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東西疆域

“大人,安西都護府有情況!”當張允文剛剛踏進調查院的時候,那陳全康便急匆匆的過來報告。

張允文聞言,急忙問道:“有什麼情況?”如今蘇定方正在安西都護府擔任司馬,這讓張允文有些擔心了。

城牆看卻不說話,將手中情報遞給張允文。後者忙抓過情報,細細看了起來。

草草看了一下聯繫前面的情況,張允文知道了事件的始末。

先是,李世民派遣自己的心腹將領郭孝恪接替喬師望擔任安西都護、西州刺史。此時的西州、沙洲伊州諸地,不光是居住高昌人,還有駐守安西的邊軍以及從內地遷來的貶謫之人。

諸民混居,矛盾重重。

郭孝恪到任之後,用最大的誠意對待原本的高昌居民,約束邊軍及那些遷謫而來的人。使三方和平共處。那些遷謫來此的人,多是犯了事情,卻罪不至死的罪犯,一些人在西州居住下來,另一些人則是在荒原之中聚嘯爲匪,幹起了無本生意。

面對這種人,郭孝恪毫不手軟,調派兵馬剿滅,發現一個殺一個。終於,在他的努力之下,整個西州出現了一派和諧的局面。至少那些高昌人不在敵視邊軍和漢人。

然而,就在郭孝恪努力經營安西都護府的時候,西突厥那邊的局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乙毘咄陸可汗與乙毘沙鉢羅葉護可汗的長達四年的僵持終於分出結果來。

說起這兩位可汗的衝突,卻是要從貞觀九年的時候說起。貞觀九年,西突厥內亂。當時的咥利失可汗逃往拔汗那,最後死在那裡。而其弟之子薄布恃勤被立爲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作亂的那方便是乙毘咄陸可汗。其中乙毗咄陸可汗欲谷設建牙鏃曷山西,稱北庭,其轄境西以伊列河爲界。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觸木昆等部附屬於他。而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建牙於睢合水北,稱南庭。其轄境東以伊列河爲界。龜茲、都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國、史國、何國、穆國、康國等皆受其節度。

當初挑起高昌與大唐爭端,追殺大唐時辰的便是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的屬下。

在不斷的征伐過程中,乙毗咄陸可汗漸漸取得了優勢,終於在今年初的時候,擊敗了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軍,殺死了沙鉢羅葉護可汗,大破吐火羅。西域諸國紛紛望風歸附。一時間,乙毗咄陸實力暴漲。

暴漲的實力也讓乙毗咄陸的信心暴漲,於是,這位突厥可汗指揮七千突厥大軍,連帶個附屬國大軍共計兩萬五千人進攻伊州。

這時候,郭孝恪坐鎮西州,蘇定方領軍兩千兵出於烏骨,向乙毗咄陸發出邀戰。

乙毗咄陸令兩千突厥騎兵與之一戰。戰鬥之時,又令三千僕從軍從斜面殺出。**措手不及,眼看便要潰敗,這時候,蘇定方在席君賣的掩護之下,令三百騎直突入乙毗咄陸大橐之處,一路斬殺過去。乙毗咄陸驚而逃之。

乙毗咄陸這一退,突厥軍心驟失,士氣不見。紛紛四散奔逃,逃不出去者則各自爲戰。終被蘇定方所滅。

這份情報正是介紹了這場戰鬥,尤其標註了戰果,斬首四百二十人,俘虜七百六十四人。

看到這個消息,張允文哈哈一笑,拿着這份情報便往皇宮跑去。憑着蘇定方的表現,再加上自己說好話,定能讓蘇定方一路高升。

當張允文將此事告知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立刻大笑數聲,搖頭晃腦,長鬚飄動。

“哈哈,這蘇定方真乃是一員猛將啊!如此劣勢之下,還能直襲主將,反敗爲勝!不措,真是不錯!朕會好好的賞賜他的!”

沉吟片刻之後,李世民又道:“貞觀十三年,侯君集薛萬徹討伐高昌的時候,蘇定方便在其中吧!”

張允文頷首道:“回陛下,正是如此!當初薛萬徹大將軍將蘇定方留在輪臺,以備突厥。所以他並沒有隨大軍返回朝中!後來安西都護府府成立,蘇定方爲安西都護府司馬!”

