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

攔路喊冤,刺殺

“還不從實招來嗎?”

明鏡高懸之下,王寧高坐在桌案上,拍着木板,望着站立的幾人,板着臉,沉聲問道。

“巡查使所問何事?”上元縣縣令恍然不知,臉上極爲疑惑。

“孫縣令所言正是,下官也着實不知情!”江寧縣縣令也是一臉的茫然,附和道。

江寧府下轄數州,其中原江寧改爲金陵州,下轄十縣,治在上元、江寧二縣,所以,王寧剛到金陵,就從兩縣開刀。

首當其衝的,就是縣令了。

“哼,七品縣令,也敢放肆!”王寧冷笑一聲,說道:“某上承皇命,添爲巡查使,有先斬後奏之權,而你們這七品縣令,正好就在其下!”

此言一出,兩人縮了縮脖子,繼續保持着疑惑的姿態,不言語,申請穿着官袍還未退下,或許是給予了他們些許膽量吧!

“不到黃河心不死,來人,將兩倉大使押上來!”冷笑一聲,王寧不慌不忙地說道。

很快,兩個臉大腰肥的倉大使,如同死魚一般,被隨從的元從軍押解上來,官袍早已經被扒下,如今換上了囚服,與監獄中的犯人毫無二樣。

“這二人,你們還能認識吧!”王寧問道。

“自然如此!乃本縣常平倉大使!”江寧縣令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說道:

“難道是他們監守自盜?巡查使盡管拿下,某與他們毫無干系啊!”

“念——”王寧不管其表演,直接吩咐道。

一旁文人打扮的幕僚,直接拿出一本賬本說道:

“九月十八日,平臺鄉入糧,一千兩百石——”

“九月二十二日,下馬鎮入糧八百石……”

“九月二十四日,明春鄉,共入糧七百石……”

“秋收後,轉運使司衙門已經撥下縣衙,常平倉應入糧五千三百石……”

“可是,江寧縣常平倉卻只有區區五百石,其餘的五千石糧食,已經不見了蹤影!”王寧直接打斷了幕僚的話語,瞪大了眼睛,逼問道:

“請兩位縣令告訴我,兩縣不見了一萬三千石糧食,常平倉中的上萬石糧草去哪了?不會被老鼠吃了吧?”

“巡查使,這是倉大使監守自盜的啊!”兩個縣令連忙叫屈。

“監守自盜自是不假,但若是沒有縣令與倉大使聯名發令,這常平倉不會遺失一顆糧食!”

王寧搖搖頭,感慨道:“如今市面上,糧價爲兩百八十錢一石,而兩縣遺失之糧,價值已然超過了三千貫,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按照大唐律該如何?”王寧轉頭問道。

“《唐律疏議》中,《職制律》中記載,受財枉法,即官吏收受當事人的賄賂而枉法裁判的,收受賄賂一尺(唐代計算贓物時先把它折算成絹數)杖責100下,一匹杖責加倍,15匹可判處死刑。”

一旁的幕僚,一本正經地說道。

都說明朝嚴酷,但《大明律》中記載,監守自盜,滿40貫即處絞刑;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從而歪曲法律),滿80貫處絞刑;貪贓不枉法(雖受賄但並未歪曲法律),滿120貫杖責100下,流放3000裡。

大唐律可比大明律嚴太多,只是沒有真切的實行罷了!

“唉,說錯了!”王寧搖搖頭,糾正道:

“陛下已經糾正,一尺爲百錢,一匹爲一貫,十五匹就是十五貫,也就是說,兩縣總數已經超過了三千貫,斬立決已經不爲過了!”

“大使饒命,大使饒命啊!”兩個縣令哪裡顧及體面,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磕頭拜下,地面咚咚作響。

“證據確鑿,我也饒不了你們!”王寧嘴角一笑,蔑視地伸出頭,對着兩人,輕聲細語地說道:

“僞國時,也實行的是大唐律,貴縣不會不知曉吧?”

這話,令兩人無言以對,總不可能說,在南唐時,大唐律就是樣子貨吧?這不是缺心眼嗎!

“押解下去吧,畫押後直接送到長沙去,加上那兩個倉大使,爲這兩人,不配動用我的先斬後奏,殺雞儆猴也不配!”

王寧搖搖頭,站起身子,感慨萬千。

六品以下,先斬後奏,雖然看上去權勢極大,但總歸是不合朝廷規矩,還是直接押解到京城,交給刑部吧!

還是要顧及一些官場的規矩的。

“大使,接下來的查抄家產,您看?”一旁的衙役連忙哈着腰,笑臉相迎。

“抄吧!”王寧飲了口茶,感覺有點涼了,看了一眼衙役,輕笑道:

“不過,一絲一毫也不要動,通知天下錢莊的人來查驗,殺兩個縣令,我還得審一下,你們這些衙役,我可是斬了都沒事,都不用上奏!”

“咱們這些下人,怎麼敢呢!”衙役心頭一顫,賠笑道。

“那就好!”王寧不再理會,抄着手,施施然而去。

披甲掛刀的元從軍連忙跟隨護衛,龍行虎步,走路生風。

好大的官威——

三班衙役一個個心頭如同鹿撞一般,既是懼怕,又是仰慕,心馳神往,這纔是真正的上官啊!

一下子就拿下了兩個縣令,頓時,震懾了整個金陵州,十個縣瞬間膽寒,無論是心中有愧,還是無愧的,連忙勘察常平倉,或是填補空缺,或是查驗漏洞,皆不敢小看這位巡查使。

這邊,作爲江寧府知府,韓熙載頗有些煩躁。

兩個縣令被拿下,沒有提前打招呼,他雖然厭惡,但若奈何不得。

但這招實在是太厲害,其他的八個縣,連忙親自來金陵城,求見與他。

其他的州縣,也是心生惶恐,書信頻繁,不斷的送禮,求見,對於巡查使恐懼,已經到了極點。

話裡話外就是一個意思,希望他能夠求求巡查使網開一面。

說白了,吞下的錢糧讓他們再重新吐出來,填補空缺,不亞於割他們的肉,要他們的命。

所以,他們寧願拿出來大量錢財賄賂,也不想吐出來。

“某不過是降臣,怎麼能奈何這宰相呢?”

韓熙載雖然心生同情,但仍舊是無能爲力,尷尬的地位,讓他不敢對這位巡查使有分毫的干預。

只能寫信,述說詳情。

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142章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1145章建議第1170章對戰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八百八十三章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1340章落下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四百九十章第1352章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1401章入祀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九百九十五章第1106章修法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1374章大喜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1267章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1139北行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1265章死戰第1231章開藥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122章于闐第1382章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五百四十三章心細如髮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1232章喜事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1268章總兵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1140章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