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

年十一月,沉寂多年的楊玉環忽然被封爲玉真公主,,李隆基之心立刻昭然天下,一時楊家大貴,從各地趕到導江縣的關懷者不計其數,車輛遮天蔽日,楊家村後來因此典故改名爲‘車瀆’鎮(瀆者,堵也)。

新年,楊玉環思念家人,李隆基便命人將其姐弟接來團聚,暫住太平公主舊宅。

且說李清囊中羞澀,便信步而行,順路飽覽長安街景,走了三里路,果然看見一座朱門大府,門前只剩一隻鎮門神獸,大門硃紅斑駁,檐下住滿了尋常百姓家燕,大門處數十名士兵分兩列筆直挺立,警惕地注視着周圍,兩名老太監一左一右,沿階拾綴着滿地花瓣。

“這個、煩請公公進去通報一聲,就說成都李清來訪。”

太監老眼昏花,湊近李清面龐看了半天,方搖搖頭繼續拾他的花瓣,“年輕人,你不行的,去叫你爹爹來。”

“秦公公,這位可能是三小姐的熟人。”

李清擡頭,卻見一名軍官走上前,笑笑向他點點頭,這軍官昨夜也去了太白樓,親眼看見楊花花被李清背下樓,想必不是普通熟人。

老太監又瞥了李清一眼,這才起身慢吞吞道:“既如此,讓楊哥兒出來認認,若是,才能進去。”

只一夜不見,楊末似乎又長胖了一圈。也變白了,聽說李清到來,他早歡喜得連蹦帶跳跑出,“我們正好說到大哥,大哥就來了。”

李清笑道:“大哥沒飯吃了,便想到你們這裡混飯吃。”

再往裡看,他只覺眼睛一花,彷彿有一片黃色地裙琚飄過。躲到了樹後。

“大哥,那是三姐,她昨晚喝醉了,羞於見大哥。”

在楊末心中,早將李清認作是他的三姐夫,他只來一日。便有四、五撥當官的上門拜訪,什麼這樣郎、那樣書的,個個眼睛溜溜閃着賊光,將三姐吹捧成天上的仙女,與他們的兒子是郎才女貌,楊末雖年少,但也聽出這幫人是想娶三姐進門。

“呵呵!三姐竟然會害羞,這倒是少見了。”

李清話音剛落,便見楊花花從樹後飛奔而來,一身宮裝黃裙豔麗非常。在她健康膚色的襯托下,倒象三月的油菜花。在陽光下散發出鄉土氣息。

“你這死鬼,敢奚落老孃!”兩支白蔥般地指頭直奔李清耳朵飛來。

李清側身躲過。楊花花手指落空,又順勢一滑,在他胳膊上狠狠擰了一把,卻媚笑如花,“誰讓你昨晚揩我的油。”

不知怎的,李清和楊花花說話卻感覺異常輕鬆,他亦嘿嘿一笑,向後面軍士瞟一眼道:“我不揹你。難道要他們揹你不成?”

楊花花笑逐顏開,一把將李清的胳膊抱住。直朝後室拉去,李清唬了一跳,“三姐,這青天白日的,你不會.

“你要死了,想到哪裡去了,是我妹妹要見你!”

她頓一頓,眼角餘光掃見楊末慢吞吞走在後面,便伸出兩片嫣紅的嘴脣在李清耳邊低聲道:“你如果想地話,晚上再說。”

她見李清的眼睛忽地亮了起來,心中竊喜,難道這個男人回心轉意了,不料李清卻停住腳,一把拉住她,結結巴巴道:“你妹妹!你妹妹可是楊玉環?”

後宅的戒備更加森嚴,一色的羽林軍,黑亮的盔甲,冰冷的眼睛,黑沉沉一片竟將圍牆的白色掩蓋。

“大哥稍等,我先去通報。”

在威嚴的軍人面前,楊花花也收起的媚態,匆匆進去了。

“大哥,我四姐人非常好,你別害怕。”

楊末上前挽住李清的胳膊,陪他一起站在門口,李清微微側頭,見他憨厚地臉龐充滿了善意的笑容,李清輕輕拍了拍他地手笑道:“大哥不是害怕,只是有些緊張。”

