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京城事

魏仁浦病逝,且被賜予諡號以及加封中書令、子爵的消息,伴隨着邸報的發行,從洛陽,流傳到了全國。

皇帝的看重,讓其葬禮,可謂是極盡哀榮,文武百官,以及勳爵子弟,哪怕是皇弟衛王,也親自過來祭奠一番。

文人是最敏感的。

他們自然能夠明白,皇帝的這番行爲,其實也表明,皇帝一直是尊賢使能,渴望良才的。

所以,這些內心火熱的人,也是萬分期盼,能夠得到重用。

而其中,許多自詡爲相才的,更是議論紛紛,對於進士制度,極爲不滿。

他們言語稱,考試是考不出良才的,只能說收下一羣死讀書的人。

這般的言論,在洛陽竟然還有一番市場,完全出乎了李嘉的所料。

讀書人不滿,屬於精英階級的讀書人不滿,這就足以讓他警惕了。

對於洛陽的風吹草動,李嘉是極爲關注的,一國之都,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晴雨表。

如明末北京鼠疫,百萬人口僅剩下不過十來萬,清末的北京,更是一片狼藉,保守守舊,幾乎見不得多少工業。

元末的大都,因爲大運河的截斷,餓死了數十萬人。

當然,如果槓一下,北宋的汴梁,其實在靖康二年,也就是金人第二次圍城時,其實已經殘破不堪,人口散逃了大半。

“調查一下,看看是什麼情況!”

皇帝閒話不多說,有事沒事先調查一番再說。

劉文應下,皇城司又來任務了。

“對了,洛陽的糧價,這幾天降的有些多了。”

就在其將要走時,皇帝突然叫住他,然後眯着眼睛說道:“按照道理來說,秋糧入庫,鬥糧從二十錢,降至十六七錢,也着實不大,往年都是這般。”

“但今年,卻降到了十五錢,十五與十六,雖然只是一錢之差,看上去小,但實際上卻很大啊!”

劉文聽聞,在這秋末,他的額頭滿是細汗。

糧鋪之糧低賤,那收糧時,必然是更低,鬥米十錢,八錢,甚至六錢,都有可能。

穀賤傷農。

“奴婢打探了一番,街面傳聞,是小麥產量高,讓糧價低賤了許多。”

“哦!”皇帝輕輕點頭,但仍舊不太滿意,他言語道:“話雖如此,但也不能輕信流言,這樣,皇城司去仔細調查一番吧!”

“諾——”劉文馬不停蹄的離去。

李嘉頗有感觸地笑了笑,自己還真是個好皇帝啊!

隨即,不到半天時間,文人對於進士制度不滿的原因,皇城司調查出來了。

原因有兩種。

一個是六代時期的蔭官階級。

這羣人依靠父祖的餘蔭,從而成爲了官員,屬於朝堂的主流。

而,伴隨科舉制的盛行,朝堂之上的進士們越來越多,錄取的名額也多了起來。

這樣,他們抱團,必然會擠壓蔭官們的權力。

進士們瞧不起蔭官。

偏偏的話,蔭官還鬥不過進士,因爲宰相們,就是進士的靠山,如此涉及到了權力,自然埋怨很多。

另外一個,則是那些無法適應科舉制而失落的讀書人,由於無法通過科舉來獲得權力,自然憤憤不平。

比如,有的人擅長律法,而不會詩詞,策論,那麼自然連秀才都難考。

還有的會算術,或者其他的偏科人物,自然而然,他們也無法適應科舉制。

要知道,隨着時間的推移,科舉制也在不斷的進行完善,即使是最低一級的秀才試,也需要考明經,算數,詩詞等,而且還要過三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壓力自然可想而知。

這對於偏科人士,自然是極爲不好。

“科舉這張網,還是有所偏漏啊!”

李嘉搖搖頭,像前唐時期,那科舉幾十科,亂七八糟的一起考,着實有些過分。

但,這也確實能夠網羅一些偏才,畢竟人無完人嘛。

不過,列出明經,明算,明法,這三科爲雜科,作爲進士科的補充,也確實不錯。

自己當時一次性把這三科全部併入進士科,也着實有些孟浪了。

“罷了罷了!”

李嘉想了想,還是要給那些偏科的人一次當官的機會的。

“那麼,從下科起,進士科由六十人,擴充到一百二十人,再以明法,明經,明算,每科十人,總共一百五十人,列爲科舉正途,爲官正流,也着實不錯。”

十人,是李嘉最後的容量了,偏科的人,也不能要太多不是,有個機會算不錯了。

其實科舉的擴容,早已經在他心中醞釀了,之前孫釗提出,否決,就是爲了不讓他獲得威望。

六十人,還是太少,但像北宋那樣,一次性五六百,甚至上千人,又太過誇張。

畢竟,有舉人,秀才作爲補充,中低層的官吏,已經不怎麼太缺人了。

雖然李嘉知曉,聰明的人,幹什麼都行,但還是要給偏科的人一點希望,這樣,就能杜絕許多造反。

這樣的喜訊,在皇帝的有意無意地言語下,逐漸地被放出,從而得到了大量的歡呼。

進士科的擴容,讓文人們歡喜過頭,機會又增加了一倍。

而對於某些偏科的人來說,更是意外之喜。

洛陽,某個偏僻的巷子中,一個男人快速地奔跑着,一邊喊道:“從文,從文,大喜事啊!”

“怎麼?”破舊的小院之中,一個年輕人坐在地上,也不嫌棄髒亂,拿着算盤,在齊人高的賬本旁,不斷的撥弄的算盤,啪啪作響。

“封從文,你可能成進士了!”

男人氣喘吁吁的說道,滿臉的歡喜。

“怎麼可能?”封從文詫異道:“我只在算數上有所天賦,無論是策論,還是明法,都無多大本事,怎麼可能會成爲進士,秀才都過不了啊!”

“哈哈哈,如今能過了!”

男人歇了口氣,說道:“據我朋友的消息,陛下有意再出明法,明算,明經三科,各科十人,算作是進士科的補充。”

“不需要經過秀才、舉人試,直接去考,就成了。”

“真的?”封從文大喜過望,他忙不迭地放下算盤,囉嗦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陛下發明瞭算盤,怎麼可能讓我們這些算術之人難過?”

“只要考算法,某就什麼都不怕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182章第1111章三門峽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343章第1181章天可汗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114章利刃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1185章王庭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1229章戰略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七百四十八章第1277章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1103章捷報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402章宗藩第1333章收買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1224炭火第1147章兩人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1350章第1161章勝之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188章空獄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1324章氣惱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1246章主考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1118章親臨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359章後勤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1384章呂端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1321章皇事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六百九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