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離京出塞

帝都城外七十里外的秦嶺大山腳下,李承訓對鄒駝子舉手告別,“駝子,多謝!”

他之所以選擇秦嶺,一是因爲他熟悉這裡,只要他入了秦嶺,沒人可以再找到他,而另一個原因是,這秦嶺橫貫中原東西,他只要始終在山裡走,走到盡頭,便離塞外不遠了.

“主人,你這是哪裡話?不都是小的本分嘛!”鄒駝子謙卑地答道。

李承訓知道商人無利不起早,也知道如今帝都附近的暗影門實際掌控在鄒駝子的手中,索性他便做個順水人情,把鄒駝子任命爲暗影門副門主,主掌京畿腹地。

那鄒駝子呢?他確信皇帝不會賞識賣主求榮的人,更確定李承訓不會就此完蛋,所以他不能去告密,那便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幫忙,一種是拒絕。

很顯然,他選擇了幫忙,因爲若是選擇拒絕,李承訓很可能逃不出帝都,那時對方必會藉助皇帝之手,來處置自己這個不聽話的手下,恐怕到時會有性命之憂。

而幫助李承訓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把這個“瘟神”送走,那帝都附近將還是他主宰的天下。

然而令他驚喜交加,倍感意外的是李承訓許諾他爲副門主,這等於是把他的領袖身份確定了,那以後的行事將會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他只需顧及李承訓一人便可。

鄒駝子向李承訓表了忠心,表示要爲李承訓,爲暗影門盡心竭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承訓只是淡淡一笑,他也不說破鄒駝子這點兒心思,只是又囑咐了鄒駝子兩件事,一是代爲照看長樂公主,二是着意結交武士彠。

鄒駝子自然爽快應諾,他知道李承訓已心不在此,告別之後,便帶着愉快的心情折返帝都。

夜漆黑無比,遠處的羣山黑洞洞一片,不時得有夜獸咆哮的聲音傳出。

汝南公主畢竟是未出過皇宮的女兒家,心裡着實害怕,緊緊地靠在李承訓的身上。

感到懷裡的汝南公主渾身顫抖,李承訓用力抱住她,在她耳邊低聲道:“別怕,秦嶺大山是我的家,這裡的動物都是我的朋友,咱們是安全的。”

汝南公主嗯了一身,卻早已沒了注意。

見她怕成這樣,李承訓擔心走夜路嚇到她,便在山邊上尋了個避風的山岩,點起了篝火,一是取暖,二是給她壯膽。

按照計劃,皇帝會在明天上午才能發現他始終的事情,而此刻他不用擔心會有官軍的追捕。

此時,紅毛猴子悟空也來到與李承訓匯合在一處,它之所以晚來一步,是因爲他奉命去天香樓取了李承訓寄存在那裡,夏雪兒送給他的那根綠竹杖,又把它送到了至相寺去交給虎子。

汝南公主頭一次走這麼遠的路,雖然她始終坐在馬車裡,可仍是疲憊不堪。她從小到大睡的都是高牀暖枕,從心裡往外的極其不願意睡在野外,可還是耐不住疲勞的侵襲,在李承訓溫暖的懷裡,不一會兒便睡了過去。

李承訓卻沒有睡意,始終在猜測着他離開帝都後,皇帝會是怎麼樣的感受,是震怒?傷心?還是覺得窩心?希望不會遷怒長樂公主,更希望他寫給皇帝的信,可以令皇帝原諒自己,並信任自己。

今日的一切,都是李承訓謀劃,由長樂公主和宋管家配合實施完成的。

首先,用一堆雜耍人員誤導陳浩,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和所有守衛者,在精神高度緊張中度過整個下午,待雜耍人員一走,這些人緊繃的神經會本能的鬆懈下來,必定會放鬆警惕。

而後,他們回到書房,假意爭吵,吵得僕人們都知曉,以給長樂公主離府創造條件。與此同時,李承訓和汝南公主已與長樂公主的隨從對調了衣服。

長樂公主氣呼呼地出了駙馬府,李承訓二人則混在其他僕人中間,自然無人敢阻攔,守衛誰會想到會有人魚目混珠地混出府門呢?

