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

東嶽大帝是後來宋朝加的封號,此時依舊爲天齊王。

“通天達地嗎?”李嘉思量了片刻,感慨道。

“如此大能的一位仙君,竟然在人世間默默無聞,真是太可惜了!”

“李郎君此言,太過矣!”徐道士站直了身子,緩緩說道:

“天齊王在中原赫赫有名,但嶺南荒僻,聞名之人自然不多,但只要我等努力,衆生自然會歸服,何愁他人不去信奉?”

“況且,吾等與那些強迫他們信仰的教派不同,信我者,才得道緣!這是上天的緣分!”

“那,爲何興王府的天齊王,近幾年卻越發的少了起來?”李郎君面對這義正言辭的話語,毫不在意,反而一字一句地說道:

“這座位於邕州的道觀,不過兩年,卻有廟產三千畝良田,這就是渡有緣人?”

“如若,我所料不假的話,嶺南大地,已經只剩下不到此地三所天齊王的道觀了吧!而,邕州這所,就是從興王府遷徙過來的。”

“這,這……”聞得此言,徐道士一下子就噎住了,臉上漲紅,“那些佛門及其他海外教派,不過是親近那些達官貴人,暗地裡用陰謀詭計,我等道門不屑於用此等卑鄙手段。”

“泰神觀遠離泰山,齊魯大地,自然天齊王的名號不太響亮!”

李嘉臉上突兀地帶着淡淡的笑意,令人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而你們,卻一味的宣稱陰曹地府,受死墮難,自然惹得貴人們不喜,而百姓也被這種死亡的可怕而震懾,輕易不敢前來。”

直視着這位仙氣飄飄的道長,李嘉的話,直抵其內心深處。

“一味的依靠醫術,又能撐得了幾日?哪個教派不想自己的教義被廣泛接受?道長心中,自然也是如此吧!”

“郎君此次前來,到底有個指教!”徐道長強忍着心中的不適,面帶慍色,冷冷地說道,似乎說的話,都帶着冷氣,溫度都降了幾度。

“我此次前來,一是爲了感謝道長之前提煉出鴉膽子的配藥,讓嘉在嶺南各地名聲大噪!”

“不用太過客氣,要不是郎君獻出鴉膽子的方子,貧道還真的想不出有何辦法可以醫治吾徒的病情,貧道應該感謝郎君纔是!”

徐道長此時臉色才緩了下來,顯然,他想起這位郎君的救命之恩。

“至於,那些附於表面的配藥,我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無論如何,李嘉能有今日之名聲,道長功不可沒!”李嘉哪裡當真,繼續說誇讚道。

“前來道觀,二來,也想與貴派合作,讓我們一起雙贏!”李嘉面帶和煦的微笑,抑揚頓挫地說道,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

“若得到我們李家的支持,在整個建武鎮中,你們不說發揚光大,暢通無阻還是有的,佛教,拜火教,番教(西藏),乃至於綠教,都不會難爲你們!”

“建武鎮很大,數州之地,發揚貴派教義,想來是適合的,再不濟,也能存活下去,不至於頻繁的遷徙。”

足足沉默了半刻鐘,在李嘉的期待中,徐道長默默地轉過身去,對着一旁道童嘀咕了幾聲,這才快速地離去。

“郎君請跟我來,面見真人時,需要淨面!”小道童不過七八歲的年紀,留着哪吒包,連忙走了過來,用稚嫩的聲音說道。

“好的,小道長!”李郎君一本正經的說道。

“郎君,我不是道長,我是道童!”小道童臉色通紅地糾正道。

“好的,小道長!”

“我不是道長——”

“知道了,小道長!”

“我真不是……”

等到道童將李郎君引到密室的時候,小道童已經眼圈發紅,一副愛理不理的模樣。

“明月,怎麼了?”徐道長見到自家的徒弟這番模樣,詫異道。

“沒什麼,師傅!”小道童撅着嘴,脆生生的說道,最後還瞪了李郎君一眼。

李郎君摸了摸鼻子,對於徐道長懷疑的目光視而不見,正了正衣冠,對着眼前這位花白鬍須的老道士,一本正經了地作了揖:

“邕州李嘉,拜見老仙師——”

“李郎君客氣了,貧道不過是離家數十年的糟老頭子罷了,當不得仙師的稱號,這是會折壽的,這幾百年間,也無人當得!”

老道長髮須皆白,臉頰清瘦,寬鬆的黑白色的道袍隨意地穿着,就坐在蒲團上,背後擺放了一張三清圖,端是仙風道骨,賣相十足。

“老道離家數十載,一生別無他求,只想讓岱宗一脈傳承而去,但,事與願違,嶺南雖無齊地的戰亂,而教派之爭,卻有更激烈幾分,我等無以立足,只能來到建武鎮苟延殘喘一番!”

老道長一臉的唏噓,神色很是落寞。

“離開齊地近四十載,故鄉已經回不去了,平生所願,不過是岱宗一脈在嶺南的傳承!”

“而未知郎君,又有何見教!”

“道長,我此次前來,只是想讓貴我倆方雙贏罷了!”李郎君朗聲說道。

隨即,李嘉仔細解釋,就是想要利用岱宗派在道教中的人脈,來打聽消息,以及對於將士的治病,和精神開導。

而李家,則爲岱宗一派提供庇護,使其在建武鎮中順利發展。

“我等岱宗派人數雖少,但道友卻遍及天下,接觸的達官貴人自然不少,打探些許消息,自然是極爲便利的。”

老道長對於前面的要求不置可否,這等小事自然簡單,反而對後一件,產生了疑慮。

“無量天尊,郎君心善,且又是護家安民,我等又怎會拒絕?”似乎感覺那裡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老道士很是難受。

“況且,老道長有所不知,那些與虎豹搏鬥之人,自然生死邊緣掙扎,貴派何愁無人受之?”

第1224炭火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番外2——觸目驚心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1391章藩王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109章謀求第1269章漠北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1345章第1253章教訓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九百三十二章拼殺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1364章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1346章教子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1218章涼州詞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268章總兵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1201章唐旗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184章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1124章討論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1333章收買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1320章千歲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1170章對戰第七百六十三章第1377章使臣第1262章陽妃谷第1244章治浙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1323章胡昌翼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1369章騎兵第八百八十五章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