李世民聞言,點着頭道:“快三年了,這蘇定方在西域呆了快三年了!朕準備將他調回長安,委以重任,允文啊,你看如何啊?”

聽得這話,張允文想了想,卻是推脫道:“蘇烈雖是微臣兄長,但是,微臣並不知道其想法。所以微臣也不好決斷!”

李世民失聲一笑:“什麼決斷不決斷的,朕就是想問問你的意見,到底是留在邊疆好,還是回長安好!”

張允文面色不變:“呃,看來微臣理解錯誤!不過以微臣看,還是讓他暫時留在西域,等西域平靜了,在行調回來,亦是不遲!”

李世民點點頭:“如今西域未平,西突厥蠢蠢欲動,或是光憑郭孝恪一人,確實有些忙不過來!就照允文之言,先留在西域吧!”

沒過幾日,調查院再次受到了來自西域的消息,這則消息也是關於安西都護府的戰報,且緊接前幾日的消息。

烏骨之戰後,乙毗咄陸退守三彌山王庭,卻令處月處密二部圍天山。

郭孝恪聞之,待蘇定方回軍交州之後,令其坐守交州,親自引千餘兵馬擊之。大破處月部,並一路追殺,最終拔取處月部俟斤所居之城。接着追奔至遏索山,降處密之衆而歸。

此次大戰,郭孝恪進兵如神,行進如風,千餘兵馬幾乎是馬不停蹄,擊敗處月部之後,一路追殺,甚至是處月部兵將剛剛回到老巢,不到半個時辰,郭孝恪便追上來了。且毫不心慈手軟,在對處月部一戰中,幾乎沒有留下俘虜來。

李世民一看張允文送來的消息,不由哈哈笑道:“郭孝恪此戰真是大大長了了大唐的威風啊!連同前面蘇定方的一戰,對於西域全局而言,意義重大!此戰之後,西突厥定然不敢再犯,我安西都護府紮根西域,也算是暫時安穩了!”

果真如李世民所言,這兩次戰役之後,西突厥乙毗咄陸沒有再來進攻大唐,轉而將目光盯向乙毗沙鉢羅葉護可汗的南庭諸國。

乙毗咄陸糾集了近萬大軍,準備西擊康居。然而在路過米國的時候,順道破了米國,俘虜了衆多的人口財寶。這乙毗咄陸竟然沒有將這些戰利品分給部將,而是直接宣佈這是他的私人物品。

乙毗咄陸帳下有個叫做泥孰啜的部落首領瞞着乙毗咄陸,獲取了部分俘虜和財寶。此事被乙毗咄陸知道之後,勃然大怒,便將泥孰啜斬首示衆。此舉引來衆的憤怒。泥孰啜的部將胡祿屋趁着夜裡乙毗咄陸沒有防備,領兵殺向其大帳。其餘部落首領盡皆作壁上觀。

在這種情況之下,乙毗咄陸與部將失散,僅帶親兵退守白水胡城。

接着,弩失畢諸部及乙毘咄陸所部屋利啜等共同派出使者前往交州,說明這一情況之後,要求東去長安,向李世民請求罷黜乙毗咄陸可汗,請李世民另立可汗人選。

當郭孝恪和蘇定方聽聞這個消息之後,不由大眼瞪小眼。前些日子還在和乙毗咄陸打成一團,轉眼之間,這乙毗咄陸便被其部衆廢黜。當真是世事難料。

而李世民受到這個消息之後,也是苦笑不得。當下對送來消息的張允文道:“允文啊,你去查查看,那西突厥的阿史那家族之中,哪個人對我大唐要恭敬一些!”

張允文一怔:“陛下,難道你想要立西突厥可汗?可是這西突厥請求立可汗不過是個形式,其內部人選多半已經商議好了,到時候詔書上肯定會有的!”

