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心情

聽到鹽這個字,房玄齡心頭就是一顫。

尤其是當他聽到海鹽這兩個字和韓王李元嘉扯到了一起,並且傳到了皇帝的耳中,房玄齡當即就皺起了眉頭,心裡也開始擔心了。

他知道,皇帝絕不會無緣無故的說起這件事情。

房玄齡對眼前這個比自己小了十幾歲的皇帝太瞭解了,很清楚對方雖然心胸豁達,且知人善用,但是因爲十三年前的事情,李世民的心態卻起了極大的變化——一方面,皇帝變得更加“心胸豁達”,連魏徵那樣的傢伙都能忍受,就是一心想要證明給世人看,或者證明給歷史看,自己當年所做之事沒錯;另一方面,皇帝的戒備之心也從未放下來過!

所以一聽到海鹽和韓王等字眼,房玄齡心頭就是一突。

鹽這玩意兒,可不是誰都能碰的!

雖說大唐不設鹽鐵專賣,但是作爲國家的重要物資,無論鹽還是鐵,朝廷和皇帝肯定都一直在盯着呢。所以聽了皇帝的話,房玄齡就趕緊追問了一句。

“意思就是,十一郎派人去了海邊。”

看着房玄齡臉上明顯有些緊張的表情,李世民微微一笑說道:“而且兩年前就派人去了,如今剛剛從長安城中送來了消息,韓王府收穫了第一批海鹽……具體數量有多少還不是很清楚,不過想來幾百斤還是有的。”

說實話,皇帝很喜歡看到房玄齡這幅樣子。

雖然他明知道以樑國公的城府,這種略帶慌亂的樣子很大可能是做給他看的,可李世民就是喜歡,哪怕假的也喜歡!

只不過……

讓皇帝有些失望的是,房玄齡眼中的那一抹慌亂很快就悄悄散去,表情也變得淡定了起來。這老貨甚至還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然後笑眯眯的說道:“陛下,韓王派來的人怎麼說?可是他們又找到了什麼好辦法,能夠讓海鹽的產量增加一倍?還是說韓王家的工匠們運氣不錯,找到了讓海鹽變得更細更白的法子?”

“切……”

皇帝的臉色微微一變,房玄齡甚至隱隱聽到了對方那一聲不滿的悶哼。

呵呵。

其實房玄齡剛纔確實有那麼一點擔心,並且也確實故意把那絲擔心表現了出來,讓皇帝看到……還是那句話,他太瞭解皇帝了,知道對方想要看到自己什麼樣的反應。

要是一丁點擔心都沒有,皇帝肯定是會不開心的,因爲那說明房玄齡對自己的女婿沒有什麼感情,眼睜睜的看着對方犯錯誤也無動於衷;而如果擔心太過的話,皇帝又該擔心自己的手下重臣和弟弟感情太過深厚,將來會有麻煩……

反正流露出那麼一絲最恰當不過,剛剛好。

而且事實上房玄齡確實有那麼一點擔心,因爲鹽這東西實在是太重要了,李元嘉一個親王貿然去碰的話真不是什麼好事兒!

只不過也就是那麼幾個呼吸的功夫,老房馬上就想到了長安城中那個小狐狸的爲人,一顆心瞬間就平靜了下來。

在樑國公的眼中,二十不到的韓王可比好多四五十歲的人都要穩重!

再者說了,要說賺錢的話,韓王府那麼多的好東西哪個拿出來不能賺錢?光是一個玻璃,現在長安城中都有人開出三百貫一塊的價錢,就想買幾塊回去裝點自己的書房,結果還不是一塊都買不到?

韓王府作坊生產的玻璃,幾乎全都送進了宮裡,送到了樑國公府和郢國公府!

所以轉瞬之間,房玄齡就想明白了一切,心情自然而然的放鬆了下來——他可以肯定,韓王肯定是對海鹽下手了,但是這件事情李元嘉也絕對和皇帝說過!

那個小狐狸,心裡清楚着呢!

“哼。”

果然一看唬不住自己的老部下,李世民眼中閃過了一抹失望之色,又輕哼了一聲之後撇嘴道:“玄齡,你倒是和自家女婿心意頗爲相通啊?呵呵,按照十一郎的書信中所說,他不光是找到了讓海鹽產量增加的辦法,同時還找到了讓海鹽變得更細更白的法子……來,玄齡,來看看我家十一郎剛剛讓人曬出來的海鹽!”

沒有唬到人的鬱悶瞬間散去,李世民的表情很快就變得興奮了起來!

手一揮,旁邊的內侍自然趕緊把一個布袋捧了上來。

房玄齡的眉頭一蹙,接過了內侍手中的小布袋,然後打開一瞧後頓時大吃一驚:“這……這是海鹽?”

“對,這就是韓王讓人曬出的海鹽!”

