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想法

在貞觀年間如何搞“科研”,其實李元嘉早就想清楚了。

關鍵之處,無非三點。

一是有這個想法,這一點無疑是先決條件。

千萬不要以爲這一點很容易,雖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無數讓後世敬仰的科學家,除了四大發明之外也有無數影響世界的成果,但是別忘了,那可是用幾千年沉澱下來的!

而且每一項技術的進步,幾乎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畢竟在一個官府工匠都被叫做“丁奴”、“官奴”或者“戶奴”,唐太宗親口說“止可厚給財物,必不可超授官秩”等話的朝代,你指望老爺們花錢去改進技術不現實,指望着工匠們自己主動爲主人們謀福利更是不可能。而那些民營小企業家們,想要這樣做卻大多缺乏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也很難成什麼氣候。

不然一個曲轅犁什麼的,還需要李元嘉總想着什麼時候合適拿出來?

第二個的話,就是要有正確的方法,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古代技術的改進要麼就是靠蠻長時間的積累,要麼就是靠一兩個天才人物的靈光一閃,不可能形成有組織、有規模、有計劃的“科研行爲”。事實上哪怕到了千年後西方的工業革命爆發,歐洲人在很長的時間裡也沒有這麼幹,依靠的還是個人的單打獨鬥,直到十九世紀的後半葉德國人和美國人才拉開了這個序幕。

李元嘉其實也不是行家,但他上輩子論文也沒少發啊!

就算醫院科研和工廠的工藝改進是兩碼事,但是架不住在那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李元嘉就算是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咳咳,就算是沒見過,聽總是聽說過的吧?比如說他給王普的那張記錄表格,要求對方嚴格準確的記錄每一次造紙的詳細步驟,各種物料的用量、性狀等等,能說沒用?

而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有錢!

曾經還是個醫生的時候,每次看到輝瑞、阿斯利康這些醫藥巨頭在研發上的投入時,李元嘉總是要忍不住感嘆一番:人家一個巨頭的科研投入往往就會超過中國醫藥企業的總和!而一款新藥平均十幾億美元的投入,十幾年的研發週期也讓人咂舌不已。

當然在唐朝改進造紙術肯定不會那麼誇張,但是也絕不是誰都能玩轉的!

任何一個時代,“科研”應該都是最花錢的事情。

比如說牛大牛二他們的嘗試,首先你要有地盤,至少也要有一個水流平緩但是面積足夠大的河灘,用來漂洗、浸泡大批量的原材料;其次你要有一個“生產車間”,保證在沒有陽光的時候可以用烘烤的方式造紙;再次你要有足夠的人手,畢竟只靠牛大和牛二造紙給李元嘉一個人用可以,但是想要大批量製造想都別想;最後你還要有錢去買樹皮、煤炭、生石灰等原材料,要養活這麼多人,還要有耐心把這錢長時間的花下去……

“大王,這,這太花錢了!”

花了整整一天講解了如何去“研發”新型造紙術之後,王普瞠目結舌的說道:“如果按照您的說法去做的話,每年至少也是幾百貫啊,這要是十年下來……”

在王普看來,哪怕一百貫都是個嚇人的數字了!

這年頭一斗米不過三四文錢,一貫可以買他兩百多鬥,足以讓一家幾口人一年都過得舒舒坦坦的。而爲了改進一下造紙術,造出更白更結實的紙,大王竟然願意一年花幾百貫,而且還說連續花十年都沒問題,這……這也太嚇人了吧?

“哈哈,怎麼可能真的需要十年?”

擺了擺手,李元嘉大笑道:“只要你們能按照我說的去做,嚴格的做好每一次嘗試乃至每一步工藝改變的記錄,避免後面重複,肯定用不了十年時間!”

開玩笑,三五年了不起了!

至於說花個一兩千貫改進造紙術值不值?或許在王普的眼中是千不值萬不值,但是李元嘉知道紙張對於人類歷史的重要性。事實上,哪怕真的花了十年,砸進去五千貫的話,只要牛大他們能用竹子等便宜多見的原材料造出質量過關的紙張,那也絕對值了!

再說了,徐王府不是有着好幾萬貫的存款麼?

所以根本就不屑於和王普解釋,李元嘉揮了揮手道:“行了,照我說的去做,有任何合理的需要就去找老韓要!另外,你每十天來向我彙報一次,記得帶上我給你的表格……去吧!”

