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好了,好了——”

洛水入黃河的兩百餘里的河道,數以萬計的兵卒,穿着短衣褐服,充當着縴夫,拉拽着洛水上的船隻。

洛水上的船隻,尾巴處,吊着數個鐵做的釘耙,個頭大,用繩子系在船尾,然後縴夫們就拉拽着船隻,向黃河方向艱難地拖拽着。

這是清理洛水中的淤泥。

這樣的船隻來回疏通,洛水中心部分的淤泥,自然就堆積到善後兩端。

這時候,就讓船隻去裝填淤泥,卸到岸邊,加固河堤。

而聰明的百姓們,以及機智的豪右,則拖家帶口地將淤泥裝卸回家,進行肥地。

本來,張維卿還想發揮商賈念頭,售賣這些淤泥,但卻被幕僚勸下:

“大唐新復,正是施恩與洛陽百姓之時,些許淤泥,不值多少錢財,而且又是宋軍舊卒辛苦所得,咱們若是售賣,彼輩定然怨言,而咱們若是分下去,他們又嫌棄太少,這樣左右爲難,何苦來哉?”

張維卿聞言覺得很有道理,索性就任由百姓取捨,而不阻,一時間百姓們讚歎不已,這樣的寬仁之官,幾十年來少見了。

見到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百姓欣喜地挑着數十斤的淤泥,張維卿不由得感慨道:“百姓何其苦也,些許小事,就已經滿足,可見亂世之艱難,官吏的貪瀆。”

洛水之事,自然不用他親自督促,偶爾的看一眼,也就行了,他最重要的,還是與潘崇徹一起,監督宋軍,以及坐鎮河南府,洛陽。

提到洛陽,張維卿就不由得頭疼。

洛陽的境況,土地兼併格外的嚴重。

洛陽在唐亡以來,就是西京,大量的落寞勳貴,就遷居與此,這樣一來,雖然造就了洛陽的繁榮,但對於地方的百姓來說,卻是苦難的開始。

這羣人雖然失去了權勢,但到底是官宦人家,雖然鬥不過官府,但欺負一下小百姓還是非常簡單的。

所以,洛陽周邊大量肥沃的土地,被他們兼併,百姓流離失所,大量的自耕農淪落爲佃戶,朝不保夕。

更關鍵的是,天下一亂,官員們就沒有了約束,土地兼併也就罷了,他們田地阡陌縱橫,跨縣連州,但卻不繳納賦稅,從而造成了大量的戶口人丁稅田消失。

這對於官府的統治力,造成了重創。

而且,這些年來,向拱爲了避嫌,一直是垂拱而治,勳貴們更是貪婪無度,胥吏們也是橫徵暴斂,偌大的洛陽城,被這些水蛭吸食的飽飽的。

來到了留守府,張維卿就見到了風塵僕僕而歸的潘崇徹。

“侯爺去哪了?”張維卿好奇地問道。

“去往和陵了。”

潘崇徹勞累道:“昭宗的和陵,本以爲多年來無人照看,已經是雜草叢生,誰知道我今日去看,卻是齊齊整整的,想來是有些人提前做好了準備罷了。”

“還真是有心了。”張維卿嘲諷道。

“誰說不是。”潘崇徹好笑道,“我去問那些守陵之人,其言語洛陽宋家,張家,樂善好施,殷勤王事,一個是李克用次女之後,一個人莊宗義寧公主的宋家,可以說,都與咱們大唐沾親帶故。”

“陛下也未曾名言,承認晉唐吧!”

張維卿眯着眼睛,說道。

所謂的晉唐,乃是指從河東發家的李克用,李存勖這支建立的後唐,河東古稱晉,當然,其爵位乃是前唐冊封的晉王,也是其一。

後唐之名乃是後人起的,如今大唐復興,只能代稱爲晉唐。

“何止是晉唐,樑,晉,漢,周,宋,陛下都不一定承認其爲正統之朝。”潘崇徹隨意說道。

“這——”張維卿詫異了,他說道:“其可是六十載,與莽新可是兩般。”

“對,就是類比爲莽新。”潘崇徹伸了個懶腰,說道:“六十載算不得什麼,朱樑篡奪唐祚,本就不是正統,晉唐雖然承襲前唐,但其不過是收錄宗室的沙陀人,其後的晉,漢,周,宋,一脈相承,其法統,從根子上就是歪的,算什麼正統。”

“所以,陛下的意思,就是直接承繼大唐法統,略過這些亂七八糟的朝代。”

“原來如此!”張維卿恍然。

“對了,洛水疏通如何了?”潘崇徹問道。

“差不多了,再過五六天,就好,那時,就能過千石的糧船了。”

張維卿笑道。

“這般就好!”潘崇徹也很高興,直言道:“陛下有意重建洛陽,那些宋兵們能派上用場,但運河卻佔據重要的地位,運河一通,洛陽就成了。”

隨即,張維卿又與他聊了一些洛陽周邊的境況。

張維卿憂心忡忡地說道:“且不說,日後的京畿之地,天子腳下,人地尖矛盾銳,就言語大唐復興,咱們這些開國功臣,將要落戶洛陽,竟然連上好的田地都找不到幾塊,這成何體統?”

“成何體統啊——”

潘崇徹也頗爲不滿地說道:“偌大的洛陽,竟無我們的落身之處,這些前朝的勳貴舊臣,霸佔着土地不鬆口,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這些人,我識得他們的性格,一個個貪得無厭,無法無天,兼併土地,想必不是什麼正經的法子。”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治理洛陽,本就是亂世用重刑,蕩清洛陽城,從而讓其爲都城做準備。”

“這般,咱們可以大開留守府,言語無所限制,號召百姓告案,咱們再來審覈。”

“這樣一來肯定拔出蘿蔔帶出泥,到時候有法子來蹂躪他們了。”

“那用何法?”張維卿說道:“咱們可不同大唐疏律。”

“用軍法!”潘崇徹笑道:“弄別的咱們也不懂,只有軍法最爲熟悉,要麼軍棍,要麼砍頭,由他們來選。”

“到時候他們哭爹喊娘,吐出土地來與小民,百姓們也疏通了冤屈,收攬民心。”

“嘿嘿!”張維卿笑了笑,不再言語。

土地雖然回到了百姓手中,但只是暫時的,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他們這些開國功臣買下,肯定會用錢。

這麼多年的賞賜,他們還真不缺錢花。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七百五十七章第1284章誘惑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1199章立足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270章草原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1303章清明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1173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128章中秋宴第1104章幽州營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1377章使臣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1331章威逼第1163章贖回?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1268章總兵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1342章驚喜第1259章改任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五百章無言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1110章信念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四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九百七十章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