深吸了一口氣,李世民開心的說道:“十一郎在信中說他們試了幾百次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相對完美的法子,能夠去掉海鹽之中的澀味兒和雜色……至於說海鹽中的那些雜物倒是好辦,先用細布多濾幾次,然後用他們造紙作坊做出來的一種粗紙來過濾,效果好得很呢!”

“幾百次……韓王紙……”

看着皇帝臉上隱隱的得意,房玄齡嘴角抽了抽,心情頗爲複雜,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皇帝的表情如此明顯,房玄齡當然能看出他的得意之色。

不難理解。

李元嘉畢竟是皇室的親王,陛下的親弟弟,有所表現的話皇帝自然會非常的開心。而且按理說,作爲李元嘉的老丈人,房玄齡也應該高興纔對,只不過看了看手中的這細白海鹽,房玄齡卻有些高興不起來。

到了這時候,他真是一點也不擔心了。

因爲既然皇帝拿到了這些海鹽,就說明韓王給他的信中說明了一切,那麼無論是將來自己做還是把方法獻於陛下,李元嘉都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但是看着這海鹽細白的樣子,房玄齡也頭疼得很。

那個小子,怎麼就總喜歡搞這些東西?

大唐又不缺鹽!

內陸的井鹽也好,東邊的海鹽也好,現在供應全大唐食用毫無問題,每年還有充足的精鹽供應給貴族富商們。而且普通鹽巴就算髒了一些,味道苦澀了一些又如何?只要有鹽吃,老百姓在乎的只是便宜不便宜,哪裡會計較那麼多?

韓王府又不缺錢,那個小子怎麼就不能老老實實的寫寫字,畫幾幅畫,或者多看看書呢?這些工匠之事……

“咦?不對!”

正頭疼的時候,房玄齡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注意到了皇帝兩次說出的那個字,連忙問道:“陛下,您剛纔說什麼?這些鹽……是曬出來的?這曬……是什麼意思?”

“這個……朕也不是很清楚。”

眨了眨眼睛,李世民笑道:“只是十一郎的書信中是這般說的,而且……他說這種曬鹽之法不光是方便快捷,產量也比熬煮之法高出很多……”

第三十四章 差得遠呢第二十八章 閹割第二十二章 水車第六十四章 被擊碎的驕傲第二十一章 羨慕嫉妒恨第八十六章 駕崩第四十一章 無法抵擋的誘惑第四十章 親自過問第四十六章 完成第十二章 長嘆第五十五章 豆製品第九十五章 隨軍第十章 算盤第七十八章 印書第四十三章 弟子第七十六章 賞賜第二十五章 偶然所得第八十章 四輪馬車第九十二章 忘不了的火炕第九十一章 被遺忘的火炕第五十五章 被打臉的韓王第二章 必須要做第五十七章 好事兒第二十四章 大疫第九十九章 韓王府學堂第十三章 好日子到頭第七十一章 準備就是了第三章第二十二章 你想差了第六十五章 刨子和框鋸第一章 晨起第二十六章 茶葉與海鹽第八十二章 一百萬貫第十八章 宇文士及第六十章 大唐第一條水泥路第二十六章 下次第二十三章 《諸病源候論》第七章 雍州牧第十二章 火炕第十八章 賺錢的和賠錢的第十章 彩頭第六十七章 城外第九十八章 和水一樣第六十八章 美食第四十七章 大王叫它玻璃第二章 不準第六章 豁出去了第七十一章 儘快嫁出去第四十一章 簡單?第四十章 專職教書第一百零三章 盧氏的擔心第三十一章 不上朝第十八章 炒菜第九十九章 新市場?第四十章 大廚房第二十二章 教授第十六章 好好上課第七十一章 利之一字第十八章 腦殘第九十四章 要忙的事情第三章 決心第三十五章 一百畝第八十九章 大寶貝第五十章 兩本數學書第三十九章 無題第五十四章 這字好醜第十六章 打斷你的腿第三十七章。李元嘉的這一生第三十一章 年齡的門檻第七十八章 計劃書第八十七章 韓王菜第三十八章 告訴他們第三十一章 到底想要做什麼?第六十五章 刨子和框鋸第三十八章 進步第八十二章 一百萬貫第八十六章 駕崩第二十九章 茶葉貿易的提前出現?第四十五章 跨越時空的小院第二十九章 那是木棉!第二章 良心報價第三十章 引誘第七章 也不是不行第七十二章 新水泥方子第八十三章 失落第八十八章 數據第五十一章 程處亮第十八章 炒菜第六十章 準備第六十四章 一百貫第六章 新的水泥路第八十六章 隨口說出答案第九章 雞兔同籠第六十八章 美食第三十章 鬥雞第七十二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六章 運氣特別的好第九十四章 要忙的事情第二十九章 造價第二十四章 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