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快騎風馳電掣般穿過樹林、越過田埂、衝進了熙熙河東縣會,這裡控黃河漕運總水陸形勝,“扼天下之吭”,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河東軍的主力也分佈於此,郭子儀和李光弼率朔方軍入河東,在此大敗史思明的西路軍後,李光弼率主力進攻河北,而郭子儀則留河東練兵,準備配合朝廷大軍會攻洛陽,由於郭子儀手下大將分赴各地募兵練兵,漸漸地已各成勢力,其中就以蒲州長孫全緒最爲強盛,手下有兵三萬餘人。
長孫全緒是唐初望族長孫世家的嫡嗣,他年紀約五十歲,臉龐粗糙、黝黑,行事幹脆利落,雖爲世家子弟,但長年的軍旅生涯又給他文儒之風增添了一種軍人剛毅,但和所有曾擁有輝煌家族史的人一樣,他太看重權勢,抑或是先祖的輝煌給了他太多的壓力,重振長孫世家就成了他一生最大的夢想,先祖長孫無忌的開國功臣他是做不了,但中興之臣卻是他現在看得見、也摸得着的目標,他的寶壓在李豫的身上。
從將女兒送入宮中,他就在等待,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從女兒傳來口信中他得到了皇帝的許諾,左相兼兵部尚書,在爵位上更給了他郡王的封號,他知道李豫沒有騙他,右相是給李泌,這個他心裡有數。
有了目標也就有了動力,長孫全緒立刻配合魚朝恩拉攏河東諸將,他的道理很簡單,現在是安西派系當權,只有團結起來,纔有實力和安西派抗衡,於是繞過郭子儀。以長孫全緒爲首的河東派便成立了。
快騎在人口稠密的大街上奔馳,路上行人嚇得連滾帶爬向兩邊躲閃,這是八百里緊急軍報,擋路者有罪,快騎如一陣狂風般衝到了州府衙門,現在軍政一體,州事和軍事都由長孫全緒說了算。
“報將軍,朝廷大軍已過陝州。這裡還有潼關情報!”軍士將兩份情報送上。
“已經過陝州了,動作很快嘛!”
長孫全緒得意一笑,隨即打開潼關的情報。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他的手有點顫抖,一紙簡單地情報,竟開了三次才能打開。紙條上只有一句話:“潼關只有三千守軍。且在修繕,城郭不全.
長孫全緒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潼關,如果守軍不讓他進關。那他只有繞遠道去隴右。那樣時間上便耽誤了,而且守隴右的田珍也未必讓他平安通過。而現在潼關守軍只有三千,且在修繕中,真的是老天助他,他彷彿已經看見了自己整軍入長安城的盛況、彷彿看見了皇上淚眼朦朧地親自來迎,長孫全緒再也剋制不住心中的激動,‘騰!’地站起來,高聲命道:“快!傳令李抱玉、衛伯玉、張知節.|[.吐氣的時候到了!”
陝州靈寶縣,這裡是北渡黃河最便利之地,河水緩和,兩岸地勢平坦,有利於大軍集結,雖然天降大雪,但黃河還沒有結冰,只是流速更加緩慢,這一日,一支大軍正悄悄從東返回,在離黃河渡口還有三十里處停了下來,隨即近百支斥候隊被派出去,搜尋北岸地探子,這自然就是李清的大軍,安慶緒不過是墳中枯骨,他一戰便可剿滅,甚至李光弼一人便可,不值得他如此勞師動衆去搞什麼會戰,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入夜,李清在數百人的簇擁下,立馬在一座山崗前,風帶着尖利地嘯聲從林梢劃過,數百步外,黑沉沉的大河緩慢而凝重的流淌着,李清默默地注視着河面,再這樣冷下去,黃河很快就要結冰了,但李清知道,長孫全緒心急如焚,他一天等不了,從他得到的情報,長孫全緒地大隊人馬正向靈寶北岸開來。
他舉目向東邊遙遙望去,從洛陽渡河地辛雲也該到了,忽然,李清若有所感,在黑漆漆的夜空中他似乎看到了什麼,“大將軍,是火光!”一名親兵遙指
對岸,李清也看清楚了,黃河北岸多出許多星星點點地火光,彷彿夏夜裡的銀河,星星點點,延綿數裡。
“來了,終於來了!”李清冷冷一笑,他輕輕一擺手道:“大家回營,命斥候緊密觀察渡江情況,一時一刻都要向我彙報!”
