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

如此一來,朝廷雖然中央只有八萬人,但宋軍具是能征善戰之輩,不減反增。

由此而來,朝廷上下共有三十餘萬兵馬,足以應付了。

“蜀地已下,那麼就按照之前說的,將夔州、開州、萬州、忠州、施州、達州、培州、渠州、梁山軍、雲安軍,共八州二軍之地,設爲巴東府,府治夔州,按照蜀國的戶籍來看,差不多有五六十萬人。”

“以成都爲府治,設西川府,轄其餘州縣,以潘崇徹爲招討使,兼任防禦使。”

李嘉覺得,蜀國那麼大的一塊地盤,只有一分爲二,不,是一分爲三,西川府,巴東府,再加上關中的興元府,差不多也算是肢解了,能有效的杜絕反叛。

當然,漢中興元府肯定是要從中原收回來的。

“陛下聖明!”幾人讚歎道。

“陛下,西川府與巴東府乃新近收復,須得派遣能幹之士前去,方能安撫百姓!”孫釗連忙說道。

“此話有理!”李嘉眼眸一轉,就知曉這是什麼意思。

得,幾位宰相從中央又開始向地方爭權了,畢竟一府之地,雖然比前唐時一道小,但卻又比節度使轄地大,肯定得爭取。

“西川府北臨關中,宋軍虎視眈眈,還得派遣一知兵能幹之士而去,好配合潘都督防禦宋人!”皇帝淡淡地說道。

“兵部右侍郎杜文和本知兵,又善於治民,爲西川知府正是妥當!”孫釗連忙說道。

“同爲四品,這豈不是左遷?”李嘉頗有些驚訝,這倒是不符合常理,按照規矩,中央下放地方,按照慣例是加一品的,侍郎雖是四品,但在地方卻是三品待遇,也是地方知府上升中央的位置。

“朝廷正是用人之時,正是不拘一格!”孫釗義正言辭地說道。

“不妥!”趙誠連忙反對,兵部實權本就被軍機處掠奪,以虛職換地方實治,然後過兩年又右遷中央,果真是打的好算盤。

“杜侍郎本無過錯,何來無故貶斥?”

“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若是不妥,也可加授侍郎銜與之!”誰料,孫釗不以爲然,自信地說道:

“潘將軍任左軍都督,乃從三品大員,又加授忠武軍節度使,可謂是權勢極重,若是加侍郎銜,正可對抗一二,不然僅僅是正四品的知府,差一品兩階,一般人恐怕會成爲屬僚!”

這話一說,其餘的如王寧、孫光憲、鄧斌幾人,也是紛紛點頭,以中央的位置來看,着實在理。

潘崇徹雖然是閹人,但不代表其不會造反,養子可也是具有繼承權的,不得不防。

趙誠哪裡提防有這一招,孫釗可謂是一舉弄到了衆人的心坎中,他又哪裡來個侍郎去任職。

況且,他也納悶,孫釗怎麼能勸說一個侍郎下放地方的?左遷容易,右遷了就難了,一個位置一個坑。

“鑑於西川府特殊,直面宋兵,知府再授團練使,侍郎銜,過兩日,讓杜文和去吧!”

李嘉思慮片刻,立馬就決定下來。

加侍郎銜,等於是說他去地方掛職歷練,團練使則是讓他有領兵之權,可以對潘崇徹進行制衡。

“陛下英明!”孫釗得意地笑道。

趙誠也無言,這倒是完全契合了朝廷,私心與公心並用,指摘不了,而且人家有本事勸人下放,這纔是厲害。

很快,巴東府知府人選也出來了,由中書省右諫議大夫趙同峰擔任,正五品,他是之前南漢的老臣了,門蔭出身,但爲人仁厚,和和氣氣的,不得罪人,也會做事,所以宰相們對於他出任知府毫無異議。

隨後,又任命了江寧府知府、江西府知府,考慮到南唐人的情緒,所以從降臣中進行選拔。

江寧府知府乃南唐兵部尚書韓熙載,江西知府乃大理寺卿蕭儼,都是名聲不錯的老人,可以安撫一下南唐的舊臣。

反正李信、張維卿二人掌兵權,又將派遣轉運使司進行收稅,其餘的就慢慢調理,不急於一時。

閩南六州,漳、泉、建、劍、福、汀,設閩南府,治泉州,知府人選由門下省,左諫議大夫李天祥擔任,他是進士出身,年近五十,四十歲中進士,所以官位不高,一步登天成爲知府,不外乎爲人處事老練,做事有目共睹,主要是宰相們天天目睹。

當然還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因爲他是建武鎮欽州人士,勉強算皇帝的半個老鄉,五十歲了,再不升職,就幹不動了。

至於那些州縣官吏,暫且留任,過上兩個月,第一批錄取的三百多進士,就差不多結束觀政了,需要外放。

一上午的時間,經過一系列的明爭暗鬥,終於將五府知府給任免了,再填補朝廷的空缺,幾十個官職,涉及到了上百個人,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空了一個得填一個。

按照前唐時的規矩,正五品以上的官職,必須由皇帝首肯,五品以下,由宰相們進行處理。

但到了李嘉這就不行了,宰相出於進士,起於州縣,這可是他親口說的,所以州縣官吏,他雖然不怎麼決定,但也必須把關,進行接見,勉勵。

畢竟前唐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視地方,從而脫離地方,喪失大權,說白了,就是中央集權的局面不再了!

吵鬧了那麼久,李嘉都累了。

午休結束,李嘉還是有些睏意,睡眼朦朧的。

“陛下,要不再歇息片刻!”田忠心疼地說道。

“不必了!”李嘉洗了把臉,說道:“睡了大半個時辰,再睡就真的不清醒了,下午需要接見何人?”

“陛下,稍後您將見宋人劉光義、曹彬二人!”

“再之後,御史大夫徐海峰求見!”

“戶部尚書葉至善將向您彙報蜀國的財帛近況!”

“少府寺將稟告金陵、成都行宮,以及侍女宦官……”

“嗯?好,讓劉、曹二人進來吧!”談到金錢、宮女,李嘉瞬間就精神了,對於劉光義和曹彬倒是也有了興趣。

劉光義他不怎麼清楚,但曹彬可是狠人,歷史上滅南唐的那位,宋仁宗的曹皇后,宋哲宗的皇后,都是他的後代。

第1145章建議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七百五十二章第1177章走了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1176章贖人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1248章暫住證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1177章走了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1408章孝順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1157章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一千一百章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1194章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1356章第1223章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六百六十三章閬州城下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四章野外啼哭第1350章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