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遼水橫路

?一日,這些偵察兵正披着僞裝網躲在一棵樹上,遙遙注視着高麗軍軍營的動向。忽然,他們發現一批手裡拿着鐵鍬鋤頭等農具的高麗平民在高麗士卒的驅趕下從外面回到營中。看這批平民的數量,恐怕有五六百人吧!?

他們手中拿着的農具偵察兵們莫名其妙,感到不解。這些農具能幹什麼??

雖然不解,但是偵察兵也不會跑去抓個平民來問問。在幾萬人的大營中找到人,然後無聲無息的帶走,這種難度太大,幾乎不可能完成。?

第二日,這些平民再次被驅趕出營,帶着農具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偵察兵見機不可失,趕緊派出幾人尾隨其後。?

當這幾名偵察兵跟着這些高麗平民一直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卻不由大吃一驚。?

只見一條大約兩張寬的小河邊上,一道由木樁和泥土砌成的大壩隱然成形。小河邊上,正有七百多平民正在勞作,修築大壩。而這新來的五六百人也在士卒的驅趕下,加入到了勞動的行列。?

幾名偵察兵對望一眼,然而悄悄退開,沿着這條小河的下游潛行。?

走了四五里路,赫然看見了這小河的盡頭,卻是匯入到了遼水之中。?

雖說這遼水附近,乃是一片平原,然而,在遼河東面,仍舊有不少的小河小溪直接或是間接的匯入到遼水之中。如今初夏多雨,這些小河小溪也是水位暴漲,但和遼水一比,又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高麗軍才得以攔河築壩,以蓄河水。?

等到唐軍渡河之時,再破開大壩放水,定會形成一次大的人造洪峰。?

見識到了高麗軍的做法,這些偵察兵們深知此事重大,需要迅速回報。可是遼水水流依然很急,暫時過去不了。?

繼續在這裡潛伏了數日,遼水水位終於回覆到了正常。趁着夜色,偵察兵們依舊鳧水過江。結束了這次渡江偵察。?

回到軍營之中。張儉見到衆人回來,正要以違反軍令之由施以軍法,重重杖責他們一頓,也好讓他們長長記性時,那偵察兵們卻拿出了他們在遼水東岸的偵察成果來。這才免去了皮肉之苦。?

其實張儉也是捨不得杖責這些偵察兵,畢竟他們個個都是精銳,而且有一部分偵察兵是從幽州暫時調過來的,張儉也要給幽州那邊一個面子。如今,這些偵察兵拿出來了偵察情報,也到讓張儉找到了臺階下。?

不過當張儉看到這情報上所言之事,不由面色一變,急急將這些偵察來的情報加入到軍報之中,向李績發了過去。?

雖然發了一份軍報,但是張儉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那便是要發動試探性進攻,瞭解高麗兵戰鬥實力。?

於是,在準備了大量的舟楫和盾牌之後,張儉開始了第一次渡河之戰。?

穿着鐵甲的士卒在一人高的大盾牌的掩護之下,乘着舟船往遼河對岸行駛而去。霎時間,數百艘舟船同時出發。船伕飛快的划着槳。?

高麗那邊早就嚴陣以待了。無數的羽箭從天而降,無數的弩箭平射過來,箭頭和盾牌撞擊着,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來。?

不到一刻鐘,那舟船外側便插着大量的羽箭。河面之上,羽箭隨着河水往下游漂去。?

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中,唐軍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傷亡,不時可以聽見那士卒的叫喊聲。?

而在唐軍控制的遼河西岸,唐軍士卒也舉起手中弓箭,射出一支支沒有箭頭的箭簇。這些箭簇的作用,僅僅是擋住那些飛射過來的羽箭,在空中和高麗人的箭支碰撞之後,墜落之時,減小力道。無論是唐軍還是高麗軍,隔着寬闊的遼河,都無法將箭支射倒對岸。最多射在河中央。?

船隻終於靠岸了。這些船隻大小不一,大的可以裝載二十多人,小的僅僅能裝載四五人。粗粗算下來,這渡過遼水的唐軍有一千五百多人。?

衝上對岸,這一千五百多唐軍個個如同下山猛虎。畢竟在渡河之時,飽受箭雨摧殘,人人心頭都憋着一口氣。?

“殺——”唐軍衝入高麗軍軍陣之中,展開了廝殺。?

這些唐軍皆是精銳,加上個個身上穿着鐵甲,防禦力超強,一時間竟然突破高麗軍軍陣,在裡面殺了個來回。?

