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政局變幻

毫無疑問,長孫無忌作爲首席託孤大臣,其權柄不可謂不大,用權勢滔天來形容,亦不爲過。在朝會之上,往往是長孫無忌贊同的事情,就沒人敢反對,而他反對的事情,也沒人敢贊同。一份奏章,只要長孫無忌通過了,那就等於李治和羣臣通過了。

雖然他權勢滔天,但是,迄今爲止,他還從未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反倒是盡心盡力的操持這大唐帝國的一切。

每每想起李世民臨終之前將李治交給自己,長孫無忌便感到肩上擔子的沉重。不敢不盡心盡力。

但是,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長孫無忌對手握權柄的感覺漸漸沉迷了。雖然在朝中是他說了算,但是,長孫無忌還是決定將一些礙眼的人排除掉。

永徽四年,房玄齡二子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爭奪房家家產。按照唐律,房玄齡的爵位和財產都應該歸房遺直繼承。然而,房遺愛在李世民尚未離世之前,便仗着李世民對他的寵愛,開始與其兄爭奪家產。而當年房玄齡離世之前,李世民又曾親口下令,將高陽公主尚與房遺愛。

所以,房遺愛依仗皇室的寵愛,在和房遺直爭奪家產之時,寸步不讓。

這種爭奪很快便演變成了集團之間的爭鬥。房遺直是個君子,在朝中擔任一個七品小官,但是,有魏徵之子魏叔玉等一幫志氣相投之士。而房遺愛,作爲曾經魏王一黨的成員,與柴令武等一幫李泰餘黨相交甚密。

房遺愛等人在一次集會之時,口中無意間說了一些對當今聖上不滿的話語,繼而懷念起當初在魏王手下做事時的光景來,這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有人將此事報告給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聞言,冷然一笑。他知道,機會來了。

在長孫無忌的運作之下,有官員彈劾房遺愛口出悖言,涉嫌謀反。李治只好讓鴻臚寺少卿來徹查此事。

隨着調查的漸漸深入,數名人證出來指證房遺愛。這一下子,房遺愛等人脫不了干係了。

而長孫無忌繼續拷問諸人,指示那些被關押在大牢中的人胡亂攀咬,李恪、李道宗、李道玄、李元景等一大批皇室宗親盡被這些人攀咬住。

面對這種情況,李績卻是沉默不動,不管閒事。張允文終於坐不住了,上門拜訪長孫無忌卻被拒之門外之後,立刻前往皇宮,和李治、武媚娘商議此事。

雖然長孫無忌還沒有將此事稟報上來,但是張允文已經得知了。

張允文對李治說道:“吳王英果,素爲長孫大人所忌;道宗、道玄二位王爺乃是國之大將,陛下臨終託孤,微臣與之等執掌北衙大軍,以保關中安寧,豈可輕動?且二人與長孫大人素有罅隙,乃成今日之禍,不可聽之任之!”

旁邊的武媚娘也跟着幫腔。在李治點頭之後,張允文動用了調查院的手段,將那些胡亂攀咬的供詞盡數銷燬,並且悄然傳話於房遺愛、柴令武等人,說是若是想要活命,不要胡亂攀咬。

聽了這話,這些人不由猶豫起來。

後來在鴻臚寺的人上奏調查結果時,卻發現供詞不在,案犯反口。長孫無忌面沉如水,公然說道:“此案尚有疑點,單憑如此些人,如何謀反?定有同黨勾連!微臣建議,重審此案,以正視聽!”

此言一出,李治的臉也頓時沉了下來,他沉聲道:“長孫大人,朕看此事不必再查了!既然已經如此,那就這樣這樣吧!”

而褚遂良趕緊上來爲長孫無忌幫腔,說道:“陛下,微臣亦認爲此事尚有未解之處,如謀反之時如何發動,何人以作呼應,等等,所以,還請陛下下令,重審此案!“

見到這種情形,張允文只好讓王玄策、張文瓘等人出面,反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由於李治聽信張允文話語在先,所以,李治對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話語不以爲然。

最終,房遺愛等人被判流放嶺南,遠沒有達到長孫無忌想要的效果。

至此,長孫無忌恨上了張允文及其身邊之人,一有機會,便大加攻擊。

一年之後,李治在朝會之上,提出立武媚娘爲皇后。這個建議遭到了王家官員爲代表的山東士族和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朝中,只有身爲武媚娘義兄的張允文明確支持。就連張文瓘的態度都是模棱兩可。