就在他們經過天香樓的時候,李承訓和汝南公主則悄悄地脫離隊伍,溜了進去,早有鄒駝子在等候,把他們引入密道,從數裡外的出口出去,並把他們一直護送到秦嶺山腳。

另一方面,書房門外的宋管家,卻假意主人還在書房中,時進時出的傳達旨意。

宋管家雖然武功散失大半,也不甚精明,但是他爲人忠厚細緻,偶然從汝南公主與李恪的談話中,尋得蛛絲馬跡,猜測到李承訓要離開帝都。

他人老倦怠,孤獨一人,也是着實喜愛李承訓和無憂二人,早已決意與他們爲伴以了殘生,甚至向李承訓坦誠過自己受命於皇帝的事情。

如此一來,李承訓也只能信他,再見他飽含誠意的臉上,寫滿了滄桑與淒涼,使得人心中發酸,無法拒絕。

也正是因爲有宋管家的極力周旋,才使得他們能夠從容地避開陳浩的眼線,直到最後,他冒着被李世民遷怒的風險,依然在堅守着。

長樂公主把二人送走後便迴轉了駙馬府,回到了書房,假意傳令宋管家說:“三人要夜讀聖賢書。”

她還在演戲,唱着屬於她的那場蕩氣迴腸的獨角戲,目的是爲他們二人逃走爭取更多的時間。

書房中的長樂公主整整哭了一夜,她覺得自己好傻,明明捨不得他走,卻還要幫他逃走。現在,偌大個帝都,只剩下她一個人,連個說話的伴兒都沒有了,她好想和他一起,哪怕讓她少活幾年,她也心甘啊。

天亮時分,陳浩終於覺察出了異常,逼迫小翠闖入書房,見只有長樂公主一人,暗道不好,忙令部下全府搜索,當然已是人去樓空。

長樂公主氣勢昂昂地出了駙馬府,陳浩無法,他可沒有權利扣押公主,卻只能下令把宋管家,小翠,和童錢綁了起來,押着他們直奔皇宮而去。

皇宮太極殿中,早朝尚未開始,迪喜便匆匆來到後殿,向李世民通報說長樂公主有緊急事情要即刻面聖。

“胡鬧!讓她候着,待早朝過後再說!”李世民正在銅鏡前正衣冠,隨口答道。

“陛下,公主說,李無名已留書離京!”迪喜語氣急迫地道。

“什麼!”李世民大吃一驚,“快,傳她進來!”

這日的早朝,李世民宣佈取消,他只在太極殿上見了長樂公主一人。

長樂公主見到父皇,請安過後,便遞上李承訓臨走時交給她,讓她務必親手呈送給皇帝的信札。

李世民立即展開,見上面密密麻麻地寫着百十來字,看過之後,坐在龍椅上,久久未動。

李承訓的留書中重點說了三件事情。

一是強調自己出走的原因,非是對陛下不忠,不信任,而是實在受不得拘束。他保證不會做對大唐不利的事情,更不會顛覆李唐政權。

二是他懇請李世民不要對太子管教太苛嚴,以免物極必反,並預言了太子謀反的事情,又諫言晉王李治爲將來的儲君,卻又提出限制長孫無忌的權利。

這一段話可以說他是煞費苦心的,歷史上李承乾謀反的原因是複雜的,既有李世民苛嚴的管教之責,也有他本身有了足疾後的心態大變,再加上被一些人的蠱惑,才促成了這一事件。

李承訓諫言晉王李治爲儲君,而沒有諫言立李恪爲儲君,一個是擔心李恪會被李世民猜忌,二來那是自己已不在皇帝身邊,取決定作用的還是長孫無忌,他說什麼也沒有用。

“晉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君乎?”

這是長孫無忌勸說李世民的原話。出於家族利益的考慮,這位皇帝身邊的第一重臣,當然力推他的侄子。

考慮到以上的歷史事實,李承訓的諫言處處用在關鍵處,可李承訓能信嗎?當然不會,但也許當李承乾謀反之時,他會信吧。

最後一件事情,李承訓預言了武媚孃的出現,以及她將給帝國帶來的轉變,請皇帝慎重。

李世民看完這封不知所云的信札,心裡說不出的彆扭,一團怒火也從心中升騰起來:好你個李承訓,朕對你不薄,你卻忘恩負義,不辭而別,而留下的這封書簡處處對朕的國事、家事指手畫腳。

他越想越氣,用力把信札撕得粉碎,紛紛揚揚地撒在龍案之下,而後拍案而起,“迪喜,傳朕旨意,立刻查封駙馬府!”

“父皇且慢!”長樂公主屈膝跪倒,“請父皇息怒,李無名出走,是女兒一力幫襯的!”

“你?”李世民正驚愕間,便聽得長樂公主繼續侃侃而談。

“父皇,李無名爲人俠義重諾,既然他說了,便一定會做到,那又何必非要把他留在帝都呢?莫非是父皇不信任他嗎?就算如此,他已然逃脫,父皇想再捉住他,恐怕是很難的了。與其逼其造反,不如依舊善待他,讓他知道陛下的寬宏。這駙馬府留下,好好爲他維護經營,也是向天下百姓宣召皇帝對他的恩德,即便他要造法,想必也是失道寡助。望父皇三思!”

