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

此時的日本,處於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的顧名思義,就是日本仿照長安洛陽,建立了平安京,當時的恆武天皇,遷都京都,直到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爲止。

所以,從794年-1192年,四百年間,稱作日本的平安時代,也是公卿時代,當然,也被稱作藤原時代。

Www ✿Tтka n ✿¢○

藤原氏的始祖,乃是中臣鐮足,其幫助天智天皇參與大化革新,劃分六十國,建立封建制度,所以被賜姓藤原朝臣。

藤原氏世代聯姻皇室,創建關白攝政一職,世代承襲,以外戚身份掌控朝政,可以比作東漢年間的外戚。

藤原氏扶持幼主上位,來攝政,待天皇成年後,藤原氏又鼓譟天皇去寺廟出家,再扶持幼主上位,如果天皇不退位,就扶持太子爭權,往而復始。

藤原氏掌控政權,獲得了地方貴族擁戴,紛紛寄田,躲避朝廷的稅收,順便藉助藤原氏的勢力來對抗寺廟勢力,搶奪土地。

此時的日本,又像是東晉時期,公卿貴族掌權,但皇室依舊有一定權力,莊園經濟盛行與世。

因爲遍佈天下的莊園,爲了保護莊園,對抗寺廟勢力,所以武士階級漸漸興起,貴族越發依賴武士。

而ꓹ 由於貴族莊園不交稅,中央勢力日趨萎縮ꓹ 導致了地方尾大甩不掉,叛亂四起。

因爲鎮壓關東地區的叛亂,導致平氏和源氏的崛起ꓹ 兩者都是降爲臣籍的皇子後裔,所以日本戰國小說中ꓹ 就有非源、平二氏之後不得建立幕府的規矩。

而天皇之所以把兒子降爲臣籍,就是爲了對抗外戚藤原氏ꓹ 以圖掌控權力。

這也是什麼日本天皇上千年承襲的原因ꓹ 其實際掌權,不過兩百年不到,就成了橡皮章。

扯遠了……

反正,平安時代的公卿政治還未解體,地方武士依舊如同忠狗,爲公卿們看家護院,所以ꓹ 藤原實賴着實不慌張,也有對抗的底氣。

“唐國蠻橫無理ꓹ 日本國雖然國小民弱ꓹ 但也是日出之國ꓹ 自此ꓹ 我國不惜一戰,也要捍衛天皇的尊嚴。”

藤原實賴平日風度翩翩ꓹ 此時卻義正言辭ꓹ 高聲言語ꓹ 仿若一頭忠貞的猛犬,不肯罷休。

“平秀ꓹ 你去往唐國,境況可如之前的遣唐使,商賈一般言語?”

藤原實賴也不是無腦之徒,知己知彼纔是王道。

日本最後一次派遣唐使是在公園894年,但最後卻取消,唐朝衰落,再去沒了意義,但民間交流卻沒有中斷,幾十年來一直持續,尤其是金山,也就是九州島被唐人佔據,往來越發密切。

“小野宮殿,如今唐國皇帝乃是睿宗的後裔,在南方建了大唐,幅員遼闊,擁兵數十萬,將來很有可能統一天下。”

源平秀跪坐,低頭言語道。

“朝廷與之敵對,實非良策,其水師強勁,可直驅瀨戶內海,登陸攝津國,威脅京都,尤其是九州島上的金山城,其數萬大軍,數日即可至……”

“放肆——”一旁,其父源高明高聲呵斥道:“小野宮殿面前,豈有你說話的份?小子無禮,還望小野殿見諒——”

“無事!”藤原實賴搖搖頭,言語道:“平秀此言還是有所可取的,不過,唐國雖然勢大,水師得勝,但只要上岸,就非其可行了,孟子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唐軍非理而戰,乃失了人和,又橫跨萬里而至吾國,又失地利。”

“天時又二分之,吾國勝算極大。”

在坐幾人,儒學修養都是頂級的,自然清楚其言語的意思,但,三百年前的唐國白江口之戰實在是太過於令人震撼,雖然只留下史籍中,至今仍舊讓人懼怕。

所以,雖然都一臉的贊同,但心中實在膽怵。

藤原實賴其實也不想打,哪怕打敗了一次,還有兩次,三次,唐國國勢雄厚,只有一次得逞,大日本就完了。

但,藤原家族與天皇休慼與共,雖然不免鬥爭,但依賴更大,他若是畏戰,轉眼公卿大失所望,藤原聲勢大落,天皇就會選出新的攝政。

待源氏父子走後,藤原實賴對藤原顕忠說道:“如今藤原家族騎虎難下,你可有辦法?”

“今上勵精圖治,拘與藤原家族大勢,雖有不滿,但卻隱忍不發,如今若是唐國發兵,勝之,大兄難進半步,敗之,藤原聲勢墜落,能不打最好不過。”

藤原顕忠作爲右大臣,藤原實賴的堂弟,副手,其低着頭,沉聲道。

“惜哉,師輔去已(其弟,嫁女給天皇,生下衆多皇子,實賴女則難產而亡),吾女又逝去,無有轉圜之人,以至於如此境地。”

藤原實賴遺憾道:“如今之計,只能問與天皇,某非攝政,只是左大臣罷了,但藤原家族,則必須招募武士,以彰顯藤原聲勢,哪怕敗了,公卿也無話可講。”

“大兄所言甚是!”藤原顕忠拜下。

隨後,問題轉到了皇宮,落入到如今的村上天皇手中。

村上天皇在日本史上也是大名鼎鼎,其取消了攝政,一手創造的“天曆之治”,吏治清明,法令嚴明,但攝關政治進一步加固。

如今不過四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藤原家族也較爲聽話,讓他權勢大增,聽聞唐國言語,其身着黑袍,跪坐道:

“唐國聲勢烜赫,吾國雖小,但也不畏懼。”

其對面,正是他的兄長,賜下臣籍的源高明,村上天皇自信滿滿地說道:“如今政治清明,朝廷國庫財帛不缺,將士用命,豈能畏懼而易名?”

“陛下,日本國小,唐國勢大,還望三思而後行!”源高明低頭,懇求道:“爲了些許虛名,不值得動刀兵。”

“虛名?”村上天皇與藤原家族鬥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信心十足,他笑道:“雖然某不介意這些虛名,但若是其言語就得退縮,我好不容易取得的優勢,豈不是盡皆退去?”

“敗也無妨,唐國總不至於萬里之遙,佔據我國吧?”

“去,告訴藤原實賴,某任命其爲關白攝政,統領兵馬,對戰唐國,揚我國威!”

“諾——”源高明擡起頭,驚喜道。

第1194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1145章建議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1305章談話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六百九十二章第1369章騎兵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1159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150章安北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1345章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一千零六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1303章清明第1104章幽州營感言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346章教子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1209章白眼狼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1346章教子第1301章技藝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1384章呂端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1274章伴當第1260章離譜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407章禪讓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1402章宗藩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1232章喜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