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頡利可汗

“好個天馬行空的想象,就按他說的辦,快,換座位!”李世民頗有興致,高聲喝道。

頓時,右列那些文臣武將,一個個臉都綠了,把李承訓恨得牙癢癢,甚至恨不得生吞了他,可既然皇帝發話,便無人敢不遵從,但畢竟是不甘心,一個個都用眼睛剜他。當然,這些人中也有例外,長孫無忌和魏徵便是當先離座,向左列而來。

左列這邊,遲疑之後,便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謝恩之聲,各種溢美之詞,接連不斷。雖然不少人是久居中土,但他們畢竟是胡番,這話音卻始終帶着異國情調,惹得座上兩位皇帝,開懷大笑。

古代載籍中對漢族以外的人們多籠統稱作“胡”,如胡人、胡雛、胡兒、胡兵、胡賈、胡僧、胡客等,主要是些來自北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回鶻人、吐火羅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和天竺人等

這些胡人雖然久住京城,但也只能以二等,甚至三等居民自居,特別是朝堂之上,更無他們說話立足的份兒。如今聽得李承訓這個注意,與諸位大臣平起平坐,那明日在坊間炫耀起來,無疑會又提一個檔次,做起事來,必然順風順水,焉能不喜?早有幾個胡人跑去了左列。

皇帝金口玉言,衆人不敢怠慢,一番混亂之後,彼此坐定,還真是按照皇帝的意思,隔一個漢人,便是一個胡人,基本都是按照官職或者名望,混雜在一起的。

李承訓很自覺地坐在了那兩個倭國人中間,排在末尾。

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爲“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爲大和。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爲日本,意爲“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爲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爲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衆人坐定,酒肉擺上,絲竹聲起,舞姬入場,霓裳豔影,秀色美食皆可餐,酒宴算是正式開席,場中也逐漸熱鬧起來。

在兩位皇帝頻頻舉杯之下,幾巡酒過後,衆人的緊張之感漸漸褪去,特別是那些個胡人,酒精上腦,排座兩邊鬧酒呼喝之聲開始不絕於耳。兩位皇帝不僅沒有不滿,反而更加高興,更加助漲了那些胡人的酒風氣焰。

李承訓的目光在衆人面上逡巡而過,心中暗自好笑,只見那大唐武將尚好些,與身旁外番時不時的碰酒,也是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只是苦了那些大唐文臣,一個個側臉掩鼻,聞不得胡番身上的生羶氣,聽不得胡虜口中的粗言穢語。

他的目光最後又落在牆角那個心事重重,不言不語的胡人身上,因爲他的表現與這裡的熱烈的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很顯然,上座的李淵也發現了這點異常,笑着開口道:“頡利可汗,汝有何心事,不如說出來,何必獨自喝悶酒。”

那胡人聞言,連忙惶恐起身,作揖道:“太上皇大人,頡利只是喜歡這般喝酒而已。”

李承訓都能看出他說話口不對心,何況是座上的李淵和李世民?

果然,李世民插言道;“頡利可汗,汝藉父兄之業,數範大唐邊疆,蹂我稼穡,掠我子女,然自你被遷京城以來,朕赦汝死罪,封汝官職,厚廩食之,奈何你仍有怨言,不知感恩?”

“陛下!”頡利可汗連忙抽身離座,俯身在地,“頡利自知罪孽深重,怎麼會不知悔改,不知感恩?”

李世民起身上前數步,沉聲道:“你在京都空地,支起帳篷,一應生活效仿草原習慣,這是何意?心中卻無對朕不滿?還是在做無聲之抗議。”

李淵見兒子話裡有話,明智的選擇了退後半步,讓出空間,自然更是不敢搭話,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頡利可汗已是滿頭大汗,“陛下,番臣久居草原,實在是不適應京城生活,因此纔不得已而爲之,外面傳言全都是假的,沒有根據的,不能輕信!番臣實在是忠於陛下的。”

此刻,陡變突起,全場寂寥無聲,無人敢觸李世民的黴頭,他們都知道李世民對頡利可汗不滿足於現狀早有意見,如今胸中怒火被點燃,自然是要燒上一燒,即便有心替頡利可汗分說兩句的,也是環顧左右而選擇了沉默。

李承訓眼見頡利可汗被擠兌的可憐兮兮,心中頓生惻隱,起身揖禮說道:“陛下,罪民有事啓奏。”

李世民沒料到有人會打斷他的話頭,見是李承訓,按捺住心中火頭,想聽聽他要說些什麼,沉聲道:“你說!”

李承訓說道:“頡利可汗常居草原,如今剛徙帝都,必是有所不適應,並且,他思念故土,渴望還鄉的意願也必定極其強烈,這是人之常情。”

“陛下,冤枉啊,臣內心並無不滿,臣忠心啊!”頡利可汗見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幾乎尖叫着,打斷了李承訓的話語。

李承訓卻並不介意,繼續說道:“人之常情,卻是與忠心無關,頡利可汗是忠於陛下的,這點罪民可以作證。”

話到此處,不僅激動着的頡利可汗傻眼了,即便座上那兩位大唐皇帝,也是頗覺好奇:這頡利可汗是否忠心,你李承訓因何得知?

李承訓可不敢在李世民面前賣關子,他的性命還在人家手裡捏着呢,趕緊說道:“方纔陛下與太上皇未到之時,在座諸位已有交流,罪臣曾與諸位番臣閒聊,問他們有何禮物現予陛下,現予今日之盛宴,大家都說匆忙赴宴,未有準備,而獨獨頡利可汗說願爲陛下起舞,以謝陛下活命厚待之恩,試想,如此情誼,怎說頡利可汗不忠呢?”

