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

拜訪遺賢,求訪良才,這是平定梅山蠻之後,李嘉所做的重要的一件事,所求的,就是爲了穩固自己的統治,

當然,吸引良材也是必要的一部分,這些人將會成爲李嘉的秘書,專門處理一些奏摺交接一類的事物,放在身邊培養。

待拜訪楊文靖後,向李嘉投信自薦的人超過三百人,一些官吏也積極舉薦自己的子弟,熱情非凡。

李嘉也是歡喜,一一許諾,將安排在廣州的太學之中,進行學習。

而且,爲了大昌湖南的文運,將在朗州、長沙、衡州,以及嶽州四地,修建學院,一應由朝廷供給,免費教學,只要通過考試即可。

所以,設學政一名,由大儒楊文靖擔任,待時機成熟之後,每州都設州學,縣設縣學,一副學風大昌的景象描述在衆人面前。

大大小小的地主、豪族、世家們自然歡喜,這可以證明,皇帝真的比較重視湖南的利益。

然後李嘉喊出了一個口號:

北上中原,還於舊都,再興大唐。

多麼響亮的口號,而如何實現大唐復興的願景?需要所有人都共同奮鬥。

“大唐之復興,撥亂反正,豈止朕一人可爲?還需要諸位賢達之共同努力!”

皇帝的話,振奮人心,但世家大族們都不是傻子,沒有確鑿的利益,就只能喊口號了,李嘉不以爲意,爲了將湖南的人才吸納入大唐的序列,他高聲說道:

“神武二年,四月初,廣州將再次舉行科舉考試,湖南之地,所有的文人,無論是寒門還是高門大族,皆可參與,不過,需要在長沙府進行府試,纔可往廣州……”

“陛下聖明!”

“此乃聖恩,我等代湖南父老謝過陛下——”

所有人都彎下腰,行禮。

科舉考試,是一個家族走上官場的必要通道,而湖南多年未曾舉辦過科舉,舉薦成爲主流,而且由於國小民寡,基本上都被國主親信佔據,要不然就是武將,世家大族都沒多少機會。

於是,這場宴席賓主盡歡,李嘉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如何穩定一個社會,最佳的辦法,就是將社會的精英吸收到朝廷之中,然後分享統治權,這是大宋帝國的統治術,效果也是極佳的。

大宋數百次的造反,真正動搖統治的沒幾個,關鍵原因就是沒有讀書人蔘與,只要有讀書人領導,效果完全不同,詳情參考朱元璋。

宋朝錄取的進士,一科數百人,比唐朝擴大數十倍,而且,沒有了唐朝的選試,直接授官,

多次落第的人,還給機會,另立名冊上報皇帝,准許他們陪同考生參加試,叫做“附試”,稱這些人爲“特奏名”,這實際上決他們參加殿試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屬於特奏名的人,在附試最初是考論一道,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改爲考問。特奏名的人數很多,例如宋真宗鹹平三年參加殿試的考生有八百四十人,而另外又有“特奏名”多達百餘。

所以,北宋冗官,除了蔭官制度外,還有經常且任性的科舉人數,數量龐大的官僚階級,而且特權極多,壓榨起百姓來,自然是兇狠異常,但效果卻是明顯的穩固了封建統治,老趙家享受了數百年的富貴。

既然鞏固了大小地主的心思,第二日,李嘉就準備真正放大招了——拆分湖南。

湖南並不大,人口不過五六十萬,從馬楚時的二十四州,如今卻只剩下十二州,被南漢奪走嶺南之地,從而大範圍萎縮,但對於李嘉而言,這裡依舊是龐大的地域,必須拆分。

“朕北巡楚地,已經月餘,再繼續待下去,就不像話了,所以,如何治理這龐大的湖南之地,諸位卿家,暢所欲言即可。”

“楚國雖亡,萬民歸心,但難保有賊人亂爲,分封節度使,乃是下策。”

潘崇徹被皇帝召集,一同商量國家大事,除了他之外,還有李信、李威二人,四人共處一室。

顯然,自己這些表現,皇帝已經看在眼裡,潘崇徹心中歡喜,數十年來經驗豐富,對於如何治理湖南,他激動不已,率先發言:

“陛下聖明,強調以文治楚,此乃良策。”

“天下紛紛,已亂數十年,爲禍者,正是地方的節度使,他們擁兵自重,不服朝廷,搖擺不定,且心思不正,雖說有一些忠臣,但也是極少的,所以,中原糜爛至今……”

“臣請陛下,罷黜藩鎮,治理百姓,由文人擔任,而我等武人,用於戰事,方可復興大唐,還於舊都。”

“澧陵伯所言極是,兵爲將有,損朝廷而富藩鎮,此等惡政,理所應當被廢除纔是!”李信端坐着,沉聲說道:

“當先罷黜的,應是武平軍節度使楊師璠,此乃周楚重臣,難免心思不定,而且具有將才,不能放過,或拘禁,或殺之!”

李信眼眸中寒光閃爍,顯然,他認爲斬草除根纔是王道。

瞧着這二人的發言,李嘉知曉,對於藩鎮的厭惡,已經在成爲了共識,也就是所謂的民心思定,上百年的動亂,天下百姓已經被戰爭折磨的痛苦不堪。

將領被也不想過這種朝不保夕的生活了,文官們更是如何,他們是和平的倡導者,亂世文人不如草,自當厭惡非凡。

“要知道,湖南至關重要,乃是復興大唐的關鍵所在,安穩纔是第一,我的意思,就是讓湖南成爲糧倉,成爲北上的前站。”

“爲了安穩起見,湖南將分爲四部!”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181章天可汗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252章無題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1122章于闐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八百二十九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1317章島嶼第七百八十三章第1215章阿斯蘭汗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六百九十三章第1144章後宮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1303章清明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121章沙州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1283章談心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221章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1122章于闐第1300章假道第七百五十五章第1376章無名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267章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252章無題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1213章第1204章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