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馬嵬坡(四)

烈的氣氛漸漸消退下去,安西軍從明德門進城後,立安,他首先命人打擊盜賊,將數百名趁亂洗劫商鋪、錢櫃的長安遊俠兒一概抓捕,在東市斬首示衆,又追回其所搶錢物,長安市民無不拍手稱快,在收取民心的同時,李清又暗派人盡取楊家及諸王的錢帛,僅楊花花一府,所得黃金、珠玉就估價值數百萬貫之多。

維護治安、清點庫稟、招募衙役、安定民心,這些都需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李清隨即又命令席元慶率二千軍協助京兆尹崔光遠,而他自己卻在等待着段秀實的歸來,不料,他剛剛歇下腳,裴寬便急不可耐地找到了他。

“大將軍這次立下不世之功,恐怕會難倒皇上了。”裴寬笑呵呵地望着李清,眼裡露出羨慕之色,他輕嘆一聲道:“可惜老夫年事已高,若再年輕三十歲,也定和大將軍一樣,披掛盔甲上陣殺敵。”

李清只笑而不語,他親手給他倒了一碗涼茶,方笑道:“現在皇上不在長安,滿朝文武中唯裴尚書的資格最老,若裴尚書也上了戰場,那李清找誰來主持大局?”

“大將軍說笑了!”了他的心事,主持大局,難道李清要把這次機會讓給他嗎?

他心中疑惑,但也不好深問此事,他話題一轉道:“老夫來找大將軍是爲楚王之事而來。”

“裴尚書請說!”李清不露聲色地說道。

裴寬探頭向院子裡望了望,身子略略向前傾,對李清低聲道:“陛下年事已高,可東宮之主卻遲遲未能指定,上次他本想定楚王爲儲君,但因反對之人太多而作罷。可今天楚王孤身留京,已贏得了百官的愛戴,我們爲何不順應人心,趁東風勸皇上立楚王爲儲呢?”

裴寬一口氣說罷,他緊張地望着李清,對他而言。這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若能由他主持而將李豫擁入東宮,將來李豫即位時,這擁立之功就逃不過他的手心。

但關鍵在李清的態度,如果他能支持,那此事便成了一半,雖然不知李清的態度,但楚王在安西呆過,他應該是支持地。

李清低頭沉思片刻。忽然悠悠嘆口氣道:“不管在安祿山叛亂之前還是之後,我大唐已嬴弱之極,正需一位年輕的君主勵精圖治。重振我大唐江山,裴尚書之言正合我意,只是.

說到這裡,他瞥了一眼裴寬道:“只是煩勞裴尚書聯繫一下百官。寫一份聯名信,皇上那邊我去勸他。”

裴寬喜出望外,他一時激動,竟沒有聽出李清說的不是儲君而是君主,這個最關鍵的一字之差竟使他日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他剛要告辭,忽然從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只聽見有人低聲道:“快!快!當心一點。”

緊接着一名親兵在門外稟報。“大將軍。大事不好,段將軍昨夜遭遇到了安祿山地潰軍。幾乎全軍覆沒。”

裴寬大吃一驚,段秀實可是護送皇室宗親撤離,他若出事,那些皇子皇孫們又該如何?不等李清反應,他率先搶了出去。

李清望着他的背影,冷冷地笑了一下,隨即跟着他出去,院子裡段秀實正躺在一副擔架上,渾身是血,肩頭還插着一箭。

見李清出來,段秀實掙扎着坐了起來,伏在地上道:“大將軍,末將有罪,末將特來領死!”

李清一步上前,拉着他的衣襟厲聲喝道:“什麼叫有罪?你護衛的人都到哪裡去了!”

段秀實痛得臉色蒼白,大顆大顆的汗流了下來,他顫聲道:“末將死戰不敵,他們、他們都被叛軍截走了。”

“什麼!”李清重重地將他慣在擔架上,緩緩回過身來,表情異常凝重地對裴寬道:“裴尚書,絕大部分叛軍已經被我全殲,可我並沒有發現那些宗室,這可怎麼辦?”

裴寬一呆,李清的意思竟似要將這件天大的擔子撂給他,他急忙擺手道:“大將軍莫要問我,我也不知該怎麼辦?”

“來人!”李清一聲令下,立刻上來幾個親兵,李清急聲令道:“命令荔非元禮率五百軍去給我四處搜尋,要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失蹤皇族的下落。”

親兵領命而去,李清又寒着臉對段秀實道:“我將如此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你,你卻被潰軍殺敗,就算不追究你失職之罪,僅出兵不利便不能饒你。”

“來人!將段秀實給我拖出去斬了!”

