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諡號

李嘉略有深意地看了趙普一眼,微微一笑。

趙普在後世可是鼎鼎大名,乃是趙匡胤的主要謀臣,半部論語治天下,傳遍天下,搞的他以前認爲論語是天下第一神書。

古今看來,其不過是與趙光義轉圜之語罷了,有些機智。

索性他並沒有故意難爲的地方,順水推舟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民發一道聖旨吧,到時候趙相公署名罷了。”

北宋也是政事堂,不經政事堂副署,聖旨就是白板,如今李嘉暫時需要安穩一些,所以,暫且並沒有廢黜他的宰相位置。

當然,等天下統一,就不一樣了。

“諾——”趙普猶豫一會兒,立馬應下。

“如今這天下,終究還是咱們大唐的。”

李嘉感慨了一聲,隨即望着這幾人肅然的表情,不由得說道:“自前唐覆滅,該有六十載了吧!”

“回稟陛下,自哀宗禪位(907),朱樑篡逆至今,經過樑、唐,晉,後,周,宋,六朝,十四帝,六十年,如今人心思唐,天意所歸——”

魏仁浦朗聲說道。

“如此算來,每朝不過十載,每帝駕馭天下也不過四年半?”

李嘉詫異,他是真的震驚,歷史書沒寫那麼仔細,五代也沒修史,純粹靠口口相傳,他能記住五六個朝代,已經算不錯了。

“這個亂世真夠亂的,就連皇帝也朝不保夕。”

感嘆了一句,李嘉搖搖頭,隨口說道:“如今宋國覆滅,趙匡胤應該有皇陵吧,就讓他安葬吧,趙光義也是。”

“陛下恩慈——”趙普幾人拜下。

“終究是天意,唐亡而亂世顯,唐興則亂世終。”

李嘉一向標榜自己寬仁,不僅他信了,其他人則信了,劉鋹,李煜,就是活招牌,到現在還活的好好的,不然孟昶怎麼會安心投降?趙匡胤又怎麼認栽?

由此可見,名聲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況且,對於死人他更顯得寬容了。

“趙匡胤身死國滅,入葬皇陵後,儘量隆重的安排,一切待遇如皇帝,另外,對於他的諡號,也儘量定下吧。”

李嘉端坐着,張口說道,讓幾人瞠目結舌。

這些話就一個意思,他自己打臉,承認宋國的正統性,換句話來說,所謂的助周,其實真的只是口號,承認宋國,就相當於認爲周國已經覆滅了。

如今,五代,不對,是六代,最後一個王朝,已經從法理上覆滅,再亂打旗號復國,在讀書人眼裡,就是造反了。

名義這東西,李嘉看的門清,所以永絕後患,將趙大趙二都殺了,不讓人找藉口。

“依微臣看,趙匡胤登位數載,勤政不怠,當得一個懷字。”

王溥眼珠子一轉,輕聲說道。

“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

李嘉嘀咕了一聲,這倒是恰當,如楚懷王,而且還是個平諡,十分適合。

“微臣以爲,當以愍字,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數載以來,中原難得太平,可謂是國遭憂患。”

魏仁浦則拜下。

愍(min),同憫,說白了,同情居多,如西晉的愍帝司馬鄴,還有明朝的朱由檢,生不逢時,事競不成,表達同情,事與願違的遺憾。

而這時,趙普也挺身而出,爲他的恩主獻上諡號:“微臣以爲,以平字爲好,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惠內無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

平字爲中上諡,如表面意思,知錯不改,德心有虧。

一下子就有了三個諡號,讓李嘉頗爲糾結,對於他來說,人死不能復生,如今蓋棺定論,對死人寬容些,反而更顯得坦蕩。

況且他的天下,是自己打出來的。

哪怕是南漢,他也不曾一日爲臣,純屬造反給力,偷襲得手罷了。

所以,他沉吟片刻,說道:“就用平字吧!”

趙普臉色歡喜,喜不自勝。

王溥和魏仁浦互相看了一眼,心中鬆了口氣,碰到個寬以待人的皇帝,真是好運氣。

而且,這個寬是自有的,而不是被權勢壓迫的,更顯得難得珍貴。

“也就是說,趙匡胤就成了宋平帝了?”

李嘉心思過泛起來,至於廟號,趙匡胤肯定是宋太祖,這是改變的不了的,但諡號卻變成了平,這種決定歷史人物命運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討論虛頭巴腦名義的事情後,李嘉才正式開始討論權勢的分配。

名正言順,古之名言,不把趙匡胤安排好,他難展開手腳。

“今日起,汴梁施行宵禁,百姓可自由出入,成立開封留守府,以趙普爲府尹,王溥、魏仁浦二人爲少尹,安民定亂吧!”

皇帝朗聲說道。

這下,算是對開封的權利進行重新構建,三人共制。

當然,李嘉掌控着軍隊,只有他有最後的決策權。

這是暫時的政策,後來肯定是要改的。

除此之外,李嘉還命令薛居正南下,去往合肥,傳旨王審琦和李處耘,督促他倆投降。

至於呂餘慶,也去往了河南道,李威這傢伙,還佔據了曹州,堵截了漕運多日了,順便傳旨給高懷德,讓他也歸降大唐。

如此,纔算是勉強處理好了政務。

至於其他,什麼廢道爲府,官吏的人事任免,還得讓長沙的朝廷北上,才能最後解決。

不過,如今的汴梁還缺不了他,至少還要待個一年半載,等洛陽擴建完畢才行。

所以開封也會充當一段時間的都城了。

“果然,這開封的皇宮就是由節度府改造的,僅僅比長沙寬大些許罷了。”

瞧了瞧這皇宮的模樣,李嘉不由得搖搖頭,甚是看不起,不僅小,而且還有些破舊,高大的建築也沒多少,的確待着不舒服。

雖然進入皇宮,但所有的宮女宦官,全部被集中起來,不準亂動,而服侍他的,只是從長沙帶來的百餘號人,以作安全。

“陛下,這是奴婢親自挑選的女子,都是處子,家世清白——”

這時,田福突然就引了一羣姿色俏麗的宮女過來,彎着腰,笑着說道。

“呸,你幹嘛呢?我會是好色之人?”

李嘉憤然,這對他的名譽具有極大的損害。

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360章談話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340章落下第1143章柔情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249章想法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1145章建議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1398章喜憂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1341章第1236章僧人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81章紕漏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1274章伴當第1219章異議第1346章教子第1365章野女真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391章藩王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兩百一十六章民望所歸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161章勝之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1382章第八百九十四章第1357章人選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1285章中秋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1362章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1352章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1260章離譜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1179章忽悠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139北行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343章第1306章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