對於徐王府的第一次“科研”嘗試,李元嘉並不會盲目的樂觀。

因爲他知道像王普這種完全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真心不能指望太多,很可能就算拿了自己的“科研公式”,最後的結果也是讓人啼笑皆非。所以定期檢查功課,及時糾正犯的錯誤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懷着滿心的疑慮和擔憂,王普行禮後離開了。

而李元嘉在自己的小院子裡站了一會兒之後,又讓人把管家給叫來,然後吩咐了一句:“老韓,把咱家的鐵匠給我叫一個過來。”

“大王,鐵鍋還沒有完成呢。”

韓山以爲李元嘉還是要問鐵鍋的事情,趕緊回了一句。

因爲知道大王對那個鐵鍋很重視的緣故,韓山幾乎每天都要親自了解一下鐵匠們的進度,所以第一時間就回答了李元嘉的要求。

“嗯?呵呵,不是那個事情。”

稍微楞了一下,隨即李元嘉笑着搖頭道:“今天突然又有了個想法,想要嘗試一下……嘖嘖,就那麼一個東西就這麼難,花了好幾天時間了,還沒做好?”

“又,又有新想法?”

韓山的眼皮子跳了一下,一時間也是無語了。

好吧,您是大王您最大!

在長安的時候明明那麼老實,剛到潞州這才幾天?又是鐵鍋又是造紙的,花費可都不算少,現在又有新想法……

不過對於這位平日裡非常溫和,但是一遇到事情卻堅定果斷的大王,韓山可沒有犯言直諫的勇氣,連忙陪笑道:“大王,如果只是做出來當然不難,一兩天就足夠了。不過想要把它做的厚薄均勻卻不是太容易。不過您放心,他們幾個已經摸到了一點竅門,應該很快就可以了。”

“嗯,知道了。”

李元嘉並沒有責怪那些鐵匠的意思,因爲他知道鐵鍋要是那麼好打,也不用等到宋朝纔會漸漸普及了。

不來這個時代,你是不懂到底有多落後啊。

所以隨意的擺了擺手之後,李元嘉混不在意的說道:“挑一個機靈點的帶過來,其他人繼續給我打鐵鍋。對了,我記得府上應該還有一個懂制墨的匠人對吧?應該是和牛大牛二一起被我從舅舅府上要來的,這次連他一起叫過來……”

第六十六章 只是爲了好看?第一章 好事兒接着來第十四章 失望第十二章 大傢伙第九十九章 解釋第二十五章 玻璃第八十三章 路上第三十五章 一百畝第三十章 又是一次機會第六十六章 結果第七十六章 奇奇怪怪的東西第十四章 門檻太高?第九十章 開獵第十八章 腦殘第七十四章第十六章第八章 雜學第十二章 消息第二十九章 造價第六十三章不夠第六十七章 另一件好東西第八十二章 一百萬貫第二十八章第三十六章 冬閒第六十一章 你可真帥!第六十五章 刨子和框鋸第二十六章 下次第七十四章 新遊戲第五十二章 入宮第五十三章 交代第十三章 決心第一章 晨起第十五章 一直統計下去第八十八章 牙刷和毛巾第八十九章 大寶貝第七十七章 各大工坊第一百一十一章 能用嗎?第二十章 功夫茶第七十章 入宮第五章 頭疼的老房第七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四十五章 造他一百塊第六十八章 帶上一點彩頭第四十六章 完成第二十章 再等等第六十八章 到了越南了?第三十三章 算學第十二章 長嘆第四十三章 即將迎來的自由第四十三章 廁籌與手紙第七十三章 少來往第十四章 門檻太高?第三十四章 差得遠呢第十九章 父子第三十三章 棉衣第十七章 大旱第四十七章 大王叫它玻璃第五十六章 越烈越好第九十章 燥熱的正堂第六十八章 美食第二十章 功夫茶第三十九章 三日第一百章 竹子造紙第五十六章 越烈越好第六十二章 多少錢一塊?第十六章 大限第七十章 資本家第二十八章 馬車與紙牌第一百零六章 一個都不能放過第五十八章 不用隱瞞第七十八章 行不行第十章 禮物第四十三章 即將迎來的自由第五十一章 開心的劉志成第七十五章 最好的白紙第五十一章 程處亮第九章 葡萄第四十一章 回家第十九章 隨身帶着第五十九章 客人第二十六章 農具第十七章 大旱第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三章 籌劃第四章 安頓第二十七章 豚肉第一章 俆王李元嘉第二十七章第八十七章 韓王菜第九十章 燥熱的正堂第四十五章 害怕第一章 長安第六十八章 帶上一點彩頭第六十章 下水道系統第四十章 專職教書第一章 長安第六十四章 工具第十九章 春遊?第三十三章 一臉懵逼的盧國公第八十六章 運氣特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