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

太原的初春,已然是寒風刺骨,宮殿外白雪皚皚,微微呼嘯的冷風,在殿中徘徊,那燃燒的幾根蠟燭,似乎也隨着繼顒法師的言語,而搖晃欲滅。

繼顒法師的話,在整個殿中響亮,其他人聞言,皆沉默不語。

道理是這般道理,但理性這東西,卻一直是少有的,人都會被其他的情感的遮掩。

這幾年來,北漢與宋國相互往來,兵事不歇,原本平和關係,又恢復到了與後周一般的敵對,去年的那場攻伐,差點把太原給破了。

這般逮住機會,又有十萬貫在這,豈能隨意罷休,即使北漢滅亡,也得攻宋。

這與北宋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是一個道理,北宋與遼國仇恨極深,南宋與金更是血海深仇,理智在情感面前,不值一提。

況且,在衆人的認知裡,宋國一向強大,別看此時唐國來勢洶洶,但卻不一定是宋國的對手,若是不乘機佔便宜,日後就沒機會了。

“法師這番言語,有些聳人聽聞了。”郭無爲對於宋國很有信心,哪怕是契丹也奈何不得,怎麼可能被唐國攻滅?

“宋國與僞周,一脈相承,雖然前幾年在蜀中小敗,但那只是數十日急滅蜀國,驕兵罷了,又受限於地形ꓹ 如今唐國貿然北上,恐怕不盡如意ꓹ 甚至元氣大傷。”

此番話語,倒是讓不少的大臣們頷首稱是,哪怕是劉繼業ꓹ 也不得不承認宋國的強盛。

即使他前兩年收復遼州,把趙匡胤當作了踏腳石ꓹ 但宋禁軍的精銳,依舊讓他印象深刻。

況且ꓹ 南兵孱弱ꓹ 這是衆所周知的道理,唐軍即使再厲害,也不可能打得過宋人。

而趁機撈取十萬貫錢財,可就大賺了。

這番言辭,劉鈞也是頗爲認可的。

“哼!”繼顒法師搖搖頭,說道:“利益薰心,些許錢財罷了ꓹ 高祖、世祖的基業,竟不存也——”

說着ꓹ 他就閉目養神ꓹ 不再言語。

一旁的宰相趙文度則默然以對ꓹ 顯然他也贊同這番見解ꓹ 但朝廷大臣們都認爲宋人不敗,胳膊扭不過大腿。

至於劉繼業、馮進珂、馬峰、張環、石斌等侍衛將領ꓹ 一律沉默ꓹ 他們則屬於贊同的一派。

隨即ꓹ 北漢朝廷就達成了共識,派兵數千南下ꓹ 做出攻態,賺取那十萬貫錢財。

爲了這些錢,得罪宋國也在所不惜。

劉繼業聽聞繼顒的一番話後,心神頗爲不定,回到家中,猶有些猶豫,心神不寧。

其夫人折氏頗有主意,看到這番場景,連忙將几子安撫好,又準備吃食,溫好酒水,爲其披上裘袍,讓其獨自思慮。

“夫人!”劉繼業看了一眼賢惠的折氏,不由得感動道:“若是沒有夫人操持家裡,某還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這是我應該做的。”折氏微微一笑,沒有往日的潑辣,反而靜美了許多,她坐在一旁,看着緊皺眉頭的夫君,不由得:“可是朝中有什麼大事發生?”

“的確有大事,而且關乎國運。”

劉繼業嘆了口氣,對於折氏倒是不作隱瞞,細細說來,其本來就是將門女子,對於朝政瞭解頗深,是他的賢內助。

聽着劉繼業的言語,折氏也不由得皺眉道:“難來信說,讓我勸你安分些,原來是這番道理。”

聽聞是府州折御勳的信,劉繼業不由得說道:“看來小舅子也看宋國,不信唐國啊。”

折氏世代鎮守府州,無論是中原怎樣變換,折氏從未改變過事大原則,所以安穩如山(北宋末投降金人),其本事,劉繼業是極爲重視的。

前兩年岳丈折德扆去世,折御勳繼任府州,年歲雖小劉繼業些許,但見識不淺,值得重視。

“且不說唐、宋罷了,就言咱們河東,多年來風雨飄渺,又能有幾天的安生日子?”折氏輕聲道,語氣中多有埋怨。

“唉!”劉繼業嘆了口氣,說道:“兩代皇帝重恩,世祖又賜予我國姓,收爲義子,其恩情,怎能報答?”

劉繼業本姓楊,名楊重貴,結果被劉崇看重,賜姓劉,改名劉繼業,可以說,將其牢牢地綁住在河東劉氏手中。

除非劉氏投降,不然他絕對不能歸降宋國,更何況如同背叛的逃離了。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劉繼業在北漢威名赫赫,三十來歲,就成了建雄軍節度使,號名無敵,這是宋國給予不了的。

所以,哪怕北漢這條沉船再破,再小,認契丹爲父,不到換船長的那一刻,他是不會改換陣營的,背上罵名。

要知道,他如今可是姓劉,不是姓楊,若是投敵,相當於背叛家族,比認賊作父更讓人背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到時候不僅北漢人看不起他,宋人也看不起他,舉世也誹謗他。

他,承擔不起。

這也是爲何北漢明知道他妻子是折家人,依舊對他信任有加的緣故,這天下的禮法,都在束縛他。

“這般話題莫要再提了。”

劉繼業搖搖頭,說道:“南北大戰將起,河東也不能置身事外,到時候定然有所混亂,你待在家中好好看顧,多準備一些糧食也是好的。”

“宋人還有餘力北上?”折氏疑惑道。

“軍之將敗,民心惶恐,糧價自然會漲。”

劉繼業望着窗外,天色漸暮,窗外已然下起了小雪,此時的北漢,就如同那樹枝上的鳥兒一般,冒着嚴寒而活,一舉一動都得小心謹慎,不然就會有性命之憂。

小國寡民,莫過於如此卑微吧,只是爲了苟活。

這邊北漢在商議之時,附近的府州已經收到朝廷的通知,密切關注北漢的情況。

其他圍繞在北漢附近的鎮州、趙、相州、磁州、懷州等,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圍繞北漢,進行密切的監控。

而趙匡胤最關注的契丹人,則給出了一個沉默的迴應。

燕雲地區的耶律撻烈倒是反應強烈,但這不同於救援北漢,而是大規模用兵南下,睡王不發話,沒人敢行動。

但耶律璟則醒酒片刻後,才無所謂道:“讓漢人打吧,只要不謀求燕雲就好。”

第一千零七十章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122章于闐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百零二章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萬字了,訂閱票票來一波)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六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1164章無條件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七百五十五章第1165章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1193章借住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1377章使臣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364章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1273章條法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七百零七章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13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