後世的風花雪月已將楊貴妃捧到了神地高度,她究竟美到什麼極致,這一刻李清又盼望卻又不希望它過早地到來。

片刻,裡面走出一名楊玉環的貼身侍女,她體態婀娜,皮膚柔嫩,白瓷一般的臉上掛着淺淺的梨窩。

“公主清李先生進去。”

穿過一座小巧別緻的花園,李清和楊末走進遊廊廂房,掀開厚實的皮簾,迎面便看見一盆燒得正旺的碳火,房間裡溫暖如春,佈置簡潔,幾個櫥櫃沿牆排列,櫥中擺放着精緻的花瓶,正中則擺着一圈楠木長椅。

楊花花早坐在一側,似笑非笑地望着他,在她身旁,一左一右站着兩名宮娥,而在宮娥中間卻是一個圓形地花門,一層薄紗輕輕垂下。薄紗相隔,見不到楊玉環的面容,李清微微有些失望,但心卻驀地一鬆。

透過輕紗,一名身着亮麗明黃宮裙地女子若隱若現,她高梳雲鬢,儀態豐腴,令人浮想聯翩,待侍女進去,掀起紗簾一片,在紗霧飄忽的瞬間,李清與她相視,她的雙眸如一剪秋水,明亮而有神,流盼不息、光芒四射,兩人眼睛只短短一觸,李清便覺心馳神往,心中連聲讚歎不已,果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李先生請坐!”楊玉環聲音輕柔婉轉,略含一絲憂鬱。

“多謝公主賜座!”

半晌,楊玉環才緩緩道:“家道不幸,玉環不知也無力,昨日見母親的信,方纔知道先生大恩於我家,家弟家姊皆言先生赤誠,非現在錦上添花之人可比,先生恩情,請先受玉環一禮。”

說罷,楊玉環站起,向李清盈盈施了一禮。

李清兩隻手搖得跟風扇一般,連聲道:“不用!不用!實在談不上什麼恩德,你莫要想着報什麼恩。”不經意間,

心中的想法竟脫口而出。

旁邊楊花花忍不住捂嘴‘撲哧’一笑,頓時將李清臊個大紅臉。

“公主莫要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說報恩。”

楊玉環微微一笑,“先生心意我明白,有些情我不用還,但先生的恩我必報。”

她沉默片刻,忽地一嘆,喃喃自語道:“可是我又拿什麼回報呢?”

“不知先生可有什麼心願?”

李清卻沉默不語,他施恩於楊家,爲的就是這一刻,可是當這一刻到來之時,他卻說不出口了,自尊的火苗在他心底隱隱燃燒,他搖了搖頭,挺直腰板道:“多謝公主,只是李清沒有什麼願望。”

“李大哥,你怎麼可能沒有願望,皇上最聽我四姐的話了,你快說呀!”李清身後的楊末大急,若不報答李大哥,他回去將無法向娘交代。

“老五!”楊花花霍地站起,喝止道:“你不要胡說!”

楊末這纔想起四姐的再三囑咐,在外人面前切不可隨便提及皇上,他只得住口,垂頭喪氣低下了頭,嘴裡又嘟囓一句,“李大哥又不是外人。”

“三姐,不礙事,你坐下吧!”

楊花花狠狠瞪了弟弟一眼,這才坐下來,也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只盯窗外微微發怔。眼中流露出嚮往之色。

楊玉環笑了笑又道:“我弟弟說得對。誰會沒有願望,我雖然能力有限,但我確實可以給皇上說說,請先生不要推遲,再推遲就是矯情了。”

李清聽楊玉環說得坦率,頓時對她生了幾分好感,亦笑道:“公主說得對,李清現在確實有一事想求公主。”

“先生請說!”

李清下意識地摸了摸面頰上地鞭傷。又想起了李琳蹣跚的腳步,想起他仰天長悲,便咬了咬牙緩緩道:“我有一個恩人,就是嗣寧王李琳,聽說皇上準備將他的女兒平陽郡主送去契丹和親,嗣寧王求訴無門。如果公主能給皇上說一說,不要將平陽郡主送去契丹,李清將感激不盡。”

楊玉環遲疑一下,若李清是求官求財,她可以去給三郎說說,問題不大,可李清的要求竟牽涉到國家大事,這是她不願意的,她笑了笑,岔開話題道:“不知先生可願意到京中爲官。若有意,我去給皇上說說。保舉先生一個實缺如何?”

