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新羅使臣

“姐夫啊,我現在發現父皇還是很囉嗦的!”

聽見李治有開始抱怨,張允文不由苦笑一聲。

說李治這是抱怨,其實也不正確,看他那抱怨是的神情,分明就是帶着絲絲得意。可以理解,這李治從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到如今的太子,經過幾個月的適應之後,他也漸漸習慣了這個身份,雖然在張允文面前還和以前差不多,但是,一股子威嚴氣勢也漸漸的生成了。

張允文輕笑一聲:“陛下可不是個囉嗦的人,他在你面前怎麼囉嗦了?”

李治苦着臉道:“吃飯的時候,父皇說:‘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乘馬的時候,父皇說道:‘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到太液池裡面的舟船,父皇又說:‘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見到我在樹下休息,則說:‘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如此種種,不勝枚舉,你說父皇囉嗦不囉嗦?”

張允文道:“這可是陛下在言傳身教,教你如何成爲一個好的君王,你可別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當初你大哥可沒有過這些待遇啊!看看陛下的風範,若是你能學個十之**,那以後也會成爲流芳千古的明君的!”

李治笑道:“我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其實我還是在努力的跟着父皇學了!”

“好,那就好!”張允文笑道。

在九月的時候,一支薛延陀使臣來到了長安,向大唐進貢,獻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領頭的使臣是夷男的侄子突利設。

除了上貢之外,這支使團還提出一個請求來,希望能娶大唐公主。

面對這個請求,羣臣分做兩派。一派主張既然已受其牛羊,當嫁出公主,免生邊患。同時搬出了漢時王昭君之事,大加議論,無非就是說着嫁公主的好處。這些人多是儒生,以褚遂良爲首。另一派卻是說薛延陀今實力大損,不足以和大唐談條件,娶納大唐公主。這些人卻多是武將。

兩派爭執不已,而那突利設也四下活動。

這場爭執沒有持續幾天,李世民便做出了決定。朝會之上,他對衆大臣道:“卿等皆知古而不知今。昔者漢初匈奴強,中國弱,故飾子女、捐金絮以餌之,得事之宜。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顙,惟我所欲,不敢驕慢者,以新爲君長,雜姓非其種族,欲假中國之勢以威服之耳。彼同羅、僕骨、回紇等十餘部,兵各數萬,併力攻之,立可破滅,所以不敢發者,畏中國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國之婿,雜姓誰敢不服!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爲害。今吾絕其昏,殺其禮,雜姓知我棄之,不日將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羣臣聽罷,齊齊稽首道:“喏!”

薛延陀使團在長安呆了近半個月,便黯然返回草原去了。此行他們除了得到了大量的賞賜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向大唐求親卻是沒有達成。

薛延陀使團離開長安不到三日,一支船隊在登州靠岸了。

粗大的桅杆之上,一面繡着斗大的“盧”字的旗幡隨着海風上下飄揚着。

碼頭上那些靠替人搬運貨物的苦力見船隊靠近,當下便蜂擁上去。然而,只聽得一聲“轟——”的一聲巨響,那船舷處猛地伸出五根又厚又寬的跳板來,重重的搭在碼頭之上。

接着,從這些跳板上走下來一個個彪悍的水手。他們皆是手挎刀槍,目光冷峻。見到這種情形,那些苦力們頓時後退兩步,不敢再往前靠。

這些水手下來之後,那船上忽地響起一陣笑聲來:“呵呵,樸大人,這邊請!”

只見兩道人影出現在跳板邊上。一人乃是一個穿着白色緞子的中年人,眉眼之間,帶着濃濃的市儈氣息。另一人帶着黑色發冠,個子較爲矮小,穿着一件奇怪的衣衫。看那樣式,不似大唐服飾。這些苦力常常整日混跡碼頭之上,見慣了來來往往的船隊,對於各國人的風俗也倒是有些瞭解。當即便有人認出來,這身打扮乃是海那邊的新羅人的打扮。

“盧掌櫃請!”那位新羅人站在跳板邊,客氣的說道。

這盧掌櫃乃是久經世故之人,哪裡會真的走到前面,不斷的躬身請那新羅人先行。

這位姓樸的中年人終於拗不過盧掌櫃,當先走下船來。

在他們二人之後,又有十多名新羅人和盧家人下了大船。

在稅收的護衛之下,這些新羅人進入到了登州城內。

在登州城沒呆上半日,一支十多人的**士卒隊伍便來到新羅人所在的客棧之中。爲首的那名校尉進入客棧過後沒多久,這些新羅人便齊齊出了客棧,跟着**士卒離去。

而此時在長安城內,張允文受到了一封來自高麗的情報。上面說百濟開始進攻新羅,而高麗也在圖謀着和百濟一道進攻新羅。兩國聯手封鎖了新羅通往大唐的陸路和部分海路。情報中還提到,新羅國王爲了向大唐派出使臣,五個使團同時出動,分撲向海陸二路。

看看這信件的落款,卻是一個半月之前。看來這些高麗人和百濟人還真是封鎖得嚴密,這封密信比起以前的那些足足晚了半多月纔到達。

按照信上所說,這使團派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若是按照水陸二路的行程來算,應該到達大唐了,難道是全部被那兩國攔下來了?那可真是糟糕!張允文幸災樂禍的想道。

張允文將這密信交給李世民看的時候,李世民一聲冷笑:“哼,想不到連百濟也摻和進來了!還敢封鎖新羅進入我大唐的道路,這是膽大妄爲啊!”

