屬官和衛士。今日太子殿下前來仁智宮,把這些屬官和衛士留在此處!”一名羽林衛校尉答道。

李淵頓時神色一變,隨即若無其事的道:“那我們去看看!”

正說着,忽然見那間堡柵大門打開,裡面的屬官涌出,往李淵的方向過來。

李淵道指着那些屬官道:“三十人一隊,把他們全都看起來!”

羽林衛一百多名士卒頓時將這些屬官看守起來。而李淵,也在這堡柵之中,渡過一夜。

第二日,李淵重返仁智宮。

張允文有些無奈了。他看着面前的這幾份情報,微微嘆了一口氣:“唉,這回怎麼大的事,太子竟然沒事了!”

一份情報上寫着封德彝於外朝奔走,四下聯絡,設法營救李建成。

而另一份情報寫着李元吉與嬪妃輪流爲太子求情。

這一內一外,一家一國,兩個地方同時來求情,李建成沒事了。

另一份情報時軍報,說楊文幹已經攻陷寧州,將裡面的百姓官吏趕出寧州,佔據城池,構築堡壘。

“頭疼啊頭疼!”張允文撫摸着額頭。

“陛下,太子雖然犯錯,可已經誠心悔改了嘛,何必再爲難他!你看看他囚居在仁智宮的這幾日,整日茶飯不思的,幾乎都瘦了好幾斤來!”

一張寬大的香榻上,罩着粉紅色的紗帳,光滑細膩的綢緞被蓋鋪滿牀榻,李淵身邊坐着一個嬌媚入骨的女子,她嫩滑的雙手環住李淵的脖頸,正在對他大吹“枕邊風”。

這女子便是尹德妃。她已經是第三次給李建成求情了。

李淵一雙大手頓時捉住尹德妃的滑膩小手,溫柔的道:“愛妃啊,你可知道建成他這是在幹些什麼嘛?他這是在謀逆啊!你說說,我要如何放過他!”

尹德妃親暱的道:“陛下之言可是有些不準啊!太子殿下可是你的親生兒子,有什麼逆可以謀的!再說了,現今他已是太子,入主東宮,登基大寶不過時間問題。他爲什麼回去冒這個風險!嗯,你說是不是,陛下啊!”

李淵不由點點頭。

那尹德妃見機又道:“說不定這些事太子並不知情,不過是東宮內的一些官員所爲,與太子無關啦!”

李淵聞言,有些鬆動了:“嗯,讓朕再好好想想!”

終於,李世民出征五日之後,李淵宣佈處理結果。

在聖旨中,李淵只是用強烈的言辭訓斥了太子一頓,說他的種種行動致使兄弟之間關係不睦,並以此來責備他。至於私運五百具明光甲至慶州一事,李淵則完全將責任推卸到太子中允王圭、左衛率韋挺和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身上。將他們一併流放到了巂州。

得到這個處理結果,張允文第一時間便飛鴿傳書給已到達寧州的李世民處。

李世民解下鴿子腿上的信筒,攤開一看,裡面卻是用蠅頭小楷密密的寫出了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

“啪——”李世民一拳擊打在面前的几案上。似乎想要發泄心頭的怒火。

聽到裡面的響動,外面的士卒頓時掀開門簾,卻見李世民面色鐵青,趕忙退了出去。

“來人啦!”李世民吼道,“前鋒騎兵還有多久可以到達寧州?”

進來是親兵道:“稟殿下,前鋒已經到達寧州。不過開未開始進攻!”

“傳我將令,大軍即可全速前進!”說着,自己一把掀開門簾,登上駿馬,一身黑甲散發出一種威武的氣息。

“玄甲隊,跟我上!”說完一把馬鞭,當先狂奔。

在他後面,幾百名玄甲隊騎兵在程咬金的帶領下跟着李世民而去。

到達寧州城外,和先前的一千前鋒匯合一處,列陣於寧州城下。

“亂臣賊子,還不快速速出城投降!”李世民有些猙獰的對着城頭士卒吼道,“我乃大唐秦王,爾等還不快速速投降!”

大聲吼出之後,心中鬱悶頓時消減不少。

然而對方卻是不回答他,只是射出一陣箭雨,遠遠落在李世民馬前。李世民毫不介意,下令在城外安營紮寨。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幾日。每日裡以弓箭對射,然後李世民派人出去勸降。

終於到了第五日,城內隱隱傳出喊殺之聲。

李世民一聽到這個聲音,估計城內出現內訌,所以也不忙着攻擊,一直等待着。

大約一個時辰之後,只見寧州城大門打開,一隊士卒押着幾名被牢牢捆住的人出城而來。

遠遠見到秦王軍隊,一人便大喊道:“殿下莫要攻擊!罪臣乃是楊文幹帳下副將!今日我等擒賊請罪來了!”

李世民示意讓人過來,果然看見宇文穎和幾名將軍被捆成糉子,被士卒推着前進。

那副將來到李世民面前,一下子跪在地上:“逆賊楊文幹已被罪臣等人斬殺,其餘附逆盡數在此!”

李世民點點頭,一面讓士卒帶這位副將下去,一名安排士卒入城,接管寧州。

當他的目光掃到宇文穎身上時,不由開口道:“父皇因爲楊文幹叛亂所以讓你前去。你怎麼依附叛逆呢?”

宇文穎看了李世民一眼,默默無語。

李世民嘆了一口氣道:“來人啊!把這些亂臣賊子全部梟首示衆!”

幾名刀斧手出列:“喏!”

武德六年六月十九,楊文幹被部下所殺,頭顱送往長安。這場本應發生在武德七年的叛亂到此結束。

然而縱觀整個事件,從最開始的長林軍到最後的楊文幹之亂,這些全都是李建成走出一步步昏棋。而秦王府則是憑藉發達的情報網絡,借力打力,推波助瀾,將事情往利於秦王府的方向發展。

在楊文幹叛亂事件中,張允文甚至犧牲了一位武德二年便打入東宮的棋子——橋公山,讓他出頭和爾朱煥告發東宮。然而由於李淵對李建成的寬容和朝廷內外的一致說情,這本可以拉太子下馬的事情竟然不了了之,最後,天策府還賠上了一個杜淹,實在讓李世民憤怒不已。

第229章 遷移第83章 告密第394章 凌煙閣第141章 赴宴第23章 進身之資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298章 李泰第497章 李治的煩惱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53章 長林軍第224章 歸程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163章 趙毅家人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247章 心意第234章 彈劾第509章 亂局第51章 封爵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127章 奚族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74章 李淵到來第112章 新兵第394章 凌煙閣第221章 會面第395章 李佑弒師第196章 僵持第252章 宴會第252章 宴會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209章 入城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8章 死亡角逐第54章 挑釁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199章 漠北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30章 住房問題第208章 康蘇密第294章 分裂第53章 長林軍第218章 遲滯第507章 大限第303章 擴編第80章 勢力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197章 糧草第188章 妍姐第319章 賜婚第380章 漠南遭襲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458章 東都牧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260章 吐谷渾第429章 夜襲平壤第27章 林然第104章 戡亂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99章 燕雲十八騎第479章 長安月第301章 斷足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85章 履行職能第132章 較量第192章 功成第266章 局勢第276章 馳援第318章 聚散第336章 賜宴望雲亭第380章 漠南遭襲第284章 伏誅第333章 誰人可爲帥第308章 野炊第400章 三堂會審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01章 盡滅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73章 藥方第325章 就藩第89章 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