立刻上來幾個親兵便要動手,這時,裴寬急忙上前攔道:“大將軍,現在關中形勢複雜,兵力空虛,段將軍兵力太少,敵不過叛軍也是難免,現在殺他也無濟於事,當務之急是要把人找回來。”

李清點點頭,鐵青着臉指着段秀實道:“雖饒你不死,但你罪不容恕,從現在起,革去你一切軍職,給我滾回安西餵馬去。”

段秀實滿面羞慚,低聲道:“謝大帥不殺之恩!”他又向裴寬謝道,“謝裴尚書說情!”

裴寬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快擡進去療傷吧!”

眼看段秀實被擡走,裴寬便向李清拱拱手道:“我這就去讓百官簽名,大將軍拿到後就抓緊時間去把皇上接回來吧!哎!要是皇上晚走一天,該多好。”

他嘆息幾聲便匆匆走了,李清一直目送他背影消失,這才冷冷一笑,轉身回屋去探望段秀實去了。

段秀實剛剛躺下,一個軍醫正在給他處理傷口,見李清進來,軍醫連忙起身施禮道:“段將軍箭傷雖深,但未傷及經脈,修養數月便好。”

李清瞥了一眼盤子裡一段血淋淋地箭頭,眉頭一皺,對軍醫道:“你先出去一會兒吧!”

軍醫退下,段秀實立刻稟報道:“大將軍。末將已經完成任務,一個不留,無論男女全部已經殺死,屍首我已深埋,不會有人找到。”

他見李清眼裡露出不滿的神情,苦笑一聲

道:“屬下爲僞裝得象一點。便刺了自己一箭,當刺得深了一點。”

“我看你是心懷自責吧!”

李清慢慢走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肅然道:“既然想做大事,就不能有婦人之仁,該殺地就要殺,一個都不能留,我若不把握住這次機會,以後再想殺他們就難了。”

段秀實默然。雖然他知道李清所言有理,但他下手如此狠辣,還是讓他感覺到李清有些變了。可他也說不清楚,李清和從前到底是哪裡不同,半晌,他才吶吶地道:“屬下只是覺得殺這些無權無勢的皇親沒有什麼必要。”

“無權無勢?哼!他們什麼事都不做。當然無權無勢,可對於百姓,他們就是天。”

李清似乎也感覺到了段秀實地心結,他索性坐在他身邊,儘量語氣溫和地笑道:“你現在還看不出,等以後你就會慢慢明白。我爲什麼要殺他們。有些話我現在不能講得太白。等有一天你就會知道,殺他們是完全有必要。”

他拍了拍段秀實的手背。微微笑道:“你放心吧!就算他們猜到是我殺地,也無可奈何,你就好好養傷,等過兩天你還是回安西去,替我好好在碎葉訓練民團,安置移民之事,我就交給你了。”

他起身剛要走,段秀實卻又叫住了他,他沉吟一下,道:“大將軍,我有句肺腑之言,大將軍可願聽?”

“你說說看!”

段秀實的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他鼓足了勇氣,毅然道:“我知道大將軍放叛軍入關的目的是要逼皇上離開長安,然後再逼他退位擁楚王登基,而且已近成功,但大將軍想過沒有,今天大將軍地所作所爲,楚王將來能容忍嗎?好一點,大將軍能遠遁西域,自立爲王,可稍一失手,楚王必將殺大將軍向天下立威,所以.

說到這裡,段秀實一咬牙道:“今天有這個機會,大將軍難道沒想過自立嗎?”

“自立?”李清緩緩地搖了搖頭,良久他才淡淡一笑道:“安祿山爲何敢造反,他是因爲他苦心經營十幾年,他手下諸軍只知道有他安祿山而不知有朝廷、更不知有皇上,可我的安西軍辦得到嗎?別人不說,僅一個李嗣業就不能容我,何況安西還有衆多高仙芝舊部,北庭軍我也未能掌握在手;再者,安祿山最初起兵時也是以清君側爲藉口,尚不敢自立,何也?因爲他也知道大唐民心向背,只可惜他節節勝利後昏了頭腦,竟在洛陽稱帝,到現在他四面楚歌,這就是他敗亡之根,民心向唐啊!”

段秀實聽他不肯自立,不由急道:“可是大將軍.

他話沒說完,李清卻一擺手止住了他,“我知道成功是擔心我地安危,你放心,我早有謀算,決不會自掘墳墓!”