可是沒過兩日,便有消息傳來,說是登州碼頭之上,一支新羅使團乘坐盧家從百濟返回大唐的商船到達了大唐。但是,也僅僅一支而已。也就是說,恐怕其餘使團已經遭到了不測。

如今,這支使團正在來長安的路上。

也不知是不是這些使臣心頭着急,從登州到長安原本需要大半月的路程,他們竟然在十天就趕到了。

到達長安的時候,這些新羅人百感交集,一時間竟然怔怔無語。

這些新羅人入住驛館之後,用了飯,換了一身衣衫,裝扮了一下,便強烈要求見李世民。

驛館的官員頗爲爲難的看着他們,最終將這個請求往上面彙報了一下。

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不由失笑,呵呵,這些新羅人還真是性急啊!卻是傳下詔書,說是晚上將賜宴款待新羅使團。

那些新羅人這纔沒有繼續要求立刻見李世民。

當暮色降臨的時候,新羅使團一衆人便在皇宮衛士的帶領之下,來到了承慶殿。

這些使團成員哪裡見過如此高大巍峨,華麗異常的宮闕。和長安皇城相比,他們新羅皇城只趕得上大唐的州府。

只見盞盞宮燈如同星辰,照亮迴廊。秋風吹動,燈影飄搖,炫目迷神,讓人不由沉醉其中。宮闕嵯峨,檐角猙獰,燈光不及之處,只有宮殿高大的影子冷冷的注視着來往的衆人。

“外臣樸正銀見過大唐皇帝陛下!”這位樸正銀不安的坐在几案之後,時而低頭看着几案上的果蔬,時而擡頭四下張望一眼。一遇到附近唐臣的目光便又催下腦袋,片刻之後,再次揚起腦袋,向那唐臣一笑。

他是一個新手。這是在場的大臣們看到這新羅使臣表現後得出的結論。

當李世民的身影出現在主席之上,這位樸正銀便迫不及待的帶着兩名副使行禮道。

李世民看着此人,先是愕然了一下,接着便淡淡一笑:“樸愛卿不用多禮,請坐!”

誰料這位樸正銀卻是猛的將頭重重磕在木地板上,發出一聲巨大的碰撞聲,就連李世民和衆大臣也不由感到額頭一跳:“求大唐皇帝陛下救救我新羅吧!”說完,又是重重的一磕頭。

李世民見這樸正銀竟然如此誠心,心頭也不由微微震動,當下不再繞彎子,直接說道:“樸愛卿,快起來吧!起來說說怎麼回事!”

樸正銀站起身來。接着宮燈燭火,李世民清楚的看見這人的額頭之上,突起一個發紅的包來。

樸正銀當下便用簡潔的語言將新羅遭遇到的事情說了出來。末了,再次跪下,向李世民道:“求大唐皇帝陛下趕快出兵,救救我新羅吧!若是再晚上一步,我新羅恐怕會面臨滅頂之災啊!”

李世民聞言,卻沒有一口答應下來,目光緩緩的從衆大臣身上掃過。

第116章 安排第297章 風疾第128章 突利使者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319章 賜婚第197章 糧草第191章 偶遇第67章 初戰第38章 遊俠兒第273章 釣魚第309章 李治第435章 淵氏滅亡第494章 張家來人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463章 洛口倉第511章 政局變幻第360章 事後處置第463章 洛口倉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46章 出發第52章 上門說親第449章 相貌之辨第384章 困獸猶鬥第199章 漠北第350章 利令智昏第165章 構陷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504章 出征龜茲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335章 請尚公主第35章 袁天罡第121章 噪聲第130章 歸附第492章 旱災與爭水第169章 再次成親第3章 張文濟第456章 大勢第110章 比試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42章 秦王回來了第234章 彈劾第16章 襲擾糧道第226章 獻舞第85章 挾持第318章 聚散第413章 一役定西第297章 風疾第14章 新兵到來第249章 招新第67章 初戰第143章 趙德言第247章 心意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106章 夜談第297章 風疾第273章 釣魚第305章 軍訓第123章 朝議第353章 班師回朝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370章 薛仁貴第4章 李世民與張允文第310章 軍改第490章 清查賬目第378章 行刺未遂第27章 林然第404章 李治出馬第194章 烽火起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68章 雷法辨人第388章 各自待遇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505章 郭孝恪之死第114章 跑步第101章 盡滅第458章 東都牧第270章 野火燎原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396章 舉旗謀反第293章 許諾第280章 伏俟城下第98章 羅藝造反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62章 平息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10章 破城第18章 生擒張青特第165章 構陷第343章 麴文泰之死第183章 朝堂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130章 歸附第402章 事情敗露第85章 挾持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243章 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