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出征龜茲

大漠的風揚起陣陣沙塵,沙子從沙坡之上往下滑落,發出陣陣響聲。這便是所謂的“鳴沙”。

龜茲以東,便有一座鳴沙山。每當大風吹起的時候,這裡沙鳴之聲,震耳欲聾。

鳴沙之聲將很多聲音都蓋住了,比如說這風聲,比如說鳴沙山下大軍行軍時,鐵甲的鏗然之聲。

此時,在鳴沙山下,一支唐軍正緩緩的行軍。

這是一支由安西都護府大軍、右衛大軍以及高昌、焉耆、回紇大軍組成的聯軍,人數多達兩萬人。這支軍隊有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擔任行軍大總管,安西都護、西州刺史郭孝恪擔任行軍副總管,另外,還有沙洲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等一批將領也赫然身在其中。

大唐貞觀二十一年冬,龜茲王討伐疊卒,其弟繼承王位。安西都護郭孝恪,見時機成熟,便提議對龜茲用兵。李世民在斟酌片刻之後,欣然同意了郭孝恪的意見。

不過這龜茲和焉耆不一樣。焉耆乃是西域諸國中勢力較小的一個,而這龜茲,長期以來,皆是西突厥在西域堅定的盟友,且實力雄厚,比起當年的高昌,還要強上一些。所以,僅憑安西都護府的軍力,是不可能戰勝龜茲的。於是,李世民便將阿史那社爾的左驍衛大軍調去,開進西州,與安西軍一起,進攻龜茲。

在調軍的同時,李世民也發了一份討伐檄文,說龜茲浸失臣禮,侵漁鄰國,朕當起兵伐之。

當這份檄文傳到龜茲之時,龜茲王大爲恐慌,聯絡西突厥處月、處密部,爲其側翼,相互呼應,靜待唐軍。

而阿史那社爾領軍開至焉耆之後,便立刻領軍向龜茲殺來。不過欲進攻龜茲,得先除去其側翼的處月、處密部。

越過鳴沙山,往西北而去,攻擊目標便是處月處密二部。

“啓稟大將軍,我等在西北三十里處,遭遇到突厥遊騎!現已全殲對方,正往西北擴大偵察範圍!”在翻過鳴沙山的時候,一名偵察兵快馬加鞭,揚起陣陣沙塵,來到阿史那社爾面前,向他報告道。

阿史那社爾聞言,向身邊的親兵傳令道:“通知郭將軍,令他領軍中騎兵先行出發,往西北直撲處月處密二部,爭取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那親兵聞言,抱拳一揖,立刻縱馬離去。

阿史那社爾揚起馬鞭,用帶着濃濃關中腔的漢話喊道:“加快行軍速度!”

等大軍盡數通過鳴沙山之後,郭孝恪便帶着一支由五千騎兵組成的隊伍脫離大隊,先行一步。而剩餘的多爲步兵,也有不到千騎的騎兵。行軍方面,自然慢了一步。

郭孝恪領着大軍急速奔馳了近兩個時辰,沿途竟然一個突厥遊騎也沒有,想必是被那些偵察兵清理乾淨了。正在郭孝恪全力趕路的時候,三騎偵察兵來到他面前,向郭孝恪報告發現了處密部的位置。

原來,這突厥人在得知唐軍出動大軍之後,每日便會派出數百騎遊騎在方圓百里內偵察。當偵察兵們遇上這些遊騎的時候,大軍離處密部還有百餘里。郭孝恪這一番疾馳下來,離處密部只有十多裡了。

“將軍請放心,小人已經將這附近的突厥遊騎全部清除!不過依小人看來,這突厥人見其斥候長久未曾回還,定然心頭生疑,還望將軍儘快行動!”這名偵察兵在向郭孝恪之命道路之後,向其建言道。

郭孝恪卻是冷哼一聲:“本將軍行事還有你來多嘴?”

這名偵察兵心頭雖然委屈,但還是連忙告罪。

郭孝恪冷聲道:“還不趕緊帶路!”

在偵察兵的帶領之下,大軍很快就來到了這處密軍營的外圍。說是軍營,按照突厥人紮營的習慣,不過是一個由白色帳篷聚在一起的聚落。馬匹牛羊等牲畜則是在軍營外面由專人看護着。

站在離處密軍營不到一里的地方,看着處密軍營,郭孝恪猛的一舉馬槊,大聲吼道:“兄弟們,跟我衝啊!”