但是,有張允文在外朝爲其張目,而後宮方面,武媚孃的手段又沒的說,幾次下來,直讓李治立武媚娘爲後之心,更加堅定了。

到永徽六年初,李治終於不顧羣臣進諫,將武媚娘推上皇后之位,將原來的王皇后貶爲庶人。

而那些反對李治立後的大臣,褚遂良等長孫無忌黨羽被李治流放嶺南,斷了長孫無忌的左膀右臂。

當詔書發出之時,長孫無忌看着李治,眼中帶着絲絲悲涼和欣慰。從那天之後,長孫無忌逐漸讓出了一部分權力,看着自己提拔的親信被李治一個個外調,又從外面調來一些年輕而陌生的人,充實各部門。

武媚娘登上皇后之位後的兩年,便令許敬宗等親信構陷長孫無忌無忌等人,準備將長孫無忌黨羽一網打盡。

這時候,張允文再次出面,在武媚娘面前保下了長孫無忌。說殺長孫無忌對與武媚娘而言,有百弊而無一利,上位之後,即殺長孫無忌,讓李治和衆朝臣如何做想,豈不是會認爲她武媚娘不過一心胸狹窄之輩,到時候,不滿之人,恐怕更多!與其如此,不如放過,給朝臣和衆世家留下好印象,以穩皇后之位。反正現在長孫無忌的權力正在一點點被李治收回。最後,還請武媚娘能效法長孫皇后,做一代賢后。

聽了張允文的話語,武媚娘沉吟片刻,終是答應下來。

於是,長孫無忌最終留下了一條命來。

長孫無忌倒臺之後,一大批年輕的官員被提拔上來,很多官員都是李世民留給李治的。李世民在世的時候,常常在李治面前提起某些官員,雖然那時候他們不過是州縣小官,但是,李世民卻是一一指出,那些官員可以做何事,任何職,只等李治繼位之後,將他們加以提拔便是。

所以,迄今爲止,李治提拔上來的大批官員,皆是年紀不過四十,在州縣鍛鍊了數年、數十年的能吏。在這些人的扶持之下,李治管理起這個帝國來,更是得心應手。一股朝氣在朝野只見瀰漫開來,就如同這歷三代,不足五十年的大唐一樣。

接着長孫無忌倒下的機會,武媚娘開始參與朝政了。張允文知道,像武媚娘這種權力慾極強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長孫皇后那般置身朝政之外的,所以,張允文也沒有勸誡武媚娘,不使她參與朝政。況且,這武媚娘洞察力極其敏銳,正值嗅覺十分靈敏處理國事來,駕輕就熟,很多問題也處理得極其恰當。其“政啓開元,治宏貞觀”之評價可不是虛的。

李治有自家老婆幫着處理政事,也倒是清閒了不少。

爲了更好、更有效率的處理朝政,大批傾向於武媚孃的官員被提拔上來。這些人多是寒族出身,如李義府、許敬宗、崔義玄等人。這直接打擊了士族門閥勢力。

不過這一切與張允文沒什麼關係了。在武媚娘任皇后,保下長孫無忌之後,他便少參與朝中之事了。如今,他的注意力卻是落在了一個從西方遠道而來的人身上。

估計明天結尾吧!當初承諾過寫個外篇,補一個bug,在寫完之後,就會上傳,免費的!那個bug是關於豬腳年紀不到三十,中越戰爭爆發之前,中蘇交惡,豬腳是不可能去蘇聯學習的。所以俺在外篇裡給他加個師傅!

第79章 收買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326章 胡姬酒肆第49章 劉黑闥之死第203章 攻佔第56章 帶小孩真累第249章 招新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394章 凌煙閣第231章 商論第312章 態度第181章 剿匪第429章 夜襲平壤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234章 彈劾第159章 南遷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240章 林邑國王到了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185章 炮兵第186章 世家第429章 夜襲平壤第120章 回京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508章 山崩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342章 和親之論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487章 往事第110章 比試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1章 徐二狗第495章 前程第176章 大漠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332章 西域動盪第200章 雛鷹展翅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20章 說客第445章 清河世家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85章 挾持第177章 薛延陀第282章 城降第62章 平息第458章 東都牧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241章 高昌王也來了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344章 夜襲吐蕃營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68章 離間第247章 心意第286章 來信第78章 開門揖刺第93章 入見第260章 吐谷渾第229章 遷移第16章 襲擾糧道第231章 商論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130章 歸附第510章 十年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310章 軍改第46章 出發第177章 薛延陀第172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19章 遼東城下第34章 所謂鴿子第62章 平息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294章 分裂第92章 登基第289章 突破口第157章 當騎兵遇上火藥第147章 冠禮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78章 開門揖刺第500章 滑雪板第269章 引蛇出洞第160章 退敵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254章 裴行儉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04章 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