長樂公主面色平靜,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一席話說完,低眉垂目,淡定如初,靜候李世民的責罰。

李世民此時已冷靜下來,忽而展顏一笑,“這個小子,看來是非要與朕作對了,朕不要殺他,不要逼他,卻非要把他捉回來。”

長樂公主暗暗鬆了口氣,心中感嘆李承訓教她的這番說辭,還真是管用。

…………

李承訓帶着汝南公主走在秦嶺大山中,享受這自由的陽光與空氣,再看看身旁美貌絕倫,又高貴典雅的妻子,心中別提多暢快了。

他真的覺得很幸福,老天對他眷顧,讓他稀裡糊塗地穿越到了唐朝,雖然學到的武功被廢有些可惜,但他在江湖上也算有了名頭,如今在朝堂上也算是掛上一號。

當然,這些他完全沒放在眼裡,但卻把這幾個女人,結結實實地放在了心裡。第一位的當然是與他出生入死的無憂,第二個則是爲他拋棄公主身份的汝南公主,第三個是那個爲她尋死覓活的夏雪兒。還有一個人,他常常會念起,卻總是倍感惆悵,便是那個在暗影們總部,與他有過一夜夫妻之緣的毒娘子。

汝南公主初到秦嶺,起初感到慌亂懼怕,但很快便被周圍新奇的世界吸引了。那原本只能在書本上看到的奇絕的山峰,飛濺得瀑布,蔥蘢得綠蔭,還有那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各種動物。

這一樁樁,一樣樣盡收眼底的無盡風景,使他很快融入其中,享受其中,絲毫沒有覺得苦累。

當然,對於習慣高牀暖枕的公主來說,也是李承訓的呵護備至,才使得她玩得痛快,睡得舒服的。

每到一處露營的地方,李承訓都會用石頭,木頭搭建一個小房子,在裡面鋪滿柴草,獸皮,以使公主感到安全,溫暖。

而且他還爲公主特別做了一張“行軍牀”,整日讓那隻先一步回到秦嶺的大黑猩猩金剛揹負着。

公主雖然離開了皇宮,卻依然享受着公主的待遇,她是李承訓心中的公主。

不過,李承訓也並沒有忘記無憂和夏雪兒,他心裡始終在記掛着着他們,擔心這他們,常常會不自覺地走神。

每到這個時候,汝南公主便會如小鳥依人般的趴在他的膝上,靜靜地陪着他……

(第二卷終)歡迎加羣:199155227

第86章 契丹八部援兵第6章 幽州難民第39章 谷分陰陽第94章 壓服紅刀頭第98章 二女同榻第20章 俗家弟子第33章 破關衝穴第32章 迷途知返第75章 兩雄對壘第98章 人形獸第34章 狼羣圍山第85章 情非得已第33章 前代恩怨第3章 初探天羅陣第26章 出城第17章 李淳風入陣第37章 中毒第77章 雪山疑兇第68章 譚老八賣虎第109章 破碎的鎧甲第85章 追命第99章 虯髯客第45章 冰蟬手套第15章 天道八門陣第3章 初探天羅陣第24章 三奇陣第109章 醫佛慈悲心第17章 出塞第44章 三祖落敗第11章 囚籠中的婚禮第12章 與蛇爲舞第4章 玄武真相第9章 毒藥三日紅第100章 死間與反間第119章 兒女情長第8章 屠莊第104章 再拜三兄弟第44章 官封寧遠將軍第18章 黑烏鴉蓋頂第33章 前代恩怨第66章 江湖秘聞第71章 落髮第93章 再遇四鷹第3章 古廟逃生第92章 毒酒毒計第49章 戒癡爆丹田第8章 置之死地第33章 破關衝穴第72章 生死抉擇第64章 思緒萬千第98章 空城計第41章 全軍覆沒第13章 低頭第35章 虎形扳指第35章 體內破陣第81章 被困囚籠第91章 外科手術第64章 秘審內奸第4章 一賭決天下第115章 詐降陷阱第78章 七大派掌門第79章 日照教甘娘第4章 滿城驚鳥第75章 欲擒故縱第103章 君臣議後事第116章 跳崖第9章 皇門四鷹第39章 秘道之爭第111章 寬心桃第102章 騅不逝兮可奈何第56章 作繭自縛第19章 少林寺第89章 柴紹圍山第9章 道家秘事第97章 養蠱禁地第19章 頡利可汗第16章 不失道義第93章 天香樓主人第2章 暗潮洶涌第8章 偷人成功第87章 甘露殿面聖第48章 鋒芒乍現第126章 一觸即發第94章 壓服紅刀頭第52章 咸陽阿房村第34章 巧盜密鑰第16章 創丐幫第64章 皇帝是大黃雀第59章 勾心鬥角第98章 人形獸第105章 撤離第77章 死無對證第85章 情非得已第29章 撲朔迷離第23章 七十二鎧甲第124章 離京出塞第133章 絕地團聚第56章 兵分三路第70章 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