郭孝恪身後,一騎騎騎士如同洪水一樣,向處密部落涌去。

這郭孝恪也是一員猛將,他揮動着馬槊,衝在最前面。兩名聽到動靜,從營帳中出來的突厥士卒剛剛往這邊一瞧,便見一名手持馬槊的大鬍子藉着馬勢衝殺過來。強大沖擊力下,馬槊一下便將一人穿透,那具屍體還掛在馬槊之上。

郭孝恪抽出馬槊,口中大喊道:“殺——”

“殺——”

一片應和之聲在四周響起。

這些唐騎,多爲阿史那社爾帶來的突厥騎兵,深知突厥騎兵的戰法,並能採取對應的剋制措施。而那些漢人騎兵,裝備這明光甲和精良的長槊橫刀,在武器裝備方面不知要超出這些西突厥人多少,往往是對方一石以下的弓箭射出的箭支,落在明光鎧之上,鑽個箭頭進去,傷及皮肉而已。

在加上唐軍的突然襲擊,很多處密戰士深知還來不及上馬,便被縱馬而過的唐軍士卒斬殺。衆所周知,這些遊牧民族強大之處便是在於其騎兵的強大,而騎兵沒上馬,成了步兵,比起漢人的步兵差了不知多少。

在稍微抵抗了一下之後,這些處密戰士便搶了馬匹,往南逃亡而去。

郭孝恪見狀,當下整合隊伍,追着那些處密戰士往北而去。

留下這些準備投降的處密人相互對望,大感僥倖。慌忙騎上馬匹,往西逃亡而去。

往南是前往處月部和龜茲,往西則是返回西突厥。

郭孝恪死死追着那些潰兵,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同樣知道,這些處密戰士不往西逃竄而是往南,那麼說明南邊是處月部的軍營。所以他死死的追着潰兵,而有不加殲滅,就是希望用這些潰兵來衝擊處月部的軍營。

不出這郭孝恪所料,南面果然是處月軍營。

不過處月軍營早已有了防備,戰士們手中拿着彎刀,舉着上弦的弓箭,嚴陣以待。

然而他們沒有料到的是,有六七百名處密潰兵作爲先驅,往自己營地衝來,而唐騎正跟在他們後面,氣勢洶洶的殺來。

這處月將領也到果決,令士卒放箭,射殺衝在最前面的處密戰士之後,有帶着剩餘的士卒往浩蕩而來的唐軍衝殺而去。

如同兩隻相互碰撞的野獸,兩支騎兵頓時絞殺在了一起。

郭孝恪一馬當先,大吼一聲,手中馬槊刺出,將迎面衝來的一名西突厥士卒紮了個透心涼,接着再猛的一橫掃,將一人掃落馬下。其餘士卒也不甘示弱,大聲吼叫着,用手中的兵器,收割對方士卒的生命。

此刻,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殘酷體現無疑。到處都是血淋淋的場面,有着幾株荒草的地面很快便被鮮血染紅。兵器的碰撞聲,人類的喊殺聲,馬匹的嘶鳴聲,迴盪在這大漠之中。

經過近一個時辰的激戰,唐軍終於將這支西突厥軍隊擊潰。在斬首近一千之後,剩餘士卒往西或者往南逃竄。

郭孝恪領兵往西追擊而去,在後面用弓箭射殺了不少的士卒。追出了三十里遠,這才領兵而回。

這時候,阿史那社爾帶領的唐軍主力到達了當初處密人的營地,繳獲了大量牛羊馬匹。

兩軍會合之後,阿史那社爾對郭孝恪道:“郭將軍不愧是大唐虎將,領兵連破兩陣,斬首近兩千,當真是此戰首功啊!”

郭孝恪笑了一笑,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阿史那社爾並不生氣,而是看着郭孝恪道:“今日雖然已經連破兩陣,但是處密處月二部,依舊威脅我軍側翼,若是我軍欲圖進攻龜茲,定當受到這二部攻擊。所以本總管決定,先行擊破這二部,然後在進攻龜茲!”

聽到阿史那社爾分析軍情,郭孝恪不敢怠慢,細細聽着。末了,他說道:“我兩萬大軍遠征西域,最近的糧草供給之處乃是焉耆,據此亦有數百里。兩萬大軍每日消耗甚巨,所以末將以爲,此戰,當速戰速決,若是被處密處月二部拖住,可極不利於我軍啊!”

阿史那社爾點點頭:“正是如此!所以我準備廣佈斥候,以騎兵爲機動,一旦偵察兵偵察到敵軍動向,騎兵即刻出動,打擊敵酋!”

