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

說到南平,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盤踞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的一個小國,可謂是五代時期求生欲最大的一個國家。

南平的開創者,乃是後梁時期的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在後唐滅蜀後,發揮不要臉的精神,得到歸、峽兩州,地方擴大三倍。

由於江陵地處長江中游,楚國郢都,三國時劉表荊州的首府,由於地處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

其時南平乃是北上要地,南漢、閩、楚皆向後樑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於南平,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

諸國總不至於因爲一點錢貨就動兵吧?而且,江陵南北要衝,若是用兵,則牽一髮而動全身,得不償失。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至南漢稱帝,諸國稱王者,高氏對南北稱帝諸國節上表稱臣,以獲取賞賜和維持商貿往來,由是被諸國視爲“高賴子”。

比如,李嘉稱王時,第一個恭賀的國家是南平,南平特使消息極其靈通;到稱帝,重建大唐時,第一個稱臣的,還是南平,絲毫沒有臉面可講。

考慮政治影響,李嘉捏着鼻子,賞賜了幾千匹邕布,算是回饋了。

由於地小民寡,所以高氏治南平三州,一向是小心謹慎,從不主動出兵,屬於隨風倒模式,倒是安穩了數十年,吸收了大量的中原難民。

於是,三州之地的南平,擁有民戶十四萬,百姓七十萬,幾代帝王可謂是勵精圖治,而要知道,嶺南官面上也才十七萬戶,領土差距竟十倍,人口卻相差無幾。

若是,平時,李嘉對於南平這個火藥桶,可是小心再小心,生怕碰觸了,惹得麻煩,尤其是中原的注意。

但,今時不同往日,天時地利人和,李嘉全部佔據。

天時,臨近秋收,無論是南平還是中原,軍隊都會鬆懈,收割莊稼是最重要的,若是打仗,徵調的民夫,足以讓農業遭受重創。

而且,中原經歷了淮南之亂,數十萬人口消失不見,成爲了一片白地,損失慘重,郭榮征討南唐的紅利沒了一半(淮南十四州,淮西以設保信軍,治廬州,所以郭榮奪取的淮南百萬人口,新的淮南軍只得一半),加上國家新立,內部不穩,再出擊,後院起火就可以預知了。

至於南平,國主高保融更是疾病纏身,已然時日許多了,乘你病要你命,時機正好。

地利就不用說,江陵既然稱七省通衢,自然是平坦的平原地區,而不是山區。

人和,則是新訓數萬大軍,正是精力充沛之時,正好可以一用,作爲磨刀石,檢驗一下效果。

當然,乘着秋收未至,奪取南平後,可以擁有充沛的錢糧,對於北宋可以擁有主動性,而不是時刻擔心南平與北宋一起聯合南下。

“南平,位置太敏感了!”李嘉故作思量,感嘆道。

“用兵之憂,唯在中原,如今中原正是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而我軍士氣正盛,就糧於南平,正是其實!”

李懷恩再次低頭,鄭重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國之大事,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不得不慎!”皇帝淡淡地說道,隨即揮揮手:

“此時自要慎重,卿家勿要與他人說起!”

“諾——”擡眼看了下皇帝平靜的面容,李懷恩心中一喜,知曉自己過關了,猜中了皇帝的心思,隨即緩緩退去。

“去查一下他的背景!”目送其離去,李嘉眼眸一亮,饒有興致地說道,難道這又是一個良臣?

“諾——”吳青從陰影中走出,聲音冰冷。

“對了,南平王究竟如何了?”李嘉需要對這位南平王的身體評估,做出進攻的時間。

“據線人來報,南平王躺在牀榻已然數月,太醫緊鎖大內,衣食如故,但太醫院的人蔘,卻少了數只百年的,想來,其必定時日無多,須人蔘吊命了,甚至臣猜測,其已然病逝,只是未曾發喪!”

吳青的臉色突然就紅潤起來,對於南平這個地窄人多的國家,往往密探比軍隊的作用還要大。

“密切監視,一有消息,就快速來報!”李嘉眉頭一挑,頗爲驚訝,射聲司的規模越來越大了,竟然還能安插人到大內去,甚至太醫院都有,着實令人驚喜。

“再去支用一萬貫錢,去江陵便宜行事,着重在於城門守衛,記住,一定要小心,莫要泄露了行蹤,咱們要的是突然,一個井然有序且密不透風的江陵城,並不會讓朕歡喜,明白嗎?”

“江陵城人多眼雜,混入一些密探自然無礙,但在這個敏感時候,滲透軍隊着實不妙,臣請陛下派遣一些精兵與我,到時候奪門也是可行的。”

吳青面色發苦,直接滲透軍隊,在南平王將死時刻,着實太傻,他不得不懇求道。

“那麼,就組成兩條線,明面上,朕會派遣使團去慰問久病的南平王,可以派遣一些精兵,暗地裡,卻再派出一支,待有用時,可以行奪門之舉!”

這個時候,他反而希望南平能跟歷史一樣,和平歸降,只是高保勖與他的侄子高繼衝不同,雖然荒淫,但頗有才幹,高保融時,一直以他治國,若不出所料,高保融若去,繼位的必然是高保勖。

南平的人口七十萬,湖南六十萬,嶺南一百多萬,加一起,差不多有三百萬了,國力大升。

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七百零九章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1337章第1267章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346章教子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1317章島嶼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九百二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194章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1320章千歲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1206章覬覦第1151章野望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398章喜憂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283章談心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五百章無言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1157章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九百三十四章第1194章第兩百一十九章從容自若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1170章對戰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一千零四章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1257章安南府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四百四十一章熱潮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七百一十二章第1326章第1406章歲月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