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

作爲南都留守,林仁肇在整個洪都的權勢極大,又作爲剿匪的總指揮,一言一行,對於整個江西而言,都具有極大的分量。

在他的命令下,從來江陵和湖南傳來的邸報,很快就到了他的書桌,一期不落,整整齊齊,碼的極高。

“僭越,極大的僭越,僞國亡我之心不死!!”

一份份的看着,但這些地報上大部分都是關於僞國的施政、朝政大事,以及官員升遷之事,但對於南唐的污衊、造謠,一刻也不曾消減。

他們不僅謠言說皇室血統問題,甚至還從頭到腳的污衊皇帝的能力,言兩代皇帝,治國理政不行,但詩詞歌賦卻是在行,不如退位讓賢,當個文人騷客,讓正統的皇帝統治江南,恢復大唐天下吧。

林仁肇雖然是一介武夫,但卻與五代的武將不一般,他讀書識字,知曉忠義,自然見識與一般的將領不同,他一瞬間就知曉了其用心險惡。

“大唐近年以來,屢敗於中原,朝廷上下正是人心渙散之時,如今又流傳這些邸報,真假難辨,民間百姓、士子之心,豈不是愈發墮落不成?”

呢喃了幾聲,林仁肇臉色瞬間發白,這是在挖大唐的根基啊!

“來人,以我南都留守、鄱陽湖剿匪總指揮的身份,去各州縣衙門傳達意見,讓他們沒收清除來自於僞國的邸報!”

“而且,警告走船的商賈,不準再售賣僞國的邸報!”

“諾——”立馬就有幕府的人應下,行雲流水一般草擬了軍令,然後呈交與林仁肇察看,准許後,發往了鄱陽湖各州縣。

“我的身份還是不夠!”林仁肇思慮片刻,又考慮到自己南都留守的身份雖然高於州縣,但卻並沒有直接管轄權,恐怕並沒有多少人聽令,說道:

“寫一封奏摺去往京城,說明其事,再將這幾張邸報也一同寄去!”

幕僚自然知道這位幕主極有主見,又耿直,自然不敢有異議,隨即聽命行事。

很快,這封以命令口吻的書信,到達了江州,作爲鄱陽湖入江口地域,江州的繁榮可見一斑,作爲江州刺史,劉萬青看了一眼這封信,冷笑道:

“他林仁肇,一介降將,幸賴先帝與陛下隆恩,屈居南都留守,又何曾居於某之上,南昌府尹,也不過是與我同位罷了!”

“命令我,他不夠格!”

“林仁肇本是閩國之將,雖然悍勇,但哪裡知曉如何治理百姓?即使是陛下任命,但朝廷上下對他依舊猜忌萬分,這南昌府尹,應該由使君來做!”

一旁的幕僚也隨聲附和着,幾十年來,南唐文風大盛,他們都是讀書,對於武夫自然鄙視,而且,南昌乃是都城,府尹乃州縣之尊,讓一個武夫居其上,怎麼可能忍得下這口氣?

“這僞國邸報,其文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只要是讀書人,自然知曉其錯漏,哪裡需要大動干戈的搜尋封禁?”

“此言有理!”劉萬青搖了搖紙扇,看了一眼手邊的黑白棋盤,笑着說道:

“這件事不提,就言這鄱陽湖水賊之事,這位留守,可是殺了不少人,又遷徙數萬百姓,民聲怨道,十里地,可是讓出來十數萬畝地熟地,沒有稻田,失去營生,百姓可是極爲困苦!”

“呵!毫無大腦的舉措,區區水賊,需要讓數萬百姓流離失所嗎?”

劉萬青的冷笑,瞬間讓幕僚們興奮起來,打開了話匣子。

“這些水賊雖多,但刀劍卻無多少,只要以利誘之,以兵壓之,就可讓其束手就擒,何須如此小題大做?今年的夏糧,恐怕又要少些許,朝廷上下,壓力不輕啊!”一個幕僚嘆了口氣,晃了晃手中的羽扇,宛若諸葛孔明一般,智珠在握,然後又一臉遺憾的說道。

“要我說,使君治民有術,又熟讀兵書,對付區區的水賊,豈在話下,這南都留守,就應該是使君的。”

幕僚恭維的話語,讓劉萬青瞬間舒坦了許多,他擺擺手,謙虛地說道:“某哪有這般本事,日後卻是僥倖,必不忘諸位之勞。”

雖然這些話有些虛,但卻是令人熱血沸騰,這位使君若真成了留守,府尹,輕輕一舉薦,一個縣令又豈在話下?

場面瞬間熱烈起來,許多幕僚已然心中打下主意,準備搬倒這位林留守,然後讓劉使君上位,自己在謀個縣令噹噹,過個官癮,好不快活。

翌日,彈劾南都留守、南昌府尹的奏摺,就從江州,傳到了金陵。

洪都城,水陸交匯之地,贛江之畔,素來就是繁盛之地,自唐以來,以造船、造紙、印刷、紡織、兵器、金、銀、銅器製造較突出。

最著名的,就是洪州窯,它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所燒製的青瓷遠銷海內外,質地優良,也是皇家貢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之一。

整個南唐,除了金陵外,最繁盛的地界,就屬洪都了,商賈往來不絕,船隻雲集,由於遠離戰亂,數十年不見兵戈,整個江西的人口超過了兩百萬,幾與李嘉的新唐相當。

幾十年後,宋真宗時期,江西人口超過四百萬。

失去淮北十四州,南唐失去了一百多萬人口,江西成爲了主要的錢糧之地。

生活在繁華之地,作爲讀書人,劉裴雖然對於朝廷喪地求和嗤之以鼻,百般鄙視,但這分和平與繁華,卻讓他沉浸,坐在高樓,臨望贛江,看盡人間百態,品嚐鮮美的肥魚野鴨,真乃人間之最。

“劉兄,請——”這時,耳旁傳來喜悅之聲,劉裴瞬間回過神,笑道:

“陳兄客氣了,這次陳兄請客,我只能厚着臉皮,享饕餮盛宴了!”

“哪裡的話,劉兄家財萬貫,仗義疏財,又學富五車,你能來,我高興還不及呢!”

宴客的主人陳諶剛從江陵回來,賺了一大筆錢,自然宴請交友,方是長遠之道。

一行人熱鬧之際,忽然傳來吵鬧聲,以及呵斥聲,擾了興致。

“這又爲何事?”劉裴訝異,擡頭一望,十數個衙役氣勢洶洶而來,將碼頭上商船都堵了。

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九百八十九章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180章豐州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1317章島嶼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1362章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八百一十三章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386章就藩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三章雄心壯志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八百章度田第九章(重發)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1149章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142章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1402章宗藩第1195章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1164章無條件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1370章煽動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1115行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315章水師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1321章皇事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1199章立足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