長孫全緒在等待各軍集結蒲州地同時,也在大量調集渡船,他最擔心潼關地修繕在他抵達前完成,或是已到洛陽的李清反應過來,增兵潼關。
河東各路人馬集結起來也有十萬之衆,這是一個鬆散利益聯盟,每個人都有自己地野心和目的,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入關控制朝廷,至於誰是最後的大贏家,那是以後之事,當務之急是要趁關中空虛拿下潼關。
十萬人過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準備充份,一夜之間也能完成,長孫全緒徵集了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民船,再加上水流平緩,他相信自己能一夜渡江。
“渡河!”火把很快便理順成了長龍,
“長孫將軍!”數十騎戰馬飛奔而至,當先一人是大將衛伯玉,他是在哥舒翰兵敗後逃至河東,手下有一萬餘人,一直駐紮在汾州,雖然他也是隨大隊前來,但他感覺長孫全緒不管是決定還是行軍都太急躁了些,就有點象當初的哥舒翰,很多細節問題都沒有弄清楚便倉促渡河。
“長孫將軍,我建議最好分頭渡河,這樣也好互相有個照應!”
“分
?”長孫全緒警惕地望了他一眼,他忽然意識到自己了,名義上自己是盟主,可事實上誰先進關中,誰就掌握的說話權。自己想掌大權。可他們也何嘗不想呢?
想到此,長孫全緒乾笑一聲道:“兵貴神速,船就這麼多,若分頭渡河,豈不能耽誤時間?衛將軍着實多慮了!”
衛伯玉見長孫全緒不聽,大急道:“可若是對岸有伏兵,中途擊截。該如何是好?”
長孫全緒仰天哈哈大笑,半晌。他才搖搖頭。略帶一點譏諷道:“我看衛將軍是被崔乾佑殺破膽了,我昨晚接到情報,李清大軍已抵達洛陽。中途擊截!你以爲會是誰?崔乾佑死而復活了嗎?”
“長孫全緒!”
衛伯玉地臉漲得通紅。“你休要欺人太甚!”黑暗中看不清楚。但可以從他話氣中聽出惱怒之意,“你們去便是了。我自回汾州!”
長孫全緒坐在馬上一動不動,一直等他掉轉馬頭。才望着他的背影冷冷道:“皇上命我們全部進京。衛將軍卻敢抗旨不遵,莫不是看河東空虛。想做河東王不成?”
衛伯玉渾身一震。半晌。他才長嘆一聲道:“我衛伯玉一心爲國,豈能讓你這種小人中傷。既然你不聽我勸,也由着你。我最後過江便是。”
說罷。他一撥馬頭,很快便消失在獵獵的火光中。長孫全緒一直待他背影消失,才冷冷笑道:“諒你也不敢有二心!”他一轉身,馬鞭直指南方,厲聲喝道:“渡河!”
一隊一隊的士兵衝上渡船,有幾艘大船已掉轉船頭,慢慢離開碼頭,黑暗中只聽見槳片划水聲,大船晃晃蕩蕩,向無邊無際的黑霧中駛去。
船去船來,一直到東天空露出一絲青明之色,運兵才漸漸到了尾聲,最後未過河地都是糧草輜重,十萬大軍密密麻麻排列在河岸上,寒風凜冽,凍得他們直打哆嗦。
長孫全緒尋到了剛剛過河地衛伯玉,大笑道:“衛將軍,‘中途擊截’,這是誰說的話?”
衛伯玉寒着臉卻不理他,就在這時,對岸隱隱傳來一些動靜,原來整齊的火光忽然凌亂起來,隨即熄滅了不少。
長孫全緒大吃一驚,他策馬衝到河邊,拼命向對岸看去,但霧氣深沉,除了隱隱的火光,什麼也看不見,他心裡明白,一定是出了什麼事!
