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

“噠噠噠——”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伴隨着百餘輕騎,在官道上快速奔襲,烈日炎炎之下,灰塵席捲着大地,道路上的商販行人,見到這番景象,躲避都來不及,不敢有絲毫的怨言。

上百年來,普通的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寧惹盜賊不惹官兵!

“還有多久到汴梁?”

當頭一位五十來歲的老將,鬍鬚斑白,鼻樑堅挺,只是臉上若有若無的帶着愁緒,皺着眉,他低聲問道。

“節度,一路上人越來越多,怕不沒半個時辰,就快到了。”一旁小校,連忙說道。

“歇息片刻吧!”李繼勳搖搖頭,看着不住地喘着氣的馬兒,說道:“如此天氣,奔馳太久,對戰馬不利,戰場上,它與我如兄弟一般,怎能這般對它?”

“就去前面茶攤歇息片刻吧!”

李繼勳望着前邊的茶攤上,已經坐了不少人,他隨口說道:“兄弟們趕路也辛苦,喝杯涼茶,解解暑氣。”

“多謝節度——”衆騎聞言,齊聲喊道。

隨即,百餘騎趕來,讓小小的茶攤瞬間擁擠起來,許多客人放了錢就離去,生怕招惹麻煩。

“掌櫃的,還有多餘的椅子嗎?”

李繼勳直接坐下,問道。

“軍爺,小本生意,攏共才五六張椅子。”掌櫃的瑟瑟發抖,連忙說道:“不過,我這還有些許木架蘆葦,可以架起來,給軍爺們擋擋日頭。”

“那就去做吧!弄些涼茶過來,”李繼勳點點頭,見着草棚下席地而坐的兄弟們,他這才問道:

“近日汴梁可有什麼新鮮事?”

“這……”掌櫃的站立着,思考了一陣子後,畏畏縮縮地說道:“改朝換代的事,咱們已經習慣了,小的人小眼窄,見不得許多,只曉得汴梁的糧價跌了,淮南的糧食運了許多過來,而且,還有許多新茶來了,進價也便宜,小的多了些賺頭……”

“前兩天,大名府的魏王也來了,見到皇帝,由王爵,改封爲魏國公了,引起了好一陣熱鬧,都言這新朝不僅不加官進爵,反而減爵了,甚是奇特。”

“其他的,小的就不清楚了……”

“你去罷!”李繼勳沉思片刻,揮揮手,讓其離去。

“父親,這唐國皇帝,到底是何種名堂?”一旁的小校,疑惑道。

“何等名堂?”李繼勳笑了笑,說道:“你父親我,可是加封同平章事入的京,既然來了,那麼就水來土掩,見機行事罷了。”

歇息了半個時辰,一行人繼續前行,很快,就來到了汴梁城。

他並沒有沐浴更衣,而是直接去往了宮城。

至此,李嘉真正意義上的接觸趙氏舊臣,符彥卿只是老滑頭,契丹人都能投降,不足爲憑。

在李繼勳離開潞州時,射聲司就一刻不停地監視他,彙報他的行程,一舉一動,皆在李嘉的眼中。

射聲司借用了皇城司的眼線罷了,王仁瞻很有些用處,趙匡胤也放心不下。

在接見他之前,李嘉獲知了他的詳細資料。

李繼勳,大名府人,義社兄弟之一,參加過高平之戰,也曾淮南征戰不利,更關鍵是,陳橋兵變時,他人在邢州,並未參與。

後來鎮壓李筠,鎮守潞州,壓迫北漢。

可以說,李繼勳的身份很特別,其是義社兄弟,趙匡胤鐵桿親信,又是地方節度使,乃前宋藩鎮軍使代表,接見他,很有象徵意義。

“末將,參見陛下——”李繼勳很果斷地低頭拜下。

態度誠懇,速度果決,不愧是亂世中的武將。

“將軍灰塵撲撲而來,真是辛苦了。”

李嘉點點頭,寒暄道。

“面見陛下,一刻也不能耽誤。”

李繼勳沉聲道,聲音洪亮。

面對這般表現,李嘉頗爲滿意,他這才亮出了自己的真意:

“如今趙氏兄弟身死國滅,卿家能棄暗投明,果真是當世名將。”

“末將深知大唐乃天意所鍾,豈敢有絲毫的違背。”

李繼勳繼續表態。

“卿家鎮守邊疆多年,勞苦功高,特賞賜錢百萬,金百兩,江南綢緞五十匹,以作獎賞。”

“末將叩謝皇恩。”

李繼勳再次拜倒,恭敬如初。

這時,鋪墊了這般久,李嘉終於開始顯露出虎牙了:

“卿家久居河東,而朕多年偏居南國,孤陋寡聞,不知卿家有何見教?”

這是問如何處理河東之事。

“陛下明見萬里,而且朝廷聰慧之士何其多也,必能拾取差漏,末將孤陋之言,哪裡入陛下之耳。”

李繼勳心頭一震,連忙開始推辭。

不過,李嘉哪能放過他。

“卿家久待河東,耳濡目染,定然有所見地,還望教我纔是,大唐新復,須得認真斟酌損益纔是,爾等老臣,必有見地之處。”

皇帝直言,這關乎大唐的穩定根基,逃避不得。

李繼勳心中叫苦,大義壓下,他若是不從,怕是落不着好了。

無奈,他咬咬牙,說道:“宋滅唐興,本就是天道,我等武臣,雖然孤陋寡聞,但卻知曉天意,忠向之心,無可更改。”

“如今聽聞北漢四派使臣煽風點火,但諸將皆不爲所動,朝廷只需按部就班,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收河東、河北之地。”

李嘉默然。

所謂的按部就班,就是讓這些武將們繼續統御軍州,然後按照趙匡胤的步驟,一步步削權,如派遣縣令,劃定軍額(規定軍隊數目),以及派遣監軍。

當然,如今剛滅北宋,蕭規曹隨,循規蹈矩,穩定壓倒一切,幾年後,憑藉着南方的物資錢糧,碾壓那些軍州武將,自然不再話下。

但,一切不改,他這個皇帝權威何在?

“朕雖然久在南方,但因北漢,契丹之故,也曾知曉汴梁之危,所以,深慮之,藩鎮改易正當其時。”

李嘉先出一招,然後認真地盯着李繼勳,看其如何接受。

李繼勳聞言,微微一怔,然後拱手說道:“改易藩鎮,乃是舊俗,自可往之。”

這是五代,不,六代以來的慣例,您用這招,並不過分,而且,很合適,因爲這是大家已經習慣的。

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260章離譜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1409章崩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1225章隱情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九百八十五章第1388章黃龍府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四章野外啼哭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1269章漠北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1123章胡姬第七百五十章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1298章規格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1307章愛憐第1226章取暖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188章空獄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1227章家宴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1165章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1172章準備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341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1171章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1276章實踐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1223章第1324章氣惱第1224炭火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一十章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1377章使臣第1349章小子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