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豐州

當皇帝在幽州纏綿牀榻之際,代北之地,則戰火連綿。

大同,經過數萬兵馬的圍攻,歷時近一個月,這座堅城,終於被攻破了。

當然了,這並非大同兵馬不如,城內光是騎兵就有兩萬人,步兵也超過一萬,他們在這裡居住數載,熟悉的很,而且家屬也在城中,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巨大的戰鬥力。

而在大唐這邊,以李繼勳與楊業爲首的唐兵,五萬人,泰半都是騎兵,唯一的優勢在於十座拋石車。

這是在攻佔太原時,遺留下來的。

太過於笨重,而且考慮到將來北伐大同,所以故意留下。

五萬唐軍,就這樣用10架拋石車,夜以繼日的轟炸大同城。

壞了再修,修了再壞。

足足耗費了一個多月,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大同城只能被攻破。

而這個所謂的攻破,也值得推敲。

這是城內的漢兵以及豪強們,爲了活命,進行了火併,裡應外合之下,唐軍才堪堪破了大同城。

這般的攻城,讓五萬唐軍疲憊不堪,真是苦不堪言。

所以,城破後,投降的契丹兵馬,十抽一,一次性斬殺了數千人,才堪堪發泄。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 衆 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至於屠城什麼的,党項人倒是迫切的請求,但是被楊業給制止了:“城內不止有契丹人,還有許多的漢人,雖然他們助紂爲虐,但也是迫不得已的,豈能一概而論?”

“況且,就算是我等願意,軍中的憲兵隊可不願意,他們可仔細地盯着,事後朝廷追究下來,我可頂不住,你們靜難軍,也難以置身事外。”

李繼勳聞言,也不由得默然。

以他的資歷,官階,可不敢這樣做,他同意了楊業的意見。

不過,攻佔大同後,大軍疲憊不堪,對於接下來的行動,頗有些牴觸。

因爲接下來的地方,是豐州,也是契丹人的西南面招討司所在,這裡常住有一萬鐵騎,遏制河套,可謂是漠南的重中之重。

如果實在不知曉的話,那就是現如今的包頭附近,土地肥美,瀕臨黃河,而且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

而豐州,距離大同至少三百里,一路上基本上都是草原,還要經過許多的部落,長途跋涉之下,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大軍本來就疲憊不堪,再次去面對養精蓄銳的契丹騎兵,或者說還有他們招募的遊牧部落,其中的危險不言而喻。

對此,折御勳不由得挺身而出,大聲說道:“豐州之地,近可威脅河套,遠可控制漠南,即使咱們拿下了大同,若是不把豐州攻下,可想而知,在接下來的時日,一定是烽火不斷,來無影去無蹤的騎兵,可是不好對付啊!”

大同的確是一座堅城,但卻只是對於山西府來說,屬於純粹的堡壘,可以抵擋遊牧部落的南下。

但,大同附近也是有漢人,他們也是需要耕地放牧的,如果三番兩次的被人劫掠,土地自然就荒廢了。

如此一來,大同反而需要從數百里的太原來週轉糧食,可以說山西府負擔極大。

況且,攻佔大同,只是防禦策略。

偌大的漠南草原,如果任由契丹人出沒,數以千計的部落,恐怕就會被他們驅使,平白無故的讓契丹增長實力。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漠南蒙古部落,就是契丹的左臂,而且還是西域貿易的重要路線。

歷史上,契丹人就做轉口貿易,一邊與北宋做生意,一邊出口到西域,從而賺取了大量的差價。

攻略了西南面招討司,等若是截斷了契丹人的一臂。

“諸位——”

楊業這時候不得不站出來,看着衆將一眼,尤其是靜難軍節度使李光睿,永安軍節度使折御勳二人,沉聲道:

“契丹所謂的西南面招討司,即豐州(天德軍)、雲內州(開遠軍)、寧邊州(鎮西軍)、東勝州(武興軍)、金肅州和河清軍,六座軍州,此外還有有十多個部族軍也隸屬其司,其總兵力約莫兩三萬人。”

“但,真正的契丹騎兵,也不過是萬人左右!”

“而如果咱們做事不管的話,其可以源源不斷的招募兵馬,大同遠在數百里之外,但河套內的銀州,夏州,以及府州等地,可就危險了!”

李光睿臉色一變。

雖然隔着地斤澤,但並不是絕地,通過是很大可能的,至於長城,早就被廢棄處處缺口。

自己這般得罪了契丹人,接下來可不好過。

折御勳則沉思一會兒,立馬果斷說道:“永安軍願意繼續去豐州,攻伐其所謂的西南招討司。”

“末將也願意!”李光睿沉着臉說道。

“好——”李繼勳大喜,他讚歎道:“兩位如此的英勇,某一定會上稟朝廷,爲兩位記功!”

“不過,這一路數百里,倒是難走的很,步卒就不用去了,就咱們三萬騎兵,突襲豐州。”

楊業聞言,也不由的驚歎,真是好大的膽魄。

“府州比鄰其地,想必是熟悉的很吧,今次就由你來帶路!”

李繼勳心中有數,他對着折御勳,認真問道,雖然是問話,但卻是肯定的語氣。

折御勳自然得應下。

府州折氏,並不僅僅只有一州之地,而是有三州,即府州,麟州,勝州,尤其是勝州,其與契丹人一人一半。

契丹人的東勝州,折氏的西勝州,隔了一個黃河。

所以,在座的人中,恐怕也只有折氏最熟悉了,折氏可是一直肩負着對抗契丹的任務,兩者血海深仇。

楊業也頗爲高興,能夠多殺契丹人,自然是值得興奮的。

會後,李繼勳將楊業留下來,輕聲說道:“此次若是得勝,恐怕折氏與靜難軍,會有非分之想。”

“您是說,他們覬覦豐州等地?”楊業皺着眉頭。

“沒錯!”李繼勳說道:“西南招討司,距離折、李二人,比咱們近太多,而且,都是党項人,聯繫也深,咱們若不提前作出思量,恐怕會爲他們做了嫁衣了。”

“那您認爲如何?”楊業政治思考反而不如李繼勳了,他不由得問詢道。

“咱們得仔細的思量,不能與他們有機會!”

第1193章借住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1163章贖回?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1214章遺民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番外4——再興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1246章主考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317章島嶼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五百三十八章狠人第四百六十九傳播弟1119章瓜州第1249章想法第1361章東去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384章呂端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406章歲月第1182章第七百五十章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1315章水師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1344章封王?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1304章成婚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