李清見她推託,知道並不是她辦不到。而是她不想去說,但李驚雁之事又非她不可,他心念轉動,事到如今,只能用孔方道人教他的那一招了,他哈哈一笑,起身告辭道:“若公主爲難,李清就不打攪公主了。”

說完。他拔腿便走,耳朵卻豎得老長。只聽楊玉環幽幽一嘆,便知道大事已濟,看來他沒有看錯楊玉環,她確實是一個老實之人,李清心下一鬆,雖有些慚愧,但總算解決了此事。

不料楊花花卻在一旁冷冷道:“爲一個女人,你這樣做值得嗎?”

她聽說李清的願望竟是爲一個女人求情,心中早就不痛快,一直陰沉着臉,又見李清施欲擒故縱之計,她瞭解妹妹心軟,知道李清這樣一來,妹妹必然會答應,便搶先堵住楊玉環的嘴。

李清見楊花花在關鍵時候橫插一腳,心中着實惱怒,便停住腳步回頭盯着她道:“她是皇室郡主,我只是芝麻小官,我和她又會有什麼關係,嗣寧王大恩於我,他現在有難,我又豈能坐視不管,這報恩之事,又怎麼和女人扯得上關係。”

楊花花反脣要譏,卻被楊玉環出言止住,“三姐,你不要說了,我心裡明白。”

她望着李清,目光清朗,一字一句道:“先生尚知報恩,玉環怎會反而不如,請先生放心,平陽郡主之事,我自然會去給皇上說。”

李清大喜,向楊玉環躬身長施一禮,“多謝公主成全!”

他又斜睨楊花花一眼,見她目光冷漠,嘴脣咬得發白,心中暗歎:“同是一母所生,兩人地心地卻是天壤之別。”

就在這時,門口有侍衛稟報:“啓稟公主殿下,高公公求見。”

侍衛話音剛落,便聽高力士呵呵的笑聲,“公主殿下,今日是上元夜,皇上特命老奴來請公主一同去賞燈。”

他剛到門口,卻一眼看見了房內的李清,公主的房中竟然有男人,高力士不禁臉色大變,尖着嗓子厲聲道:“你是何人!爲何在公主房內?”

李清知道高力士雖是宦官,但影響之大,連太子都得喚他一聲‘阿哥’,不敢怠慢,連忙躬身施禮道:“在下劍南節度府參軍李清,奉公主殿下之命,特來接受垂詢。”

“高公公,不要難爲他了,他是我家鄉之人,是我命他來的。”

高力士見楊玉環隔着紗簾,而且房內人衆多,連她兄弟楊末也在,也微微放心下來,陪笑道:“老奴乍見,嚇了一跳,既然是公主召見,這也無妨。”

他冷冷瞥了李清一眼,“既然事情已經講完,你還不速速離去。”

李清不敢逞強,向衆人拱拱手,“各位,那我先告辭一步了。”

高力士一直盯着李清的背影消失,這纔回頭對楊玉環笑道:“皇上思念公主,又不忍破壞公主與家人團聚,所以便命老奴將公主地家人也一併請入宮中。”

楊玉環點點頭,回頭對楊花花道:“三姐可想隨我進宮?”

楊花花如何不想,聽說皇帝要見她,早歡喜得心都要炸開來,將剛剛對李清的怨恨拋到九霄雲外,嬌笑得渾身顫抖,“只是我不太懂規矩,希望皇上不要怪我纔是。”

第64章 楊家(三)第309章 奪權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245章 科舉案(七)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357章 戰爭與陰謀(七)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65章 微妙的朝議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49章 暗流(一)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60章 兄弟鬩牆第222章 將計就計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4章 禍起第262章 固執第三百零八章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131章 破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217章 和親事件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170章 橫峰突起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105章 各懷心事第66章 歸程第74章 絆腳石(二)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8章 童生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85章 家國天下(五)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33章 毒殺皮邏閣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29章 閬中(四)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78章 捐錢募款(三)第292章 大國的決策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55章 南詔女王(下)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376章 興慶宮的陰謀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57章 反擊第63章 楊家(二)第131章 破局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178章 戰爭背後的戰爭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13章 以字鑑人第275章 角力開始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70章 縣尉縣丞(二)第168章 皇槓被劫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68章 宮中秘議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152章 東宮案(六)第348章 後手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6章 義助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38章 去成都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315章 兵不厭詐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