先前兩戰之中,唐軍折損騎兵四百多人,不過繳獲了近兩千馬匹,直接裝備給了步兵,平添了兩千騎兵。畢竟大唐步兵幾乎人人都會騎馬,即使不會馬上作戰,也可以以馬匹爲代步。

不過現在還有時間,足夠那些不會馬上作戰的士卒學個七七八八。

兩戰之後,處密處月二部便龜縮於龜茲西北,除了遊騎和偵察兵的碰撞之外,根本就沒有撈到主力部隊的影子。而此時,已經是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了,大漠之中,落雪成冰,朔風刺骨,身上鐵衣,手中武器,上面似乎都覆蓋着一層薄薄的冰。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唐軍出擊,戰鬥力定會大大減弱。

所以,在整個正月和二月,除了遊騎和偵察兵的戰鬥之外,沒有任何戰鬥。倒是龜茲那邊還派出了一支騎兵過來,遠遠望了一眼,見到唐軍整軍上馬,又立刻遠遁而去。

到達三月中旬的時候,天氣已經漸漸回暖,冰雪融化,河流漲水,岸邊青草也生出了嫩芽兒。

終於,偵察兵發現了處月部一處千人規模的騎兵,六千多大唐騎兵即刻出發,往那處月部騎兵殺去。在郭孝恪領騎兵先行出發之後,阿史那社爾忽然覺得不對,怎麼這支騎兵似乎像是在等待自己一樣!保險起見,爲以防萬一,當下遣薛萬備領八千步卒快速行軍,跟隨郭孝恪而去。

後來郭孝恪的遭遇證明了阿史那社爾的謹慎是十分正確的。當郭孝恪的騎兵在與這支處月部騎兵廝殺一番之後,對方即可往西退兵,一直到達一處緩坡之前。

這時候,緩坡後面的處月處密二部聯軍爬上山坡,接着地勢往下衝去。而唐軍後面,亦出現一支騎兵,截斷唐軍退路。

面對這種情形,郭孝恪像是穩住軍心,還組織士卒發動了一次反衝鋒,和那些從山坡之上衝下來的處月處密聯軍絞殺在一起。

起先,郭孝恪還能控制住局勢,隨着兩部落的兵力越來越多,到後來,整個戰場混亂不堪,膠着一片。

就在這時候,薛萬備領八千步卒殺來。

唐軍見援軍到來,士氣大振。

鏖戰了近兩個時辰,唐軍以戰死一千六百多人爲代價,終於擊敗了處月處密近兩萬聯軍,斬首四千餘,俘虜七千餘人。餘者逃竄。

唐軍之所以損失這般嚴重,卻是那郭孝恪中了敵軍埋伏造成的。

此役之後,兩部落勢力大減。

接着,阿史那社爾又帶着騎兵與兩部落打了兩場戰役,將處月處密二部往西趕了兩百多裡,直到兩部落回到西突厥草原之上,這才放棄追趕,轉而南下,從北面和西面兵分五路,進攻龜茲。

除了阿史那社爾、郭孝恪、薛萬備之外,伊州刺史韓威、沙州刺史蘇海政,各領步騎突入龜茲境內。

第30章 住房問題第208章 康蘇密第224章 歸程第500章 滑雪板第41章 孫思邈到來第430章 離城而去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38章 遊俠兒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352章 膽大包天第297章 風疾第500章 滑雪板第418章 林間鬼魅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22章 牧馬之計第415章 遼水橫路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147章 冠禮第226章 獻舞第35章 袁天罡第261章 吐蕃入朝第211章 兵鋒第409章 李治婚事第195章 出征第167章 判決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338章 誓師出征第47章 潛入定州第164章 不知死活第168章 張允文的工作第489章 丹藥比試第52章 上門說親第298章 李泰第90章 餘聲第124章 塞外第48章 刺殺第392章 新年賀禮第35章 袁天罡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398章 東宮反意第501章 清剿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22章 我乃楊常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471章 營業許可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316章 南北衙第69章 退兵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144章 歲末第179章 角力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141章 赴宴第45章 開業第151章 奉旨成親第192章 功成第52章 上門說親第247章 心意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110章 比試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227章 爭議第41章 孫思邈到來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463章 洛口倉第250章 蘇定方拜師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75章 上表稱臣第76章 新年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209章 入城第122章 火炮計劃第433章 張網第207章 投誠第246章 軍火買賣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263章 說服蘇定方第468章 殺雞儆猴第422章 三城同破第211章 兵鋒第314章 高陽第469章 三堂會審第510章 十年第296章 擔憂第19章 還關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502章 半日閒第213章 白道之戰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385章 皇后病危第419章 遼東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