“陛下,請允許番臣起舞謝罪!” 頡利可汗當然不傻,他哪裡說過什麼起舞謝恩之事?這分明是那人有意替自己開脫,何不趕緊就杆而爬。

李淵也不想今日自己主持的宴會出現什麼差頭,更怕李世民遷怒李承訓,畢竟君心難測,見有轉寰餘地,趕緊說道:“皇兒,如此說來,頡利可汗還是對咱大唐忠心的。”

“陛下,”緊挨着頡利可汗下首一名矮小男子起身說道:“頡利可汗,確實說過此話,還讓番臣代爲朗誦一首胡歌,以助酒興。”

李承訓雖不認識這個南蠻子,卻知道這人是誰。史書記載,貞觀七年冬那場宮廷盛宴上,李淵命頡利可汗起舞,而旁邊伴詩的那人是南蠻酋長馮智戴。想來,這酋長平素與頡利可汗交好,或是與其同命相連,因此以爲周全吧。

李世民頷首道:“既然衆人代你求情,朕便信你,望你好自爲之。”

“好,既如此,請頡利可汗起舞,馮酋長伴歌。”李淵高舉酒杯,用力喊道。

“好!”

頭一次,漢番兩邊臣僚達成了共識,漢官不希望雷霆震怒,好好一場飲宴變作疾風暴雨,而自身受到池魚之殃;胡番那邊更是不希望龍顏大怒,因頡利可汗自己的不檢點而被牽扯受到無妄之災。

達成共識,那便和諧了,底下一片歌功頌德,祝酒敬酒之聲再次響起,片刻之後,隨着那頗帶胡風韻律的樂聲響起,底下漸漸平息下來。

頡利可汗緩緩走入場中,起舞之前瞟了一眼李承訓,以示謝意。

與此同時,南蠻酋長馮智戴,站起身來,緩緩念出一首民歌來,配合上蒼邁婉轉的曲音,顯得雄壯有力。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極目青天日漸高,

玉龍盤曲自妖嬈。

無邊綠翠憑羊牧,

一馬飛歌醉碧宵。

…………

歌聲蒼涼古樸,沒人會覺得由這南蠻的口音念出,而感到不適,相反,這酋長的蒼涼與事故,反而襯托出這詩歌大氣磅礴,粗獷雄放。

頡利可汗那高大瘦弱的身形,伴着胡風樂曲的節奏,喝着南蠻酋長那剛勁有力的詩歌,左右晃動着,跳動着,好似每一步都堅實的踏在了碧綠的大草原,那片他熱愛的故土之上。

他的眼睛溼潤了,樂曲與詩歌把他帶回了草原之上,他見到了滿眼的青翠,無邊無際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籠蓋草原,微風吹拂,健碩的牛羊從豐茂的草叢中顯露出來,波瀾壯闊的場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機。

他笑了,笑的很開心,這一部分笑,是因爲他“回到”了草原,另一部則是笑給“人家”看的。

李承訓見頡利可汗在長袖舞動中,悄悄抹去了眼角的淚水,惻隱之心又起,決定幫人幫到底,做戲做到足。

曲罷舞終,衆人的情緒都被調動到了**,頡利可汗與馮智戴也如獲重釋,紛紛回座端起酒杯祝酒,山呼萬歲。

第1章 打情罵俏第113章 含冤第102章 大婚當日第11章 囚籠中的婚禮第83章 塵埃落定第102章 通天橋失守第91章 強勢迴歸第122章 再拜三兄弟第39章 谷分陰陽第72章 真氣種子第74章 兔形扳指第51章 毒殺第21章 窮富鬥第58章 心戰第93章 太虛破第111章 寬心桃第33章 阿卡莎第42章 公主搬救兵第15章 天道八門陣第58章 解除婚約第98章 疑兵之計第43章 軍權之爭第43章 夜奔大青山第69章 獨撐危局第105章 官軍敢死隊第55章 解謎第71章 落髮第125 聲東擊西第82章 突厥火騎兵第89章 現學現賣第114章 中軍帳議事第57章 少年和壯漢第109章 醫佛慈悲心第31章 皇帝病危第45章 歲除日第33章 破關衝穴第125 聲東擊西第62章 對策君王第75章 吻別第5章 三個和尚第45章 冰蟬手套第108章 地獄烈火第86章 契丹八部援兵第55章 倭國忍術第79章 衝殺與談判第52章 離猿啼峽中第40章 走火入魔第46章 復活第87章 人體蜈蚣第58章 假鬼冢第5章 三個和尚第16章 連環陣中陣第93章 太虛破第45章 移兵大青山第44章 誰是內鬼?第110章 萬鼠之王第13章 墳地疑雲第20章 險遭**第9章 皇門四鷹第91章 小鳥依人第63章 情暖心尖第41章 袁天罡的面目第94章 鳳凰涅槃第118章 驅獸回京第80章 驗屍第68章 女人私房話第80章 巔峰對決第36章 重返少林第78章 黑衣人第99章 出塞鷹探敵營第55章 安排後事第16章 公主心病第122章 我欲與君相知第32章 紅毛猴子第2章 背叛第2章 七美聚京都第43章 肉體媒介第45章 歲除日第70章 螳螂捕蟬第113章 湖底探秘第101章 割袍斷義第86章 舌戰羣美第67章 公主你愛我嗎?第99章 美人心計第36章 死裡逃生第66章 江湖秘聞第84章 闖出東城門第15章 化功散與蒙汗藥第121章 九嶺迷洞第124章 離京出塞第45章 虎威定青山第75章 因爲愛所以愛第86章 驅除淫蠱第97章 阻敵蛇穀道第17章 出塞第104章 血戰龍牙隘口第94章 借屍還魂第32章 迷途知返第41章 火焚都督府第61章 伊人與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