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

且不提趙傅趕到長沙后辛苦找尋門路的境地,就對於皇帝而言,日常也是極爲辛勞的。

一百多個州了,六百縣,上千萬人口,雞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由政事堂處理,其餘的大事,則呈交給皇帝。

與明清不同,唐宋時,政事堂的宰相,基本上屬於副君的位置,若是勤政的君王,日常的奏本自然常常查看,若是偷懶的,政事堂就會自行處理,幫助皇帝減輕負擔。

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大權旁落,乃至於產生權相,如天寶年間的李林甫、楊國忠等,因爲宰相們不僅有建議權,還有決定權,執行權。

明清的內閣、軍機處,只是建議權罷了,但權勢依舊極盛,從這就可以想象唐宋時宰相的威勢了。

李嘉是個勤政的皇帝,潛規則上,五品以上皇帝決斷,五品以下政事堂自決,但李嘉卻聲明,五品以下的大事,如州縣主官,也須有他審覈。

如此一來,相權勢必被壓縮,而他的業務更是極多了,子乎者也,看着讓人頭疼。

這般,他不得不與朱元璋一般,找尋幾個翰林學士,幫他朗讀奏本,省卻一番精力。

別說,用耳朵聽與眼睛看,省力不少,每日的奏本,處理的是極快的。

而且,有的小事,琢磨不透,他就出題考究翰林們,篩選人才,算是增加夾帶裡的人了。

這也難怪皇帝任人唯親,紙上得來的,哪有日常見面來的印象深,平常的用人,要麼是親戚,要麼是宰相們的舉薦,如今他又有了新的途徑得到人才,讓皇帝頗爲欣喜。

對於宰相們不滿意的處理,他直接打回讓其重做。

實在重大的,就召集宰相們商議。

“近些時日,臨近年關,舉子們又聚集京城,讓長沙府好好處理提防,勿要發生火災!”

聽完一本奏本,李嘉睜開眼睛,直接吩咐道。

長沙城與所有的城池一樣,都是由木製建築組成,一旦起火,就連綿不斷,難以撲滅,長沙還算好,開封可以說多災多難,火災迅猛至極,每一次就得死傷數千人。

所以一到秋後,就得防火了,這也算是古代的大城市病。

“喏!”一旁暫歇的翰林,連忙寫上條子,交於宦官,讓其呈交給政事堂。

若是不出意外,即日就可發送長沙府衙。

聖旨上若是政事堂的副署,也就是帶上中書門下的字樣,那就屬於中旨,按照常理來說,不符合流程,政事堂只能硬着頭皮認下,但絕不會補一份。

如果皇帝權威大,那麼中旨的效力不亞於聖旨。

李嘉自然不會破壞這樣的規矩,政事堂的宰相可不是秘書,而是助手,沒了信任,朝廷處理可就麻煩了。

政治畢竟不是兒戲。

繼續了一陣子,李嘉擺擺手,讀書的翰林又換了一人。

畢竟這算是一種恩賜了,豈能讓人獨佔?

接下來讀書的翰林,是個生面孔,模樣倒是周正俊秀,三十來歲,蓄起了鬍子,符合此時的審美標準。

李嘉就瞥了一眼,又閉上眼睛。

“臣,潮州張介山,爲陛下研讀!”

張翰林心情激動,拿起了堆成一座小山的奏本,如同其他的同僚一般,打開朗讀起來。

別說,聲音清脆響亮,只是聽了一段,李嘉徹底凌亂了,他完全聽不清楚這傢伙讀的是什麼。

可明明剛纔介紹自己的時候清晰明朗,但一讀奏本,就完全成了鴨語,李嘉實在聽不懂了。

“停下,爾是潮州人?”李嘉坐起,詫異地問道。

“臣是潮州人!”張介山臉色煞白,以爲自己得罪了皇帝,顫抖地言語道。

“嶺南各地,近百年來,都是從中原遷移來的,語言倒是相近,某雖然是邕州人,但還是能聽得清楚的!”

李嘉搖搖頭,看其顫抖的肩膀,繼續說道:

“只是,爾所說的潮州之言語,某實在聽不懂,既非嶺南語,更非洛語,聽着我的耳朵裡,就彷彿天語一般,實在不清楚!”

“爾可會洛音!”

所謂的洛音,其實就是洛陽話,洛陽正音,朝廷的官話,西周的官話雅言,就是西周貴族們必須學會的,不夠貴族間不會溝通,談何覲見周王,孔夫子也因雅言,所以周遊列國。

到了東漢、魏晉南北朝,唐朝,洛陽話一直是官方語言,也是當官必備的,不學無以交流。

宋朝的國都雖然在開封,但其實所說的話大半還是洛陽話,再雜加點開封府俚語。

明朝的官話是金陵方言,哪怕遷都北京也是一樣,因爲北京城的百姓,也是從南京旁邊遷移過去的。

清朝的北京話則融合了滿語,徹底就變了樣。

也就是說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洛陽話,實際上擔任了兩千多年的官方語言。

當然,滄海桑田,加上戰亂,語言肯定變了,但,卻一直以洛陽語言爲標準,卻沿襲下來。

如今大唐朝廷上下,百官們,南來北往的,家鄉自然不同,所以通用語言不再是嶺南語,而改變成了洛語,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並非李嘉強制要求。

“臣會洛音,只是頗有些不熟練!”張介山吞吞吐吐地說道,慚愧的低下頭。

“洛音不成,何以爲官啊!”

李嘉感慨道。

官員去往地方擔任主官,爲何依賴於胥吏?除了他們世代沿襲,政務熟練外,言語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因爲異地爲官的原則,只有胥吏能聽懂官員的話,兩眼一抹黑,所以只能依靠他們。

自然而然,南方人自帶口音問題,哪怕會洛音,也含糊不清,所以備受歧視,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雍正實在忍不住了,他要求兩廣和福建地區,必須學會官話不然就不要當官了。

然後派嶺南福建官話說的好的人,去給秀才舉人當教習,讓他們學官話,這才改善許多。

李嘉一時還沒感受到官話的重要性,畢竟嶺南福建大半都是安史之亂後的中原移民,言語通順許多,頂多帶點音調。

但如今,隨着國土的擴大,他方意識到,官話的普及,是該提上日程了。

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204章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1318章澎湖縣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321章皇事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289章心情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九百一十六章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1348章第1370章煽動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152章心思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1380章第九百九十一章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212章于闐王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123章胡姬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1167章驚喜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1219章異議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1158章仇恨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268章總兵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1108上京第1203章羣議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148章御前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111章三門峽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1267章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