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西京變(四)

天子李曄在長安太極宮中的這次染病對於如今的大唐天下來說,只不過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一樁,要是放在天下承平之時,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可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卻顯得毫不起眼。天下藩鎮們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你進你的兵,我種我的田,勢強者苦心籌謀着搶佔更大的地盤,勢弱者滿腔心思鞏固自己的實力。

李嗣紹和周德威帶領着河東軍與葛從周在邢、洺反覆拉鋸,拼命威脅宣武軍側翼,試圖援救盧龍的劉仁恭,避免河北大地完全淪入宣武軍之手;劉仁恭則退守老鴉堤,進一步收縮防禦,竭力維持搖搖欲墜的防線,努力維持着河北三鎮最後一藩不向宣武軍投降。而遠在營州的李誠中,則在穩固和經營着自己親手打下來的地盤,儘量使手中的實力更加強壯一些。

天災人禍並不總是相伴而行的,至少李誠中很感激這個時代的老天爺,在這個藩鎮亂戰的年代,在這片人禍頻繁的東亞大地上,居然年年風調雨順,實在是有違他的一貫認知。在他的印象裡,宋代不知,但至少元朝、明朝乃至清朝,不都是戰亂伴隨着大災麼?可是他穿越來到的這幾年裡,只要你用心耕作,總能獲得豐收的喜悅,這不能不說是件極好的事情。

當然,李誠中並不知道,他所處的這個時代正是東亞大地上的第三個溫暖期,再過兩百年。隨着溫暖期的結束、寒冷期的到來,北方草原上的胡人,如女真、蒙古,將受不了越來越嚴寒的北地。開始大規模南下,中原大地將迎來再一次胡人肆虐的時代。

就李誠中所佔據的營州來說,也獲得了糧食的豐產,只不過因爲耕地不多,新佔的松嶺之外的荒地還沒有開墾,所以倉廩並不足以滿足所需。但這並不要緊,平州是盧龍的糧倉,那裡的糧食堆積如山。李誠中完全可以用牛羊來換取——因爲風調雨順,草場很是茂盛,所以營州的畜牧業態勢良好,牛膘羊肥!

之所以打算以牛羊來換。主要是李誠中手中的金銀和銅錢太多了,如果都流向平州及盧龍各州,將造成錢價的巨大貶值,非常不合算,所以他在兌換糧食及農具的時候。以牛羊和銅錢的對半支付爲手段,保證了營州在貿易中沒有吃太大的虧。

經過與馮道的徹夜長談,李誠中和馮道達成了共識,對生活用品的生產完全停止。所需物品以對外貿易採購的方式滿足,營州只重點生產軍工。同時。李誠中和馮道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生產格局進行了調整。柳城因爲有鐵山的存在,集中生產需鐵的兵刃器具,燕郡因爲背靠醫巫閭山東部的廣袤草場,則以生產軍服、皮甲爲主,這樣的調整更利於李誠中所創立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並且由於術業專攻的原因,更容易出精品、出新品。

不能不說,馮道雖然年紀不大,但其適應性非常好,經過一年多的朝夕相處,他和李誠中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密切。他沒有一般讀書人的那種死硬堅持——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儒生的通性,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時代亂世的生存法則,雖然心中仍然嚮往着太平年間的盛世氣象,卻懂得應該怎樣在已有的條件下一點一滴付出努力,同時按照所效力的藩帥軍頭們的意願,調整自己的治政之策。

馮道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對於李誠中的想法也越來越適應,當他接到李誠中要求調整營州作坊生產佈局的命令時,便隱約明白了對方所說“規模化效益”的意思。但他並沒有按照這個時代官府對作坊商鋪的“強制性行政執行”來辦理,而是採用了“政策槓桿”來實現這一重大調整,之所以有這樣的思維轉變,是基於李誠中曾經提到過的“利益驅動”理論。

當時李誠中剛剛佔領柳城,就在前往幽州參加軍議之前,兩人有過一次交談。爲了獲取幽州豪門軍頭的支持,馮道特地準備了十幾個小箱子,箱子中滿是金銀珠寶。李誠中雖然接過了這些將要作爲禮物贈送出去的小箱子,但實際上並不認爲這樣就能說服那些豪門軍頭,馮道也知道很難,但他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馮道記得李誠中臨走時說過,這些小利是遠遠不夠的,只能作爲見面的敲門磚,要想真正打動這些軍頭,必須以利益作爲驅動,用美好的前景將他們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所謂“趕人走不如讓人自己走”。

這句話深刻印在了馮道的腦海中,他深以爲然,並自覺開始運用。比如這次的調整,他採

用的就是“政策槓桿”。馮道只是簡單的制定了一項政策,就讓作坊的佈局調整得以實現,即讓商貿科發佈新的採購辦法,宣佈從九月起,長史府的物資採購分作兩地,柳城只採購兵刃戰具,燕郡則採購甲冑和軍服。就是這麼一項簡單的調整,兩城的作坊東家和行商們立刻就算清了其中的成本。舉個例子來說,柳城的甲作坊原本生產皮甲,但是他生產完成後,必須花費人力和車輛將皮甲拉到燕郡,販賣給長史府,在這個路途不便的時代,其中的運送成本比後世高得多,如果這家作坊仍舊堅持在柳城開設,那麼也就意味着他們的收益要比燕郡的作坊至少降低三成!