‘難道是雲梯太重,壓塌了大船嗎?不象!不象!’眼看對岸的火點越來越少,長孫全緒心急如焚,偏偏又得不到消息,忽然,對岸燃起一堆大火,火光沖天,在灰濛濛的霧中顯得異常刺眼。
“長孫將軍!趕快離開河岸,我們中埋伏了!”衛伯玉飛跑而來,跺腳大喊道:“這是襲擊我們的糧草,但真正埋伏在我們這邊!”
話音剛落,一名斥候狂奔而來,大聲報道:“大將軍,二里外有大軍將我們包圍,足有數十萬人,東、西、南三面皆無路可走!”
長孫全緒呆住了,他忽然明白過來,李清東去不過是個幌子,他真正地目的是在收拾自己,這樣說來,所謂潼關三千兵,城池修繕等等,都不過是個誘餌,引自己上當罷了。
他慢慢走到衛伯玉面前,滿面羞慚道:“伯玉,悔不聽你之言,這下可如何是好?”
“長孫將軍不用擔心,事情並不是你想地那樣壞。”衛伯玉想了一想,沉聲道:“我知道李清不會放過我們,本以爲他會在我們渡河一半時截擊,但沒想到他還是放我們上岸,這就說明他無意消滅我們,恐怕只是想奪我們軍權,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兩條路可走。”
“衛將軍請講!”
“一條路就是體面地投降於他,將軍權交出去,我們或許還能撈到一官半職,而另一條路嘛!”衛伯玉回頭看了看被霧氣籠罩地河水,嘆了口氣道:“剛纔渡河時,我發現有些地方已經結了一層薄冰,如果運氣好,再等兩天,河面或許就能凍起來,那我們便可直接過河。”
長孫全緒擡頭向東天望去,一抹霞光已經隱隱探出頭,他不由苦笑一聲,時令未到,怎麼可能結得起冰,糧草還在對岸,不用說等兩天。今天士兵們的早飯就已經沒有着落了。
這時。遠處一羣士兵簇擁着一人快步走來,一名軍士向長孫全緒稟報道:“將軍,右相派人來了!”
說話間,李清的特使已經走來,只見他一副文官打扮,約三十餘歲,步伐堅定。目光中透出自信,他上前施一禮道:“在下安西軍判官韋應物。見過長孫將軍!”
長孫全緒已經從緊張中平靜下來。他亦拱手還禮道:“請問相國何在?”
韋應物回身一指遠處道:“相國就在軍營,命我來請長孫將軍前去敘話!”
“這.帥。自己理應受他節制。但自己渡了河。已經和他撕破了臉,以他地心狠手辣。自己還能不能從他手裡活着出來,他心中一陣緊張。回頭偷偷望了一眼衛伯玉。向他投去求援地目光。
衛伯玉卻上前一步道:“相國有令,長孫將軍自當遵從。末將衛伯玉不才。也願陪長孫將軍前往!”
韋應物心中對衛伯玉暗暗讚歎一聲。這纔是個有見識地人,果斷敢當。比這個優柔寡斷的世家嫡子可強得多,相國命他們去晉見。就是給他們一次機會。難道他們還什麼翻盤地可能嗎?不過,韋應物也越來越佩服李清的手腕。不費一兵一卒,舉手之間,便將整個河東軍收入囊中。
“衛大將軍過謙了,不過相國地意思,不僅是長孫將軍一人,各軍主
去見他。”他又回頭對長孫全緒道:“相國請長孫系諸將一齊去參見!”
長孫全緒見李清對他與諸將之間地關係清清楚楚,只得嘆口氣應道:“好吧!我這就去請他們,隨你一同去見相國!”
李清的大營就在兩裡外,除了辛雲帶走二萬軍從洛陽渡黃河去抄長孫全緒地後路外,李清足足帶了二十餘萬大軍來包圍渡河的河東軍,不過他並不打算消滅他民間地聲望,事實上他也不需要動武,他是大唐右相,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大義在他這一邊,他只須施加足夠的壓力,就完全能將這十萬軍收服。
此刻,李清的大帳內***通明,他正斜靠在軟椅上看書,等待着韋應物地消息,忽然,帳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聽見郭子儀焦急的聲音,“快與我通報,我要立即見相國!”
