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

舉辦大型宴會的聖喻被百官們知曉,頓時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別誤會,這是開心的意思。

官場都有明確的官宴費。

咱們古代的宴會起源於先民們的聚餐和祭祀活動,早在夏商時代,先民飲宴就講究集體共享,大家一起進食,形成了“燕禮”風俗。所以古代的宴會也被稱作“燕會”,或者“筵席”。

自唐以來,無論是官吏還是皇帝,都喜歡宴會,就如同現在的官方晚會一樣,端午節,中秋節,正旦日,都會有皇帝親自舉辦的宴會。

比如,唐太宗自己就非常喜歡宴會,還親自設計了《破陣樂》,親自開啓了宴會的舞劍時代,到了唐玄宗的公孫大娘,成爲了巔峰。

安史之亂後,皇帝依舊喜歡舉辦宴會,但是沒錢,怎麼辦?

參加宴會的人自掏腰包。

尤其是在唐末、五代時期,各地封疆大吏到朝廷來覲見皇帝,爲了表達謝意、聯絡感情,都要自己掏腰包花錢在皇宮裡大辦酒席,邀請皇帝與高官們宴飲,俗稱“買宴”。

就是說,大臣們在皇宮裡偶爾叨聖恩陪皇帝吃了回飯,都得自己掏腰包!

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皇帝威嚴何在?但這恰恰在古代歷史上存在了很長一段時期。

直到公元952年,後周太祖郭威才拒絕了一位叫侯章的官員的“買宴錢”,還說了句冠冕堂皇的話:“諸侯入覲,天子宜有宴犒,豈待買邪!自今如此比者,皆不受。”

這真是爲官員們“減負”了。

李嘉自然是有錢的。

少府寺每年經營紡織業,皇莊,以及各種海上貿易,再加上鹽稅等,每年收入超過三百萬貫,僅僅比朝廷少了百萬貫錢,而且,這只是錢,而不是糧食的折算。

皇帝有錢,自然很奢侈。

皇帝一聲令下,整個宮廷就忙碌起來了。

唐代帝王的御膳,由尚食局負責。

除了奉御等管理人員外,單操刀掌勺的主食就有十六人,主膳有八百四十人之多,而且,還要嚴格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腎的食禁。

除此之外,宴會上還要安排“胡食”,這是唐朝皇帝的傳統,然後又普及到了官場,《舊唐書》都說“貴人御饌,盡供胡食”。

前面咱們說的婆羅門輕面,就是其中的代表。

閒話少說,總而言之,這場宴席會很大,彰顯大唐之盛。

卻說這邊,周英兒快快樂樂見過姐姐姐夫後,就返回了家中。

大小周的父親,乃是南唐司徒周宗(生卒年不詳),近七十歲致仕,又被迫奔波與長沙,可謂是苦澀。

“英兒回來了?”周宗頭髮斑白,一臉的褶皺,但是卻具有威嚴,輕輕一句話,就讓周英兒定住了。

“是的,爹爹,我看望姐姐姐夫回來了!”周英乖巧地說道,她在姐姐姐夫面前很放肆,唯獨不敢在父親面前亂來,因爲爹爹真的會打人。

“以後少去你姐姐那裡!”周宗咳嗽一聲,無奈地說道。

“爲什麼?難道是姐夫沒了皇位嗎?”周英兒清脆地說道。

“你知道就好!”周宗點點頭,說道:“你也不小了,天天胡鬧,就知曉玩耍,應該與你找門婚事了。”

“哼,爹爹就知道騙人。”周英兒皺了皺鼻子,環抱着胳膊,生氣地說道:“別以爲我年紀小,就可以騙人,你就是想跟唐國的貴族高官們聯姻,保咱們周家的富貴。”

“瞎說什麼!”周宗瞬間氣極,吹鬍子瞪眼道:“某就你和你姐姐兩個女兒,未曾有一子,還要甚的富貴,就算有富貴,也沒有命來享了。”

“你姐姐之前是皇后,在我走後,也能保你富貴平安,可如今來到了長沙,自身難保,你一個小女子,怎能存活,還不得被人生吃活剝?”

看着女兒那不遜於周娥皇的俏臉,日後定然是絕色女子,但在這個亂世,這樣的女子只能是可憐。

周宗滿是疼愛,又有些焦急。

他年歲大了,老來得女,怎麼捨得這般場面,但如今南唐亡國了,絕色反而是負擔,尤其是尷尬的身份,被人欺辱已然是不可避免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早早定下婚約,讓她有個歸宿,自己去後,也能安心。

“你爹爹老了,庇佑不了你幾時了!”周宗感嘆道,眉目間滿是愁苦。

“爹爹!!”看着父親苦口婆心地勸說,又瞧着其衰老的臉龐,周英兒俏臉滿是淚水。

“英兒都聽爹爹的。”

“那就好,我這就爲你安排!”見到女兒難得乖一次,摸了摸其長髮,周宗笑着說道。

“什麼?周氏之女?”李夏稚嫩的臉上,滿是不可置信,他看着父親,疑惑道:“就是那文安郡公之妻妹?”

“沒錯!”李淮點點頭,說道:“其父乃司徒,門第不低,與你正好匹配,模樣清秀,知書達,而且,其嫁妝,可有數萬貫哦!”

“但我也不算古板之人,你自幼聰慧,我又是長沙府尹,名位不缺,所以就來聽聽你的意思。”

“孩兒不同意!”李夏眉毛一皺,直接說道。

“爲何?”李淮有了興致,直接探尋道。

他心中早就有了安排,如今就是想考究一下兒子,死讀書並不好。

“周氏在江南本是皇親國戚,如今,文安郡公雖然是宗室,但其亡國之君,身份極其尷尬,若我與其聯姻,怕是會牽連到父親的仕途。”

“畢竟,您可是長沙府尹啊!!!”最後一句,李夏意味深長。

“哈哈哈!”李淮摸了摸鬍鬚,笑道

“這你就是隻說對了一點!”

“周氏與李家身份牽扯,對於我而言,並不重要,陛下也是瞭解與我的,這點小事,並無大礙。”

“只是,若你與之聯姻,成爲李煜之連襟,那麼,你的前途,就盡毀了。”

李淮深深地說道:“莫以爲,繼承了我的男爵之位,就不需要考進士做官了,男爵並不高,只能傳兩三代,只有做官,才能傳家。”

“如今大唐前途似錦,咱們父子可不能錯失良機,尤其是咱們這般的宗室子弟。”

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1356章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182章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1193章借住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1177章走了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八百八十三章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177章走了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180章豐州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1160章幽州營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1382章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1408章孝順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1159章第1266章宣揚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1339章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1171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3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