這是作坊的東家和掌櫃們能夠算清楚的明賬,而他們算不清楚的,甚至是看不到的暗賬裡,當一個地區的作坊生產形成規模之後,將隨之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更有莫大好處。再以甲冑爲例,當燕郡聚集了十多家乃至幾十家皮甲生產作坊後,必然帶動該地畜牧、皮毛、服裝、手工、市場等上下游產業的興旺,其原料採購和販賣成本當然會直線下降,僱傭的工匠熟練度和培訓上所花費的資耗也要降低很多。同行之間的交流也會在競爭中得以擴大,進一步促進本坊的生產技術和工藝。

隨着兩城的作坊生產佈局調整完成,李誠中所提倡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也正式步入了一個全新的臺階。流水線生產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對於一家作坊來說,當產量上不去的時候,進行流水線生產反而得不償失。要想擴大產量,必然要求擴大生產規模,而要想擴大規模,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大量的熟練工人和生產器具、成熟的原材料供應鏈和完整的上下游生產環節。而作坊生產的佈局調整,意味着柳城和燕郡開始向這兩個條件逐漸靠攏,真正的流水線生產方式得以推廣。

流水線生產方式首重標準,標準化的概念貫徹於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度量標準、工序標準、驗收標準。長史府工業科是目前營州最繁忙的部門,爲了推廣流水線生產方式,他們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實現標準化生產,即制定度量衡、培訓作坊管理者、理順作坊的生產環節。

自秦代統一度量衡以來,中國就形成了事實上生產標準的統一,但這種統一併不固定,每朝每代的度量都不一樣,只適用於當時。換句話說,作爲統治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來釐定度量標準,這是你的特權。李誠中作爲營州的主人,他要搞一套自己的度量,整個營州就都得圍着他轉。所謂以一人之喜好定天下之喜好,說的就是古代封建君主的特權。李誠中定不了天下喜好,但定營州的喜好卻是可以的,首先就是從度量上來改變。

他的定量方法就是拿自身說事,雖然這麼做在後世來說很不可思議,但在這個時代,卻很合乎官員百姓們的習慣。他讓工業科的工匠丈量了他的身高,然後告訴工匠們,他的身高是一丈八尺五釐,同時要求工匠們以十爲一進制,將丈、尺、釐的刻度等量出來,製作標準模具。他還親自站到大秤之上,稱量出了相同重量的鐵塊,然後將這些鐵塊標註爲一百六十斤,要求工匠們以此折算出新的斤、兩、錢、克。當然,這個重量只能是大概,與後世的標準略有出入。

一個月後,以百鍊鋼打製而成的新度量模具被封存進了工業科的庫房,分別是丈具、尺具、釐具、斤鉈、兩鉈、錢鉈、克鉈。其後,度量模具的複製品被工業科大量複製,分發所有工坊,要求工坊以此爲度量來進行生產,在產品收購的時候,也嚴格以此度量驗收。

爲了促成流水線生產方式,商貿科在採購的時候,在採購清單中增加了許多半成品。比如一杆長槍,商貿科除了收購成品外,還附列清單,同時收購槍柄、槍頭、漆油,甚至砍伐刨光後的榆木也列入了採購清單。許多小的作坊沒有能力生產長槍成品,便趁此機會全力生產專門的部件,或是專門伐木刨光,或是專門打造槍頭等等。當這些小作坊逐漸成熟後,能夠生產成品的大作坊忽然發現,從這些小作坊直接購買半成品的部件也是個極好的法子,既省工序又省人力,何樂而不爲?因此,柳城和燕郡的小作坊更加衆多,大作坊也開始轉型,逐漸向整體配套組裝的方向發展。於是,流水線生產開始走上正軌。。。,

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42章 春夏(八)第14章 遼西雙城(十四)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83章 釘子(十六)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41章 薊州(三)第40章 白狼山水間(七)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21章 幽州留後(二十一)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75章 轉折(七)第69章 懷遠新思維(一)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6章 遼西雙城(六)第44章 白狼山水間(十一)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49章 白狼山水間(十六)第65章 燕郡問題(十)第23章 幽州留後(二十三)第60章 燕郡問題(五)第55章 盧龍節度(二十四)第43章 盧龍節度(十二)第27章 諸侯之定(六)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81章 大王莊——將軍廟(五)第6章 魏州(一)第67章 燕郡問題(十二)第45章 白狼山水間(十二)第13節 幽州留後(十三)第54章 范陽之春(八)第32章 盧龍節度(一)第138章 中樞之要(八)第38章 春夏(四)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59章 燕郡問題(四)第47章 盧龍節度(十六)第24章 插曲(一)第1章 西京變(一)第40章 盧龍節度(九)第73章 非常規戰爭(十)第23章 諸侯之定(二)第32章 榆關風雲(十一)第22章 遼西雙城(二十二)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76章 釘子(九)第52章 饒樂山巔(六)第65章 非常規戰爭(二)第25章 幽州留後(二十五)第56章 燕郡問題(一)第87章 決戰上黨(二)第56章 盧龍節度(二十五)第8章 西京變(八)第68章 兩河輪戰(十四)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77章 懷遠新思維(九)第55章 兩河輪戰(一)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74章 釘子(七)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67章 饒樂山巔(二十一)第29章 雙極(一)第16章 大河之東(一)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10章 魏州(五)第109章 南北戰策(三)第70章 釘子(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68章 兩河輪戰(十四)第82章 釘子(十五)第117章 南北戰策(十一)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88章 決戰上黨(三)第61章 河北新軍閥四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59章 饒樂山巔(十三)第60章 饒樂山巔(十四)第42章 雙極(十四)第126章 河南(四)第40章 春夏(六)第31章 榆關風雲(十)第81章 釘子(十四)第64章 兩河輪戰(十)第39章 雙極(十一)第44章 春夏(十)第16章 大河之東(一)第67章 己未之冬(十八)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85章 釘子(十八)第7章 西京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