他揹着手慢慢走到門口,忽然回頭微微一笑道:“難道不稱帝就不能掌天下之權麼?”

段秀實愕然,李清卻仰天哈哈一笑,邁開大步,向院外走去。

且說李隆基連夜離開長安,帶着楊貴妃及一羣皇子皇孫在三千羽林軍地護衛下,急急向西奔逃,天快亮時,大隊人馬過了咸陽,天光大亮時,李隆基一行終於抵達了興平縣,此時離長安已過了百里,衆人才略略鬆了口氣,一夜趕路,李隆基又困又餓,本來他先派宦官先行,在沿路打點食宿,不料一路上地縣令丞尉早已跑光,連派去的宦官也不知所蹤。

興平縣已變成了一座空城,糧食皆被搜走一空,派去地人只找到兩升粗粱,不得已,李隆基只得命人煮了,自己和幾個兒孫分食,又行了一段路,道路也開始崎嶇不平起來,這時,空中的烏雲越來越濃密,遠方隱隱傳來悶雷聲。

眼看已經到了中午,這時,羽林軍大將陳玄禮憂心忡忡地近前稟報:“陛下,要下雨了,就在前面歇息片刻吧!臣想整頓一下軍馬,以鼓舞大家的士氣。”

李隆基一驚,他急忙問道:“可是又有士兵逃走?”

陳玄禮輕輕點了點頭,他微微嘆了一口氣道:“一夜趕路太急,臣沒有留意,剛纔草草點了一下,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什麼?”李隆基地臉色刷地變得蒼白,只一夜時間,羽林軍便已走散大半,此去蜀中路途遙遠,照這樣下去,最後士兵越來越少,恐怕最後連土匪都抵擋不住。

他回頭看了一眼楊國妃,此刻她在軟榻上正睡得正香甜,李隆基急忙顫抖着聲音道:“去告訴士兵們,讓他們好好進忠,到蜀中後朕絕不虧待他們,”

陳玄禮瞥了一眼李隆基面前剩下的小半碗粗米飯,心中不由苦笑一聲,無精打采地去了。

“三郎!”李隆基身後傳來低低的輕呼聲,楊貴妃已經醒來了,李隆基急忙捧着小半碗粗米飯來到她面前,“玉環吃點東西吧!”

楊玉環慢慢撐起庸懶地身子,吃了一小口,眉頭一皺道:“沒有別的東西可吃嗎?”

李隆基搖了搖頭,歉然道:“只有這個了,朕吃了一半,剩下的給玉環留着。”

“算了,我也不餓!”蓬亂的頭髮,又探頭向路兩邊看了看,問道:“三郎,這是到哪裡了?”

李隆基左右張望一下,他也不知道,隨即問旁邊地一名侍衛,“這是到哪裡了?興平縣過了嗎?”

那名侍衛正是韋應物,他急忙上前躬身答道:“陛下,我們已經過了興平縣二十幾裡了,這裡叫做馬嵬坡,前面不遠處有一驛館,就叫做馬嵬驛。”

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300章 石國遭遇第88章 刀刀見血第131章 破局第90章 奉命入京第138章 返京第184章 佈局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378章 請君入甕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66章 誰是臥底?第75章 絆腳石(三)第93章 李林甫的煩惱第10章 以直報怨(二)第175章 比箭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39章 長安少年狂第15章 辭職第200章 天寶五年的上元夜第69章 縣尉縣丞(一)第306章 試探性的戰鬥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19章 奇襲安西城第364章 馬嵬坡(七)第184章 佈局第125章 小人眼紅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02章 簾兒的姐姐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56章 東宮案(十)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71章 奇襲吐蕃軍第174章 納妾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66章 線索第319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98章 四兩撥千斤(下)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313章 掌權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語第237章 賞牡丹貴妃思曲第234章 朝會上的爭奪(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9章 閬中(四)第313章 掌權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297章 石國使者第161章 曲江流飲(下)第226章 興慶宮的早晨第101章 相親(下)第106章 南詔風起第248章 科舉案(十)第176章 異鄉第293章 艱難的行軍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6章 上元夜(二)第208章 暗流涌動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303章 局勢逆轉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197章 謀畫第175章 比箭第355章 戰爭與陰謀(五)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5章 上元夜(一)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37章 發薪第53章 暗流(五)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63章 再別帝京第67章 官從天降第262章 固執第260章 解謎(下)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36章 釣海鱉李白諷駙馬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362章 馬嵬坡(五)第67章 官從天降第36章 貴人(二)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