然而,沒過多久,便聽得陣陣馬蹄聲傳來。卻是那高麗人出動了騎兵。?

和唐軍糾纏的高麗步兵迅速退開,騎兵衝了上來,將唐軍士卒往河中驅趕。?

根本沒有辦法面對騎兵的衝擊,唐軍不由漸漸後退,一直退到河邊。而那些高麗弓弩手,又開始發箭了。?

面對這種情況,渡過遼水的唐軍只好又登上船,往回撤。見到唐軍往回撤,高麗軍也沒有繼續追殺的意思,放唐軍回到了西岸。?

此戰,唐軍陣亡一百八十六人。?

李世民一到達幽州,便受到了這份軍報。細細看了之後,不由皺起眉頭來。?

這寬闊的遼水橫亙在營州與遼城之間,確實是一道障礙啊!若是憑舟楫渡河,將會面臨高麗軍的壓制,而若是搭建橋樑,先不說所耗時間甚長,若是那高麗前來破壞,也是一件令人十分頭疼的事。?

沉吟片刻之後,李世民決定先將此事丟到一邊,畢竟要自己親眼看了之後才能做出決斷來。而自己現在還在幽州,看不到實際情況,也就不好做決斷了。不過他還是下令記了那些渡過遼河偵察的偵察兵一記大功。?

這是表彰他們不顧生死到遼河東岸偵察的事情。不僅畫出了這一帶的山川地形,而且還偵察到了高麗人築壩之事。這確實值得表彰。?

李世民到達幽州之後,兩股大軍合併一處,在補充了一次補給,休整三日之後,又開始往營州方向行軍了。這時候,整個大軍的規模便達到了十萬之衆。?

大軍一路行來,逶迤不絕,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其聲勢之壯,風雲色變。?

看到唐軍的這般軍容,那些突厥、奚族、契丹等僕從軍首領不由相顧色變。?

當大軍到達營州城外,那留守營州的長史帶着官員出城相迎。?

李世民帶着一些因趕路而顯得疲憊的文官在營州城內歇下,而大軍,依舊朝着東面的遼水大營出發。?

在營州休息了一日,李世民又帶着大臣輕騎追上大隊。?

到達遼水大營的時候,張儉領着手下將領出營迎接,正要將李世民和衆將領迎進大營,李世民卻突然對張儉道:“走,諸位愛卿隨朕前往遼水一看!張愛卿,前面帶路!”?

李世民帶着三十多名將領和長孫無忌等文官在張儉的帶領之下,來到了遼水邊,望着滔滔遼水,李世民默默不語。?

“此處便是上下游百里之內最適合渡江之處!但是,對面有近五萬高麗士卒把守着。這些人乃是淵蓋蘇文之死忠心腹,戰鬥力也是不差!”看着李世民望着遼水對岸,張儉連忙解釋道。?

默默的觀察了半日之後,李世民一揮手中馬鞭:“走,回營商量一下如何過這遼水!”

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75章 留在長安第181章 剿匪第336章 賜宴望雲亭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14章 新兵到來第367章 皇后斷案第81章 密謀第55章 敗露第79章 收買第401章 刑訊逼供第224章 良辰佳期第44章 酒樓第204章 定襄城第149章 校場拼殺第113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211章 兵鋒第214章 求和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177章 薛延陀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90章 餘聲第178章 篝火晚會第334章 吐蕃使者第277章 赤水第34章 所謂鴿子第188章 妍姐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165章 構陷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271章 軍議第357章 修撰書籍第501章 清剿第483章 丹藥比試第376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第222章 罷兵第66章 五隴阪第294章 分裂第81章 密謀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493章 兩村鬥毆第21章 情報網絡第472章 封店受阻第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第444章 班師回國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29章 開府天策第300章 偷牛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253章 支柔有喜了第60章 李建成的決斷第244章 麴文泰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145章 太學生第424章 大戰將起第39章 斷腿第27章 林然第208章 康蘇密第197章 糧草第252章 宴會第102章 營救人質第234章 彈劾第457章 商稅危機第21章 情報網絡第312章 態度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297章 風疾第302章 憤怒第17章 遭遇第89章 除根第15章 夜襲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502章 半日閒第59章 豳州事發第142章 詩會第65章 抓斥候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07章 大限第193章 鐵勒使團第417章 強渡遼水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3章 張文濟第225章 獻俘太廟第2章 蘇聯教官第411章 御駕親征第71章 張亮第347章 吐蕃未來第327章 揍人第1章 徐二狗第268章 大軍壓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