“相國有令,今晚概不討論軍務!”親兵冷冷地拒絕了他。
李清走到帳前笑道:“郭老將軍可以特殊,請他進來吧!”
就算他不來,李清也要派人去請他,郭子儀是這次東征的副帥,但事實上,除了他地二萬餘人,李清地大軍他壓根就指揮不動,每日他只隨大軍行軍,一句話也不多說,可到了洛陽,大軍卻又忽然掉頭返回,弄得他心中十分迷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沒人告訴他,直到得知河東軍渡河,他才恍然大悟。
郭子儀匆匆走進大帳,劈頭便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國真的就容不下河東十萬兒郎嗎?”
“郭老將軍且勿激動,請坐下說話!”
李清微笑着將郭子儀讓進大帳,拉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郭子儀見他笑容平靜,心中地激動也漸漸平息下來,他嘆了一口氣道:“希望相國能給老夫一個面子,放過河東軍!”
李清默默地望着郭子儀,忽然道:“郭老將軍可知我爲何要親自東征?”
郭子儀沒有立即答話,攻打洛陽時他奪了自己的兵權,再利用相州之戰奪取李光弼地兵權,這還猜不到嗎?想雖這樣想,但臉上卻沒有任何表露,只淡淡一笑道:“平息安祿山造反,一百步已經走了九十九步,最後一步相國自然要親自督戰,這是穩妥地做法,子儀也十分贊同。”
李清揹着手走了幾步,徐徐說道:“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當初新帝以皇太孫的身份封楚王、又準備立爲儲君,結果有三十三位親王、郡王聯名反對,數百名大臣羣起抗議,現在被我擁立爲帝,雖強勢之下衆人不敢言,可實際上人心不服啊!安祿山叛亂之初,先帝準各地方大員私募青壯,以抵抗叛軍南下,可一旦叛亂平息,該放馬南山、休養生息之際,這些手握兵權地地方重臣們還肯乖乖聽話嗎?我擔心他們會以新帝得位不正爲藉口,各自擁立地方宗室,然後彼此兼併、爭鬥,而朝廷鞭長莫及,這樣一來漢末亂勢便重新再現,便是我大唐之禍了,或許郭老將軍說我危言聳聽,那遠的田神功之流不說,就說河東這幾員老將軍的下屬大將,若老將軍單槍匹馬去河東,他們還肯將兵權交給老將軍嗎?”
說到這裡,李清微微笑道:“如果朝廷與他們矛盾激化,再生出什麼李祿山、長孫祿山之人,郭老將軍該如何自保?”
郭子儀有些坐立不安了,他知道李清的意思,當初他南下攻打洛陽,長孫全緒、張知節是他手下大將尚不肯跟隨,而李抱玉、衛伯玉這些後來依附他的大將,耗費自己錢糧募兵,現在有了李清這個表率,他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將兵交出,如果他們一旦擁兵自立,那就是形同造反,自己是河東主將,這用人不察的大罪便坐實了。
郭子儀在歷史上手握軍權而歷幾朝不倒,最後壽終正寢,這便是他爲人圓滑、善於審時度勢的緣故,朝廷危急,他便出來力挽狂瀾,而一但亂勢平息,他立刻交權回家,故深得帝王的信任,所以他兒子說出大逆不道之話,李豫也是一笑了之,並不在意,雖然現在的局勢使他不再有出頭之機,但他心術卻沒變。
就在這時,門外一名親兵飛奔進來稟報,“大將軍,韋判官將長孫全緒等人帶來了。”
李清回頭瞥了一眼郭子儀,淡淡一笑道:“請郭老將軍勸勸自己屬下吧!若他們肯隨我去相州會戰,我既往不咎,並論功行賞,可如果他們不肯.
說到此,李清目光忽然變得凜冽如刀,他冷冷道:“那我就以造反之罪,誅他們九族,十萬河東軍一個不留!”
至德元年十二月初,李清做了一個局,引河東軍入關,他卻在陝州靈寶設下埋伏,截斷了河東軍歸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河東軍諸將紛紛表態,願跟隨他東征安慶緒,至此,李豫最後的希望也被斷絕,長安局勢逐漸陷入了危急和動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