李世民卻笑道:“這點朕當然知道!若是這些突厥人想要離的可汗是朕希望的人,朕便賜以金鼓大橐。若不是,則朕便拖上個兩三個月,等到那乙毗咄陸緩過氣來,再行冊封。到時候看看西突厥國內又將是何等情形!”說道這裡,李世民不由發出兩聲奸笑來。

張允文這纔會意過來,看着李世民的目光,滿是欽佩。

就在等待西突厥使者到來的這段時間裡,李世民卻是受到了一封來自營州都督張儉的奏章。

奏章上寫道高句麗東部大人淵蓋蘇文弒其君主高句麗榮留王高武及其大臣百餘人,而且並沒有爲其舉行葬禮。

原來,這榮留王自隋末即位之後,便一直受到了淵蓋蘇文的壓制。淵蓋蘇文之父淵太祚爲東部大人、大對盧,掌控高句麗軍政大權。淵蓋蘇文從其父那裡繼承了東部大人、大對盧等職位,跋扈之狀,甚於其父。

留榮王和大臣們計劃除去一部分高句麗內部頗具有權勢的將領。這淵蓋蘇文便是首當其衝。

不知怎的,這個消息被淵蓋蘇文知道了。這位大對盧沒有立刻領兵衝進皇宮,而是邀請留榮王和大臣們來軍隊視察。宴會之上,淵蓋蘇文忽然翻臉,當場斬殺所有大臣,接着衝入宮中將留榮王斷爲數段,棄屍溝中。

李世民一看這奏章,當即勃然大怒:“榮留王自隋末即位以來,一直對我朝頗爲恭敬,而這淵蓋蘇文,朕也聽說過此人名號,此人性情暴虐,多有不法行爲。如今竟然做出此等弒君之事來。”

雖然李世民有些生氣,但是這畢竟只是屬國之內的事情,所以也倒沒去詳細追究。

然而沒過幾日,張儉又送來一封奏章,上面記述着淵蓋蘇文在弒君之後,立留榮王侄子高藏爲寶藏王。並派出使者來請求大唐冊封高藏王。

就在這時,亳州刺史裴莊上奏章請求討伐高句麗。這在朝中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有人說這高句麗乃是累世之敵,理當伐之。有說淵蓋蘇文殘暴不仁弒君而立新君。若是此例一開,恐大唐其他屬國紛紛效仿,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同樣也有人說道自隋煬帝三徵高麗,耗山東之民,十室九空,山東至今尚未恢復元氣。若是再行征伐,恐使民生凋敝,百姓艱難。

終於,李世民在沉默良久之後,嘆聲說道:“高麗王武職貢不絕,爲賊臣所弒,朕哀之甚深,固不忘也。但因喪乘亂而取之,雖得之不貴。且山東凋弊,吾未忍言用兵也!”

李世民終是沒有同意伐高句麗之策,至少表面上如此!

第43章 一年第264章 出征第371章 武驚四座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383章 定襄大戰第405章 塵埃落定第363章 各方反應第27章 林然第306章 夏令營第455章 春雪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100章 孰強孰弱第447章 清河見聞(二)第439章 百濟請罪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03章 儲位之爭第379章 東狩洛陽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145章 太學生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224章 歸程第496章 武媚娘和王氏第159章 南遷第219章 蘇烈第242章 狩獵第243章 威懾第119章 上門提親第245章 送禮第84章 埋伏第440章 安東都護第229章 遷移第187章 太原王氏第1章 兩分鐘的誤差第143章 趙德言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416章 破壞水壩第27章 林然第123章 朝議第272章 張網第482章 妖僧第318章 聚散第316章 南北衙第212章 遭遇戰第91章 臨國第484章 偷樑換柱第372章 百騎破萬第115章 步兵操典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506章 李世民的事情第134章 朝見和求婚第105章 說情第5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23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42章 詩會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161章 目標太原第86章 伏擊第414章 齊聚幽州第191章 偶遇第54章 挑釁第226章 獻舞第117章 南陽韓氏第426章 白袍小將第295章 遷居第410章 戰前動員第255章 蜀王李恪第50章 再回長安第374章 稱心撞人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306章 夏令營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70章 韓氏姐妹第399章 李泰遇刺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131章 午餐第286章 來信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20章 說客第43章 一年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439章 百濟請罪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34章 所謂鴿子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329章 殺出重圍第351章 文過飾非第96章 流水線計劃第499章 遼東寒第15章 夜襲第487章 往事第258章 賜名第267章 鐵血平亂第281章 誤期之罪第452章 皇宮拎人第272章 張網第386章 東宮危機第29章 開府天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